一、社會科學創新與信息資源.
社會科學知識創新是對客觀世界的探索,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揭示,是一種獨立的思考和知識創造的過程.社會科學研究創新的本質特征和豐富的內涵使社會科學研究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科資源的充分占有是社會科學創新的基本保障.
從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可知,文獻資源與社會科學研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社會科學創新研究的基礎就是對文獻資源的占有和利用.除了文獻資源,范圍更廣的信息資源都是社會科學信息的重要載體,是社會科學創新的基礎.只有充分地占有社會科學研究信息,并對其加以整理、研究和利用,才能進行理論研究創新.這就要通過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深入研究和剖析,探索和提煉出一些反映事物本質的科學知識.可以說,對研究資源的掌握與理論水平和思維能力共同決定了社會科學知識創新的力度和知識產品的質量.
二、社會科學研究資源的信息孤島.
上述信息都是社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資源,但是如此多種類的信息對于研究人員來說非常龐雜,給檢索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1.學科信息孤島
當代學術前沿的問題都帶有跨學科的綜合性特點,單憑一個學科的資源已無法索解這些問題的答案。以前的研究多是以個學科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一般也是采用“打井式”的研究方式,即在一個學科領域深入研究,而對其他學科知識的關注和運用則相對較少,圖書內容也大多是同一個學科領域的信息,專業期刊論文的跨學科性也有限.這就形成了學科信息的孤島現象.各學科的信息缺乏有機的聯系.學科之間的信息孤島現象可以說是社會科學創新研究中的瓶頸.學科綜合是社會科學研究創新的方法之一.
2.介質信息孤島.
目前大多數紙本資源、網絡資源、多媒體資源等不同介質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各自獨立存在.紙本資源是歷史悠久的資源.研究人員對紙本資源的利用駕輕就熟,在研究中利用得更多一些.雖然網絡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由于個人技術、搜索能力、技術設備等的限制,紙本文獻仍然是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資源.社會科學的學科不同,在研究中所使用的資源的種類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圖書、期刊、學位論文、工具書、統計資料等是最常用的研究資源.多媒體資源是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的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印刷型文獻的數量將會逐漸增加.
紙本資源、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資源存在于不同的信息載體上.不同載體的知識內容的分散形成了信息介質的孤島現象.紙本資源的數字化可以解決一些資源同質問題,但是解決的速度和所涵蓋的內容還不能滿足社會科學創新研究的需要.
3.同質信息孤島.
在同質信息中也同樣存在信息孤島現象.紙本文獻有不同的刊載方式,如圖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工具書、統計資料、檔案、學術會議論文、政府出版物等.網絡資源也分散在不同的網絡門戶中,如專業網站、電子論壇、網絡化的紙本資源、開放獲取期刊、博客和網絡數據庫等.不同的多媒體介質上也存有大量的研究信息,如音頻資料、視頻資料等.光盤數據庫也會因制作者的不同和制作目的的不同而分為書目數據庫、全文數據庫、引文數據庫、數值數據庫等.
另外,由于商業利益等原因存在的計算機軟件不兼容等,也會形成同質資源的孤島現象.
4.地域信息孤島.
長期以來,社會科學研究資源都是分散于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機構、同類機構的不同部門.僅圖書館就分為大學、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圖書館.另外,在不同地域的信息咨詢機構、信息發布機構等也分散有很多的信息.這種多地域、多存儲地點的文獻對于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檢索水平以及對資源的了解程度有很高的要求,不利于研究人員查找和利用資源進行知識創新.
三、社會科學資源的知識整合.
知識整合是對既有知識的新組合,以及運用未開發的潛在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整合則是對分散的各學科和同一學科的不同主題的文獻進行知識挖掘,對分散于各種信息孤島中的資源進行整合并將之融合到社會科學的整體知識系統之中.知識整合分為三個階段:\\(1\\)產生獨立的理論體系\\(通過咨詢或學習\\),即在繼承他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設想;\\(2\\)所研究問題的競爭力\\(理論\\),也就是對所質疑的理論提出個人的答案;\\(3\\)構建整合理論,也就是根據所研究問題的結果建構新的理論.
知識整合首先要進行學科資源的調查,并對不同學科、不同介質、不同地域的文獻信息進行資源整合,將所有的社會科學研究資源進行分析,從文獻中進行知識挖掘和提取,然后對知識進行整合和組織,對信息資源進行知識管理,將信息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源.
按照信息資源之間的知識關聯程度進行優化重組,形成系統化的、智能化的資源體系.知識組織可以實現資源整合、解決信息孤島問各種信息之間也缺乏邏輯聯系,使各種信息形成不同的信息孤島.
1.學科信息孤島.
當代學術前沿的問題都帶有跨學科的綜合性特點,單憑一個學科的資源已無法索解這些問題的答案.以前的研究多是以一個學科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一般也是采題,從信息構建向知識構建轉變,沿著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創新的研究過程,使知識融于社會科學的研究理念和研究過程之中,形成以知識為基礎,而不是以信息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在知識整合的過程中,使資源的知識層次不斷提高,使文獻資源變成系統的知識資源.
四、社會科學知識管理與研究創新方法.
目前社會科學研究創新的總體趨勢是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知識的整合創新,是利用多學科資源的知識創新.社會科學研究創新也是在原有學科理論和學科現象的基礎上發現新的研究視角.對學術界出現的新的學術觀點和不同的學術資源的多元化綜合,產生社會科學的知識創新點.利用單一學科和單一介質的信息資源所做的研究,其成果必然是獨立的、局部的,它所提出的觀點也只能是針對個別問題的新觀點、新結論.而利用多學科、多形式的信息資源進行知識整合,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研究成果才具有整體性和全面性,才可能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新.因此,豐富的研究資源無疑成為了現代社會科學創新的支撐要素.
對社會科學研究資源進行知識管理的目的是對知識進行收集、加工、整合、傳播,并加以創造性利用,促進知識創新.其關鍵是要實現知識的創新,使得知識能夠真正成為促進社會科學研究創新的能力.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知識創新的能力.信息資源通過知識元、知識鏈和知識地圖的整合實現知識創新.
1.知識元.
所謂知識元,是指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備知識表達的知識單位.從類型上分,包括概念知識元、事實知識元和數值型知識元等.
從知識元的定義,可以歸納出知識元的如下特性.
\\(1\\)知識元是顯性知識\\( explicitknowledge\\)的最小可控單位.所謂顯性知識,是相對存在于人腦中的隱性知識\\(tacitknowledge\\)而言的,能用文字和數字表達出來,容易以數據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經過編輯整理的知識.顯性知識是以一定的形式記載在一定的載體上,如文獻等.顯性知識載體上的內容是諸多知識元的組合.目前,人們對知識的控制還停留在文獻的層次,而文獻內包含的知識元沒有得到應有的揭示,也就得不到應有的利用.
\\(2\\)知識元是完備的,即一個知識元在邏輯上是完整的,能表達一個完整的事實、原理、方法、技巧等.
\\(3\\)知識元是有一定結構的,而且由于這種結構性,導致了知識表達的一系列方法仍對表達知識元適用.也可以說,知識元是可以表達的.
\\(4\\)眾多的知識元通過一定的語義連接在一起,可以產生知識價值的增值,甚至是催生新的知識.通過知識元的鏈接和發掘各知識元的相關聯系,創造新的知識.?
多年以來,人們對資源的利用主要局限于文獻,而知識元概念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利用文獻資源的傳統習慣.社會科學研究產品大多是以文獻的形式存在.因此,以往對社會科學資源的認識更多地是停留在對文獻的檢索和利用上,而研究人員對資源的需求一般是對文獻中知識元的需求.對知識的需求是深化到文獻中的數據、事實、結論等獨立的知識元.
2.知識鏈.
知識具有非線性特征.不同的應用目的可以產生不同的知識組合.社會科學學科的知識元不是孤立的,同一學科的知識元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不同學科的知識元之間也同樣存在著聯系.這種聯系表現為知識元之間的邏輯依存,也就是知識鏈.知識鏈使知識從散亂、無序、自發整合為集成、有序和自覺的新的知識,多條知識鏈的組合,就形成了知識流,形成了新的知識創新思路.不同層次知識元的鏈接、不同學科知識元的鏈接是實現新知識生產的基礎和保障,是實現社會科學創新的一種方法.知識鏈的實現需要建立知識平臺作為載體.社會科學資源的知識平臺是實現社會科學創新的前提.知識平臺整合了人類的知識,使分散在文獻中的知識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有序化、系統化.
利用知識元的鏈接,研究人員可以自行挖掘知識、組合知識、利用知識和創新知識.文獻及其他類型資源中的知識元的鏈接可以產生極大的知識增值.
知識鏈的價值還在于通過鏈接,從一種資源中的知識元可以檢索到相關資源中的知識元,而不僅僅是檢索到文獻.通過檢索可以深入到相關的研究領域或同一個研究方向的研究者.知識鏈還可以處理各種異質信息資源中的知識元,使傳統的紙本資源、多媒體資源、網絡資源和數據庫資源有機地融為一體,可以改變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一般多采用紙本文獻和網絡文獻進行研究的習慣.
3.知識地圖.
知識地圖起源于地理上的地圖,美國捷運公司最早的知識地圖是一張包含知識資源的美國地理地圖,可以說這就是知識地圖的雛型.0?布魯克斯知識地圖的思想對知識鏈接的發展及其理論和方法的形成也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布魯克斯認為要在對世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組織、加工和整理客觀知識,選定那些緊密相關的若干科學領域中的固有聯系,將各概念聯結成網絡,形成表示科學認識結構的一張地圖,即知識地圖.布魯克斯知識地圖的思想假設學科之間存在固有的聯系,而且這種聯系是可以認識和表達的.
知識地圖是智能化的知識導向工具,它可以根據研究人員的檢索習慣和思維習慣組織知識.知識地圖是一種知識集成工具.它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一種知識的集合.知識地圖是信息和知識的組合.
知識地圖不一定是圖形,只要能夠顯示知識之間的結構和相互關系,就已經構成了知識地圖.知識地圖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制作的知識資源總目錄和知識款目之間關系的一個關系網絡.它不僅要揭示知識的存儲地,通常也要揭示知識之間的關系.知識地圖在揭示知識之間的關系時,往往會發現以往所沒有發現的某些知識之間的新的聯系,從而產生新的知識.建立知識地圖是一個連接信息或者知識的過程,通常創建知識地圖的過程也會產生附加的知識.這些新的知識通常來自于發現以前的知識之間的新的聯系.
知識地圖可以使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在不同層面上進行學習和研究,知識地圖可視化提供了傳統的紙本資源、多媒體資源、網絡資源和數據庫資源、學科發展進路等一系列跨學科、跨地域、跨載體的知識源,使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在不同的詳細程度上學習知識、交流知識、利用知識,同時產生新的知識,完成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
4.知識創新.
對信息資源進行知識管理首先要對信息資源進行知識元提取.知識元是組成知識對象的基本單元.符號、概念、詞語等都可以被看作是知識元.知識鏈反映了知識元之間的特定關系.知識地圖是根據特定的需求,運用特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元和知識鏈揭示出來.知識生產者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對知識元進行重組,智慧地進行知識集成和組合,生成新的知識單元,也就是文獻,從而實現知識增值,實現社會科學的研究創新.社會科學研究資源的知識管理與知識創新是密切相關的,它們都需要對知識的激活.
五、結 論.
社會科學研究資源的知識管理是社會科學創新研究的知識基礎和保障.因此,有必要以知識為中心對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從文獻、信息層次向知識層次發展,建立以知識為組織和處理單元的知識管理體系,不斷研究知識的生產、組織、傳播和利用的規律,按照學科創新的要求組織知識,合理地配置社會科學的知識資源,以達到知識共享和創新的目的.這樣就能使社會科學學科間交叉、融合和匯聚變得更加容易,提升對重大社會問題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強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F. Edmond, Knowledge Mapping: Getting Started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sManagement,16\\(4\\),1999.
2.M.K. Tolba,Strategies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http:PPsubsite. icu. ac. jpPpeoplePfullerPunesco.htm.
3.Pavel B. Brazdil,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Learning, http:PPwww. liaad. up. ptP~ ltorgoPPapersPKILPKIL-2.html.
4.葉澤雄:5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滯后性與超前性6,5河北學刊62002年第1期.
5.郭武斌:5關于社會科學研究規劃管理工作的思考6,5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1999年第4期.
6.楊丹:5社會科學研究信息源分析6,5中州學刊62008年第1期.
7.仲明:5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文獻利用與需求6,5情報資料工作62001年第2期.
8.查煒:5社科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原則與對策6,5情報資料工作62006年第5期.
9.劉作奎、高春玲:5網絡工具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悖論6,5歐洲研究62006年第2期.
10.任勝利:5開放存取:現狀與展望6,5中國科技期刊研究62005年第2期.
11.劉海霞等:5國內外開放獲取研究6,5情報資料工作62006年第1期.
12.周曉英:5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6,5情報理論與實踐62005年第4期.
13.秦鐵輝、徐成:5信息資源管理與知識管理關系初探6,5情報科學62005年第12期.
14.李亮:5知識地圖--知識管理的有效工具6,5情報理論與實踐62005年第3期.
15.朱曉峰、許發見:5論信息資源轉換6,5情報科學62006年第3期.
16.柯平:5當代情報學理論體系的建構6,5情報學報62004年第3期.
17.季水河:5走向多重資源整合--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創新與資源整合6,5理論與創作6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