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上最常見、最多見的外科急 腹癥之一。該癥往往起病急、發展快,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時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對于急性闌尾炎來說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具有簡便、易行、實時等優點的超聲檢查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闌尾的檢查[1],國內外學者也在不斷地探索與改善超聲的檢查方法[2 ~4]。本文就超聲檢查技術在急性闌尾炎診療中的實用價值進行回顧性分析與探討。
1 臨床資料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 2012 -01 ~2014 -10 診治的經外科手術病理或臨床證實的 164 例急性闌尾炎的超聲聲像圖資料。164 例急性闌尾炎病人中,男97 例,女 67 例,男女比例約1. 4∶ 1。病人年齡 12 ~64 歲,平均35. 43 ± 5. 24歲。
1. 2 儀器與方法
采用 GE730、ALOKA α10 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線陣探頭頻率 10 ~ 12MHz,低頻凸陣探頭頻率 2 ~ 5MHz。確定闌尾的方法[5]: 1、和盲腸相連續; 2、探及盲端; 3、沒有蠕動。正常闌尾表現為管腔通暢,張力不高,腔內可無內容物呈閉合狀態,也可有少量氣體、液體及糞渣等,探頭加壓可致闌尾滑動、橫斷面變扁,內徑≤7mm[6]。掃查方法: 病人取平臥位,首先采用低頻探頭于病人右下腹等壓痛最明顯處多切面掃查并向周圍擴大范圍掃查,適當加壓,然后改用高頻探頭掃查。發現異常闌尾結構后,觀察其位置、邊界、橫斷面直徑、管腔內回聲情況、管壁的厚度及各層結構以及周圍組織回聲情況,如有無腸腔擴張、腸壁增厚,有無網膜脂肪組織回聲增強、淋巴結腫大及積液等。
1. 3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PS 12. 0統計軟件包,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 1 高、低頻超聲檢查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符合率\\( 見附表)
三種檢查方法兩兩間具有顯著性差異\\( P <0. 05\\) 。其中 15 例病人未探及病變闌尾,4 例右下腹出現盲腸管壁增厚或腸管擴張、蠕動減弱,3 例右下腹少量積液、系膜淋巴結腫大并局部壓痛反跳痛,8 例闌尾周圍網膜脂肪組織回聲增強、增厚,超聲提示急性闌尾炎可能\\( 見圖 5\\) 。8 例病人漏診\\( 漏診率4. 8%\\) ,超聲提示未見明顯異常。
2. 2 急性闌尾炎各臨床分型的超聲聲像圖表現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闌尾略增粗,直徑約 7 ~12mm; 輪廓清晰; 管壁增厚,約 3 ~ 5mm,層次顯示清晰,黏膜下層增厚明顯且回聲增強; 管腔內可見少量積液或少量糞渣、糞石類回聲; 橫切呈“同心圓”征,縱切呈“臘腸型”,加壓無變形。\\( 見圖 1\\)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闌尾增粗,直徑約 8 ~15mm,壁厚約 1 ~ 4mm,管壁層次尚清晰,輪廓尚完整; 闌尾腔內回聲不均勻,積液內見斑點狀膿性成分中等回聲或團狀糞石強回聲,后拖聲影; 橫切呈圓形,縱切呈長管狀盲端結構,加壓無變形。部分病例見網膜脂肪組織增厚、回聲增強,多發淋巴結腫大,周圍腸管腸壁增厚、蠕動減弱。\\( 見圖 2\\)急性壞疽性闌尾炎: 闌尾明顯增粗,直徑約 10~ 18mm; 輪廓不清晰,形態不規整; 闌尾腔內回聲不均勻,伴有穿孔時,闌尾壁連續性中斷; 腸管見或有髂窩處可見不同程度的積液。周圍腸管擴張、壁增厚,蠕動減弱或消失,網膜脂肪組織增厚、回聲增強。\\( 見圖 3\\)闌尾周圍膿腫: 闌尾結構模糊不清,闌尾區間不規則低回聲或混合雜亂回聲包塊,邊界不清、形態不規整。\\( 見圖 4\\)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后果可大可小,主要取決于能否及時診斷與治療。以往,臨床上主要依據典型的臨床癥狀右下腹轉移痛以及麥氏點壓痛、反跳痛等體征,結合 WBC 增高尤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的實驗室檢查,來進行診斷。但由于部分病人,尤其是小兒及老人無典型的臨床表現,另外闌尾的解剖位置變異大,致使臨床癥狀及體征不典型,這些都會導致臨床上的漏診及誤診[7]。近年來超聲和 CT 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闌尾炎的臨床診斷[8,9]。而超聲相對于 CT 具有簡便、無放射性損害、實時等優點,其次對于病人而言費用較低,前期準備簡單,因此在臨床廣泛使用[10,11]。隨著超聲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高分辨率超聲儀器的問世,超聲已成為急性闌尾炎的首選檢查方法[12]。
3. 1 低頻聯合高頻超聲檢查診斷急性闌尾炎的臨床意義
低頻超聲穿透力強,探查范圍大,有利于病變的整體顯示并辨別與周圍的組織關系,有助于鑒別其他臨床癥狀相似的腹部疾患,尤其適用于肥胖病人,腹部脹氣、腸管擴張病人。但對于位置表淺、病變輕微病人,易造成漏診。本組資料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41 例中,低頻僅診斷 9 例,符合率\\( 21. 95%\\)較低。單純性闌尾炎為早期的闌尾炎,闌尾輕度腫脹出,病變以黏膜及黏膜下層炎性水腫為主,病變以管壁變化為著,低頻超聲分辨力差,很難顯示管壁的組織結構。
相對低頻超聲,高頻超聲分辨率高,增加了局部組織結構顯示率,更能清晰地顯示病變的闌尾臨床類型,對提高輕微炎癥的單純性闌尾診斷符合率幫助很大。尤其是對于腹壁薄及小兒病人,能夠較清晰地顯示出病變闌尾的特征,包括闌尾壁的各層結構、厚度、連續性,闌尾腔內有無糞石、積液以及積液的性質,闌尾周圍有無積液等。本組資料中,高頻超聲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符合率高達83. 54%,與低頻超聲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尤其是對單純性闌尾炎的診斷符合率\\( 80. 48%\\) 遠遠高于低頻超聲的診斷符合率\\( 21. 95%\\) 。但對于急性闌尾炎的整體診斷率來講,低頻或高頻超聲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頻超聲穿透力差,探測范圍小,對于肥胖和病變范圍較大的病人,診斷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者聯合應用可起到互補的作用,提高了診斷符合率。本組資料中,二者聯合應用,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符合率95. 12%,明顯高于二者單獨使用的診斷符合率,且均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在實際臨床工作中,檢查闌尾首先使用低頻探頭,確定其位置、病變范圍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并排除其它臨床癥狀相似的急腹癥,然后使用高頻探頭,仔細觀察病變闌尾的管壁結構、管腔情況并進行臨床分型。并通過逐級加壓法,能明顯提高腫大闌尾的 顯示率[13]。
3. 2 正常闌尾檢查的臨床意義
本組資料有 15 例病人超聲掃查沒有顯示增粗的炎癥闌尾,表現為闌尾周圍組織的病理變化聲像,提示急性闌尾炎可能。這些聲像包括闌尾腔內糞石,局部腸管擴張、蠕動減弱或消失,腸間積液,右下腹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等,同時此類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壓痛及反跳痛。因此,在沒有顯示炎癥闌尾的情況下,出現這些間接征像時應提示有闌尾炎的可能[14,15]。結合闌尾周圍組織的聲像分析,可大大提高闌尾炎的診斷符合率。以往研究[16,17]也證實了這一點。一些周圍組織的聲像還可以提示闌尾有無穿孔及部分臨床類型,對臨床治療意義重大[18,19]。另外,本組資料有 8 例急性闌尾炎病人超聲檢查未掃查到增粗的炎癥闌尾以及其它提示急性闌尾炎的間接聲像,超聲提示未見異常。說明在臨床實踐中,急腹癥的超聲檢查,沒有發現直接征象增粗的炎癥闌尾以及間接征象典型闌尾周圍組織的炎癥改變,并不能完全排除急性闌尾炎的存在。而只有超聲檢查識別發現了正常闌尾的聲像,才能除外急性闌尾炎,提高超聲檢查在急腹癥診斷中的準確率。這就說明超聲對正常闌尾的識別及檢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分辨力的提高,超聲是可以識別發現正常闌尾的,闌尾的聲像圖及彩色血流有其特點,急腹癥中闌尾可作為一個常規部位進行檢查[6]。
綜上所述,超聲在闌尾的檢查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無論是增粗的炎癥闌尾的發現、還是正常闌尾的識別,均可大大提高急腹癥的臨床診斷準確率。高、低頻超聲聯合掃查明顯提高了急性闌尾炎的診斷符合率,是臨床急腹癥診療中的重要輔助檢查手段,為臨床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提供有力依據,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具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潔,蔣瑩. 闌尾炎的影像學診斷進展[J]. 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11; 10\\( 6\\) : 584 -587
[2]方凡,趙博文,徐海珊,等. 超聲對急性闌尾炎闌尾周邊高回聲結構的分析[J]. 中華超聲影像醫學,2006; 15\\( 11\\) : 824 -826
[3]Strouse PJ. Pediatric appendicitis: an argument for US[J].Radiology,2010; 255\\( 1\\) : 8 - 13
[4]李秋菊,郭奇虹,王立明,等. Alvarado 評分結合 B 超對急性闌尾炎診療價值的探討[J]. 中華全科醫學,2010;08\\( 7\\) : 3694 - 3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