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是學科學術動態最真實的反應,而中醫文獻則是反應中醫發展和進步的最真實的一面鏡子。中醫學術的繼承和發揚離不開中醫文獻,因此要了解中醫診斷學科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首先要從其相關的文獻分析入手。我國現行出版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權威性的中醫藥類雜志主要有《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中醫藥雜志》和《中醫雜志》等。以上三種刊物創刊時間較早,其被引用頻次均居于排行榜前列,被國外多種檢索機構收錄,可信度較高。
而且這三種刊物所刊載的中醫診斷類相關文獻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本文選擇此三種刊物,擬對此三種刊物近10年來所刊載的有關中醫診斷學的學術論文進行計算及檢索,并進行統計、比較和分析,以此了解近10年來中醫診斷學科的研究和發展現狀,并從中得到啟迪。
1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研究以2005-2015年1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中醫藥雜志》和《中醫雜志》(含增刊)各卷期作為統計資料。
1.2 方法 利用計算機檢索,按照文獻計量學方法對以上三種刊物近10年所刊載文獻進行逐篇檢索。計量學指標主要包括:(1)文獻總篇數:剔除信息類文獻如“關于舉辦第二期中醫藥SCI論文寫作與發表提高班”和廣告等內容后,得到的各期文獻總篇數。(2)中醫診斷文獻篇數:參照《中醫診斷學》[1]的內容,摘錄三種刊物中刊載中醫診斷文獻及篇數。(3)中醫診斷文獻分類:根據文獻報道的研究方法和內容,將所摘錄的文獻分為臨床研究、理論探討、實驗研究和文獻研究四大類。
1.2.1 文獻分類標準 (1)理論探討類文獻:主要分布在“理論探討”“學術爭鳴”“思路與方法”等相關欄目,其內容主要以理論性研究和討論為主的文獻,如“:論脈象與位、數、形、勢的關系”[2]和“建立中醫證候診斷標準體系思路的探討”[3].(2)臨床研究類文獻:主要是指以人為研究對象,對疾病的證候類型、證素、四診等相關內容進行研究的文獻,例如“51例心臟X綜合征患者證候特點分析”[4],此類文獻主要分布于“臨床研究”和“臨床報道”等欄目下。(3)實驗研究類文獻:主要包括以動物、組織和細胞為研究對象,對證候模型、證候生物學基礎等進行研究的文獻,也包括與四診儀器的研發相關的文獻。此類文獻主要分布在“實驗研究”“證的研究”和“研究動態”等相關欄目之下。題如“逍遙散對肝郁脾虛證模型大鼠外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酮的調節作用”[5]和“可見光光譜用于表寒里熱證舌診的快速分類”[6]等。(4)文獻研究類文獻:主要包括對中醫診斷歷代古籍和現代文獻的整理和研究的相關文獻,主要分布在“文獻研究”“論著”和“綜述”等相關欄目,如“基于文獻研究的肝郁脾虛證臨床診治規律探析”[7].
1.3 統 計 學 方 法 將 所有數據和文獻分類錄入EXCEL,并導入至SPSS18.0進行統計分析,GraphPadPrism 5軟件作曲線圖。
2結 果。
2.1 概況分析 統計近10年來三種刊物共31卷,其中《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和《中華中醫藥雜志》10年均為月刊,而《中醫雜志》2005-2010年為月刊,2011年改為雙月刊,加上各增刊后,三種刊物合計共421期。如表1所示,三類刊物10年來所刊文獻總量為19253篇,其中中醫診斷研究相關的文獻共1117篇,占5.8%.(見表1)
2.2 四類中診文獻結構比分析 在1117片中醫診斷研究相關文獻中,其中臨床研究相關文獻所占比例最高占57.6%,其次為理論探討類文獻占21.5%和實驗研究相關文獻占13.2%,而文獻研究類的比例不足10%.其中《中華中醫藥雜志》所刊載的中診相關研究類文獻占三刊之首,占中診文獻量的48.2%,其后依次為《中醫雜志》占32.1%和《中國中西醫雜志》占19.7%.(見表2)
2.3 中醫診斷研究近十年研究動態和走向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實驗研究和文獻研究類文獻發表數量波動幅度較大,其中實驗類文獻發表最多的年份為2011年30篇是最少為2005年4篇的7.5倍。而文獻研究類文獻發表最多的年份為2012年21篇是2005年2篇的10.5倍。臨床類文獻刊載量有一定的波動,但波動幅度不大,且呈現一定的穩定增長趨勢,而理論探討類文獻每年刊載量較平穩在14~40篇之間上下浮動。(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