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是一種慢性腸功能紊亂性疾病,臨床特點為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和( 或) 大便性狀異常,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IBS 發病率為15% ~ 22% ,每年約有 500 萬人因此病而就診,年消耗醫療費 80 億美元。迄今為止,IBS 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治療方面,主要采用對癥治療,見效迅速,但易反復,遠期效果不理想。而中醫在該方面發揮了很大優勢,副作用小,遠期效果好。
1 辨證分型治療
中醫學治療 IBS 有豐富的經驗,僅管病因病機復雜,證型標準不一,但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岳妍等[2]根據五行相克規律,提出清心健脾法,清心即佐金、佐金即平肝、平肝即醒脾,用佐金丸化裁,將黃連、吳茱萸由 6:1 改為 3:4 再配以蒺藜、佩蘭、茯苓等。治療30 例,總有效率86. 7%.段文強[3]將 IBS 分為6 種類型: 肝氣郁結型、肝郁脾虛型、肝郁化火型、脾胃虛弱型、脾腎陽虛型及陽明熱結型。方劑分別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痛瀉要方加減、一貫煎加減、參苓白術散、四神丸加減及增液湯加味。結果總有效率為 97. 5%.
王偉偉[4]將 IBS 分為 3 型: 即脾胃虛弱型、肝氣乘脾型和脾腎陽虛型。所選方劑分別為參苓白術散加減、四逆散合痛瀉要方加減和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加減。汪紅兵[5]將 IBS - D 辨證分為四型,即肝郁脾虛型、脾虛濕阻型、脾胃濕熱型和脾腎陽虛型。分別選用方劑: 痛瀉要方加減、參苓白術散加減、葛根芩連湯加減和四神丸合理中丸加減。
2 基本方加減治療
宋明林[6]采用痛瀉要方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IBS,氣虛者加黨參、山藥、黃芪等,肝郁脾虛者加柴胡、木香等。結果總有效率 92. 2%.陳維強等[7]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 IBS,總有效率 95. 1%.便溏者加白術、山楂,精神抑郁者加郁金、丹參,氣虛者加黨參,夜寐不實者加遠志、夜交藤,神情焦慮,緊張不安者加遠志、酸棗仁、丹參。
3 專方治療
李新一[8]自擬抑肝扶脾湯( 柴胡10g,半夏10g,陳皮 10g,茯苓 10g,山藥 20g,枳殼 10g,厚樸 10g,黃連5g,竹茹 10g,甘草 10g) 治療腹瀉型 IBS 病人 32 例,痊愈 5 例,顯效 14 例,有效 11 例,無效 2 例,總有效率93. 8% .朱志峰[9]治療 IBS 患者 136 例,服用自擬疏肝健脾緩急湯,對照組 76 例服用四逆散和痛瀉要方加減。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 91. 9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 71. 03%,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娦l華[10]治療腹瀉型 IBS64 例,應用自擬抑肝健脾飲( 黃芪、黨參、炒白術、豬苓、茯苓、炒黃芩、雞內金、大腹皮、吳萸、臺烏藥、桂枝、甘草) ,對照組 60 例服用得舒特。服藥 1個療程后評定近期療效,其中痊愈病人隨訪 1 年,確定遠期療效。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 87.5% 、90. 0% ,無統計學意義。遠期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組復發率分別為 33. 3%、62. 5%,兩組比較差異顯著,說明治療組遠期療效較好,復發率低。
4 針灸推拿療法
張云波等[11]采用隔姜灸神闕穴,治療腹瀉型 IBS,治療組 30 例,總有效率為 93. 3%,對照組 30 例給予谷參腸安、或加思密達、或加培菲康療程為 2 周,總有效率為 76. 67%.韓興利[12]采用針刺法治療 IBS,主穴包括中脘、天樞、足三里、上巨虛、內關、太沖,在此基礎上隨癥配穴: 氣虛者加氣海,陽虛者加腎俞,氣滯者加行間,寒邪內積者灸神闕,濕熱偏盛者加中極,總有效率為 93. 33%.張國忠等[13]采用按摩法治療 IBS -D 病人 36 例,按摩穴位包括鳩尾、氣海、建里、中脘等,在此基礎上配合摩腹、運腹分推等手法,有效率為 94.4% .連寶領[14]采用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 IBS - D 患者40 例,所選穴位包括中脘、神闕、氣海、天樞、足三里、肝俞等; 對照組38 例,選用口服匹維溴銨片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5.3%.
5 中西醫結合治療蘭英[15]
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 IBS,治療組選用痛瀉要方加減聯合黛力新,對照組單純服用黛力新。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 86. 7%、70. 0%,無統計學意義。但遠期療效差異具有顯著性,停藥后 1年內的復發率,對照組復發率較高,治療組復發率較低,兩組差異具有顯著性。華軍[16]將 60 例 IBS 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選用中藥四逆散加減配合馬來酸曲美布汀,對照組單純服用馬來酸曲美布汀。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 92. 5%,對照組85. 0% ,兩者比較差異顯著。
參考文獻:
[1] Longstreth GF,Drossman DA. Severe irritable bowel and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s: managing the patien-tand health care cos[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3( 4) : 397 ~ 400.
[2] 岳妍。 清心醒脾方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30 例[J].中醫雜志,2010,51( 1) :56 ~57.
[3] 段文強。 辨證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80 例[J]. 中醫中藥,2011,8( 10) : 402 ~ 403.
[4] 王偉偉。 腸易激綜合征的中醫診治淺探[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9( 9) :552.
[5] 汪紅兵,張聲生,李振華等。 中醫辨證治療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9,17( 6) :379 ~380
[6] 宋明林。 痛瀉藥方合甘麥大棗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203例臨床觀察[J]. 河北中醫,2007,29( 8) :721 ~722.
[7] 陳維強,楊海泉。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61例療效觀察[J]. 新中醫,2003,35( 8) :37.
[8] 李新一。 自擬抑肝扶脾湯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32 例[J]. 北京中醫,2005,24( 6) :328 ~329.
[9] 朱志峰。 自擬疏肝健脾緩急湯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 2) :94 ~95.
[10] 繆衛華。 抑肝健脾飲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64 例[J]. 山西中醫,2005,21( 6) :16.
[11] 張云波,顏春艷,謝勝。 神闕穴隔姜灸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30 例[J]. 江西中醫藥,2007,38( 296) :69 ~70.
[12] 韓興利。 針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臨床分析[J]. 按摩與導引,2009,25( 8) :26.
[13] 張國忠,郭立芳。 按摩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 36 例[J]. 陜西中醫,2004,25( 9) :835 ~836.
[14] 連寶領,朱鼎成,蕭楓。 一指禪推拿手法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40 例[J]. 上海中醫藥雜志,2011,45(3) :60 ~61
[15] 蘭英。 痛瀉要方聯合黛力新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 實用醫技雜志,2006,13 ( 19) : 3488 ~3489.
[16] 華軍。 中西醫結合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40 例[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6,14( 1)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