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實質或間質局限性或彌漫性炎癥,目前西醫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多以對癥支持為主,中醫藥在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現將中醫藥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近況綜述如下。
1 辨證分型用藥
宋素琴將 60 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30 例,對照組 30 例,2 組均囑臥床休息,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給予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療,治療組以益心湯為主方,臨床辨證分型加減用藥。益心湯藥物組成: 太子參 20 g,黃芪 30 g,丹參 30 g,葛根30 g,麥門冬 20 g,五味子 15 g,川芎9 g。辨證分型: ①熱毒內襲,心氣耗傷型予益心湯加金銀花 30 g、連翹 15 g。
②心脈痹阻,氣陰兩虛型予益心湯加薤白30 g、苦參30 g、柏子仁20 g。日1劑,水煎分早、晚 2 次服,1 個月為 1 個療 程。后 改 用 西 藥 維 生 素 C 片300 mg,輔酶 Q1020 mg,每 日 3 次口服,2 個月后觀察療效。對照組采用常規西 藥 治 療,10% 葡 萄 糖 注 射 液500 mL,輔酶 A 注射液 100 U,三磷酸腺苷注射液 40 mg,維生素 C 注射液5 g,10% 氯化鉀注射液 10 mL,每日 1次靜脈滴注,15 d 為 1 個療程。后同治療組改用西藥維生素 C 片 300 mg,輔酶 Q1020 mg,每日 3 次口服,2 個月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0% ,對照組總有效率 76% ,2 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 P <0. 05\\)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趙金嶺等設對照組 34 例,維生素 C 片 0. 3 g,每日 3 次口服; 輔酶 Q1020 mg,每日 3 次口服; 三磷酸腺苷針20 mg,輔 酶 A 50 U,黃 芪 注 射 液30 mL,每日 1 次靜脈滴注,療程 1 個月。治療組 35 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醫湯劑口服,每日 1 劑,分早、晚溫服,療程 1 個月。①熱毒浸漬型,治法: 清熱解毒。藥用: 金銀花12 g,連翹 12 g,荊芥 10 g,薄荷 8 g,淡豆豉10 g,蘆根30 g,牛蒡子 10 g,生石膏 30 g,淡竹葉 6 g,丹參 20 g,赤芍藥20 g,生甘草 6 g。② 濕毒浸淫型,治法: 清利濕熱,宣暢氣機。藥用: 杏仁10 g,白豆蔻仁 10 g,生薏苡仁 30 g,半夏 12 g,厚樸12 g,通草6 g,滑石15 g,竹葉 6 g,郁金 15 g,佩蘭 9 g。③氣陰兩虛,毒瘀互結型,治法: 益氣養陰,活血化瘀。藥用: 太子參 25 g,麥門冬15 g,五味子 10 g,桃仁 10 g,紅花10 g,丹參20 g,赤芍藥20 g,當歸15 g,香附15 g。上述藥物隨證略有加減。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 97. 1%,對照組總有效率73.5%,2 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梁鳳等設對照組 46 例,予抗病毒治療: 利巴韋林 0. 5 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中,每日 1 次靜脈滴注,連用 1 周。心肌營養治療: 大劑量維生素 C\\( 5 g/d\\) 靜脈滴注; 極化液\\( 氯化鉀 1. 5 g,普通胰島素 12 U 加入10%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每日 1 次靜脈滴注\\) ; 能量合劑\\( 三磷酸腺苷40 mg、輔 酶 A 100 U、細 胞 色 素 C30 m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中,每日 1 次靜脈滴注\\) ,療程均為 2周。其他治療: 黃芪注射液 30 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每日1 次靜脈滴注,療程為 2 周。治療組 48 例在對照組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健心湯\\( 基礎方為生脈散加減\\) 。藥物組成: 人參、合歡皮、丹參各15 g,麥門冬、生地黃、玉竹、苦參各 10 g,桑寄生30 g,五味子 6 g,炙甘草 9 g。①心血瘀阻型: 胸悶不舒、心痛時作者,丹參增至 30 g,加香附 10 g、郁金 9 g; ②心氣血虛型: 心悸頭暈、倦怠無力者,加黃芪 15 g 或西洋參 10 g、當歸 12 g; ③陰虛火旺型: 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手足心熱者,生地黃增至 15 g,加玄參12 g。每日 1 劑,水煎取汁 300 mL,每日分2 次口服。療程均為2 周。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 95. 83%,對照組總有效率 82.61%,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5\\) 。
2 基礎方加減
楊俊設對照組 36 例,服用阿昔洛韋片 0. 2 mg、門冬氨酸鉀鎂片 2 片、維生素 C 片 0. 2 g、肌苷片 0. 4 g、輔酶Q1020 mg,每日 3 次,2 周為 1 個療程。
治療組 48 例在對照組西醫基礎治療基礎上,以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益心解毒湯\\( 藥物組成: 生黃芪 30 g,黨參20 g,麥門冬 20 g,炙甘草 20 g,五味子12 g,當歸 20 g,丹參 30 g,金銀花 12 g,板藍根20 g,黃芩12 g\\) 為基礎方,頻發期前收縮加珍珠母 30 g,心動過速加柏子仁10 g,心動過緩加炙麻黃6 g,每日 1 劑,水煎 600 mL,分早、晚 2 次飯前服,2 周為 1 個療程,2 組均休息 2周,3 個月內避免體力勞動,清淡飲食。
經治 2 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 97%,對照組總有效率89%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 P <0. 05\\) 。
鐘碧瓊設對照組 45 例,予病毒唑抗病毒,同時每日肌肉注射干擾素300 萬 U; 予能量合劑營養心肌; 口服輔酶 Q10、肌苷片。治療組 45 例,在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予炙甘草湯加減,藥物組成: 炙甘草 10 g,黨參15 g,阿膠 9 g,桂枝 6 g,生地黃 20 g,麥門冬 15g,麻仁 15g,大棗 6 枚,生姜6 g。偏于心氣不足者,重用炙甘草、黨參; 偏于陰血虛者重用生地黃、麥門冬; 心陽偏虛者,易桂枝為肉桂,加附子; 陰虛而內熱較盛者,易黨參為南沙參,并減去桂枝、生姜、大棗,酌加知母、黃柏。每日 1 劑,水煎服,分早、晚2 次溫服。2 組均以 10 d 為 1 個療程,經治 2 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 91. 1%,對照組總有效率 75. 6%,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5\\) 。2 組在治療 2 個療程后心肌酶各項指標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P <0. 05\\) 。
周曉平等設對照組 30 例,常規口服輔酶 Q1020 mg、維生素 C 0. 2 g,每日 3 次,連續治療 4 周。治療組 45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羌葛解心湯,基本方: 羌活 10 g,葛根 15 g,生黃芪30 g,柴胡 6 g,升麻 6 g,桔梗 6 g,知母12 g,川芎 15 g,酸棗仁 15g。若外感明顯者加金銀花、黃芩、板藍根; 腹瀉去知母,加黃芩、黃連、甘草; 畏寒肢冷加桂枝; 心煩躁動者加蓮子心、梔子、黃連; 氣短乏力者加太子參; 胸痛者加瓜蔞、延胡索; 期前收縮明顯加苦參、炙甘草; 舌苔厚膩者加藿香、佩蘭、石菖蒲。每日 1 劑,連用 4 周。結果: 治療組緩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臨床癥狀、體征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 <0. 05\\) ; 治療組心電圖心律失常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P <0. 05\\) ; 治療組心肌酶譜恢復程度優于對照組\\( P <0. 05\\) 。
王瑞華等設對照組 60 例,予靜脈滴注極化液、維生素 C、果糖二磷酸,口服輔酶 Q10。治療組 60 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清心復律湯\\( 藥物組成: 生地黃、麥門冬、苦參、虎杖、丹參各 10 ~24 g,太子參 10 ~ 30 g,炙甘草 10 ~30 g,當歸、瓜蔞各 10 ~ 15 g\\) 為基礎方,發熱加金銀花、連翹、大青葉、板藍根; 熱盛加生石膏、知母、黃連、水牛角; 便秘加火麻仁、玄參、大黃; 兼痰濁者加貝母、桔梗、姜竹茹; 喘息加紫蘇子、葶藶子、杏仁; 濕盛加澤瀉、車前子、薏苡仁; 氣滯加降香、郁金、延胡索; 血瘀加川芎、桃仁、紅花; 氣虛加西洋參、黃芪; 陽虛加制附子、桂枝、細辛、淫羊藿; 肝陽上亢加鉤藤、菊花、蒺藜、牛膝、決明子; 失眠多夢加炒酸棗仁、柏子仁、炙遠志; 心悸甚者加磁石、生龍 骨、生 牡 蠣。水 煎 2 次,取 汁600 mL,分早、晚 2 次空腹溫服,每日 1劑,15 d 為 1 個療程。重癥患者吸氧,合理應用激素,糾正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連續 2 個療程觀察療效\\( 第 2個療程停果糖二磷酸\\)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 93. 33%,對照組總有效率81. 67%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5\\) 。
李茂查設對照組 28 例,予①輔酶 Q10膠囊 10 mg,每日 3 次口服; ②α- 干擾素 300 萬 U / d 肌肉注射,療程14 d; ③能量合劑: ATP 20 mg + 輔酶 A100 U + 細胞色素 C 30 m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每日 1 次靜脈滴注,14 d 為 1 個療程; ④維生素 C: 4 ~5 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中,每日 1 次靜脈滴注; ⑤極化液: 10%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加普通胰島素 8U,15% 氯化鉀注射液 10 mL 靜脈滴注,10 d 為 1 個療程; ⑥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加病毒唑 0. 7 g,每日 1次,連用 14 d。治療組 28 例在對照組基礎上予口服中藥: 金銀花 15 g,連翹15 g,大青葉 15 g,川黃連 6 g,赤芍藥6 g,丹參 12 g,玄參 12 g,麥門冬 12 g,生地黃 6 g,苦參 10 g,甘草 6 g。心動過速或期前收縮加柏子仁 10 g、遠志10 g; 心動過緩加紅參 10 g; 頭暈、乏力加枸杞子 20 g、黃芩 20 g; 發熱者加知母 10 g、柴胡 20 g、黃芪 20 g; 咽痛、咳嗽者加杏仁 15 g、牛蒡子 15 g; 水腫者加茯苓 15 g、白術 15 g。上藥清水緩煎,取汁 150 mL,早、晚分服,每日 1劑,2 周為 1 個療程。結果: 中西醫組臨床治愈率 50%,總有效率 92.9%,單純西醫組臨床治愈率 21. 4%,總有效率 71.4%,中西醫組臨床臨床療效優于單純西醫組\\( P <0. 05\\) 。
周立成等設對照組 37 例,予10%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加 ATP40 mg、輔 酶 A 100 U、細 胞 色 素 C15 mg、維生素 B6100 mg、維生素 C 4 g及 10%氯化鉀注射液 5 mL 靜脈滴注;同時口服維生素 B120 mg,每日 3 次,輔酶 Q1010 mg,每日 3 次。另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加黃芪注射液40 mL靜脈滴注。治療組 38 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養心解毒湯,處方:
太子參30 g,黃精15 g,絞股藍 15 g,玄參 15 g,麥門冬 12 g,玉竹 15 g,丹參15 g,郁金 10 g,川芎 10 g,板藍根15 g,苦參15 g,蒲公英 15 g,炙甘草 9 g。隨癥加減: 畏寒、發熱明顯者加金銀花 12g、連翹 15 g、荊芥 10 g; 咽喉腫痛者加射干 10 g、僵蠶 10 g; 腹瀉明顯者加淮山藥 15 g、茯苓 15 g; 心煩不眠者加炒酸棗仁15 g、合歡皮12 g; 咳嗽、咯痰者加杏仁 10 g、川貝母 10 g。每日 1 劑,水煎 2 次,共取藥液 500 mL,分 2 次內服。2 組治療期間均囑患者臥床休息,療程為 1 個月,一般治療 l 個療程后統計 療 效。結 果: 治 療 組 總 有 效 率94. 7% ,對照組總有效率 72. 97%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5\\) ; 且治療組臨床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 <0. 01\\) ,治療組對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的改善情況也明顯優于對照組\\( P <0. 05\\) 。
金凌皎等設對照組 27 例,極化液每日 1 次靜脈滴注,維生素 C 4 ~6 g / d,輔酶 Q1010 mg,每日 3 次口服。
治療組 30 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芪柴五參湯,處方: 黃芪 40 g,柴胡 15 g,西洋參 10 g,玄參 15 g,沙參15 g,苦參 15 g,丹參 15 g,甘草 10 g。
有發熱、咳嗽者加蟬蛻、前胡; 胸悶、胸痛者加瓜蔞皮、檀香、郁金; 心悸、氣促者去沙參,加茯苓、澤瀉、桂枝; 低熱、口干、舌紅、脈細數者加生地黃、牡丹皮、酸棗仁。每日 1 劑,文火煎服,每日 2 次。結 果: 治 療 組 總 有 效 率93. 3% ,對照組總有效率 66. 6% ,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5\\) 。
3 專方專藥
楊煥斌設對照組 50 例,予維生素 C 3. 0 g、ATP 40 mg、肌苷 0. 6 g、維生素 B6100 mg、輔酶 A 100 U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中,以及果糖12. 5 g,利巴韋林 0. 5 g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中,每日 1 次靜脈滴注; 靜脈滴注 10 d 后改為口服果糖膠囊 0. 65 g、維生素 C 0. 2 g、ATP 40 mg、肌苷 0. 4 g、維生素 B620 mg 均日 3次,連續用藥20 d,共30 d 為 l 個療程。
治療組 50 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中藥營心湯\\( 藥物組成: 黃芪 60 g,紅參 15 g,杜仲 30 g,白術 30 g,崗梅根30 g,板藍根 30 g,大棗 10 枚\\) 的免煎劑,上藥 1 劑 加 開 水 200 mL,沖 泡30 min以上,上下午各半量分服,每日1 劑,30 d 為 1 個療程。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98%; 對照組有效率86%,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5\\) 。
趙長占設對照組 18 例,給予芪冬頤心口服液\\( 吉林通化白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含黃芪、麥門冬、丹參等,每支 10 mL\\) ,每次 20 mL,每日 3 次口服,療程 4 周。治療組 20 例予自擬排毒益心湯\\( 藥物組成: 生黃芪 30 g,黨參 20 g,麥門冬 15 g,五味子 8 g,金銀花 20 g,連翹 15 g,黃連 5 g,炙甘草10 g\\) 水煎服,每日 1 劑,分 2 次服,療程 4 周。治療期間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依舊,并盡量不用其他藥物。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 95. 00%,對照組總有效率 83.34%,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5\\) 。
那坤等將 60 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隨機分為 2 組,每組 30 例,2組均給予統一的常規西醫治療: 能量合劑 ATP 40 mg,輔酶 A 100 U,肌苷0. 4 g,維生素 C 3 g,胰島素 6 U,10%氯化鉀 5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每日 1 次靜脈滴注,4 周為 1個療程。治療組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益氣養陰活血解毒法自擬方\\( 藥物組成: 太子參 30 g,麥門冬 15 g,五味子15 g,柴胡15 g,桂枝10 g,龍骨15 g,牡蠣 15 g,白花蛇舌草 30 g,金銀花 20 g,當歸 15 g,瓜蔞 15 g,酸棗仁15 g,丹參 15 g,川芎 15 g,黃芪 20 g,炙甘 草 10 g\\) ,日 1 劑,水 煎 取 汁400 mL,分早、晚 2 次服用。對照組在相同的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天王補心丸\\( 哈爾濱世一堂制藥廠,1 丸/次,9 g/丸\\) ,每日 2 次口服。2 組均以4 周為 1 個療程。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 86.67%,對照組總有效率 73. 33%,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1\\) 。
朱智德等將 60 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 30 例,對照組 30 例。治療組予以心肌靈湯\\( 藥物組成: 太子參30 g,麥門冬15 g,五味子 12 g,柴胡 10 g,桂枝 10 g,生龍骨12 g,生牡蠣 12 g,白花蛇舌草 30 g,金銀花20 g,當歸15 g,瓜蔞15 g,酸棗仁10 g,丹參 12 g,川芎 12 g,黃芪 20 g,炙甘草 10 g\\) 加常規西藥治療\\( 能量合劑ATP40 mg,輔酶 A 100 U,肌苷 0. 4 g,維生素 C 3 g,胰島素 6 U,10% 氯化鉀5 mL 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每日 1 次靜脈滴注\\) ,對照組在給予相同的常規西藥治療同時口服天王補心丸。2 組均以 28 d 為 1 個療程。觀察比較治療前后 2 組臨床癥狀、體征、心電圖、血清心肌酶的變化。結果: 臨床總有效率治療組為 86. 67%,對照組為73. 33% ,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0. 01\\) ; 心電圖療效比較治療組有效率為 87.0%,對照組為 67.0%,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P < 0. 01\\) 。心肌酶學指標改善治療組也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 。
陸峰等選擇病程 1 個月內、具備病毒病原學診斷依據的成人輕、中型早期急性病毒性心肌\\( 氣陰兩虛、邪毒侵心證\\) 患者 122 例,隨機分為 2組。治療組 62 例以滋陰退熱合劑\\( 由生地黃、玄參、麥門冬、生黃芪、虎杖、重樓等組成,制成水劑,400 mL/瓶,含生藥 1 g/mL\\) 治療,每次 60 ~ 80 mL,每日 3 次口服,連續 3 個月。對照組60 例予 10%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加10% 氯 化 鉀 10 mL、門 冬 氨 酸 鉀 鎂30 mL、普通胰島素 12 U,每日 1 次靜脈滴注,連續 2 周; 維生素 C,每次0. 2 g; ?;撬犷w粒劑\\( 山東迪沙藥業有限公司\\) ,每次 2 g; 泛葵利酮\\( 沈陽衛材制藥有限公司\\) ,每次 20 mg,均每日3 次口服,連續 3 個月。2 組均治療期3 個月,隨訪期 6 個月。觀察有效性指標包括證候積分、病毒病原學依據、心肌酶學、Hotel 心電圖、左室功能等。結果: 治療 3 個月后,臨床總有效率治療組為 90. 32%,對照組為 65. 00%,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 ; 治療 6 個 月 后 總 有 效 率 治 療 組 為95. 16% ,對照組為 73. 33% ,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1\\) 。外周血腸道病毒 RNA 陰轉率治療組為 67.50% ,對照組為 45. 95% ,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1\\) 。心臟左室收縮功能射血分數治療組為\\( 65. 24 ±9. 32 \\) % ,對 照 組 為 \\( 59. 74 ±11. 54\\) % ,2 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ST - T 改變、心肌酶學等指標改善治療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P < 0. 01\\) 。
4 小 結
中醫采用辨證分型、基礎方加減、專方專藥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大大提高了療效,有效地改善了臨床癥狀及化驗檢查指標,充分顯示出中醫藥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廣闊前景及優勢。但是在臨床實踐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如沒有形成系統的治療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可循,今后我們應加強中西醫的結合治療,促進合理化用藥,摸索出一種系統、標準的治療方法,發揮中西醫各自的優勢。同時需加強中醫藥治療該病的實驗研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以揭示中醫藥治療該病的本質。
參考文獻
[1] 宋素琴. 益心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30 例療效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2011,13\\( 9\\) : 180.
[2] 趙金嶺,喬新梅,張繼磊,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J]. 光明中醫,2008,23\\( 12\\) : 1988 -1989.
[3] 梁鳳,蘭明梅. 中藥健心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48 例臨床觀察[J]. 新疆中醫藥,2007,25\\( 5\\) : 37 -38.
[4] 楊?。?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48 例[J]. 光明中醫,2012,27\\( 2\\) : 287.
[5] 鐘碧瓊.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45 例臨床觀察[J]. 中醫藥導報,2012,18\\( 3\\) : 48 -49.
[6] 周曉平,趙磊. 羌葛解心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 \\( 4\\) :412 -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