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醫學論文 > > 周銘心調理脾胃的四法的精要及具體用法
周銘心調理脾胃的四法的精要及具體用法
>2024-01-12 09:00:00


周銘心教授為第四批國家名老中醫。從事中醫教學、臨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心懷仁術,博覽典籍,勤求博采,學驗俱豐。筆者有幸成為周教授的學術繼承人。侍診中見其特重治脾理胃,常用補土、培土、保土、護土四法,尤見特色。滋述其要。

補土法補土之法主要針對脾胃虛弱之證。周老師稱:“補土者,土虛當補者之法也?!比谎a之之法有三。

一為脾胃并補;二為益氣和陽之補;三為養陰生津之補。脾胃同居中焦,互為表里。然土分陰陽,脾為陰土,其經名足太陰,胃為陽土,其經名足陽明。脾喜燥而惡濕,胃喜潤而惡燥。脾主升,胃主降。葉天士曰:“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雖脾胃各屬陰陽,而《素問·金匱真言論》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陰陽中又分陰陽。

脾又可分為脾陰、脾陽。胃又可分為胃陰,胃陽。故脾胃之病,每多相合為病。故臨證用藥,每多脾胃同補。

脾胃之病,臨床以氣虛者多見。氣虛日久,累及陽氣。

周老師習用大劑白術、茯苓、砂仁等,且生白術、炒白術連用,劑量多在30-40g左右,較少使用黃芪、人參等藥。因脾胃氣虛者,運化多有滯礙,參、芪等藥益氣雖佳,然易滯之,而白術、砂仁之屬,使脾胃運化,氣血自生也。臨證中善用威靈仙、防風等藥佐入其中,以其燥濕升清。若中土陽氣虛衰,寒自內生者,則多用炒白術、炒山藥,加干姜、附子同用,益氣和陽。周老師臨證時,尤其重視脾陰為病。周老師認為脾陽為功用,有運化、溫煦、升發之功。脾陰是指存在于脾臟的陰液和脾臟本身的形質,其可滋養脾氣,涵潤脾陽[1],是協助脾陽共同運化水谷精微的重要物質,具有灌溉臟腑、營養肌肉、濡潤筋骨功能。其特性為滋潤、潛降、寧靜、收藏。一陰一陽,相互為用,相得益彰。臨床中,脾陰不足,則水谷不化,久則脾陽不足。如清代唐宗海所指:“脾陽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陰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飯,釜底無火固不熟,釜中無水亦不熟也”。故周老師臨證每每顧及脾陰。溫補脾胃之時,常適可而止,防其傷陰化燥。脾與胃,互為表里,脾陰虛與胃陰虛常易互見。

臨床須以養陰生津補之。常重用山藥、玉竹,輔以扁豆、蓮肉、白芍等藥以養陰生津,少佐以陳皮、薏苡仁等以使滋而不膩,補而不滯。陰虛者,多有內熱存之,方中多加麥冬、沙參、石斛等藥以清之、滋之。

茲舉一案:患者某,女,39歲,2009年10月5日來診。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10年?,F癥見:近3個月胃脘隱痛,面色晦暗、胃脘隱痛,饑飽均作,伴有氣短、胸悶,納差,腹脹。舌淡,苔白中膩,脈沉。實驗室檢查:碳14呼氣試驗 400.dpm/mmol CO2。中醫診斷:胃脘痛。辨證為脾胃虛弱,滯生于內。治則宜補土。方藥:生白術30g,炒白術40g,茯苓15g,山藥15g,砂仁8g,威靈仙9g,防風9g,良姜9g,白芍9g。5劑,水煎服。2009年10月10日復診:訴1劑痛脹減,3劑納谷增,5劑服完,癥狀十去七、八。再進5劑,已無不適。后在此方稍事增損,調理1個月,碳14呼氣試驗 80.dpm/mmolCO2,隨訪2年未再發作。

按:此證雖有氣虛,然不用人參、黃芪者,恐其滯胃也。而除滯不用枳實、厚樸者,恐其太燥傷陰也。以威靈仙、防風疏之,使清升滯去。又以山藥、白芍以養陰防燥。周老師常妙用良姜、白芍以散、斂、溫、滋結合,作為脾胃虛弱之止痛要藥。寥寥九味,無一險峻,僅用1個月,競去陳年之疴。

培土法周老師倡論旁治之法[2],不治本位,而從旁治之。培土恰為旁治法之重要方面。他認為:“培土與補土不同。補土為正治法,乃脾虛胃虛直與補益之法;培土為旁治之法,乃由補益脾胃而間接調補它臟之治。故無論脾胃虛損與否,只憑它臟有疾而可由補脾益胃而治之者,便當行之”。周老師在臨證時常根據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常用培土一法以生金治肺、達木治肝,治風、治水,寧心。

培土生金:肺金不足,咳喘久而不愈,治肺不應,不如治脾胃也。如對肺氣不足,咳喘無力,久而不愈,氣短懶言者,周老師多用生曬參,生白術、云茯苓、炙甘草等健補脾胃,培土以生金,以治其本,復加干姜、細辛、五味子以溫肺散寒化陰,斂肺止咳,標本兼治,每收良功。若肺津耗傷,陰液不足,虛火上炎,引起咳唾不止,甚或咯血者,則用生曬參、白術、甘草、大棗等補養脾胃,以資化源,培土生金,輔以麥冬、百合滋養肺陰,以降虛火而復肺津??┭蚩妊呒酉生Q草以止血。

培土治風:風有內風與外風之分。內風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司,化源不足,最終血虛。陰虧血少,筋脈失養則有肢體麻木,肌肉瞤動,筋脈拘急;若肌膚失于濡養,則常表現為皮膚干燥、肥厚、瘙癢。對筋脈失養多用當歸、白芍、熟地黃補血養血,充養百脈;鱉甲、牡蠣、木瓜息風止痙;黨參、白術、砂仁、茯苓等益氣健脾以滋化源。對于肌膚失養者,藥選當歸、麻仁、熟地黃、白芍、地膚子等養血祛風;蒼術、白術、薏苡仁、甘草、大棗等健脾燥濕,使氣血自生,內風自滅。若因脾胃虛弱,痰濁內生,久而化風,致使頭痛,頭暈,目眩,手足麻木,言語不利者,臨證多用白術、茯苓、陳皮、砂仁等健脾和胃,以絕痰濕之源;半夏、郁金、南星、遠志以化痰祛濁;天麻、珍珠母以祛風。外風多由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氣血不足,正氣虧虛,風自外來。風邪侵襲肢體關節,見其酸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惡風者,藥多用茯苓、白術、薏苡仁、炙甘草等培土扶正;防風、秦艽、威靈仙等以祛風止痛。若風邪侵襲肌表,見有惡風、自汗,感冒常發者,藥選白術、黃芪、生姜、砂仁、炙甘草等健脾益氣和胃;防風、桂枝等以祛風解肌。

培土治水:周老師認為:水腫一病,無論外感、內傷,無論涉及何臟,無論屬風、屬濕均與中土相關。故無論何種水腫,均須培土以治水。以其土克水之故也。若風邪外襲,肺失通調之水腫,其病機多因脾胃先虛,衛陽不足所致。用藥以麻黃、生姜、浮萍之屬以宣肺利水之時,多加黃芪、白術、茯苓、防己健脾利水;甘草、大棗和中扶脾,如此肺脾同治,水腫自失。至于濕邪為患,其本在脾,涉及肺腎,以致三焦決瀆失職,水濕泛濫,橫溢肌膚。藥多重用白術、蒼術、茯苓等以燥濕健脾,培土治水;再加豬苓、澤瀉等利水消腫。若為脾陽不足者,即以黃芪、人參、干姜、白術、炙甘草等健脾益氣溫陽;茯苓、澤瀉以利水;少佐大腹皮等以行氣利水。涉及腎陽虛者,則在上藥基礎上酌加桂枝、附子等以溫陽助氣化。

培土生水:周老師臨證不囿于機械的生克乘侮之說。周老師認為土不僅能克水,而且能生水。何故?原由腎雖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生髄,主水。然而其欲實施及維持其功能,必欲得后天之脾胃滋養。

賴中宮輸精于腎,以后天生先天,使腎得滋養,故為土能生水。周老師在臨證中對腎水不足引起諸多病證,多用健脾養胃之法,使腎水生于水谷。如腎水不足,致使咳喘不止。臨床用藥以滋陰補腎之劑雖能取效,但不持久者,在補腎之時多加白術、茯苓、陳皮、西洋參等健脾養胃之品,使腎水生于水谷,以緩功圖之,則功效久遠。周老師常將此法廣泛應用于因腎水不足引起的婦科疾患。如周老師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時,認為其原因乃天癸漸衰之故。天癸漸衰屬自然規律。而天癸之盛衰取決于先天之腎和后天之脾胃之化生。倘若脾胃虛則腎無以養。臨床常見經水少而無定時,頭暈、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等。周老師用藥時常在滋陰降火的同時,加白術、山藥、云茯苓、陳皮等健脾補氣,使化源充足、沖任得養。若治腎不應或腎家癥狀不重而以脾胃癥狀如納差、乏力、舌暗淡而胖、齒印明顯、苔白而膩滿等明顯時則首先治脾,常用枳術丸、參苓白術散加減以培土生水,常收殊功。

對于腎水不足引起不孕、不育,周老師常用砂仁、白術、老鸛草、云茯苓等健脾利濕,培土生水;杜仲、川續斷、山藥等補腎益元。雖不滋腎水,而腎水自充。對腎水不足引起月經量少,經期紊亂等也以培土之法而使化源充則經水足。

培土達木:周老師認為,肝木郁結之病,大多認為氣結為病。但臨床中用疏散之品而不應者,多因肝木有余,必犯脾胃。脾胃一虛,則氣血乏源,而肝膽失養也?!饵S帝內經》云:“木郁達之”。然達木之法,非一味破散而能解之。且辛散之品易傷陰血,常使肝陰不足。故臨證之時無論脾胃虛弱與否,均須以甘緩之品調其脾胃,佐以辛散之味而疏之,順達生發之陽,即培土達木法。臨床常見納差、脅肋不適、脘腹脹滿、呃逆頻作、郁郁寡歡、月水不調、夜寐失和、大便不爽等諸多癥狀。周老師每見此證,則予以白術、茯苓、麥芽、砂仁、蘇梗、甘草健運脾胃;再予以當歸、芍藥補養肝血。少佐柴胡、佛手以遂其曲直之性,疏之以升發諸陽。諸藥合用,土強而木不犯脾胃,土健而又木有所養。如此則肝脾協調,木郁得舒,五臟安和。即臻培土達木之效。此與張仲景所言“見肝治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法一致。

培土寧心:心神不寧者原因較多,但與脾胃關系也不少。因心藏血,脈舍神,故心主神志,賴血之所養。若心血不足則神失所養故有不寐、心悸、怔忡、多夢、健忘之癥。脾胃為后天之本,血虛多因脾胃健運失常所致。故當培土以寧心,養血以安神。藥用黨參、黃芪、當歸、茯苓、白術、陳皮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柏子仁、炒棗仁、合歡皮、牡蠣等寧心安神。如此則氣血充足,故而神志自寧,不治其心,心病自愈也。若脾胃虛弱,滋生痰濁,痰濁擾心,心神不寧者,藥用白術、茯苓、陳皮等健脾和胃;半夏、遠志、菖蒲等以祛痰化濁,開竅寧心。

周老師臨床上培土以生金,治風、治水、生水、達木、寧心,每法或用一病,或一病兼用數法,運用靈活,得心應手。

保土法保土之法,亦屬旁治法之一。周老師謂:“保土法,又與補土、培土有異。補、培之法,或為土病,或為病而關乎土者,故設法培補以治疾也;保土則不然,非為治疾而設也,乃治疾用藥恐傷脾胃,特設法補而保之,以利他疾之治療也”。臨證中始終牢記“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之原則。周老師在臨證運用保土之法分為不用藥和用藥之法。不用藥即不治而治。對于有毒藥物和大苦大寒,大辛大熱等峻猛之品,盡量不用。以保其脾胃之氣不受損害。平時服藥采用服2-3劑即停1天,以使胃氣恢復。如對于肺金有熱,須用清熱法時,多用魚腥草、連翹、蘆根等清熱而不傷胃氣。對用汗、吐、下或汗、吐、下太過致脾胃已傷者則須用藥保之。用藥原則并非完全用補,根據脾喜燥惡濕,喜升之特性,臨證多選用防風、威靈仙、葛根等以升清。根據胃主降等特性,喜用半夏,厚樸、砂仁、木香、陳皮、青皮、枳殼等順降胃氣。若虛象明顯,則用白術、茯苓、山藥等藥緩圖。有時虛實夾雜,寒熱錯綜時,周老師最喜運用生白術、炒白術、茯苓、半夏、砂仁、干姜、黃連、厚樸、枳殼、炒三仙等補瀉兼施,寒溫同用。

茲舉一案:患者某,男,48歲,2009年1月22日來診。既往有胃炎病史?,F癥見:近6年頸項疼痛,頭痛,左手麻木,遇風寒或久坐加重。查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尺沉。X線片提示頸椎病。中醫診斷:項痹。西醫診斷:頸椎病。辨證:風寒阻絡,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治則治法:疏風通絡,活血止痛,兼以保土。方藥:羌活12g,白芷15g,天麻10g,姜黃15g,丹參15g,當歸15g,白芍15g,合歡皮15g,枳殼12g,炒白術30g,砂仁8g,5劑,水煎服,服2劑,停1日,再服3劑。

2009年1月30日復診,諸癥減輕,原方略作加減,再服5劑,諸癥消失,胃疾未作。繼續原方稍作增損,調理月余。隨訪3年,病情未發。按此病日久,已用藥頗多,況宿有胃疾,治療在祛風濕,和氣血基礎上宜加白術、砂仁保土,藥避險峻以防中土損害。

護土法周老師謂:“護土與保土相似而小見不同,其相似者,均為治療非脾胃疾病過程中之法。所異者,保土為治病用藥恐傷脾胃,故補以保全之;護土乃治疾用藥已傷脾胃,或治疾之先,脾胃已傷,特補而呵護之,防其更傷也。故此法既是旁治,又是正治也”。護土法是主動顧護脾胃,養護陰液。此乃醫家之王道。

周老師認為:護土的原則是脾胃傷時當及時調護。周老師在臨證中,但凡虛損之疾,無論五臟六腑何臟之虛,所用調補之時,首重養護脾胃。因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強健則五臟六腑則以得養。但不可過用滋膩黏滯之品,否則易滋膩礙胃,養陰多用山藥、石斛、玉竹、砂仁、陳皮等。補氣之藥,大多性燥,大量久服易傷陰土,諸如黃芪、白術等,故臨床多用太子參、紅景天、甘草、大棗、麥芽等。如五臟六腑確有氣滯、血瘀、寒積,濕濁、熱結、水飲之患。臨床用藥必有偏性,或峻猛,或辛燥,或苦寒,為避免更傷脾胃, 一般采取中病即止,另則多采用張仲景之法加大棗,甘草以緩和藥性,顧護脾胃。茲舉侍診之病例證之。

患者某,女,65歲,2010年7月3日來診。既往有乙型肝炎史20年?,F癥見:近5年出現右脅肋不適,腹脹,納呆,口干、尿少、乏力。曾在多家醫院診斷為肝硬化。經中西醫治療療效欠佳。近1個月加重。查移動性濁音陽性。舌質偏紅,無苔,脈細。實驗室檢查:

B超提示,肝硬化,脾大,中量腹水。中醫診斷:鼓脹。西醫診斷:肝硬化失代償期。辨證:肝胃陰虛。緣由前醫處方,多為燥濕利水、活血化瘀等藥,致傷脾胃陰液。治則治法:護土保陰,少佐補氣,使陰陽互生。方藥:石斛30g,麥冬15g,沙參15g,玉竹15g,山藥20g,太子參12g,西洋參6g,大腹皮15g,麥芽12g,砂仁6g,大棗4枚。5劑,水煎服,服3劑,停1日,再服2劑。2010年7月10日復診,癥狀減輕,舌有少許薄白苔。依前法再服15劑,口不渴,尿量增多,乏力均減,納谷增。舌質紅,苔薄白,脈細有力。后以護土健脾、益氣養陰、軟堅散結之劑治療3個月,腹水消失,癥狀緩解,2年未作。

縱觀周老師治理脾胃之法,從正治旁治角度,創造性提出補、培、保、護四法,靈活機巧,匠心獨具。

寒溫補瀉,權變于心。其要旨在于使后天之職不瀆而健,納運如常,氣血有源,臟腑得養,元氣充盛,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參考文獻

[1] 周銘心.中醫脾病臨床實踐.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2:11

[2] 周銘心.旁治法概論.新疆中醫藥,2008,26\\(6\\):4-7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