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屬于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其臨床特征多為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等,給老年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威脅。本文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就診于萬源市中醫院的80例該病患者為分析對象,最終得出中醫內科療法優于西醫療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就診于萬源市中醫院的80例該病患者為分析對象,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45例、35例,年齡范圍19~77歲。隨機將其分為兩組,一組屬于觀察組,另一組屬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共計40例,施以中醫內科治療;對照組患者共計40例,施以西醫治療。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在年齡等諸多方面不存在顯著區別,所以,兩組符合對比的標準[1]。
1.2 納入標準
納入標準如下:患者表現出長期 \\(>2年\\)咳嗽、咳痰以及氣喘等癥狀,且每年存在超過90天的上述病癥表現;患者病情得到緩解之后,仍然存在反復發作的可能;對肺部進行探聽,發現干、濕性啰音;行胸片檢查,發現患者存在慢性支氣管炎征象。\\(參考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
1.3 方法
1.3.1 觀察組
實證以咳痰為主者,辨痰色而選取藥,如以痰白質稀易咳為主者為寒痰,常用生姜、天南星、旋覆花、艾葉、橘紅等溫肺化痰。若痰白量多易咳者為濕痰,常用陳皮、半夏、茯苓、白芥子、萊菔子等健脾化痰。若痰白清稀如水而量多者為痰飲,常用細辛、干姜、五味子、半夏、桂枝、附子溫化痰飲。若痰黃質稠為熱痰,常用瓜蔞、浙貝母、馬兜鈴、桑白皮、枇杷葉、前胡、射干、石葦、天花粉、竹瀝、竹茹、黃芩、魚腥草清肺化痰。若痰少質黏難咳者為燥痰,常用川貝母、知母、桑葉、蘆根、天花粉、瓜蔞仁潤肺化痰。若久咳不止,痰黏稠膠結成核狀,深藏肺內難以咳出者為頑痰、老痰,常用海浮石、海蛤殼、瓦楞子、皂莢、膽南星、礞石搜痰化痰。
虛證多見于久病體衰的慢性病人,以咳聲低弱、喘息氣微為特點。偏氣虛者,咳喘,氣短不足以息,動則加重,常用人參、黨參、白術、山藥、炙甘草、黃精治之。偏陰虛者,痰少干咳,或喘而無痰,舌紅少苔,常用沙參、麥冬、天冬、玉竹、百合、阿膠、枸杞子、當歸治之。偏陽虛者,咳喘兼有畏寒肢冷,呼多吸少,氣不歸根,常用蛤蚧、冬蟲夏草、胡桃肉、紫河車、磁石、補骨脂、淫羊藿、沉香治之。若氣陰兩虛則久咳不止,喘息欲脫,可用收澀斂肺之品如五味子、烏梅、訶子、罌粟殼、白果、五倍子治之???、喘、痰三者,互相因果,互相影響,臨證治療時要互相兼顧。
1.3.2 對照組
對該組40例患者施以西醫對癥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臥床治療、吸氧治療、抗生素治療、糖皮質激素治療以及支氣管舒張藥治療等。
1.4 療效標準
治愈:咳嗽等代表性癥狀得以消除,病情較為穩定,1年內沒有復發跡象;顯效:咳嗽等代表性癥狀得以穩定,無論是發作次數,還是發病程度,均明顯好轉;有效:咳嗽等代表性癥狀得以改善,但存在反復;無效:咳嗽等代表性癥狀和治療前一樣。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各自具體療效,見表1。
3 討論
老年人具有相當高的慢性支氣管炎發病率,該病屬于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不僅病因多樣,而且病灶位置也多有不同,可能是氣管,可能是支氣管黏膜,也可能是二者的周邊組織。該病患者往往并發其他一些疾病,如肺氣腫等,嚴重情況下,甚至誘發肺源性心臟病,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站在中醫的角度予以分析,該病被歸入了 “咳嗽”的范疇,又或者 “肺脹”的范疇,其致病的根本原因集中在痰濁阻肺這一點,所以,采用中醫內科治療方式的過程中,通?;诨垫偪冗@一理念進行治療,另外,施以西藥治療雖有助于病情的快速控制,但也埋下了較高的復發隱患。本研究中,無論是在臨床治愈方面,還是在總有效率方面,相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均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換而言之,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方面,中醫內科治療這一方式明顯優于西藥治療,所以,應該加大臨床應用以及推廣力度。
參考文獻
[1]李云霞.養陰清肺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0,\\(12\\):42.
[2]姚梅蘭.慢性支氣管炎的中醫治療方案分析[J].中外醫療,2010,\\(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