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上通常自然流產分為早期流產與晚期流產,早期流產為妊娠 12 周前,晚期流產則為 12 周至不足 28 周,早期流產在臨床更為常見。以往臨床采用保胎治療的同時便是囑孕婦前 3 個月開始補充 400μg 葉酸,以防治由于葉酸缺乏導致的早期自然流產[1].葉酸屬于女性機體中的重要養分之一,有研究表明若攝入葉酸缺乏容易導致胎兒畸形及早期流產。為了能有效提高由于葉酸缺乏導致的自然流產的防治效果,現以 60例有早期自然流產病史的備孕婦女為研究對象,探討基因檢測個體化補充葉酸的臨床效果,取得較為滿意的成功?,F將臨床觀察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源于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 月收治的60 例有早期自然流產病史的備孕患者,年齡 23 ~ 33 歲,平均年齡( 26.7±3.6) 歲,自然流產次數 3~7 次,平均( 3.5±0.4) 次。所有患者的病史均符合早期自然流產的診斷標準,排除子宮畸形者及合并全身性疾病者。將 60 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 30 例。其中觀察組年齡 23~31 歲,平均年齡( 25.5±3.6)歲,流產次數 2~6 次,平均( 3.6±0.3) 次; 對照組年齡 23~32 歲,平均年齡( 25.8±3.8) 歲,流產次數 2~7 次,平均( 3.7±0.2) 次。
兩組患者在年齡、流產次數等一般資料上對比無顯著差異( P>0.05) ,有可比性。診斷標準: 主要表現停經后出現陰道出血和腹痛,包括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完全流產、稽留流產,行 B 超輔助檢查確診。早期自然流診斷標準: 自然狀態( 非人為目的造成) 發生的流產且妊娠期均在 12 周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葉酸常規劑量補充,觀察組患者采用基因檢測個體化補充葉酸劑量。對照組取 400μg 葉酸片口服,觀察組個性化補充葉酸 400μg~ 1200μg,均為 1 次/d,連續堅持補充 12 個月( 備孕前 3 個月至孕后 9 個月) .在此期間備孕婦女要求自然受孕。當經 B 超檢查確診為宮內妊娠后,繼續持續服用葉酸片 9 個月,劑量為對照組 400μg,觀察組個體化補充 400μg~1200μg,均為 1 次/d.對兩組觀察對象均采用電話訪談法跟蹤到分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成功妊娠率、再次早期自然流產率、未妊娠率、安全分娩率) .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通過比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 30 例觀察組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個體化補充葉酸后,臨床跟蹤統計結果為: 成功妊娠 28 例,占 93.33%; 再次發生早期流產 1 例,占 3.33%; 未妊娠 1 例,占 3.33%;安全分娩 28 例,占 93.33%.對 30 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常規補充葉酸后,臨床跟蹤統計結果為: 成功妊娠 22 例,占 73.33%; 再次發生早期流產 6 例,占 20.00%; 未妊娠 2 例,占 6.67%; 安全分娩 20 例,占 66.67%.可見,觀察組患者在成功妊娠率及安全分娩率上明顯高于對照組,再次早期自然流產率、未妊娠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 P<0.05) ,見表 1.
3 討 論。
自然流產是指自然狀態( 非人為目的造成) 發生的流產。在所有臨床確認的妊娠中,自然流產的發生率約為 15%.其中,大部分胚胎在著床后很快就停止發育,僅表現為月經過多或月經延期,即早早孕流產。早期流產屬于育齡婦女的常見病,會嚴重影響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早期自然流產屬于婦產科常見疾病,其不僅會影響女性患者的身體健康,對其心理也會造成嚴重影響,如失眠、抑郁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臨床上應引起高度重視。導致早期自然流產的因素較為復雜,如: 內分泌失調、遺傳基因缺陷、生殖器官病變、免疫因素等均可能誘發。研究表明: 孕婦在妊娠前后體內若嚴重缺乏葉酸,會導致胚胎發育異常,則會增加早期自然流產的發生率,若一直不注意補充葉酸,亦可能引發習慣性流產[2].
葉酸為水溶性 B 族維生素,它參與氨基酸的代謝、DNA 和RNA 以及蛋白質的合成,對細胞分裂、生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孕婦由于自身代謝和胎兒發育的需要,對葉酸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如攝入不足或其他原因干擾葉酸的吸收和利用,勢必導致孕婦葉酸缺乏,引起自身營養狀況不足,出現早期自然流產,胎兒發育異常,甚至發生先天性畸形,主要是神經管畸形[3].一般葉酸補充的最佳時間應該從準備懷孕前 3 個月至整個孕早期。葉酸的補充是延續到孕期結束,不可停頓的。由于每個人的代謝與吸收利用情況不同,近年來開始關注基因檢測個體化補充葉酸,即通過葉酸利用能力的基因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指出的自身葉酸利用能力的高低,調整補充葉酸的劑量,特別是針對檢測的結果顯示對葉酸利用能力極差的患者,應指導盡早補充葉酸,并在孕前三個月遵循每天補充 800μg,孕后補充 1200μg,同時,適當延長補充葉酸的時間至整個孕期。
過去臨床上指導孕婦補充葉酸基本遵循每天 400μg,為探討個性化補充葉酸在防治孕婦早期自然流產中的應用價值,展開了本次研究,臨床觀察效果滿意。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在成功妊娠率、安全分娩率上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患者再次早期自然流產率、未妊娠率方面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 P<0.05) .
綜上所述,基因檢測個體化補充葉酸在防治早期自然流產方面效果顯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成功妊娠率及安全分娩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表略)
參考文獻:
[1] 鄭山,白亞娜,等。孕產婦葉酸知曉途徑及其家人對服用葉酸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11,11( 1) : 45~47.
[2] 王靜。先兆流產病因病機的研究進展[J].菏澤醫學??茖W校學報,2006,6( 1) .
[3] 高亞萍,李榮秀,等。自然流產婦女面部及腸道畸形兒母親血清中葉酸與維生素 C 及鋅含量變化的研究[J].河北醫學院學報,1998,2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