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58例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究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相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選擇我院于2012-03—2014-03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均經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胃癌,其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39.45±2.87\\)歲;體質量47~72kg,平均為\\(58.76±6.45\\)kg。應用隨機平行對照法,將這58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對比觀察,每組2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量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對照組:予以全身麻醉,術前予以2mg/kg魯米那鈉+0.02mg/kg阿托品,行肌內注射,同時予以1.5mg/kg異丙酚+0.3mg/kg舒芬太尼+0.9mg/kg羅庫溴銨進行誘導,行靜脈注射。于插管前,予以0.5mg/kg羅庫溴銨,進行肌松維持處理?;诓骞艹晒笮袡C械通氣,術中每間隔90min予以0.1μg/kg舒芬太尼,行靜脈注射,進行維持麻醉。
實驗組:予以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趯φ战M患者全麻前提下,于麻醉誘導前行硬膜外穿刺,通過第8、9胸椎間隙輸注1.5%利多卡因4mL?;诼樽砥矫骘@現且無任何不良反應時予以0.25%羅哌卡因8mL,術中每間隔60min注入0.25%羅哌卡因5mL。
1.3觀察指標采用Prince-Henry評分法,評價患者疼痛情況。0分:咳嗽時無疼痛;1分:咳嗽時伴有輕微疼痛;2分:平靜狀態下無疼痛,呼吸深伴有疼痛;3分:靜息狀態下伴有疼痛,可忍受;4分:平靜呼吸狀態下出現劇痛。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1、4、8、12、24h疼痛程度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表1\\)。實驗組術后12h嗎啡用量為\\(43.53±1.42\\)mL,對照組為\\(32.11±1.03\\)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一般情況下,胃癌根治術多選擇單一麻醉方式,如全麻,但易出現應激反應,誘發各種并發癥。伴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方式孕育而生,由于其可控制,且全麻用藥量相對較少、環境污染少、術后鎮痛效果顯著、患者蘇醒迅速,故在外科手術中應用較為廣泛。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主要采用可雙向阻斷方式,對脊髓傳導形成刺激作用,能促進迷走神經介導,確保交感神經興奮,并刺激內臟牽拉反應,術中、術后鎮痛作用顯著。同時,能減少兒茶酚胺釋放,擴張阻力血管,進而確保循環系統穩定。謝力等學者研究表明,采用全麻復合硬膜外方式進行麻醉,可穩定胃癌根治術患者血流動力學,減少應激反應,維持其內環境穩態,基于供氧充分前提下可降低全麻用藥量,患者拔管早、清醒快、并發癥少。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術后各時點疼痛程度評分及嗎啡總用量均較對照組低\\(P<0.05\\),充分證實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單獨全麻,這與相關研究報道具有一致性,主要由于硬膜外阻滯可有效阻斷內臟、腹壁傷害性感受,降低患者疼痛感受性。
綜上所述,針對予以胃癌根治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應用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曾娟.兩種手術方式在胃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比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7\\):15-17.
[2]王世霞.不同麻醉方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399-400.
[3]趙秋吾.全麻聯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疼痛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92-93.
[4]謝力,劉潔.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癌根治術34例麻醉效果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9\\):1172-1173.
[5]占海波,楊秀蘭,劉興敏.3種不同麻醉方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血漿內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7\\):3156-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