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也發生著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1~3]。結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腫瘤體積的逐漸增大,患者會出現排便異常、便血、腹瀉及局部腹痛等癥狀,晚期則累及全身,病死率極高[4~6]。外科手術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根治性治療手段,但手術創傷會引起機體產生非特異性生理應激反應,對患者的血液流變學及動力學指標產生影響,且術后易發生多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7]。本研究通過觀察結直腸癌患者應用丙泊酚靜脈麻醉期間的血液流變學及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探討合理選擇麻醉藥對患者圍術期血液循環系統狀態的改善作用,為預防術后并發癥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擇期行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病理診斷組織學證實為原發性結腸癌或直腸癌,直腸腔內可觸及腫物,指套上沾有血跡;內窺鏡檢查結腸或直腸腔內可見隆起性病變,呈菜花狀、潰瘍狀,或息肉狀,表面有粘液和血質硬,有接觸性出血癥狀;鋇灌腸造影可見結腸或直腸段充盈缺損。將符合條件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觀察組包括男18例,女12例;年齡30~70歲,平均\\(54.8±8.3\\)歲;病理分期:Ⅱ期16例,Ⅲ期14例。對照組包括男16例,女14例;年齡33~67歲,平均\\(52.4±6.8\\)歲;病理分期:Ⅱ期13例,Ⅲ期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診斷結腸癌或直腸癌;符合結腸癌或直腸癌根治術手術標準,且術前病人符合ASAⅠ~Ⅱ級;無嚴重合并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丙泊酚過敏史;有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史;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手術前一周使用抗凝藥物;術前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退出標準:麻醉期間發生意外,必須終止;術中持續低血壓;術中失血超過10%;術中采用規定以外的藥物。
1.3方法
1.3.1術前準備:所有患者術前禁食、禁飲8h?;颊哌M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液路,以12~15mL·Kg-1·h-1的速度輸入液體補充電解質。接通GEDash-4000型監護儀進行各項指標的監測。
1.3.2麻醉誘導:所有患者先用咪達唑侖0.05mg/kg,舒芬太尼0.3~0.4μg/kg誘導麻醉。觀察組患者靜脈注射丙泊酚1~2mg/kg,患者入睡后靜脈注射羅庫溴銨0.6mg/kg,然后行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對照組患者用6L/min氧流量和8%七氟醚使患者入睡,然后調整氧流量為1L/min、七氟醚為5%,同時靜脈注射羅庫溴銨0.6mg/kg,行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
1.3.3麻醉維持:觀察組患者用丙泊酚2~5mg·kg-1·h-1\\)和舒芬太尼0.1~0.3μg·kg-1·min-1\\)持續泵入;對照組患者用七氟醚2~5%持續吸入,舒芬太尼0.1~0.3μg·kg-1·min-1\\)持續泵入。術中根據患者情況調節舒芬太尼泵入量以及丙泊酚泵入速度或七氟醚吸入濃度,確?;颊咝g中安全。術中監測患者各項體征,以12~15mL·kg-1·h-1\\)輸入乳酸林格液和6%羥乙基淀粉\\(晶膠比2:1\\),確保血容量穩定。心率低于55次/min時給予靜脈注射阿托品0.2mg,收縮壓低于90mmHg或低于基礎值的20%時給予靜脈注射麻黃堿10mg。
1.4觀察指標:分別于麻醉前\\(T0\\)、麻醉誘導后90min\\(T1\\)、150min\\(T2\\)以及進入PACU30min\\(T3\\)四個時間點抽取患者靜脈血,檢測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漿黏度\\(ηP\\)、紅細胞聚集指數\\(EAI\\)以及紅細胞變形指數\\(EDI\\)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并記錄兩組患者心率\\(HR \\)、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等血流動力學指標。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血液流變學參數比較:觀察組患者高切變率全血黏度、中切變率全血黏度、低切變率全血黏度在T1、T2、T3時均較T0顯著下降,但在T3時較T2顯著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漿黏度在T1、T2時較T0時顯著下降\\(P<0.05\\);紅細胞聚集指數T1、T2、T3時較T0時下降明顯\\(P<0.05\\);而紅細胞變形指數在各時間點無顯著差異\\(P>0.05\\)。
兩組患者麻醉前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T1、T2和T3三個時間點,觀察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變率、中切變率、低切變率\\)、血漿黏度及紅細胞聚集指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紅細胞變形指數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參數變化:與T0時比較,觀察組患者HR 在T1、T2時明顯下降,SBP在T2時明顯降低,HR 和SBP在T3時較T2顯著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R 和SBP在T3與T0時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DBP在T1、T2、T3與T0比較無顯著變化\\(P>0.05\\)。T0時間點時,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HR 在T1、T2時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SBP和DBP在T1、T2、T3時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血液流變學和血流動力學是生物流體力學的兩大分支。在血液流變學中,紅細胞的流變學特性起主要作用,而紅細胞的流變性主要包括紅細胞的變形性和聚集性,這兩項的情況對于血液黏度,血液在微循環中的暢通極為重要[4]。血流動力學是指血液在心血血管系統中流動的力學,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壓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而血壓是臨床上最簡單、直觀的血流動力學指標。
丙泊酚屬于烷基酚類化合物,用于靜脈注射麻醉時起效迅速,時效短,能使患者迅速蘇醒,較為安全、平穩,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低,因此受到臨床醫生的一致青睞[5~8]。關于丙泊酚麻醉對病人的血液流變學影響的相關研究有很多,但結果卻并不一致。
而陳龍等[9]則研究發現丙泊酚可明顯降低血液流變學各指標,減少老年手術患者的血栓形成幾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高切變率全血黏度、中切變率全血黏度、低切變率全血黏度在T1、T2、T3時均較T0顯著下降\\(P<0.05\\),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漿黏度在T1、T2時較T0顯著下降\\(P<0.05\\),而紅細胞聚集指數在T1、T2、T3時也較T0時下降明顯\\(P<0.05\\);但紅細胞變形指數在各時間點無顯著差異\\(P>0.05\\)。結果說明,丙泊酚靜脈麻醉確實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流變學各指標,這與既往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我們,丙泊酚靜脈麻醉在預防血栓方面的作用要優于七氟醚。在血流動力學方面,觀察組HR 、SPB在T2時均較T0顯著下降\\(P<0.05\\),但T3又恢復到T0\\(P>0.05\\),兩組DBP在T1、T2、T3時均較T0無顯著差異\\(P>0.05\\)。結果說明,丙泊酚靜脈麻醉對結直腸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高明,韓明明,韓雪梅.丙泊酚和七氟醚符合用于婦科腹腔手術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8\\):119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