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是一種含碘的苯呋喃類化合物,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中,其結構與甲狀腺素相似,它對心臟起直接作用,也可通過非競爭性阻斷交感神經而起間接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絞痛活性。胺碘酮的主要電生理作用是延長所有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時程和不應期,抑制竇房結的自律性,并抑制心房、房室結、心室的傳導。本研究采用胺碘酮治療心律失?;颊?,并根據臨床治療特點制定了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表明,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具有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病例均為我院 2012 年 10 月至 2013 年 10 月期間收治的心律失?;颊?,共 80 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 40 例。其中對照組男 26 例,女 14 例,年齡為\\(23. 1 -76. 8\\)歲,平均年齡為\\(49. 7 ±4. 2\\)歲;觀察組男 27例,女 13 例,年齡為\\(24.2 -77. 6\\)歲,平均年齡為\\(48. 9 ±5. 0\\)歲?;颊吲R床表現主要為心前區疼痛、心慌、頭暈、氣促等。所有患者均經過一般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進行確診,排除低血壓、甲狀腺功能障礙、休克、擴張性心肌病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臨床癥狀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基礎治療: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體征監護,進行抗心衰的常規治療,并輔助以肝腎功能、血常規、甲狀腺功能檢查等。其中,對照組患者選用心律寧片治療,患者口服每次 300mg,3 次/d。而觀察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療。首先,對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陣發性和持續性心動過速的患者,迅速采用靜脈滴注 150mg 胺碘酮\\(采用20mL5% 的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在 10min 內滴注完,待病情得到緩解后,再以 1mg/min 的劑量維持滴注,最后可逐漸將劑量減至 0. 5mg/min。若病情未得到較好的控制,則可間隔 30min追加 100mg 的劑量,但需注意在 24h 內的總劑量不宜超過 2g。
另外,對于反復發作的患者,先以維持劑量進行靜脈滴注 3d后,再口服胺碘酮,200mg/次,3 次/d,對于心率低于 100 次/min的患者,將劑量減少至 200mg/次,2 次/d;當患者心率降至 80次/min,且心率恢復正常后,將劑量維持在 200mg/次,1 次/d。
在使用胺碘酮治療的期間,未使用其他的抗心率失常藥物。若患者靜脈滴注胺碘酮的時間超過 3d,可對患者使用中心靜脈留滯管處理,以減少對患者用藥時的疼痛不適感,改善患者的順應性。
1. 2. 2 護理干預措施:首先,在使用碘胺酮治療前,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備好相應的急救藥品,以方便及時搶救,同時向患者或其家屬詳細介紹使用該藥物會引起的一些不良反應,并向他們講解相應的處理方法。其次,由于胺碘酮若使用不當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必須及時處理,因此,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電圖、心率等情況進行觀察和對比,同時觀察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1. 3 療效評定:根據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①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全部消失,心臟功能明顯改善,心率恢復正常,心率 60 -80 次/min,未聞及早搏,心電圖檢查無異常。②有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和特征得到一定的緩解,心臟功能部分改善,心律失常次數減少,早搏 2 -3 次/min,心電圖檢查正常。③無效:患者的臨床不適癥狀和體征均未得到緩解,心臟功能未改善,心律失常次數未減少,心電圖檢查異常??傆行?= \\(顯效人數 + 有效人數\\) /每組的人數*100% 。
1. 4 統計學處理:采用 SPSS19. 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值 ± s 表示,兩樣本間的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兩樣本間的差異采用卡方檢驗。當P > 0. 05 時,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 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 01,差異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 40 例中顯效30 例,有效 8 例,總有效率為 95%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增加,兩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 1?!颈?】
2. 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采用胺碘酮治療后的不良反應輕,其中有3 例患者出現惡心和輕度頭暈,1 例患者嘔吐,2 例患者低血壓,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5%。而對照組患者采用心律寧片治療后,有 4 例患者出現過性心律不齊,10 例患者出現口干的現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3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 < 0. 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停藥后均消失,對治療未產生影響,同時,治療后患者的肝、腎功能均表現正常,均未出現其他的一些嚴重不良反應。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及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心律失常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僅次于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居第三。心律失常是指心臟的節律出現異常,心臟的不正常的激動起源或激動傳導,可使得心臟活動不規律,過快、過慢或無序,也可導致各處的激動次序產生混亂,引發心臟搏動速率發生改變,引發心律失常。其發病機制有:
①異常自律性和觸發性活動所引起的沖動而形成的異常。心機細胞由于其內在的病變或神經系統興奮的改變導致自律性增高,進而形成不適當的沖動。另外,電解質絮亂、心肌缺血、兒茶酚胺的增加均會引起本無自律性的心肌細胞\\(如心房、心室肌細胞\\)形成異常的自律性,從來導致心律的不齊。
②折返激動導致的異常。激動從一路徑傳出,又從另一條路徑折回,使此處發生再次激動的現象為折返激動,它是一種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發生機制。
心律失常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并影響其生活質量,需及早預防,并及時治療。其主要的臨床癥狀及危害有:①心前區劇烈疼痛:心前區劇烈疼痛多見于心肌梗塞合并嚴重的心律失常。②暈厥:阿斯綜合征、室性心動過速、快速心房纖顫、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等可能引發暈厥。③抽搐:心律失常的危害可見于阿斯綜合征。④心律失常是導致心臟瘁死的最大原因,其中又以傳導阻滯、室顫及室性心動的過速引起的瘁死發生率最高。
參考文獻:
[1] 王莉.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颊叩呐R床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121 -122.
[2] 羅海燕,彭月娥,劉杰妮. 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聯合穩心顆粒治療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觀察[J]. 世界中醫藥,2013,\\(7\\):768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