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學認為:體質是由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所形成的在形態結構、功能活動方面固有的、相對穩定的個體特征,它表現為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罹性和病態發展過程中的傾向性。體質不僅關系著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而且直接影響臨床治療,因而體質學說的探討,尤其是體質因素在臨床診治及預防保健各個環節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中醫專家的重視。本文對我校在校772名大學生的中醫體質進行了調查分析,旨在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中醫體質分布,并為開展學生的中醫健康保健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抽取內蒙古醫科大學本科生830名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830份,收回816份,去掉無效的問卷(患有精神疾病未愈而不能對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評價;有重大疾??;未獲得知情同意;在調查過程中因故未能完成問卷或填寫極不認真而勸說無效。)后,獲得有效問卷為772份,有效率為94.61%。其中男314例,占40.67%;女458例,占59.33%。男女生平均年齡(20.23±1.26)歲,男性與女性在年齡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調查方法
1.2.1 體質調查量表 中醫體質調查采用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自測表》,自測表是按照中醫體質類型概念框架確立編制的,由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9個亞量表60個條目構成,各個亞量表含有7-8個條目。
1.2.2 判定方法 回答《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自測表》中的全部問題,每一問題按5級評分,計算原始分及轉化分,依標準判定體質類型。原始分=各個條目分值相加。轉化分數=[(原始分-條目數)(/條目數×4)]×100。
1.2.3 判定標準 (1)平和質判定標準:平和質轉化分≥60分,且其它8種偏頗體質轉化分均<30分時,判定為“是”;平和質轉化分≥60分,且其它8種偏頗體質轉化分均<40分時,判定為“基本是”;否則判定為“否”。(2)偏頗體質判定標準:某體質轉化分≥40分,判定為“是”;30-39分,判定為“傾向是”;<30分,判定為“否”。
1.2.4 判斷原則 將所收集到的每一樣本都分別計算其在9種體質類型中的不同得分,通過比較這9個分值的大小得出最高分,由此來判斷這一樣本傾向何種體質類型。本研究只考慮單純體質,未研究兼夾體質,若某研究對象的體質類型僅判斷為“傾向是”;歸為“是”。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錄入后用采用Excel軟件和SPSS13.0軟件包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和檢驗。
2、結 果
結果顯示,大學生平和質占42.26%,偏頗體質占57.74%,居于前5位的偏頗體質類型是氣虛質15.31%(男:7.38%,女:7.93%)、陽虛質11.14%(男:1.94%,女:9.20%)、陰虛質9.33%(男:2.72%,女:6.61%)、痰濕質8.33%(男:3.89%,女:4.44%)、濕熱質6.59%(男:4.67%,女:1.92%)。以下依次是血瘀質、氣虛質、特稟質。男、女大學生中醫體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 論
中醫體質學研究認為體質的類型與被研究者的種族、性別、年齡、地域、職業、文化程度等有關。在本次調查中發現,我校大學生健康狀況很讓人擔憂,偏頗體質所占比例較高(約57.74%),即很多人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分析實驗數據顯示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在偏頗體質中處于前3位。如今的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能力較差,在家已經習慣父母的照顧,沒有父母在身邊,飲食常常沒有規律,主要表現在饑飽失常、飲食不潔、飲食偏嗜3個方面,而飲食失宜最終會損傷脾胃。
《中藏經·勞傷論》曰“:饑飽無度則傷脾?!敝嗅t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損傷了脾胃就會影響氣的生化出現氣虛體質。此外,許多愛美的女生為了追求“骨感美”而采用節食的方法減肥,日常飲食主要以蔬菜、水果為主,摒棄肉、蛋、米、面等,短期減肥療效可以,但長時間攝入身體的營養物質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正常需要,就會出現氣血不足,逐漸形成氣虛體質。
陽虛質較多可能與在校學生不良生活方式損傷陽氣有關?,F在的大學生一般都睡的很晚,他們忙于學習、考研及參加各種活動,還有許多人熱衷于網絡游戲、微信聊天、網購等,直至凌晨還未入睡,有的甚至徹夜不眠。祖國醫學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是陽氣萌動之時,如果此時不能入睡,不但會影響陽氣的生發,而且還會把剛剛生發起來的陽氣消耗掉,從而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此外就是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從中醫角度講,大多是苦寒的,苦寒就容易攻伐陽氣造成陽虛。
俗話說“一方水土一方人”,地域分布環境對人的生理狀況有著極大的影響,氣候、地域環境等因素都會使人體的狀態發生改變,長久居住某地,也就必然使人體長期處于某種較為穩定的狀態。因此,地域環境是體質的影響因素之一。內蒙古屬于高原地區,干旱少雨,氣候干燥而寒冷?!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氛f“:燥勝則干”故燥邪為病,易出現傷津耗液的干澀癥狀。如口咽干燥,口渴,皮膚干燥,甚則皮膚皸裂,毛發不榮,小便短少,大便干結等?!端貑栃C原病式·燥類》說:“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庇终f“:物潤則滑澤,干則滯澀,燥濕相反故也?!痹镄笆龟幰壕锰?、血脈不充,每致血液運行不暢,往往易形成陰虛體質。另外醫學專業學習繁重,普遍存在熬夜現象,極易耗傷陰血,機體陰陽失調而形成陰虛質。
從男女的性別不同分析,男性平和質占46.49%,女性平和質占39.3%,男性明顯高于女性。在偏頗體質中,女性陽虛質、陰虛質、瘀血質、氣郁質明顯多于男性;男性濕熱質明顯多于女性。宋代朱肱《類證活人書·卷第二》曰“:男子陽多而陰少”、“女子陰盛而陽微”,故女性陽虛質者多;女子的生理特點是以血為本,所以瘀血質多見;女性由于月經過多,學習、就業壓力大造成陰血暗耗而出現陰虛質為多;從女性的心理特征來看,女性性格偏于內向者較多,多愁善感,感情細膩,容易被七情所傷,產生氣機郁滯,從而相對于男性來說更容易出現氣郁質。男性濕熱質較女性多,可能與遺傳因素及嗜食肥甘厚膩、喜炙烤,嗜煙酒、少運動,易釀濕生熱,因此濕熱質較多。
綜上所述,本次針對內蒙古醫科大學在校大學生的中醫體質調查,初步反映出較為普遍的體質偏頗情況,即學生中亞健康狀態非常突出,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祖國醫學始終堅持“治未病”的觀點,我們應該積極運用中醫傳統的“養生、避邪”的方法,防患于未然,引導學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要讓偏頗的體質繼續偏頗下去,要健康地生活,提升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琦,田原.解密中國人的九種體質[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2] 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45.
[3] 徐鳳勵,趙凡平等.上海市程家橋社區老年人群中醫體質辨識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5):66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