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 為健康提出的定義是: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的虛弱現象,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美狀態。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前蘇聯學者 N·布赫曼教授提出,人體除了健康狀態和疾病狀態之外,還存在著一種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又稱灰色狀態\\) 。我國學者王育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Subhealth\\)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亞健康已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據中國亞健康研討會公布的數據: 我國人口 15% 屬于健康,15% 屬于非健康,70%屬于亞健康。我們通過對江蘇省中醫院 120例亞健康人群進行中醫四診,分析其體質類型,希望為中醫在亞健康領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2013 年1 月1 日至2013 年6 月30 日在江蘇省中醫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亞健康狀態人群120 例作為調查對象。
1. 2 病例納入標準
根據 WHO 關于健康的定義,并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以及王琦等制定的《亞健康狀態篩選表》,確定亞健康狀態的判斷標準為: ①持續 3 個月以上反復出現的不適狀態\\(如疲勞、睡眠紊亂、疼痛、抑郁寡歡,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懼膽怯,短期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 或適應能力顯著減退\\(人際交往率減低、人際關系緊張等\\) ,但能維持正常工作; ②各種儀器和生化檢查不能確診為疾病。
1. 3 病例排除標準
不符合亞健康判斷標準; 妊娠、哺乳期婦女; 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 近 1 個月有外傷、手術、外感等急性病史者。
1. 4 中醫體質分類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分為氣虛體質、陽虛體質、血虛體質、陰虛體質、陰陽兩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瘀血體質、氣郁體質、熱性體質 10 種偏頗體質類型。
1. 5 試驗儀器
中醫四診儀\\(舌面脈信息采集體質辨識系統\\) 由上海道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 結果
2. 1 亞健康人群病變臟腑分布情況
120 例亞健康人群中,涉及肺系 1 例,心系 4 例,肝系 13例,脾胃系 30 例,腎系 72 例,其病變臟腑主要涉及腎、脾兩系。見表 1。
2. 2 亞健康人群體質分布情況
120 例亞健康人群中,濕熱體質 1 例,氣郁體質 2 例,血瘀體質 2 例,血虛體質 3 例,陰陽兩虛體質 5 例,陰虛體質 9例,痰濕體質 7 例,陽虛體質 14 例,熱性體質 22 例,氣虛體質 55 例。其體質分布主要以虛為主,尤其以腎氣、腎陽、脾氣虧虛為主。見表 2。
3 討論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亞健康是指人的身心處于疾病與健康之間的一種低質狀態,是由于軀體、心理、生理、情感、社會等方面因素導致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失衡、功能紊亂,機體無明確的疾病,表現出疲勞、活力減退、反應能力減退、適應能力減退等癥狀。亞健康具有 3 大特征: 普遍性,約 75% 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②隱匿性,大多為主觀癥狀,現有儀器很難對亞健康進行確診。雙向性,即既可向健康逆轉,又可向疾病發展。
《醫學源流論》曰: “凡人之所苦,謂之病”。雖然現代醫學不能找到“亞健康”確切的病理基礎,不能明確診斷為現代醫學的某種疾病。但中醫以其獨特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形神合一”的生命觀,通過望、聞、問、切,觀察亞健康人群所表現出來的乏力、頭昏沉、失眠等身心不適癥狀,動態的把握機體各種信息變化,歸納為中醫的某些“證”。中醫體質學說在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基礎上,以人的體質為認知對象,將四診收集的各種現象和體征,加以分析、綜合和概括,判斷為“氣虛體質”“陽虛體質”等,彌補了西醫體檢在亞健康診斷方面的不足,在亞健康的治療、護理等方面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順應了個體化醫學的發展要求。
中醫四診儀由專業研發人員通過挖掘和整理名老中醫經驗并結合現代算法軟件來實現“四診合參”。該儀器能模擬“望、聞、問、切”,運用數碼相機、自動成像技術、圖像分析軟件采集舌象、面象; 通過物理感應,分析脈搏的波形、譜形,辨別出浮沉遲滑等 20 多種脈象; 并按照標準流程向患者問診,為中醫客觀化研究創造了條件。
從上述研究中發現,亞健康人群的病變臟腑主要集中在腎臟\\(60. 00%\\) 、脾臟\\(25. 00%\\) ,亞健康人群的體質主要表現為腎氣虛體質\\(35. 00%\\) 、腎陽虛體質\\(10. 00%\\) 、脾氣虛體質\\(10. 00%\\) 。張景岳認為“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眮喗】等巳壕植績拳h境失調,必首先傷及人體正氣。通過對亞健康人群的觀察,初步可得出以下結論: ①以虛為主。雖然亞健康人群尚未達到“虛以致病”的程度,但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導致人體正氣不足仍應成為亞健康的病理基礎。②病位多見于腎、脾,且以腎為主。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大,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轉,夜長晝短的作息習慣,“思則傷脾,勞則傷腎”,耗氣傷陽,損耗先后天之精氣。③多涉及陽氣的虧虛,尤其是腎氣、腎陽的虧虛?!皻庹?,人之根本也”。氣的功能不足是各種不適癥狀產生的根本原因。亞健康人群,由于各種因素使腎氣虛耗,久則耗傷腎陽,而表現出軀體、心理、社會適應性的不適癥狀。
《素問·生氣通天論》云: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薄墩摵狻鈮燮吩? “強壽弱夭,謂稟氣沃薄也。夫稟氣沃則體強,體強則壽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多病,壽短”??梢?,中醫對健康的認識,是將“陰平陽秘”“陰陽平和”“元氣充足”作為身心和諧的健康標準。人體之氣,來源于父母的先天精氣、飲食物中的水谷精氣和自然界的清氣。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腎功能低下,是氣虛體質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礎。
腎主一身之陽氣,為人身之根本,元氣發生之主,其所藏的精氣主宰人的生長、發育、成熟。腎氣一虧,則元氣寢弱而語音喑者有之。而脾胃之氣既傷,則元氣亦不能充。因此,陽氣是生命的動力,人體各臟腑組織、經絡發揮正常的功能,人體的精、血、津液的生成、輸布和運行皆有賴于陽氣的氣化、推動、激發、固攝作用。陽氣旺盛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
《素問·生氣通天論》云: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張景岳亦云: “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
亞健康所表現出來的正常生理功能減退,其實質就是體內陽氣不足所致的失衡狀態。因此,對于亞健康人群來說,首要的應是強調對人體陽氣的維護。
參考文獻:
[1]李萬林,黃靖宇. 亞健康狀態中醫學干預研究進展[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13\\(6\\) : 254.
[2]孫濤,王天芳,何麗云,等. 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 1 -2.
[3]王琦,高京宏,李英帥,等. 亞健康篩選方法研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11\\) : 725 -728.
[4]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S].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5]張光霽. 論未病不等于亞健康[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9\\) : 1113.
[6]孫貴香,張冀東,劉朝圣,等. 中醫藥干預亞健康的評估體系初探[J]. 中醫研究,2012,25\\(5\\) : 3.
[7]徐中環. 淺論重陽氣在亞健康調治中的意義[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4\\(2\\) :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