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衰老主要與細胞衰老,尤其與成體干細胞衰老相關,如組織器官退變、功能喪失、腫瘤發生和反復感染等器官老化、機能衰退現象,實際上是成體干細胞數量減少和功能衰退的反映。尋找激活干細胞和調控干細胞靶向分化的方法,對預防衰老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筆者基于“干細胞理論”和活血化瘀治法理論“祛瘀血”與“生新”層面的認識,提出“化舊生新”防治干細胞衰老方法,對中醫衰老理論發展有一定意義。
1 衰老學說 百家爭鳴
歷代醫家根據自身臨床實踐和感悟,創立了多種關于衰老的說,如脾胃虛弱說、津液不足說、氣虛血瘀說、腎虛說、臟腑虛損說、精氣神虛損說、陰陽失調說、邪實說等?;蛞阅I虛漸虧為衰老根本,肝之虛實為衰老啟動因子,脾胃虛弱為衰老信號,心神勞傷為衰老促進因素,陰陽失調為衰老內在動因,或以痰、積滯為衰老致病因素等認識。其中“腎虛衰老學說”強調腎中精氣由盛漸虧致腎元之陽氣和腎藏之精氣虧損、虛少,五臟氣血津液生化無源導致諸多衰老病態和衰老過程,臨床研究亦顯示腎虛與衰老之間、補腎與抗衰老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捌⑽柑撍ダ蠈W說”強調脾虛是導致衰老的原因,脾胃功能強盛則身體健康而長壽,脾胃虛弱則疾病叢生而早衰。如李東垣在《脾胃論》指出“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后能資養元氣; 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不能充?!薄熬珰馍袼ダ险f”強調精、氣、神三者的狀態反映人體健康和衰老的程度,即精足、氣充、神全旺,則是健康的標志; 精虧、氣虛、神萎,則是衰老的征象,強調人體衰老的機制是精氣神隨著增齡而逐漸虛衰的原因等。
筆者認為,雖然以上學說均闡述了衰老的某一方面問題,但沒有詮釋衰老發生發展的主線,衰老是一個整體衰變過程,不是單一臟器虛損,而是多臟器相互受累,進而發展為全身性功能的減退; 衰老發生具有隨時間機體功能狀態漸進性,在臟器不同步性變化特點,從中老年人中醫證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伴隨年齡增加兩臟或以上更多臟器虛損率明顯遞增。
2 干細胞與機體衰老
研究顯示,正常組織內環境的穩定,間接由組織特異性的干細胞維持與控制,而衰老機體的組織在應激與損傷狀態時,保持穩態和恢復穩態能力均顯著下降,這主要是組織中干細胞數量減少和功能衰退的原因。干細胞衰老導致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衰退,甚至增殖分化失控,導致功能衰退、損傷組織難以及時修復再生,從而加重機體衰老發生,臨床所見組織器官退變、功能喪失、腫瘤發生和反復感染等衰老現象,均是成體干細胞衰老水平表現。
目前有關干細胞衰老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遺傳因素決定干細胞衰老。Rossi 等研究發現老年小鼠體內長期造血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功能下降,老年小鼠 B淋巴細胞比例相對降低,粒系血液細胞比例相對升高,這表明造血干細胞出現衰老性改變。而最近研究發現幼年大鼠海馬回中有 50 000 個干細胞,這個數字并未隨著老化而減少,但幼年大鼠的神經干細胞約有 25% 處于活躍分裂,中年大鼠只剩下 8%,而老年大鼠只有 4%。體外研究顯示體外培養的細胞壽命與細胞捐贈者的年齡呈負相關,并且沃納綜合征\\( 成人早衰\\) 患者提供的細胞比正常人來源的細胞具有更少的分裂次數,會更早進入衰老; 另一方面環境因素影響干細胞衰老。環境因素可使干細胞逐漸喪失自我更新、自我分化或者自我修復能力,研究發現將老年小鼠已經衰老的生精細胞植入年輕小鼠后,生精細胞的生精功能得以恢復,并可長時間保持未衰老狀態。另外干細胞衰老并非全部干細胞功能喪失,還包括功能細胞數量缺失,形成分化的細胞數量和質量不正常以及再生趨勢失去控制等。如造血系統的衰退和異常將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如臟器的衰退將導致器官的肥大或纖維化、糖尿病。對損傷和突變細胞的識別能力下降,易發生惡性腫瘤和對正常細胞的識別錯誤,導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等。
3 瘀血是衰老發展的主線
中醫學認為,氣血流暢是健康長壽的前提,臟腑的生理功能和整體協同均依賴于氣血流通維持?!鹅`樞·天年》說:“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泵鞔_指出血脈不通有礙養生長壽。人體增齡,首先是氣血失調,血循環不暢,瘀血內停,造成氣血失衡,臟腑器官得不到正常的濡養,出現精氣神的虛弱,氣機升降失常,從而產生氣虛血瘀,虛實夾雜的惡性循環。臨床研究證實無論從中醫辨證角度還是從血液流變學、微循環等客觀指標觀察,老年性癡呆、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梗死、中風后遺癥、肺源性心臟病、前列腺增生和腫瘤等常見老年病,均是由于氣血失常引起的病理變化。研究表明,隨著增齡人體逐漸形成黏、濃、凝、聚之血液流變性改變,表現為微血管形態異常,管袢顯著增加,血管張力顯著減弱,血流緩慢等血液流變性改變和微循環障礙,出現老年斑、色素沉著、皮膚粗糙等瘀血體征。據對 2 251 名健康中老年人血瘀證調查發現,血瘀證的檢出率和血瘀證候積分值隨年齡增長而呈遞增變化。
另有學者觀察到大鼠隨增齡逐漸出現濃黏凝聚的血液流變性的改變,表明衰老機體可以自然形成血瘀。
筆者認為: 血液是構成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它運行于脈中,供給各臟腑功能需要,血液一旦運行不暢,不僅不能濡養周身,而且會導致機體發生各種病理變化而加速老化進程,正如《靈樞·天年》說: “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币虼?,華佗創立“五禽戲”使“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不蠹”,并配合行氣活血以養生長壽。田金洲教授在《中醫老年病學》指出活血祛瘀法可以治療老年病、延長壽命等,可見,瘀血是衰老的病理產物,同時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也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因此,課題組關于瘀血是衰老發生發展的主線,揭示“因衰老而易病,因病而加速衰老”的老年疾病發展機制,明確了衰老的生理改變和病理變化之間的關系,對推動中醫藥防治衰老研究有重要意義。
4 干細胞———中西醫理論結合之橋
近年來,通過中醫藥對干細胞衰老的干預作用研究,推動了中醫理論對干細胞的存在形式、功能及分化的認識。從干細胞角度來看,受精卵即是全能干細胞,它含有分化成新個體的全部遺傳物質和發育信息,它能形成機體的所有細胞、組織和器官,這與《靈樞·本神》曰: “生之來謂之精?!?/p>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 “夫精者,身之本也?!敝嘘P于“先天之精”認識相吻合。從中醫角度來看,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是機體生長發育的原動力,是構成人體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顯示“先天之精”與“干細胞”在人體器官、組織發育方面功能的相似性。而成體組織和器官中的成體干細胞,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神經組織中的神經干細胞、肝臟中的肝干細胞等,在促進組織細胞的更新,損傷修復,確保組織正常結構和功能活動起著重要作用。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器官組織中的成體干細胞,應屬于中醫臟腑之“氣”的范疇,臟腑之氣來源于先天之氣,并在后天之氣的濡養下形成臟腑的真氣,臟腑之氣不僅是構成臟腑的最基本物質和各臟各腑的生理功能,而且包括臟腑間功能的協調乃至整體生命功能的表現。正如《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臟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氣也……臟真通于心,心藏血脈之氣也?!薄峨y經》中“十二經脈者,皆系于氣之源,所謂生氣之源者,謂十二經脈之根源,謂腎為動氣也”與之相吻合。
筆者認為,“干細胞”這個現代生命科學概念與“精”這個傳統中醫學理論概念,雖然是兩種科學對事物的認識,但通過干細胞這個橋梁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中西醫理論在延緩機體衰老結合、開發抗衰、防衰新藥的重要意義。
5 “化舊生新”延緩衰老
從中醫治療學角度看,筆者關于活血化瘀法“祛瘀血”層面“活血、行血、祛瘀,通絡”和“生新”層面“生新血、生新物、生新脈、化舊生新”的假說,進一步揭示活血化瘀法“疏其氣血,令其條達”的“祛瘀血”層面,“復其真氣、化舊生新”的“生新”層面的科學內涵,明確了“祛瘀血”之后疾病表現的“新物生,腐物消,機能復”的療效機制。恰如清代唐容川《血證論》曰: “然又非去瘀是一事,生新另是一事也。蓋瘀血去新血已生,新血生瘀血自去……則知以去瘀為生新之法,并知以生新為去瘀之法?!?/p>
筆者認為,在衰老防治上,血瘀如不除,只是一味求補,非但效果不佳,而且會造成愈補愈滯,愈補愈虛之弊,形成“閉門留寇”之勢。但化舊生新法在臨床應用中要注意兩點:①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不同的老年病進行具體辨證施治。
如素體氣虛,久致血瘀內停,多用補氣活血之法; 期憂思過度,氣機不暢,用理氣活血法; 素體陽虛,血脈凝滯而致血瘀,用溫陽活血法。②考慮相關臟腑在衰老中的作用??梢曰f生新和調治臟器并重的策略,如疏肝與活血、補腎與活血法,健脾與活血法并用,達到氣血沖和,推陳致新,延緩衰老的目的。
6 干預干細胞衰老策略思考
干細胞是研究機體衰老重要的細胞模型,通過干細胞研究尋找“化舊生新”法激活干細胞和調控其靶向分化的機制,對預防老年疾病有不可估量的臨床價值。筆者認為: ①要充分結合中醫藥抗衰老理論,深入研究干細胞衰老的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機制,在此基礎上探討各種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對延緩干細胞衰老的影響。②加強抗衰老天然藥物或其有效成分對延緩干細胞衰老的研究。③借助于干細胞理論,挖掘中醫學抗衰老理論精髓,推動中醫理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琦. 中醫體質學說研究現狀與展望[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2,8\\( 2\\) : 6 -15.
[2]黃黎亞,陳書艷. 端粒、線粒體和干細胞衰老[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2,32\\( 5\\) : 679 -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