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靜脈血栓(DVT)是外科創傷后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尤其以下肢骨折臥床后最為常見。下肢骨折患者在手術或臥床后由于長時間活動受限,容易造成深靜脈血栓,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肺栓塞、深靜脈功能不全等,嚴重者會導致患者死亡,因而必須加強對患者的治療。筆者為了探討中藥外敷治療下肢骨折合并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療效,選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深靜脈血栓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合并深靜脈血栓患者140例,男性82例,女性58例,年齡在24~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4±8.5)歲,病程在2~15d之間,平均為(5.4±1.9)d;其中股骨頸骨折24例,粗隆間骨折21例,股骨上段至膝關節部骨折66例,脛腓骨骨折29例。均事先告知所有患者本次探究的方法與目的,征得其同意后,收集整理相關治療資料,并進行數據的比較分析工作。
1.2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過X線光片確診為下肢骨折;臨床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肢體疼痛、肌肉壓痛(擠壓小腿肚時深部出現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靜脈血栓形成(醫學上稱為Homan征);大腿根部肌肉深壓痛往往提示股靜脈血栓形成)、肌張力增高、肢體周徑增粗、皮膚呈暗紅等;實驗室檢查發現白細胞計數增加,血沉加快;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病癥的患者。
1.3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藥外敷治療,中藥由我院自制的金黃膏,將甘草、生南星、蒼術、乳香、沒藥、歸芷、黃柏、姜黃、天花粉按照1∶1∶1∶2∶2∶2∶2∶2∶4的比例研成粉末后按照1∶3的比例與蜂蜜配制而成,每2d敷1次,并以5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進行一次復查,并根據復查結果,確定后期用藥情況。通常在患者用藥后,敷藥部位會出現輕微燒灼感,此為正?,F象,且敷藥3~4次后,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會顯著改善。
1.4觀察項目和指標
臨床療效:患者腫脹和酸脹感消退,且膚色趨于正常,進行實驗室檢測顯示正常為顯效;患者腫脹和酸脹感得到好轉,皮膚潮紅現象部分消失為有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觀察指標無顯著變化或加重為無效。治療前后全血黏度低切值、全血黏度高切值、血漿黏稠度、凝血因子值,并完善有關數據的記錄分析工作。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間數據采取t和x2檢驗進行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采取中藥外敷治療后,本組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顯效102例,有效30例,無效8例,臨床有效率高達94.3%。
2.2治療前后在血漿相關指標上的比較
治療后血漿相關指標較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3、討論
下肢骨折屬于臨床常見骨折類型的一種,多是由于發生摔傷、墜落傷以及交通事故。由于患者在治療期間身體活動會受到限制,因此極易發生諸多合并癥,其中尤以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最高。該類患者在活動后經常會出現下肢腫脹、疼痛、靜脈曲張、皮膚潮紅或暗紅、淤積性皮炎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局部潰瘍,如果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肺栓塞、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甚至導致截肢和死亡,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與生活質量。因此應該加強對下肢骨折后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并對下肢骨折合并深靜脈血栓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本組探究則通過選取我院收治的140例下肢骨折合并深靜脈血栓患者,對其進行中藥外敷的治療方法,筆者則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對本次探究進行如下總結。
筆者通過分析相關資料發現,造成下肢骨折患者并發深靜脈血栓的主要原因有三點:其一是發生骨折后,患者下肢靜脈血液流動緩慢,使得凝血因子、血小板與靜脈壁接觸的時間延長,增加血栓發生的幾率;其二是在發生骨折時,靜脈內皮也受到損傷,降低了內皮的抗凝功能,進而增加內皮血栓發生率;其三是發生骨折后,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而流經下肢靜脈后血液流速降低,因此增加血栓形成率。因此在臨床治療主要側重于進行溶栓、抗凝治療,而本組探究所采取的中藥外敷療法,也是以此為治療切入點,選取我院自制的金黃膏,并結合患者病情發展特點,進行合理用藥。
本組患者所使用的金黃膏,其中主要含有甘草、黃柏、蒼術、生南星、姜黃等,其中含有的甘草能夠堅筋骨、長肌肉,以此促進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而生南星則能夠祛風止痙、散結消腫,有效減輕靜脈血腫的程度;此外黃柏、蒼術則能夠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歸芷、姜黃能夠破血行氣。諸藥聯合能夠疏經通絡、改善血液循環,使皮膚紅腫快速消退。而且根據探究結果顯示,采取中藥外敷治療后,患者臨床有效率高達94.3%,同時進行實驗室檢查,患者治療前后血漿指標改善情況均得到顯著改善,相關比較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更加說明中藥外敷治療能夠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不過筆者認為,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在進行中藥外敷治療的同時,應該予以西醫溶栓抗凝治療,這樣才能夠確保臨床療效的穩步提高。
總之,中藥外敷治療下肢骨折合并深靜脈血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血液黏稠度,效果顯著,可作為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陳杰.低分子肝素對老年下肢骨折形成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2012,19\\(11\\):1699-1700.
[2]劉浩宗.下肢骨折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7\\):103-105.
[3]黃曉峰.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骨折深靜脈血栓形成20例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5\\):610-611.
[4]高杰,楊麗煥,周國濱,等.康脈Ⅱ號膠囊防治下肢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2,18\\(4\\):394-395.
[5]陳杏瑛.早期護理評估和干預對下肢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3,1\\(2\\):170.
[6]陳曉菊.綜合護理干預預防骨盆及下肢骨折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