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染色單體交換(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一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在同一位置發生同源片段易位。SCE檢測技術具有實驗期短、結果穩定的特點,是公認的極為敏感的染色體損傷的檢測方法。SCE率反映了染色體斷裂的頻率,是研究細胞致畸的一個重要指標。故被應用于醫學、生物學等各個領域。目前,有關SCE的臨床研究性報道較多,而對SCE的綜述性報道很少,因此本文就近些年SCE技術的臨床研究相關文獻作一簡要概述。
SCE在腫瘤科的臨床應用報道1.在耳鼻喉腫瘤的應用報道:孫彥等[1]觀察37例頭頸癌病人外周淋巴血細胞SCE的改變,認為檢測外周淋巴血細胞SCE對頭頸癌的輔助診斷具有臨床意義。王勇[2]等對10例涎腺混合瘤患者進行SCE檢測,認為SCE長期升高作為涎腺腫瘤早期診斷的一項觀察指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在消化道腫瘤的應用報道:翁立紅等[3]對16例肝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細胞SCE檢測,認為肝癌患者自發及誘變的較高SCE率主要是其體內固有的遺傳不穩定性的表現。有人分析20例胃癌患者、33例癌前病變患者SCE變化,以及胃癌患者22例及患者的一級健康親屬8例,對胃癌患者的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SCE)進行檢測,差異有高度顯著性,認為SCE能敏感地反映DNA的損傷情況,故此SCE檢測被用作快速檢測環境中誘變、致癌因素的靈敏方法之一[4].
3.在婦科腫瘤的應用報道:齊廣濤等[5]對25例宮頸鱗癌患者放療前與放療中外周靜脈血檢測SCE率,認為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率是評估放射損傷的有效生物指標。有人對子宮內膜癌患者、子宮頸癌患者進行SCE檢測,結果與正常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6].張顏明等[7]對20例乳腺癌患者、19例乳腺纖維腺瘤患者進行SCE檢測,認為乳腺癌患者具有對癌癥的遺傳易感性;觀察淋巴細胞的SCE率對于乳腺腫塊的鑒別診斷及乳腺癌的預防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4.在神經外科腫瘤的應用報道:遲鳳令等[8]對30例神經膠質瘤患者進行SCE研究,認為膠質瘤患者的SCE發生頻率是隨機的,又是非特異的。
5.在泌尿外科腫瘤的應用報道:張忠壽等[9]對膀胱癌患者進行SCE研究,結果SCE率明顯高于正常人。認為患者SCE的增加是腫瘤發生的繼發現象,即先有腫瘤的發生,后有SCE的增加。也可能由于腫瘤易患個體具有染色體不穩定性,在接觸致癌因子后染色體受到損傷,表現出SCE有所增加,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SCE隨之進一步增高。
SCE在婦科的臨床應用報道李曉雯等[10]對自然流產婦女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率進行觀察,結果自然流產組婦女的SCE平均發生率明顯升高。有人在妊高征(PIH)SCE頻率中發現,PIH與遺傳物質DNA損傷有關,SCE頻率可作為一項診斷、預測PIH的重要指標[11].
SCE在兒科的臨床應用報道有人對小兒急性白血?。ˋL)采用SCE技術檢測,患兒治療前骨髓細胞的SCE水平損傷嚴重,隨著病情進一步好轉,SCE頻率亦趨于正常。
SCE頻率變化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平行關系,SCE在小兒AL中可用來進行協助診斷[12].李靜文等[13]對10例先天性智能障礙患者染色體檢測,SCE頻率高于對照組,這對疑為先天性智能障礙患者提供某些診斷依據。
SCE在男科的臨床應用報道許德義等[14]對200例男性不育癥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的染色體分析表明,男性不育者的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
SCE在血液科的臨床應用報道有人對一例長期供血者進行兩次外周血培養作姐妹染色單體交換頻率測定,結果長期供血者SCE頻率屬正常范圍,認為長期供血者雖抽血次數較多,血細胞分裂旺盛,但遺傳物質DNA不會造成損傷,無致突變效應,供血者的健康狀況,從遺傳學角度來看可能不會受到影響[15].SCE在皮膚科的臨床應用報道有人對20例20歲左右年輕人做外周血培養,按常規方法制備染色體標本,用SCE技術分析,結果“少白頭”組的SCE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少白頭”者的DNA單鏈損傷增加[16].
SCE在精神心理科的臨床應用報道陳阿梅等測定44例蒙漢族精神分裂癥患者和6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交換(SCE),結果精神分裂癥患者的SCE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認為精神分裂癥發病與遺傳因素相關[17].
SCE在傳染病科的臨床應用報道有人對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健康攜帶者自然轉陰后外周血淋巴細胞SCE頻率的變化,無癥狀HBsAg攜帶者及其子女轉陰血淋巴細胞SCE的研究認為,HBV感染引起人類遺傳物質損傷后,機體自身對于HBV-DNA修復產生遺傳學效應[18].
SCE在職業病中毒科的臨床應用報道韓艷秋等[19]觀察33例海洛因成癮者的姐妹染色單體交換(SCE)頻率,同時檢測30名健康者進行對照。結果海洛因成癮者的SCE頻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值(P<0.01);海洛因成癮者男性和女性的SCE頻率無差異(P>0.05)。認為海洛因可增加人體的DNA損傷,人類應該遠離毒品。
SCE頻率與染色體損傷程度具有正相關性,持續SCE率異常,疾病的發生率亦會增高。正常情況下,人類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是否會發生互換尚存爭議,但在異常情況下SCE的頻率會明顯增高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盡管SCE檢測技術在醫學臨床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但大多是使用該技術做臨床檢測及研究,對于SCE檢測結果所反映的更深層次的問題,以及SCE產生的機理尚不完全明了,客觀上阻礙了SCE檢測技術更為科學的利用。因此應對SCE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為病患及潛在治病人群疾患的防治與診斷提供遺傳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孫彥,劉云超,高培嵩,等.頭頸癌病人外周淋巴血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率的分析[J].醫學新知雜志,1996,6(3):103-104.
[2]王勇,陳維,高錦聲,等.涎腺混合瘤、惡性腫瘤患者姐妹染色單體交換的研究[J].口腔醫學雜志,1991,7(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