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
講到中國的問題,我想到的是第一個問題是環境問題。環境問題還不光是人,不光是中國的政治問題。目前中國如果要是再不注意環境,如此地污染下去,我們看不到生態的拐點。水資源污染的嚴重性可能超過空氣,空氣大家可以看得到,但水污染卻不然?,F在中國已經基本沒有青山綠水了,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我最希望的就是2014 年執政者能夠把主要的資源和注意力,切切實實轉到環境領域,不然民眾根本住不下去了。
反腐問題
現在因為中央的反腐舉措,好像導致經濟一片簫條,飯店開不下去了,各行業都受影響,據說連做日歷的都破產了。這說明一個什么現象?說明中國的民間消費力量非常之弱,只能靠官消費,官的消費實際上用的還是納稅人的錢,這是不正常的消費市場。所以不能靠明年的官員消費反彈和大吃大喝來繁榮市場。所謂拉動內需,是應該真正把民間消費力量、老百姓的消費力量拉動起來,那么市場才是靠大多數民眾支撐的,而不是靠官員奢華的大吃大喝、貪污腐化支撐的,才是一個正常的消費市場。怎么做到這一點?就是落實決議里面對于經濟改革的好多積極的措施。
我最近參加了一個很多經濟學家出席的會,經濟學家們一片樂觀,他們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的決議,如果每一件都能夠落實的話,足以推進經濟改革,而且認為這次的經濟改革是根本性的、可以突破政治框架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假如一項一項具體落實這些措施時,遇到政治上的阻力和矛盾怎么辦?
當上層采取了高度集權的政治方向,那么改革措施與權力框架的矛盾,一定會有一個爆發點,矛盾張力緊張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究竟誰戰勝誰的問題。
法治問題
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是法治的問題。如果不強化法治,目前實行的大力反腐、反貪官,在另一方面將民間的健康反腐力量也一同打壓下去了。沒有法治的反腐會把中間力量都打下去。還有一部分人選擇逃走,大家都沒有安全感,只要有條件的,就往外跑。這個國家、民族就要被抽空了。我還是很欣賞清華孫立平教授的一句話,他說,我們的危險不是揭竿而起和暴動,這不太可能,危險在于整個民族的潰爛。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這種潰爛在發生,原本在社會共識中認為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大家都認為非常正常。
法治的第一條,最重要的是不能亂抓人,把無辜的人投入監獄是絕對錯誤 ;還有一點是嚴禁刑訊逼供??v觀全世界,曼德拉坐了 27年牢,如果他一開始受到刑訊逼供,他還能走出來做這些事情嗎?甘地是非暴力抵抗,他的對立面英國政府也是非暴力。如果甘地最初從精神到肉體都受到摧殘,也就沒有今天的印度?,F在很可怕的就是抓人后用各種辦法變相的刑訊逼供,把肉體和精神都摧毀了,或者屈打成招,造成冤獄。這個人出來后也沒有能力再做事情。
外交問題
我覺得中國現在還有一個危險,就是外交領域?,F在有一個不大正常的現象,軍人對外交發言權太大,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外交是非常復雜、細致和敏感的事務。
我也不太贊成群眾性地都來干預外交,就像五四運動的時候,火燒趙家樓那樣是不行的。
為什么要有外交?外交的最終目的是避免戰爭,讓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沖突通過談判來解決,要用博弈、文明的手段來解決,避免用武力解決問題。而現在,中國動不動就煽起整個民族的情緒,把武力解決看得很輕易。這一代人實際沒有經歷過戰爭,不知道戰爭的殘酷。至于中國的邊界領土爭端也是很復雜的事,民眾受媒體煽動,并不知道全部實情。
我希望中國在外交上能夠恢復到理性,讓職業外交官有發言權?,F在的職業外交官沒有發言權,什么話也不敢講,看上層的臉色行事,連匯報真實情況都不敢。我在這個領域工作過,所以覺得這個問題相當嚴重。假如是中國外交出問題的話,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偶然的擦槍走火,有關國家都為各自強烈的民族情緒所左右,這很危險。毛澤東從朝鮮戰爭之后,在外交上至少并沒有走冒險主義的道路,到 60年代是把自己孤立,天天宣傳備戰,但是沒有敢主動向外冒險,還打開了中美關系,這是應該肯定的。
現在中國虛驕之氣非常強大。我希望中國別自以為國家強大了,要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發生冒險主義,至少最高決策者還要保持一點清醒的頭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期許。
(本文系資中筠先生在 2014 年1 月 10 日天則經濟研究所舉辦的《新年期許》論壇上的發言實錄之節選。資中筠是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系我國為數不多被尊稱為先生的女性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