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當前中國黨風廉政建設瓶頸分析
【第一章】國內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路徑探究緒論
【第二章】黨風廉政建設的內涵概述
【第三章】當前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章】改革開放以來黨風廉政建設的歷程和經驗
【第五章】當前我國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六章】當前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的提升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構建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2章 黨風廉政建設的內涵概述
2.1 腐敗
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徹底反腐敗。腐敗是社會進步的蛀蟲,嚴重阻礙著社會的進步。腐敗若得不到控制,則會不斷滋生蔓延,無法制止而使國家和執政黨面臨亡國亡黨的危險。反腐敗工作要想順利開展,必須先從腐敗的相關的基本理論著手。
“腐敗”一詞源于物質的腐化及質變,是特指物質向著非主流的方向發展變化的過程?!霸诂F代社會,權力腐敗簡稱為腐敗,是指權力的濫用或墮落。通常腐敗與公共權力密切相關,而擁有公共權力是人是執行公共權力的主體--政府官員即公務員及其領導?!雹僖虼烁瘮”徽J為是政府官員的腐化或權力異化也無可厚非。事實上,對于腐敗的定義,理論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不同領域的學者對腐敗有不同的理解:
2.1.1 經濟學中腐敗的含義
在經濟學領域,腐敗被定義成為一種權力尋租的活動。我國學者趙立波認為“腐敗的本質就是以公權謀取私利”.在經濟學上所說的權力尋租,就是指這種以權謀私的現象。因此所謂的權力尋租就是指公職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了獲取自身經濟利益,避開各種監控法規、審核、監控,從事的一種非生產性活動。
政府官員行使政府給予的權力,包括對各種資源的調控,“權”莫大焉。如果對他們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而他們本身道德意識和法制觀念又淡薄,那么,他們就會喪失理性,以權謀私。政府官員的這種權力尋租會使公共權力發生異化,與權力的真正目標背道而馳,從而使官員獲得利益而國家和人民遭受損失,這就產生了經濟學上所謂的“腐敗”.
2.1.2 政治學中腐敗的含義
在政治領域中,腐敗被認為是政治體制退化的一種形態。亞里士多德曾在其《政治學》中,把國家政體有三種形態,他們分別是君主政體、民主政體和貴族政體,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各種政體退化的形式,他認為腐敗使君主政體變為暴君政體;使貴族政體蛻化為寡頭政體;使民主政體蛻化為專制政體,出現民主的暴政。孟德斯鳩則認為,政治原則的腐化即是腐敗。因此在政治學中,腐敗與政體的蛻化密切相關,政治腐敗會使政體發生蛻化,政體蛻化是政治腐敗的結果。
2.1.3 法學中腐敗的含義
在法學領域,腐敗被定義為是一種作為或不作為,它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并且具有相當的危害性。法學中的“腐敗”是人們的行為與法律法規的負相關性,總體表現為個體或集團的行為與法律法規不協調,甚至發生嚴重偏離的不良現象。
另外,有必要從我國的現實國情來分析腐?。褐袊伯a黨是執政黨,是制定和行使公共權力的主體,其黨員的一舉一動關乎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穩定發展,具有嚴格的政黨紀律來約束黨員的行為。因此,就中國而言,腐敗也可以表述為共產黨員違反黨紀的行為,表現為黨員不遵守黨的紀律,違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損害國家,人民的利益并達到受到黨紀處分程度的行為。
2.2 黨風廉政建設概念
“黨風”就是黨的作風,是體現黨性原則的態度、行為和表現。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史上最早提出了“黨風”的科學概念。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毛澤東指出,他還提出黨風涵蓋了多方面的內涵,包括生活、思想、工作、政治等各個領域。如今,我們將黨的作風大致概括為生活作風、工作作風、思想作風、政治作風等四個方面。所謂“廉政”就是從政廉潔?!傲币辉~,最早見于《晏子春秋校注卷四》,是春秋時期的著作?!傲币辉~歷經兩千多年,其基本含義沒有大的變化。從政廉潔,說的是廉潔為官之道,說的是要去當廉潔官、執廉潔之政。如今,廉政要求就是廣大黨員干部要公私分明、勤儉節約、遵紀守法、恪盡職守、克己奉公,絕不能奢靡鋪張、以權謀私、私欲橫流、貪污受賄、貪贓枉法。
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中,從黨政方針上看,黨的十四大真正推行廉政,并將“廉政”視為黨風的最核心標準。中國共產黨的不同發展時期對黨風廉政建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采取過不同的措施,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基于對中國共產黨近三十年自身建設方面的發展過程與歷史演變過程的總結與分析,力圖通過本文的研究來探索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的新形勢與要求。
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各層組織黨委與紀委都要堅持依法治國,依靠不斷完善的制度建設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與職責考核,尤其是執政廉潔性的考察。自黨的十四大后,各級黨政機關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廉政檢查、民主生活會以及黨走群眾路線等制度都成為常規性的黨風建設活動。
當歷史進入到十五大,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了“黨風廉政建設”這一目標,結合國內反貪污腐敗工作的需要,兩者成為黨的建設的兩個重要方面?;谑宕蟮男蝿?,國內經濟發展與維穩是歷史賦予黨的最重要職責,十五大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中對黨的作風規范主要集中在“不良作風”之上,解決的措施主要是依賴教育與制度規范。進入黨的十六大之后,黨風廉政建設不僅成為黨內自我要求與自我建設的需要,而且成為社會各界對中國共產黨發展的呼吁,這一詞語也被頻頻使用,十六大文件開始挖掘黨風廉政建設的內涵,開始總結自十四大以來加強法規和制度這一黨風廉政建設措施的成果,肯定了法規與制度對黨政干部廉潔從政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的成就。
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面臨著黨風建設的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堅持用無產階級的理論與方法來武裝代表先進力量、先進生產力的黨員干部的頭腦與思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走群眾路線、杜絕黨內不正之風,弘揚優良的共產黨作風,以進一步鞏固“執政為民”的“黨性”,增強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這就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深層內涵所在。隨著十八大的召開,黨樹立起反腐敗這一黨風廉政建設大旗,黨風建設可以說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2.3 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本質特征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在大踏步地前進。但是,人們已經認識到黨內的一些腐敗分子的腐敗行為已經嚴重危及到社會主義的發展,危害到社會的穩定。在中國這樣的官本位社會里,權力滋生出了嚴重的腐敗,在黨內,一些人利用手中的職權肆意地索取、巧取豪奪,破壞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原則,損害黨的形象,危及國家利益。從哲學角度來看,人雖然是一種高級動物,但是人作為自然體,也具有動物性,即人要生存,人就有吃飽穿暖的食欲與自我保存等欲望,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身上的攀比、貪婪、謀取等本性如果沒有得到嚴格的監控也很容易暴露出來,如果一個人手里有了可以輕易“不勞而獲、不被監管”的權力時,人的腐敗就這樣滋生了,權力正是腐敗的春藥。人只有不斷地得到教化,被社會與制度所規約,才能夠不斷將人的劣根性消弱甚至是根除。
權力的根源可以說是人民讓渡的,是群體生活中的人們需要選取出來一定的人、來服務人們大眾的各項需求,是人民賦予被選擇出來的人以權力。但是,權力一旦脫離人民,權力成為少部分管理者手中用以“規定、要求”人民的特殊力量,這種力量是人民本來就愿意承擔的,以期能夠讓廣大人民和諧相處、讓群體朝向健康的方向不斷發展。但是,脫離了人民、沒有受到制約的權力,往往就成為一把“雙刃劍”,擁有權力的人如果自身素質、道德與職責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那么他就有可能被權力腐化而無法掌握好手中的權力,而是被權力所奴役,而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不當的利益、行駛不當的職權。所以,權力的行駛一定要有健全的制度規約,這樣權力才有可能健康地行使。權力的正常行使一方面是看權力配置能否科學合理,在西方國家,權力都是受到規章制度以及獨立的外部機構的制約的,同時,權力是與義務、職責相生的。但是在我國,權力往往成為凌駕在規章制度之上的特權,權力成為橫沖直撞的存在,導致了大量的腐敗現象,這樣的權力傷害了人民的利益,損害了國家的利益,這樣的權力違背了其存在的基石,這樣的權力已經是一種異化了的權力,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否定公眾權益的存在。
早在 17 到 18 世紀的西方世界里,對于權力的討論就十分深入,理論家基于權力轉讓而提出了社會上存在的權力異化現象。權力異化理論關照下,生活在一個社會群體當中的人們,基于個體所享有的各種權力的合法保障與行使,而以契約方式將每個人的權力轉讓給最能夠代表、遵循的少部分人,這些人組織成為公共權力,簡單來說,國家政權最初就是這樣產生的。人們認可并維護國家的存在,國家要履行其保護公眾權益的職責,但是,脫離了人們、被轉讓到國家政權后的權力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服務公眾利益,一些國家政權利用手中的權力來欺壓、剝削、壓榨人們,導致社會上特權的存在。人們為了得到更多保護讓將權力讓渡,人們喪失了的權力成為了、壯大了某些人手里的特權權力,導致了權力的異化。
執政為民,執政為公,是國家政權存在的基石,在行政中存在的嚴重的職務消費特權、法治特權、尋租特權、隱性特權以及公權私有化等特權現象,導致階層固化阻礙社會合理流動性、危害社會公正、不利社會發展。權力腐化可以說已經滲透到很多社會的很多層次,從最高層面上來看,政權被特殊化,一些高層干部完全脫離人民群眾,甚至將人民群眾視為可以任意魚肉的對象,將自己的欲望無限膨脹化,在政治、經濟或其他方面為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的行為。從組織層面上來看,權力腐敗下的關系網嚴密而又千絲萬縷,有關系就能辦事、能上位,沒有關系就沒有出路。從經濟領域來看,權錢交易已經是最常見不過的事情。從工作上來看,權力成為一種行頭與做派,專橫跋扈、任意妄為屢見不鮮。從生活上來看,權力背后的生活是腐爛不堪的,一些權力擁有者擁有太多的自由度,控制和掌握著資源的分配權,一些公共資源可以堂爾皇之地就變成了私人資源。在一個權力不能受到嚴格制衡的社會,很容易發生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內部電價、水價、內部食堂、內部特供房等等成為部門特權揮霍的地方。缺乏對權力的制約,沒有健全的權力規范法律制度,可以說是導致權力異化與腐化的一種根源。
因此, 黨風廉政建設的本質就是依靠制度貫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個環節,體現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各個方面, 用制度規范權力運行、約束干部的行為, 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制度約束就延伸到哪里, 以防止權力被異化和腐化。政黨的立黨根本就是要執政為民,黨風廉政建設就是要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想結合,力求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是為了防范權力的異化與腐化。
“黨風廉政建設”這一概念的提出,實現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完全整合,強調“反腐”與“倡廉”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和相互促進,進一步把反腐倡廉作為一項經?;慕ㄔO工程,有目的、有規劃、有步驟地向前推進,進一步常態化和系統化。要廉政就必須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古今中西概莫能外。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反腐倡廉”,尤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是把“反腐倡廉”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行動綱領。
2.4 黨風廉政建設的理論基礎
2.4.1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廉政建設的思想
眾所周知,馬克思、恩格斯是無產階級的開創者,他們在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中,著重強調無產階級自身的建設和完善,隨著巴黎公社運動的失敗,他們更加注重在本階級內倡導廉潔清正之風,這也是從巴黎公社運動中所挖掘到的價值和意義所在。下列兩個方面是較為透徹的解釋:第一,無產階級的根本屬性決定了屬于該階級的政府必定是“廉價”的,相比于以個人財產為最終利益的掌握政權的階級,無產階級是與社會融為一體的,根本利益在于維護所有公民的利益。
社會財富是屬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陳述可知,廉價政府真正拉攏了人心,廣大的無產階級成為了政權的所有者。打破了資產階級壟斷公共權利的尷尬局面。鑒于此,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之際,就是農民權利得到實現之時,他們不用強忍政府所征收的不合理的農業稅。對于農民而言,此時的政府是廉價的?!?/p>
以上內容也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尋求到的加強黨風廉政的根本立足點和原因所在。第二,無產階級政黨并不是社會的主宰者,而是社會的服務者。馬克思、恩格斯提出觀點:“除了在無產階級社會中政黨是為社會公民所服務的,而不是主宰整個社會的,在此之前的資產階級、封建階級等無一個例都是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存在的,是真正的社會主人,所有的公民都是為執政階級所服務的。正是因為他們是整個社會大部分資源的所有者,不僅僅擁有著社會資源的所有權并且擁有著使用權,憑此優勢,他們便可以控制住整個社會?!雹趯嵺`證明,建設無產階級政黨的充分必要準備是建立一個廉價的政府。只有這樣才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使得群眾真正享受到社會的美好。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考慮很長遠,他們認為要想使得無產階級政黨永遠為社會服務而不是主宰社會就要做到以下兩點。(1)在選擇公務員一職位中,要面向全體社會,并且公務員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他們面臨著隨時被停職的風險;(2)負責社會公共權力職務的工作者所得到的勞動報酬并不是與普通工人工資相差懸殊的,而是幾乎相同的。以上兩點做法有利于社會公職人員的廉潔清正透明化的選拔和薪酬待遇上,由此避免了無產階級角色、地位轉換的可能。
2.4.2 列寧對廉政建設的繼承和發展
巴黎公社結束后,馬克思、恩格斯所倡導的無產階級建立國家政權的想法隨之破滅了。但是他們的希望并沒有至此終結,隨著列寧十月革命的勝利,該希望變成了現實,無產階級正真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政權,列寧并不是照搬照抄馬克思、恩格斯的廉政思想,而是不斷將其注入時代的活力,使其能夠做到被現實所利用。
列寧的這一做法意義是重大的。為無產階級的科學執政提供了行動指南,鞏固了無產階級的地位,使得廉政建設思想更加具有多樣性。表現為兩個方面:
其一,黨風廉政建設,著重強調法律紀律,有任何不嚴格遵循者都將會承擔比較嚴重的后果。十月革命勝利的最大成果就是無產階級建立屬于自己的第一個政權即蘇維埃政權。勝利的果實并沒有成為廣大無產階級繼續前進的號召,相反的是他們其中的一些在沾沾自喜之余不再嚴于律己,黨內腐化現象開始慢慢出現。列寧認為,腐敗問題是本質性的問題,必須要堅決杜絕。它的出現會使得無產階級執政變得搖搖欲墜,國家的穩定性將會受到巨大威脅。因此,在列寧的領導下,《關于肅清賄賂行為》、《對懲治貪污的法令草案的修改》一系列與廉政建設相關的法律條文應運而生。法律的實施使得黨風廉政建設有了可靠的制度依據。
其二,著手創建監督機制,避免權力使用不當現象的出現。列寧在制約社會公共權力和遏制黨員不合法不合理行為方面的舉措主要有成立了一些監督部門,比如說工農檢察院。其次,他看到了人民群眾才是正真有力量的監督主體,鼓勵人民大眾對貪污腐化現象勇于批評勇于揭發?!霸谏鐣髁x國家中,群眾是國家生存的根基,是無產階級合作的伙伴,社會的方方面面的建設都離不開他們?!雹龠@些理論也恰恰證明了列寧將群眾視為廉政建設的主體是科學的是正確的。實踐也證明,在群眾的監督下,公職人員的作為和不作為都是合理合法的 ,使得國家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至此,“廉價政府”首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2.4.3 我國幾代中共領導集體的廉政建設思想
在我國,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該項工作的開展也為國家和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它使得我黨永葆生機,遏制了腐敗毒瘤的生長。我國幾代領導人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為有:(1)1949 年左右,由毛澤東領導的第一代領導班子將對身兼公職人員的思想進行教育看待的無比重要。在七屆二中全會中,毛澤東曾明確表示,共產黨員的思想不能被資產階級的腐化思想所侵蝕,要堅持一貫優良作風不動搖,嚴于律己,戒驕戒躁,勤儉節約等工作優秀品質是全黨要積極貫徹執行的,杜絕消極做事,腐敗做人。(2)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對廉政文化進行了繼承和弘揚。在 1978 年后,他們將反腐敗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并且提出杜絕懲治腐敗的良藥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3)在江澤民的帶領下,第三代領導一如既往的重視反腐工作,在此方面的創新表現為:
他們認為廉政建設是解決該問題的必經之路。(4)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在執政之際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國內腐敗行為層出不窮,各方面的矛盾處于白熱化的狀態。國外的局勢極其不穩定。因此,建設廉政就變得更加的棘手更加的艱難。也正因如此廉政建設也變得至關重要,他們認為黨內的風氣和紀律是是關乎整個國家、全黨的未來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力度貫徹實施。(5)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對腐敗要時刻警鐘長鳴,并且務必要不斷地深化黨風廉政建設,持續地進行反腐敗斗爭。在第十八屆第二次全體會議中,習近平明確指出只要是存在貪污現象的官員就要嚴厲打擊,不放過貪污國家一針一線的人。要嚴肅辦案,絕不能縱容姑息,同時也肯定了當前反腐斗爭所取得的成效。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背景是不同的。但是時代的變革并沒有動搖我黨代表廣大工農利益的堅定立場。我黨長期以來發揮了艱苦奮斗、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使得人民的生活更上一層樓。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看作是我黨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在它的貫穿下,黨的地位得到了鞏固,黨的執政方式日益成熟。
它是當下我國蓬勃發展的重要奠基石,也是實現“三公”的催化劑。思想政治教育在黨和國家的興旺發達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5 小結
研究新時期我國黨風廉政建設,有必要厘清黨風和廉政的概念,了解腐敗的真正含義,什么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本質特征?什么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理論基礎?本章就以上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