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其價值觀念不僅僅影響了歷代中國人民并遠播海外,而且是全人類寶貴的文明財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了儒學文化的精髓,并對其加以凝練創新,成為當代中國人最有力的精神支撐。本文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儒學文化的繼承和超越這兩方面來論述,一方面體現了儒學文化對于現代文明的價值性及延續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的包容性和創新性。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儒學文化的繼承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以及精神脈絡是一脈相承的,強調中華民族要緊跟時代步伐,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亦非無水之源,優秀的傳統文化便是其取之不盡的源泉。而千百年中不斷與時俱進的儒家文化更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以其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個層面。這一層面的價值目標是從國家發展角度提出的要求。從古至今,國家的發展是以繁榮富強為主要目標。富強帶著時代和階級的烙印,社會主義的富強是國家強大、人民幸福,而封建主義的富強是統治者擁有的富強。社會主義的民主與古代的民主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理解,但古代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的民主有著深刻的聯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及孟子"民貴君輕"的古代民本思想,對于當代中國治國的基本理念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儒學中極力倡導的"貴公賤私、憂患自省、貴和尚忠、厚德載物、博大寬和和勤奮睿智、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道德素養。在儒學文化中,對于和諧的祈求和向往,至今仍對國家的繁榮昌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荀子在 《荀子·王制》 提出:"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指出,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方能凝聚力量,避免爭斗和破壞。之后的歷代明君不無受到其啟發,對盛世的開創更是頗有裨益。這些理念時過千年非但沒有湮滅,更是在傳承中得到創新和發展,在現今的各國文化思潮的相互沖擊下依舊屹立不倒。
2.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當今中國是一個法治健全的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儒家推崇"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是一種原始社會的平等。雖然在現今的中國,實現大同之世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但儒學文化中關于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對于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我國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禮記·禮運》 中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是一種為全天下人謀福利的崇高的價值目標和理想的社會。天下是眾人所共有的,個人在集體中皆享有"公平",并重視對集體的奉獻。而今構建和諧社會,強調依法治國,法的本質便是公正,發展特色社會主義也需要保障公民的公正和社會的公正,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來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而儒學思想對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以"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最為典型。
孔子在 《論語·為政》 中強調反對不道德,反人道的政令刑法。荀子在 《荀子·勸學》 中認為法的根本是道德。我國在建設法治中國的過程中,借鑒古典儒家思想"禮法合法"的理念,將"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有機的統一起來,完善中國的法治化,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
3.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更是發軔于儒學思想文化之中。愛國主義作為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支撐我們民族發展的強大力量。今天我國所推崇的愛國主義是繼承了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并加以創新的。孟子的憂患意識以及孔子的"殺身成仁"都體現了對國家的興亡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種愛國情懷和精神鼓舞著一代代中國人的愛國熱情。敬業精神的核心是無私奉獻,而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敬業樂群"、"忠于職守"的傳統美德??鬃又鲝埲嗽谝簧惺冀K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朱熹也提出:"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都是人們做好本職工作的座右銘。做好本職工作不僅是為了實現個人的追求,更是一種愛國的表現。作為傳統道德理性最基本的體現,誠信是和諧社會實現的保證??鬃釉唬?民無信不立",孟子道:"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作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們向我們闡述了誠信為本是立身處世之基,也是儒家人之道核心思想的體現。儒學關于"誠信"的觀念影響著古今中外,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視"誠信"為立身的道德修養,歷經時代變遷,逐漸形成了"誠信"的道德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的評價標準。友善,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基本傳統美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論語·學而》 中強調以友善和諧的態度來對待他人和處理各種關系。 《孟子·離婁下》中,孟子認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對于當今人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儒學文化的超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性的繼承了古典儒家思想的優秀文化內容,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當今國情和時代需要,實現了對儒家文化的發展,展示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與世界、主導與多樣、傳統與現代"的特點。
1.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何時,都要始終堅守在中國大地上形成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這一意味深長的論斷,既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性質,又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要有我們自己的特色。改革開放以來,尤其在 2001 年加入 WTO 之后,我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西方國家的各種文化思潮沖擊著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面對這些挑戰,我國堅持在新形勢下采取新的方式和措施,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以更為寬廣的眼光看待世界,合理地吸收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保持本民族特性的同時,又為其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能夠在世界各國激烈的文化較量中立于不敗之地。
社會層面中"自由"價值觀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繼承儒學文化精髓,保持其民族特色的同時,又吸收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優秀價值理念的世界性。在中國古代,儒學文化所強調的"自由"主要是指主體的自覺,是一種道德自由??鬃诱J為自由就是隨心所欲,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越出規矩,認為人通過學習和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來使得自身的欲望和行為與社會保持一致,從而能夠自覺主動地去做他所應做的事。孟子在 《孟子·離婁》 中也同樣認為人的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規矩,自由要有一定的邊界。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自由"相一致。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享有自由的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人們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下,遵紀守法,不逾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才能真正實現個人的"自由".儒學文化關于"自由"的理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而到了中國近現代時期,西方自由主義中"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基本精神和理念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資本對我國的輸出,如同浪潮般沖擊著我國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價值,深深熔鑄在中儒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其價值觀念不僅僅影響了歷代中國人民并遠播海外,而且是全人類寶貴的文明財富。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了儒學文化的精髓,并對其加以凝練創新,成為當代中國人最有力的精神支撐。本文主要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儒學文化的繼承和超越這兩方面來論述,一方面體現了儒學文化對于現代文明的價值性及延續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的包容性和創新性。
這一意味深長的論斷,既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性質,又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要有我們自己的特色。改革開放以來,尤其在 2001 年加入 WTO 之后,我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更為頻繁。西方國家的各種文化思潮沖擊著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面對這些挑戰,我國堅持在新形勢下采取新的方式和措施,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以更為寬廣的眼光看待世界,合理地吸收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保持本民族特性的同時,又為其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能夠在世界各國激烈的文化較量中立于不敗之地。
社會層面中"自由"價值觀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繼承儒學文化精髓,保持其民族特色的同時,又吸收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優秀價值理念的世界性。在中國古代,儒學文化所強調的"自由"主要是指主體的自覺,是一種道德自由。
孔子認為自由就是隨心所欲,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越出規矩,認為人通過學習和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來使得自身的欲望和行為與社會保持一致,從而能夠自覺主動地去做他所應做的事。孟子在 《孟子·離婁》 中也同樣認為人的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規矩,自由要有一定的邊界。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自由"相一致。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享有自由的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人們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下,遵紀守法,不逾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才能真正實現個人的"自由".儒學文化關于"自由"的理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而到了中國近現代時期,西方自由主義中"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基本精神和理念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商品、資本對我國的輸出,如同浪潮般沖擊著我國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價值,深深熔鑄在中創新中升華,才能使其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吸納現代文明,彰顯時代魅力,真正做到傳統性和現代性的有機統一,才能更好地發展符合中國國情和人民需要,能積極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積淀,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為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傳統的精粹,儒家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思維邏輯和道德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了儒學文化中優秀、先進的思想,并加以凝練創新,使其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更為符合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同時也順應了世界潮流發展的趨勢,與國際接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取其精華,并在中國人民長期的歷史磨合中不斷成長完善,凝結成為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智慧結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31(3)。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 2014-05-05(2)。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