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中秘關系建設中華人的重要性分析緒論
【1.1】19世紀中期至1874年契約華工抵秘情況
【1.2 1.3】中秘建交至今華僑華人發展情況
【第二章】秘魯華僑華人對秘魯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3.1 3.2】宣傳新中國并直接參與新中國與秘魯建交
【3.3】新世紀以來華僑華人全方位參與中秘關系發展
【4.1 4.2】國際格局的演變及影響與華僑華人自身的發展
【4.3 4.4】中國崛起與中秘關系發展為華僑華人提供信心支持
【4.5 4.6】中國僑務政策的改變與秘魯政府對華僑華人的政策
【結論/參考文獻】中秘關系與秘魯華僑華人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 論
在國際關系和國際法上,近現代國際社會的主體為主權國家,國際關系就表現為主權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人和團體跨越國界的交流關系被視為擴大意義上的國際關系,往往先于國家之間正式關系而存在,并在國家關系發展的同時取得進一步拓展,華僑華人便屬于非國家行為體這一范疇。華僑華人與國家關系的內容,一方面被規定在國家關系互動的范疇之內,具有被動性,另一方面因華僑華人在居住國與祖籍國之間穿梭往來,實踐和推動著國家間正常友好的交流與合作,為國家關系的良性互動奠定了民間基礎,具有其主動性。秘魯作為拉美地區華僑華人移民歷史最悠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秘魯華僑華人在中國與秘魯關系的角色作用上體現了上述內容。
19 世紀中葉至 19 世紀末,大批契約華工抵達秘魯,為推動秘魯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并得到秘魯社會和民眾的一致認可,同時華工問題也構成了當時清政府與秘魯關系的主要內容,華工案成為推動清政府與秘魯建交的直接原因,華僑華人被動卷入中秘關系與當時的國際格局和中、秘各自形勢密不可分。隨著自身的發展以及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秘魯華僑華人社會不斷發展壯大,積極推動中秘關系發展并直接參與了新中國與秘魯建交。中秘建交以來,秘魯華僑華人全方位參與到兩國關系建設中來,成為中國與秘魯關系發展的民間大使、促進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的溝通橋梁,同時隨著參政能力的提升,秘魯華僑華人通過政治參與直接制定和影響秘魯對華政策,積極推動了中秘關系的發展??梢哉f,秘魯華僑華人與中秘關系呈現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秘魯華僑華人是中國與秘魯關系的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
總的看,中國與秘魯關系的大環境對秘魯華僑華人具有決定性影響,而華僑華人本身從微觀層面對中秘關系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華僑華人作為特殊群體,在參與中秘關系發展的進程中具有自發性、自愿性。如施加正確引導,能促使其爆發不可低估的正能量。筆者認為,在當前中秘全面戰略伙伴全面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應著眼長遠,繼續發揮秘魯華僑華人對中秘關系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營造良好的政治和經貿氛圍。兩國高層應保持密切的高層交往,繼續深化政治互信,加強經貿合作,密切多邊協作,推動中秘關系發展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為秘魯華僑華人發揮作用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增強他們對于中國的認同和推動中秘關系發展的信心,鼓勵他們在促進中秘關系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
二是繼續引導華僑華人發揮優勢,增進相互了解。秘魯華僑華人在了解居住國秘魯和祖籍國中國時,比中國人和秘魯人更具優勢。中秘兩國文化差異巨大,在價值觀、政治制度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兩國官方和作為民間大使的秘魯華僑華人都需要創新思路、更新模式,以加深相互了解,消除誤解,推動兩國關系長足發展。
三是繼續提升華僑華人發展水平。秘魯華僑華人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需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特別是結合秘魯工會和社區勢力強大的國情,華人企業家應堅持取予有度,積極回饋社會,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強化參政意識,提高參政能力,直接參與對華政策制定或增強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力。秘魯華僑華人社團、華文媒體和華文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宣傳,增強當地民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夯實中秘友好的民意基礎。
四是充分發揮華僑華人維護國家利益中的獨特作用。通過他們向秘魯主流社會介紹中國政府有關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使秘魯各界理解中國政府對臺方針政策和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主張,支持中國人民的統一大業。此外,在一些惡意歪曲中國、針對中國的不實言論,鼓勵華僑華人采取撰文、座談、聲明等多種方式進行反駁,成為我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的“發聲筒”和“揚聲器”。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1、李春輝著:《拉丁美洲史稿》,商務印書館,1983 年版
2、白鳳森編著:《列國志 秘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3、李春輝等主編:《美洲華僑華人史》,東方出版社,1990年版
4、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匯編》,中華書局,1985 年版
5、李明德編:《拉丁美洲與中拉關系:現在與未來》,時事出版社,2001 年版
6、呂偉雄主編:《海外華人社會新觀察》,嶺南美術出版社,2004 年版
7、何名忠編:《秘魯華僑手冊》,1967 年版
8、張云樵著:《伍廷芳與清末政治改革》,臺灣聯經,1987年版
9、吳前進著:《國家關系中的華僑華人和華族》,新華出版社,2003 年版
10、肖月、朱立群主編:《簡明國際關系史(1945—2002)》,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年版
11、王賡武著:《中國與海外華人》,商務印書館,1994 年版
12、(美)瓦特·斯圖凡特著《秘魯華工史》,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 年版
13、(美)伯恩斯,查利普著:《簡明拉丁美洲史》,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年版
14、秘魯天主教大學國際研究院編纂:《秘魯與中國關系》,2011 年
15、秘魯中華通惠總局編:《秘魯中華通惠總局與秘魯華人1886-1986》,1986 年
16、張蘊嶺主編:《中國對外關系:回顧與思考(1949-200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年版
17、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3)》,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年版
18、《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2008 年 11 月
19、胡錦濤:《共同構筑新時期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在秘魯國會的演講》,2008 年 11 月 22 日第 3 版《人民日報》
(二)期刊論文類
1、陳曉燕、楊艷瓊:《秘魯華工案與晚清海外華人政策》,載《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年第 7 期
2、尚文:《秘魯華工問題的若干史料簡析》,載《拉丁美洲叢刊》1981 年 04 期
3、程晶:《清末中國與秘魯首次建交的原因考察》,載《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 年第 1 期
4、陳路:《秘魯與中國的關系》,載《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 2 期
5、楊安堯:《秘魯華僑華人經濟的變化和發展》,載《八桂僑史》1994 年第 1 期
6、盧燦明:《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載《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第 1 期
致 謝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逝去?;厥兹暝诼氀芯可鷮W習經歷,我不禁百感交集。感謝外交學院在我離開大學校園近十年之后,又給予我重返課堂的機會,再次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感謝我的導師趙懷普教授,在我進行論文選題、資料搜集、寫作初稿、修改論文的各個階段,給予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
感謝國際關系研究所的各位老師,在兩年課程學習中的教導。感謝這三年來與我相互勉勵、相互幫助的各位同學。
最后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媽媽,在學習期間給予我的寬容、大力支持和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