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指出: 要嚴格黨內組織生活??梢?,黨的組織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果,對于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和效果的意義
嚴格黨的組織生活,是黨章規定的一項制度,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監督,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及加強黨的建設的一項組織措施。不斷探索和研究新形勢下開展黨的組織生活會的特點和規律,加強基層黨的建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對于深化組織生活的內涵具有及其重要意義。
\\( 一\\) 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果,是貫徹執行黨章的基本要求,是加強黨員黨性修養的保證,按照黨章的要求,通過組織生活加強每個黨員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思想政治修養,逐漸從思想上真正人黨[1],是各級黨組織和每個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 二\\) 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果,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的主動性,切實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學生黨員通過參加組織生活會,使自己每時每刻都接受黨的教育,能夠進一步端正入黨動機、明確身上的歷史使命,增強責任感,可以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 三\\) 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果,有利于擴大黨組織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學生黨員通過自己的言行在學生中樹立良好形象,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從而可以增強黨組織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時,廣大學生黨員通過參加組織生活,可以積極參與到黨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增強主人翁意識,從而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
\\( 四\\) 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果,使學生黨員與學校的要求保持一致,是加強黨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基本途徑,也是加強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二、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和效果的創新探索
深入推進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新工作,為加強學生黨員教育、提高學生黨員素質提供了一個多元化平臺,就要不斷拓寬黨員教育思路,增強黨組織生活的吸引力,提高黨組織生活質量。
\\( 一\\) 嚴格組織生活制度,提高組織生活質量
使學生黨員與學校的步調和要求保持一致,是加強黨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保持黨員先進性的基本途徑,也是加強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1. 建立健全組織生活的工作規范。建立健全一整套便于操作、實用性強的黨支部工作規范,有效地促進學生黨組織建設有序開展,完善組織生活考勤制度、組織生活檢查制度、組織生活考核評價制度、邀請黨外群眾參加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黨課制度等,確保日常組織生活的正常運行,才能使得高校學生支部的制度變得更加規范,真正將學生黨員組織生活制度得到有效貫徹落實,促進學生黨支部的健康發展。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積極推進高校學生支部的制度規范化建設,切實將學生黨員組織生活的實效性落到實處,繼而全面推動學生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要科學設置黨支部或黨小組,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
2. 增強落實組織生活制度的實效性。應當特別注意強化黨組織生活的監督作用,在嚴肅開展黨內批評上下功夫,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檢驗組織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衡量民主生活會的質量,還要看會后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把民主生活會的成果、特別是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和整改措施,通過適當的方式同普通同學“見面”,自覺接受監督,并堅持邊整邊改、邊落實,不斷建立提高組織生活質量的長效機制,最終達到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目的。
\\( 二\\) 創新組織生活形式和內容,建立學習型黨組織
學生黨員應該樹立抓緊學習、刻苦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堅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組織生活的內容。應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經常性學習教育活動[2],在傳統組織生活的基礎上,充實富有時代特點的新內容,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研究解決當前黨員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納入黨的組織生活中。
1. 以“三會一課”為主陣地,確保黨組織生活的正?;?。充分利用和發揮教學培訓的載體作用,注意理論學習,不斷提高黨員的理論素質,提高黨員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豐富組織生活的學習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培訓、專題輔導、座談討論、觀看影片、組織黨員外出參觀等活動,把黨員思想匯報、民主評議黨員、民主生活會、黨課教育等作為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對黨員嚴格教育、要求和管理,促進學習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高?;鶎訉W習黨支部的作用。
2. 將組織生活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確保組織生活的實踐性。組織生活要改變過去那種只在會議室中進行的情況,根據黨組織的實際情況,開展更多符合學生特點的,如課題研究、參觀訪問、報告會等形式的組織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組織生活有效性的核心價值在于黨員在自我認識基礎上的實際變化,表現在平時的言行,體現在對學校、對社會的貢獻上,而社會實踐就是一個體現的平臺,要結合專業服務社會,延伸組織生活觸角,利用皇姑區社會福利院、松蒲博愛養護院、五一社會、晨報社區等實踐基地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黨員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服務社會,鍛煉才干,凸顯高校的智力優勢,把組織生活延伸到社會。
3. 推出黨員“輪流主持”新機制。不僅要在思想上重視組織生活會創新,還要發揮學生黨員在組織生活會上中的主體作用,真正讓生活會成為黨員學習交流、參與討論的重要載體。推出黨員“輪流主持”新機制,由一位黨員或多位黨員合作完成一期組織生活,包括確定活動主題、明確活動方式,從人員通知、活動流程確定到通訊報道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嘗試開展學生黨員德育答辯機制。
\\( 三\\) 開展組織生活主題教育活動,為組織生活的質量提供有效載體
廣泛開展以參與、奉獻和公益為價值導向的黨員實踐活動,是培育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公益精神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豐富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重要方式[3],開展組織生活主題教育活動,適應新形勢,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開放型黨組織生活為創新著力點,激發黨組織的生機和活力,扎實開展主題活動,拓寬黨組織生活方式,發揮學生黨員專業特長,展示他們踐行宗旨、真情服務、奉獻社會的良好精神風貌,可以豐富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內涵。
1. 開展“黨員教師進班級”活動。組織學院黨員教師與在校班級結對子,在日常學習、專業思想等方面對班級進行指導和幫助。
2. 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在學生中弘揚、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傳遞青春正能量為主線,圍繞讀書沙龍、黨史觀影評析活動及黨員風采大賽、五四青年座談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支部教育活動等形式而展開。
3. 開展“黨旗領航,實踐筑夢”活動。把握學生黨員的脈搏,了解學生黨員的愿望和訴求,使教育活動深入學生黨員的心靈,學生黨支部應該把關心同學、服務同學,作為黨的宗旨在實踐中具體體現。開展學生黨員“六個一工程”,即簽署一份承諾、樹好一面旗幟、辦好一件實事、奉獻一片愛心、帶好一幫人,構建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會質量的長效機制。
總之,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果,增強學生黨員教育實效性是一個系統和長期的工作,需要高校結合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總結。
[ 參 考 文 獻 ]
[1]張婭玲,張超,吳瑞武. 關于增強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的思考[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5:73.
[2]汪雙喜. 關于新形勢下開展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初步思考[J]. 大學教育,2013,11:67.
[3]周東斌,王靜. 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狀況調查分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