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探討
【引言】基于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創建引言
【第一章】生態文明概述
【第二章】科學發展觀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第三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堅持走科學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結語/參考文獻】以科學發展觀發展生態文明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有序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就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當今的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已經開啟,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全方位,實現人與人的自然和諧,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更是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尋求四者間協調發展,使經濟更加發達,更加完善的過程中,更多的是科技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
至此,生態文明已經提上人們的生活中來,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
目前,學術界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不是很多,大部分的著作沒有與時俱進,針對整體性的研究也比較少。從我國對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來看,社會價值層面來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堅持五位一體,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相統一,整個社會才能更好的運行,相輔相承。發揮人與自然、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使生態文明建設最大限度地顯現其社會價值。發揮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價值,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增強人們生態保護意識,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健康發展。
鑒于本人的學術水平有限,文中難免會存在淺薄與偏狹之處,在構建生態文明的途徑上考慮的還不夠周全,生態文明建設的解決機制仍有待在實踐中檢驗。這些都是需要在后續研究中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地方,懇請各位專家學者諒解并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專著:
[1]陳敏豪。人類生態學一一種面向未來世界的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340-347.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21-26.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71.31-3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112-201.
[5]沈滿洪。生態經濟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2-20.
[6]格林斯坦。波爾斯比。政治學手冊精選[M].儲復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20-45.
[7]薛曉源。陳家剛。從生態啟蒙到生態治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0-79.
[8]李欣廣。生態文明觀與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創新[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34-56.
[9]王如松。生態城市:建設與自然平衡的人居環境[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55-66.
[10]趙景柱。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45-59.
期刊:
[1]王子凌。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構想[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3(4)。21.
[2]趙圣熠。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基礎[J].東方企業文化,2013(3)。20-22.
[3]張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內涵、特征及實現路徑[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所,2013(4)。26-29.
[4]王俊駿。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1)。22-24.
[5]惠寶德。論馬克思主義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義[J].人民論壇,2012(12)。33-34.
[6]程寧。淺談建設圣壇文明的意義[J].現代經濟信息,2012(12)。11-12.
[7]李楠方。構建生態保障機制研究[J].科技風,2012(11)。6.
[8]李強。關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11)。10.
[9]何先平。論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及其指導意義[J].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13(3)。12-14.
[10]王軍。恩格斯生態自然觀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3(2)。26-27.
[11]楊夢瑤。環境文化建設的體系構建與重要作用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2013(3)。11.
[12]王小龍。生態文明建設的呼喚與環境保護法治的回應[J].寧夏黨校學報,2013(3)。23-24.
[13]秦樹生??茖W發展觀視野下的綠色技術創新[J].科學經濟社會,2010(6)。33-34.
[14]龐正元??茖W發展觀"五位一體"思想的形成[J].長白學刊,2013(5)。12-13.
[15]郭秀清。論神態文明建設與民族復興[J].人民論壇,2012(11)。23-24.
[16]張書州。馬克思主義生態學說視域中的科學發展理論[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8(12)。10-11.
[17]張敏。論生態文明及其當代價值[J].中共中央黨校,2008(5)。15-16.
[18]劉慧琪??茖W發展觀視野的人與自然關系[J].重慶社會科學,2008(5)。21-22.
[19]趙建軍。生態文明的理論品質及其實踐方式[J].深圳大學學報,2008(9)。2.
[20]王國聘。生態文明理論研究述評[J].社會主義研究,2008(2)。29.
[21]李小菊。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道德教育探析[J].東南學術,2008(7)。27.
[22]俞可平??茖W發展觀與生態文明[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5(4)。31.
[23]黃順基,劉宗超。生態文明觀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J].中外科技政策與管理,1994(9)。44.
[24]趙建軍。建設生態文明是時代的要求[J].光明日報,2007(8)。1.
[25]劉長明。對和諧發展觀的再闡釋[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16.
[26]陳俊。生態文明視域下的和諧環境倫理[J].社會科學家,2008(5)。28.
[27]陳家富。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之路[J].理論學習,2012(9)。30.
[28]孫繼平。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知道生態文明建設[J].消費導刊,2008(93)。41.
[29]莊艷。生態文明視域中的生態文化探析[J].理論觀察,2008(12)。22-24.
[30]方世曉。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J].學習與探索,2008(9)。21-22.
[31]宋華。對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落實的初步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08(11)。8-9.
[32]張劍。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院,2009(6)。11.
[33]吳海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09(8)。51-53.
[34]陳增賢。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與中國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研究[J].蘭州商學院,2010(6)。56-58.
[35]龐元正。堅持發展是第一要義的基本要求[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3(3)。11-13.
[36]陳雪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精神富有建設[J].社會科學家,2013(3)。18-20.
[37]劉思華?!吨袊厣鐣髁x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初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3)。31-33.
學位論文:
[1]王璐。生態文明建設的立法理念選擇[D]昆明理工大學,2008.20-30.
[2]馬光輝??茖W發展觀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1.22-39.
[3]范俊宇。政治學視域下的生態環境治理研究[D].蘇州大學,2010.31-41.
[4]譚超。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路徑選擇研究[D].東北大學,2010.10-33.
[5]王玲玲。和諧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12-31.
[6]黃海如??茖W發展觀視域下人的全面發展實現路徑探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22-40.
[7]周益。論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及其對生態西藏建設的啟示[D].中南大學,2012.10-18.
[8]趙成。生態文明的興起及其對生態環境觀的變革[D].中國人民大學,2010.21-35.
[9]郭雅琴??茖W發展觀指導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10.34-56.
[10]董義花??茖W發展觀視野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34-45.
報告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15(01)。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8(01)。
[3]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15(01)。
[4]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