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西方國家生態社區建設的經驗
西方國家生態建設的進程,經歷了一個蛻變和發展過程。上個世紀 60 年代,西方國家深受生態危機的困擾,引發了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和居住環境的擔憂。
經過 20 多年的各方努力,污染基本上得到控制,普遍較好的解決了國內環境問題。
90 年代后期,西方國家開始追求一種可持續、更為合理的發展道路,其中生態社區建設就是其重要嘗試。
(一)西方國家生態社區建設的認識。
1.西方國家生態社區建設的現狀。
按照國外學者對全球已建成生態社區或正在實施的生態社區項目進行統計,我們可以分析得知西方國家生態社區建設的現狀是:
首先,從分布上看。生態社區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的發達國家。其中歐洲國家分布所占比例最大,基本上占了其他國家的分布總和;另外,在生態社區的類別上來看,以鄉村生態社區分布最多,其次是城市綠化帶項目和城市更新項目,生態城鎮因為概念和理論比較新,主要在北美洲國家出現。
其次,從人口規模上來講。生態社區的人口規模以 300 人以下為主,這是以鄉村生態社區為主要類型的結構;超過 300 人在 10000 人以下的生態社區,則主要是以城市綠化帶項目和城市更新項目為主;到了 10000 人以上的規模,就不適合鄉村生態社區和城市綠化和更新項目了,只有生態城鎮建設項目。
最后,從建設主體上來看。生態社區建設的主體是以志愿組織為主,政府為輔,相關的開發公司為補充的模式。志愿組織無論是在鄉村生態社區建設、還是城市綠化帶項目和城市更新項目,甚至是生態城鎮項目,都擔當著主力軍的角色。
政府部門在鄉村生態社區建設中基本很少涉足,其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城市綠化建設和城市更新項目上,但對于生態城鎮項目也會進行支持,開發公司主要涉足的項目是城市綠化建設項目,對于其他項目的參與度相對較低。
以上是現階段西方國家生態社區建設的現狀,造成這樣現狀的原因是西方國家一般生態環保意識比較強,同時能夠為生態社區的建設提供對應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由于人口分布稀少的地區其天然的自然環境等原因,其生態環境可以更好的維護,生態社區的建設更容易展開,所以一般生態社區建設都分布在人口密度相對較少的地區;因為國外民眾環保的意識相對較強,他們中間從事生態社區建設的志愿者較多,在現階段的情況下,生態社區建設的主力軍就成為了志愿組織,他們積極的倡導環保理念,推行生態社區的建設,特別是鄉村生態社區的建設,對于整個生態社區的發展具有探索性的價值和意義。
2.西方國家生態社區建設的認識。
西方國家對生態社區建設的認識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西方國家開始并不關注社區建設,重點還是發展經濟,但是隨著不重視環境污染和過度經濟發展,導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居住環境遭遇挑戰的時候,西方國家開始進行深刻的反思,逐漸從觀念、制度和政策等各個層面開始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模式。生態社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大家所認識和重視的,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西方國家在生態社區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認知上獲得了發展,提出了以下的觀點:
首先,城市發展以緊湊式空間為主。由于現代城市理念的影響,導致城市的功能分區明顯,人們穿梭于各區之間帶來了多種問題的滋生,比如說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等。這樣的問題在美國比較明顯,針對這樣的問題,受歐洲傳統城市高密度的啟發,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開始,以梅爾·希爾曼為代表的學者開始關注從城市的空間形態研究社區的發展問題。他們提出城市的緊湊式發展思路,那就是強調土地的混合有效使用,通過高密度的安排,形成城市工作、生活、上學、醫療、娛樂、環境美化的綜合生活區,這樣的生活區以步行為交通方式,以減少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為人們生活提供便捷為目標。此生態社區的構建方式,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節省了資源。
其次,強調高新的綠色建筑技術在生態社區建設中的應用。我們知道生態社區的建設,離不開建筑的建設,綠色建筑技術是發達國家為推行環保理念的重大實踐,建筑的設計和建造師們通過統籌當地的文化和氣候特點,采用相關的技術以達到環保與居住環境舒適度雙贏的目標。綠色建筑的設計者和建設者們通過采用環??苫厥绽媒ㄖ牧?,充分考慮光照、通風、雨水等自然條件,將當地的建筑文化通過綠色環保建筑的方式呈現出來,最終建設出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居住舒適度高的生態社區。自主型住宅和零耗能小區都是生態社區建設的重要嘗試。
最后,重視公眾參與性在生態社區建設中的重要性。國外在生態社區建設的過程中都比較重視公眾的參與,無論是社區的規劃、建設還是管理的每一個過程都有公眾的參與,以確保生態社區能夠落實,生態社區的理念能夠真正的深入人心。同時國外很重視對于生態保護的宣傳,在中小學開設專門的生態課程,全國設立專門的宣傳日等,以提高公眾對環保的重視和對生態社區的期待,為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生態社區建設奠定了民眾基礎。
(二)西方國家生態社區建設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發現西方國家的生態社區建設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參考。對于生態社區建設的研究,要打開思路,多層次、多角度去分析和研究。
生態社區的建設研究我們不能局限在一個社區建設或者是一幢樓的建設研究上,因為生態保護本身就是一個涉及面廣,牽涉因素多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大氣環境保護,還是水土資源的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都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可能僅靠一個社區的建設就能完成,其需要跨地區、跨國家、甚至是全球性的合作,所以我們對生態社區的研究也不能孤立和封閉,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的特點、城市的功能結構、城市的交通網絡、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這樣的研究符合生態社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能真正踐行環境保護的理念。
1.重視高新的綠色建筑技術在生態社區建設中的應用國外對于高新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研究已經有一定的時間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F在國外的綠色建筑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比較推崇,綜合考慮本地的氣候、地形特點,利用光照、通風等自然條件,采用低能耗環保材料,建造綠色建筑,同時要注意將本地的建筑習慣和風格靈活應用,以提高建筑的舒適度,實現環境保護和居住舒適的雙贏。
而我國現階段的建筑,考慮節能、環保與舒適度結合還比較少,資源浪費還比較嚴重,所以重視高新的綠色建筑技術在生態社區建設中的應用,對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2.提高公眾的生態意識與公眾在生態社區建設中的參與度國外重視對公眾生態意識的培養,對我國的啟發很大。通過提高民眾的生態保護意識,讓其樹立節儉和環保的觀念,養成環保習慣,才能真正認識到生態社區的內涵和重要性。使生態保護的理念內深入人心,人們才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更多的參與生態社區的建設和管理,將生態環境的理念真正獲得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