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基于科學發展觀的當代高校學生消費問題研析
【第一章】高校學生科學消費觀的構建研究緒論
【第二章】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問題及原因
【第四章】科學發展觀視域下構建大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科學發展觀在高校消費觀建設中的應用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2 章 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的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消費觀念也發生了相應變化。當代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逐漸成為新興的消費力量,對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2.1 消費及消費觀
消費(consumption),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是人類通過消費品滿足自身欲望的一種經濟行為。在宏觀經濟學中,消費指某時期某人或某國用于消費品的總支出。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消費需要,它們支配和影響著人的消費行為,人類的一切消費行為,都是以消費需要為基礎的。消費需要是消費者對獲得消費品或服務的愿望和要求。
在實際生活中,消費需要的表現十分復雜,它既受到需要自身特點的影響,又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消費的類型可以分為三種,計劃型、隨意型和節儉型。這三種消費方式都各有利弊。
消費觀念(Consumption Concept),是指人們支配自己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消費追求和價值取向,是消費者在進行和準備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對象、方式、過程和趨勢的評價和價值判斷。人們的消費觀念受收入水平、職業地位、文化程度、年齡差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消費觀念經歷了理性消費時代、感覺消費時代以及感性消費時代的演變。它們對不同時代人們的消費行為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2.2 當代大學生消費的新特點
隨著社會的逐漸轉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大學生傳承了社會上慣有的消費觀念。但是,富有朝氣、活力和進取心的當代大學生,其消費行為也呈現出如下一些新特點:
1.消費支出總體水平上升。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給每一個家庭帶來了經濟收入的增長,人民的消費質量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另外,在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號召下,當代大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的寵愛使得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觀念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大學生月均消費支出的總體水平呈上升態勢。
2.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在當今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的形勢下,大學生在物質需要上呈現多元性,形成豐富強烈、紛繁復雜的物質需要結構,既有低層次的基本生計需求,又有高層次的與心理、精神相聯系的發展需求,如享受新奇高雅文化娛樂的需要、提升自我學習求知的需要等。
3.消費方式電子化、網絡化??萍歼M步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提供了消費便利。大學生在消費方式上也逐漸趨向電子化、網絡化。網絡正在沖擊著人們的傳統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以其特殊的優勢而逐漸深入人心。據中國經濟網的調查顯示,在廣大的網購隊伍中,大學生日漸成為主力軍(見圖 2.1)。從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到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大學生們無所不購,樂在其中。
2.3 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的意義
培養大學生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有利于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消費習慣,推動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從而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1.有利于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習慣。立足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批判地繼承傳統消費觀念,通過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對大學生的消費教育,采取多種形式教育大學生認識到科學消費、反對浪費的重要性、緊迫性,報道勤儉典型和經驗,曝光浪費現象,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大力破除講排場、比闊氣等陋習。積極倡導崇尚節儉、科學飲食、健康消費的生活理念和飲食文化,減少不合理消費,摒棄不健康的消費習慣,促進他們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結構。同時,引導大學生健康、合理、科學地消費,還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心理、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從而為自己未來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2.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進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茖W消費,就是在消費領域中,經營者、消費者、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積極努力,共同營造一個“消費和諧”的市場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茖W消費是對目前我國社會消費領域提出的新要求。
引導當代大學生科學消費,形成綠色、和諧、理性的消費觀,有利于我國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對在繼承我國勤儉樸素的優良傳統基礎上,形成良性循環的消費習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適應新形勢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資源節約型與和諧社會的建設,促進先進消費文化的弘揚,最終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