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基于科學發展觀的當代高校學生消費問題研析
【第一章】高校學生科學消費觀的構建研究緒論
【第二章】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問題及原因
【第四章】科學發展觀視域下構建大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科學發展觀在高校消費觀建設中的應用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4 章 科學發展觀視域下構建大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對策
大學生適當而合理的消費本無可厚非,但過度甚至無度的消費不但加大了學生的經濟負擔,部分還轉移到了父母和家庭。社會、學校、家庭都有責任關心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積極倡導量力而行的理性化消費,向他們傳播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方式。
4.1 促進大學生養成健康的消費心理
作為一個沒有獨立且固定經濟收入的消費者來說,大學生的消費意識、消費行為和思維方式正在一步一步地與社會公眾接近。也就是說,大學生的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堅決杜絕,都還不清楚??傮w上說大學生的消費還處于一個成長健全的階段,各種現象都會出現。只要正確的指導并引導,留下合理的,拋開盲目的,大學生的消費必定會走向合理化、科學化。
隨著當今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校園食堂里的浪費水平也在“突飛猛進”.在高校食堂里經??梢钥吹?,學生挑剩下堆在餐桌上的盡是肉片,甚至整塊的紅燒肉只咬了一小口就扔掉了,魚也只吃了半條就被“無情地拋棄”了。從前聽說過吃包子只吃餡或吃菜只挑肉的“浪費天才”,如今的“天才們”又“升級”了,他們已經改“挑肥揀瘦”為“挑瘦棄肥”.總有同學反映食堂里菜的味道不可口,而且炒菜中有太多的肥肉片,吃來太膩。更有女生說,她們要減肥,所以一定要把肉片挑出來。但是,消費絕不等于浪費,要讓學生培養起節約意識,做到科學消費、理性消費。
為此,首先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使得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最后,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要調整認知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社會、家庭、學校都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健康的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4.2 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習慣,需要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大學生沒什么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所以要有計劃消費,不要亂花錢。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反對擺闊氣、講排場、追時髦。父母的言談舉止和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雖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但卻是最久遠、最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對象、學習的對象和崇拜的對象。父母如果在消費上攀比、盲目、不理性、不科學,那孩子又怎么會有好的消費習慣呢?
在中國的絕大多數父母仍抱著“再窮不能窮孩子”的想法、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時,在人稱幸福而危險的中國寶貝時,西方國家的很多父母已經開始用“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理念,著手進行兒童時期的理財教育,并形成一套經典的兒童理財規劃。當國外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并能自理生活時,我們走上工作崗位的子女卻還過著“月光族”的生活,甚至還要向父母伸手要錢。如今,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是該教會孩子理財意識了。而理財的意義則遠在理財之外,而是涉及到一個人如何做人、做事,如何生存、生活的大問題了。因此,教孩子理財,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孩子懂事時抓起。
對于孩子來說,考上大學,只意味著擁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進入高等學府只是人生的一個開始。大學生需要認真學習,踏實做人,其中就包括養成勤儉節約、自立自強的品格。因此,作為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消費觀,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優越,都應根據實際需要合理消費,而不是去盲目追求超前消費和過高消費。例如,有這樣一個企業家,童年時期,生活非常艱苦。他的成功,就是靠勤奮,靠勤儉。他不僅這樣要求自己,也是這樣要求兒子。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還從來沒有給孩子一分零花錢,其他人給錢(如壓歲錢),被他說,還要沒收。因為他擔心,孩子會學壞,會敗家。然而他的兒子卻養成了自卑性格。在偶然染上網癮以后,先是到處借錢,之后就是偷錢,直到最后走上犯罪,這個父親才開始反悔。因此,作為家長,必須牢記“家財不為子孫謀”,“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教育理念。即使家庭條件再優裕,也應以理性的態度,正確而適當的方式,去影響、引導孩子的消費行為。
4.3 加強高校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培養
良好校風是學生學習和師德師風的有機結合。其中,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是體現其生活作風的體現。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是良好校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風建設應該把育人作為第一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注重引導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行為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以促進其科學合理的消費觀的構建。大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會促進良好校風的塑造,最終形成校風和學風的良性循環。
現代人的生活被各類信息重重包圍,大學生無法逃脫種種誘惑。面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更為根本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和道德素養,讓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受益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使用。利用網絡培養創新能力是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大學要努力利用新媒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還要幫助大學生學會利用現代傳媒廣泛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發揮個人對社會的影響力,要幫助大學生走出消費誤區,應引導大學生通過學習知識和社會實踐來提高認識社會事物的能力,形成正確的財富、金錢和消費觀念,幫助學生在理性消費的過程中學會做人,成為合格公民。
消費教育包含了對學生的引導,有助于形成科學、適度、合理的消費,從而摒棄攀比高消費、盲目消費、不健康消費等消費弊端,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識。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4.4 營造良好的社會消費風氣
大學生消費結構的不合理、無計劃的過度消費,主要還是由大學生所處的社會地位而決定的。大學生是在與社會沒“圍墻”的校園中生活,他們與社會進行著廣泛的接觸與聯系,社會生活中的一切對他們而言都是誘人的,使得他們都想去嘗試。這就很容易在大學生中產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盲目攀比等現象。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優良道德傳統的偉大民族。在我國古代傳統道德史上,以“仁、義、禮、智、信”為基本道德要求的儒家道德規范體系長期居于主導地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崇尚儉樸、反對奢華、艱苦奮斗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黨始終堅持和倡導的優良作風和克敵制勝的法寶。應當看到,雖然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進行長期奮斗。即使在我國實現了小康,人民生活富裕了,但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也不允許坐享其成,奢侈浪費。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鋪張浪費給國家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同時,我們要鞏固和開拓國內市場,建設完善的商品流通網絡。適應公眾的消費需求,調整消費品供給結構,開創信用消費等新的消費類型,促進消費升級。
繼續抓好各種類型的市場建設,刺激消費,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消費風氣。我們講節能、講環保,實際上環境已經成為生活質量的附屬,除了吃、穿、用,環境已經成為我們發展的目標,而且我們現在已經有了這種能力為這個發展支付成本,我們已經到了這個階段。另外,我們現在講和諧社會建設,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我國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而且要講求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要克服資源能源瓶頸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倡導綠色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的節約資源社會風氣,努力減少工業化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一個人素質的高低、良好習慣的養成,既有學校教育的作用,也有社會環境的影響。要營造大學生科學消費觀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讓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觀念深入我們每個公民的意識當中,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意識地去維護它、實踐它,從而走在時代的前面。社會上只要存在這樣的觀念,就能永遠地引導社會向前發展。我們的社會也將變成一個更具道德、更加文明、更有文化的健康和諧社會,我們每個人也將成為一個更有責任、更懂法律、更具公德、更有誠信的國家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