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基于科學發展觀的先進文化構建分析
【引言】科學發展觀視角下建設先進文化研究引言
【第一章】科學發展觀和先進文化概述
【第二章】科學發展觀視域下先進文化創建的依據
【第三章】科學發展觀下先進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4.1 4.2】堅持發展為第一要義
【4.3 4.4】堅持統籌兼顧為方法
【結語/參考文獻】如何加強先進文化的建設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4 章 科學發展觀視域下先進文化建設的路徑
關于先進文化建設的路徑、方法、措施等問題,學術界的學者和專家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但是根據科學發展觀的內容提出先進文化建設路徑的文章卻很少。針對這一現狀,本文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先進文化建設的路徑,即:堅持發展為第一要義,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發揮人民群眾在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為要求,正確處理文化建設中的主要矛盾;堅持統籌兼顧為方法,建立健全先進文化建設的內外機制。
4.1 堅持發展為第一要義,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永恒主題,中國要想解決當前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生態領域等存在的問題離不開發展,中國要想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離不開發展,中華民族要想實現偉大復興離不開發展,人類要想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也離不開發展。發展是我國擺脫和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發展在各個領域的重要作用。
4.1.1 積極創新先進文化發展理念。
第一,樹立文化協調發展理念。先進文化在建設過程中,不能只照顧發達地區文化水平高的人的利益,而將一些偏遠的、文化水平較低的人民群眾排擠到享受先進文化成果的隊伍之外。先進文化建設中我們要充分做到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與城市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實現城鄉同步發展和協調發展。由于農村人口文化素質比較低,文化教育設施不健全,農村的文化環境比較差等,我們在科學發展觀背景下進行先進文化建設,要更加注重農村地區的先進文化教育和建設,以便于提高農村人口的整體的文化教育水平,實現農村的先進文化建設與城市的先進文化建設同步,實現文化領域的城鄉協調發展。
第二,發展和諧的文化治理理念。首先,增強民主意識。一步步健全民主制度,加大權力監督。擴大人民群眾積極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做到集思廣益,珍惜民力,關注民意,讓人民群眾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主體。其次,健全法治。實現依法行政、公正公開司法、建立權責同步、用權受監督、違法必究的監督機制,依法促進社會的和諧。再次,維護社會公平。堅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機統一,千方百計擴大人民群眾的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調整人們的收稅分配格局,切實關心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實現機會、制度、規則、分配的公平。
第三,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文化理念。首先,我們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誠信的人際關系文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和弘揚諒解寬容、大度豁達的崇高精神,提倡團結友愛、互助、向上的社會風尚,爭取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有愛之風。其次,我們要營造一個團結的人際關系氛圍。團結就是力量。在社會上形成黨內團結、黨同人民團結、各民族團結的氛圍,把全國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工作中。
第四,發展和諧的生態文化理念。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的供給,同樣自然界的維護和再生也離不開人類的關心和呵護。人和自然是一種不可分割的彼此相互依賴的關系。人們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中,應該遵循自然界本身的規律,在規律的指導下,我們向自然界獲取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
我們不能只改造不保護,要做到既向大自然索取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資料,又考慮自然界本身的承受能力;既合理利用自然,又考慮地球上其他物種對自然的依賴,從而達到以上三者的和諧統一。
4.1.2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第一,完善文化人才隊伍的培養選用考核及激勵機制。由于我國在文化人才的培養、選用、使用等方面存在眾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例如:高層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文化人才分布不均,文藝專業人士流失嚴重等。鑒于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當前我們健全科學的人才培養選用考核及激勵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們要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抓好四個方面的培養。我們要在實踐鍛煉、系統培養、學校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強培養文化人才。爭取做到不斷地拓寬我國文化人才"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路子,從而暢通文化人才流動渠道。其次,實現人才價值為導向,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大膽的選用文化人才,促進文化人才的資源優化配置,實現人才效能的最大化和人才價值的最大化,讓兩者達到有機統一,從而拓寬文化人才的職業發展空間。再次,堅持不拘一格的審視、評價及考核文化人才。文化產品的生產有其自身不可改變的規律及特點,任何一個好的作品的形成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我們不能用藐視和輕視的態度去審視此類文化創作,更不能采用"一把抓"的辦法評價及考核文化人才,而要采用尊重科學和實際相結合的辦法去構建合理的文化人才評價機制。最后,完善文化人才的激勵機制。我們要堅持采用事業上鼓勵人、感情上凝聚人、待遇上吸引人、榮譽上贊美人等方法去尊重和保養具有顯著功勛的文化人才。
第二,持續不斷地造就高層次的文化領軍人物。文化產品及文化服務的鮮明特點是其價值及其社會影響非常大。由于高層次的文化領軍人物處于文化人才隊伍結構的上層,對文化建設發展全局起著引領風尚和控制潮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進行先進文化建設就要牢牢抓住這些領軍人物的造就。要造就文化領軍人物,首先要堅持兩個工程--"四個一批"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實施這兩項工程要做到切實加強文化相關人才的選拔培養、教育培訓、聯系溝通、扶持激勵及宣傳推介,逐步擴大人才培養的覆蓋范圍。其次,要建立重大項目的首席專家制度及國家級別的榮譽稱號制度。這兩項制度是相互推動和促進的,前者有利于增加文化領域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凝聚各種人才;后者有利于彰顯國家對文化人才的重視,能夠激發文化人才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兩項制度都有利于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的社會認同感及社會影響力,為廣大先進文化工作者樹立奮斗目標及學習榜樣。
第三,建設基層和后備文化人才隊伍。抓好基層和后備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礎。為了更好的建設先進文化,我們需要重視基礎和后備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要制定有效的制度安排,吸引優秀的文化人才服務基層,然后再健全基礎文化工作機構,使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的文化設備同時到位,建設和推動先進文化。其次,配備較好較強的基層文化工作干部。由于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文化產品的質量和文化發展的速度,因此,我們要在基層和后備人才隊伍中堅持選用德才兼備的人才,為鄉鎮街道配備優質的宣傳員,從而提高隊伍建設的科學化水平,促進先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再次,設立城鄉社區文化服務崗位,重視培養扎根于鄉土文化的能人及民間文化的傳承人。在基礎公共服務崗位中,我們要鼓勵和扶持人民群眾中出現的各類文化人才和活動積極分子,要促進他們在文化事業等方面的健康發展,發揮他們對文化事業的積極作用。最后,要制定完善的西部地區基礎宣傳文化的人才隊伍支持計劃,對西部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人才隊伍建設給予重點扶持。
4.1.3 完善先進文化傳播途徑。
為了建設和推進先進文化,我們首先要徹底的疏通先進文化傳播的通道,只有有了暢通的文化傳播途徑,先進文化才能夠更快的被世人了解和接受。
第一,建設現代化的傳播體系。首先,我們要"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傳播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化傳播體系",以便提高先進文化的輻射力及影響力。
其次,要不斷加強重要出版社的建設,電臺電視、黨報黨刊、通訊社要逐步完善采編、發行、播發的體系化,并加快其向數字化轉型,從而擴大先進文化的覆蓋面。再次,要抓好對外宣傳工作,積極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逐步強化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打造出國際上一流的媒體,從而提高新聞信息的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等,努力展示我國的先進文化水平,樹立起我國文明開放的國家形象,為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營造友善的、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最后,推進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相融合。實現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相統一,建設新媒體繼承播控平臺,不斷創新業務形態,發揮各種信息網絡設施的文化傳播作用,實現互聯互通、健康有序的運行。
第二,建設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首先,要重視我國文化典籍及出版工作,推進先進文化典籍資源的數值化?,F在我們加強對重要文化、重點文物、自然遺產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的名城名鎮的保護建設,是對中國優秀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展,這些傳統文化對于傳播先進文化,讓世人享受人類文化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時刻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其次,更深層次的探析和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我們可以在每次傳統節日前夕,廣泛的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實踐活動。一方面讓世人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增強本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再次,加強少數民族的文化事業保護工作。少數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一定區域特色的,它不僅可以豐富先進文化的內容和形式,還可以讓先進文化擁有更加強大的內動力。因此,我們要重視少數民族的文化保護工作。最后,強化大陸同港澳臺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港澳臺不僅是中國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先進文化建設的助推器,不斷地加強同他們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弘揚中國大陸的傳統文化,也可以讓先進文化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我們不能忽視與港澳臺的合作。
第三,加快推進城鄉文化的一體化。隨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地位的不斷上升,高度重視全民的文化素質和水平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當前,根據我們國家的文化建設和發展現狀,決定我們要重視偏遠農村的文化建設,應該將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的建設作為有機整體去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尤其是在文化建設的布局、文化活動的安排、文化經費的投入等方面,要向農村地區進行傾斜,并及時遏制城鄉文化發展的差距逐漸拉大的趨勢,要努力實現先進文化成果及時有效的惠及到全體人民。
4.2 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發揮人民群眾在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自科學發展觀提出之時,它就被廣泛的應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這不僅是因為它是科學的世界觀,而在于它是科學的方法論,它能夠正確的指導我們改造世界。今天我們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和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發展的要求,我們在進行先進文化建設時應該堅持以人為主體、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標的文化建設理念。在先進文化建設中,我們只有依靠人民的參與及支持,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先進文化建設才能更加順利的進行。任何違背人民愿意,或只有少許人熱衷的文化,最終只能讓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我們在進行先進文化建設時,首先要堅持正確的群眾觀點,拓寬人民群眾進行文化創新的舞臺,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終達到促進先進文化發展繁榮的目的。
4.2.1 堅持先進文化建設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觀點。
第一,要有正確的人民主體觀。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向我們證明:先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的活動。人民群眾是先進文化發展的主體。要想實現先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我們要有正確的人民主體觀。在以往的社會形態中,由于私有制和生產力水平低下等原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和分享,建設和受益是相互分離的。剝削階級通常是最大限度的占有和享受文化成果,而廣大的勞動人民盡管創造了文明,卻是勞而無獲,甚至是完全被排除在分享文化成果之外。此時,人民群眾創造文化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導致了當時的文化發展水平不高,文化發展速度不快等問題。通過歷史教訓和實踐活動,無產階級領導者逐步認識到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毛澤東曾講: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人民。鄧小平曾講:我們黨提出的任何一項重大任務,都是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完成的;文藝工作者的母親是人民群眾,藝術的生命力就在于藝術工作者與人民保持了血肉聯系。如果誰忘記了、忽略了、割裂了這種血肉關系,那么他們的藝術生命就會枯竭。在此,我們不難看出:正確的人民主體觀在文化建設方面是極其重要而又不能被忽視的,我們要進行先進文化建設必須謹記正確的人民主體觀。
第二,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源泉,是先進文化建設的主體,我們要進行先進文化建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支持、幫助。為了能讓人民群眾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先進文化建設中,我們必須以人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充分發揮人們的積極性、創造性。今天我們進行先進文化建設應該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切記從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做到向人民負責;做到心里時刻有人民群眾,一切為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的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各種難事。
第三,虛心向人民群眾請教。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除了為人民謀取利益,還時刻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學習?;仡櫸覀儑野l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今天我們所取得的任何成功是不能離開人民的。中國共產黨時刻提醒自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能離開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我們要不斷向馬克思主義學習,虛心向工人、人民、城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及其他階級的人民群眾學習。從他們身上,我們黨可以汲取偉大的智慧和力量,通過對這些智慧的整合,可以形成指導我國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發展的方針路線政策。
鄧小平講:改革開放中有很多東西都是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是基層首先創造出來的,我們黨只是將它們拿過來進行加工和提高,從而形成了指導思想。
可見,只有向人民群眾學習,將人民群眾的知識和實踐經驗集中起來,轉化為更高的知識,才能進一步指導國家的各方面發展。
第四,突顯人民群眾中的榜樣和模范。先進文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人民群眾中的先進個人及先進集體的表率作用,一方面,鼓舞和引導人民群眾發揚正氣。先進文化建設中的典型榜樣人物是從創造性的勞動群眾中出來的,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擁有巨大的鼓舞和引導人民群眾發揚正氣及振奮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激發人民群眾發揮創造精神。文化建設中的典型榜樣人物與普通的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學習,使廣大人民群眾擁有創造的動力。因此,突顯人民群眾的榜樣人物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在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4.2.2 為人民群眾開展文化創新提供平臺。
先進文化是人們共建共享的文化。在實現先進文化共享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共建促進共享的文化建設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先進文化要運用主流媒體、公共文化場所等各種文化資源,在資金、場地、頻道、版面等方面為先進文化建設提供條件,以便先進文化建設有資金支持、活動舞臺、現代化的傳播途徑。
第一,政府增加投入力度,保證財政文化支出增幅比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高。為了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進程,政府要多將財政支出投向一些能促進先進文化發展的文化平臺。例如:多鼓勵社會組織、機構、個人贊助文化藝術事業,推動公益性文化事業,推進實施文化資源的共享、電子閱覽室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
第二,探索適合基層群眾需求的文化服務方式,增加農村低收入者、特殊群體的文化服務供給,及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建立健全文藝惠民服務品牌化、制度化,大力推進人民群眾的文藝活動,深入持久的開展 "文化下基層","藝術進萬家"等文化惠民活動。
第三,政府為主導,加快建立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先進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容作為工作重點,并著重從以下幾點展開工作:通過進一步完善規劃,優化布局,分級推進,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覆蓋率;支持社會組織、個人捐贈及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引導文化的非營利機構公共文化產品及服務;加強農村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推動文化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農業、旅游、信息、物流、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文化引領經濟、經濟支持文化、經濟與文化互動的局面。
4.2.3 實現先進文化建設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一,人民群眾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靈魂。長期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我國的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之需,決定著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及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黨民團結一致,保證先進文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思想保證。人們有了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和意識,就會意識到自己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先進文化建設成果的享受者。這種思想和意識為實現先進文化建設由人民共享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第二,加強黨委對先進文化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鄧小平曾經講: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離不開黨的領導;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黨的領導。
今天我們進行先進文化建設工作,仍然離不開黨的領導。先進文化建設需要有正確的思想作為指導,需要有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種有利的外界力量支持。然而,這些都需要強有力的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離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先進文化建設將失去正確的方向,強大的力量支援,和諧的外界環境。所以,當前我們要順利的推進先進文化建設就要堅定不移的堅持黨對文化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
第三,建立統分結合的工作格局。因為文化建設涉及的范圍很廣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需要每個部門中的每個人能共同配合來完成。黨的實踐經驗提示我們,文化建設能否順利推進,主要原因在于各個部門和社會力量之間相互支持與協作。隨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文化產業鏈條正在向外延伸,跨領域、跨行業的文化建設工作不能只靠某一個部門來完成,必須依靠各個部門發揮積極主動性,積極參與合作,才能達到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