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基于科學發展觀的保險業發展思路探究
【第一章】科學發展觀視閾國內保險業發展困境研究緒論
【第二章】保險業相關概念和理論概述
【第三章】以科學發展觀看中國保險業發展
【第四章】科學發展觀背景下中國保險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5.1 - 5.3】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保險相關人全面發展
【5.4 5.5】堅持科學統籌,實現保險市場升級改造
【結論/參考文獻】以科學發展觀推進我國保險業發展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4 章 科學發展觀背景下中國保險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在貫徹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科學發展觀背景下中國保險業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4.1 被保險人的問題
4.1.1 人們的保險觀念淡薄
正如上面提到的,在 2012 年,中國是 178.9 美元保險密度(世界平均水平655.7 美元保險密度),排名第 61 位。在 2012 年,世界平均保險深度為 6.5%,而我國平均保險深度為 2.96%,中國排在世界第 46 位①。相對于發達國家,在英國和美國之間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多人覺得我不是危險的,認為買保險就等于說我有危的,太不吉利,保險消費觀念淡薄。由于保險銷售方式的特殊性及銷售誤導對行業形象帶來的損失,讓保險業不受人歡迎。
4.1.2 對保險的偏見和誤區
實踐證明,由于很多原因,導致許多中國消費者對保險“敬而遠之”、“誠惶誠恐”,甚至仇恨和遠離保險。
首先,消費者的保險消費誤區。中國自 1959 年關閉保險業務,在 20 年的時間有商業保險,但沒有實踐。
其次,我們的許多客戶認識到保險的責任是不夠的。許多客戶責缺乏法律意識,表現在他們本來可以在保險法律下保護自己的利益;但不尊重客戶個性化的條款,盲目爭取保險待遇。
第三,對保險公司、保險業認識的偏見。認為保險公司整體形象較差,特別是一些保險公司的營銷員在開展業務中誤導和欺騙消費者,一些保險公司就保險事故的賠償也拖泥帶水,可以不支付將無法支付,導致投保人對保險“恨怨”.
4.2 保險公司的問題
4.2.1 保險公司質量不高
首先,公司資本的品質還是實力不強。目前我國現有的保險公司及資產,平均家庭擁有的保險資產只有 1600 億人民幣,1.5 萬億元的總資產是國家的,它只相當于是一個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保險公司。其次,保險承保業務的質量在下跌。
2013 年度保險賠款 3439.14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22.11%;支付壽險業務 2251.1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49.71%;健康險賠款和支付 411.13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7.88%;意外險賠款 109.51 億,同比增長 13.12%.賠付率持續上升,表明承保的質量下降。第三,缺乏新的市場發展的主動權,整個管理水平不高。例如,在2013 年有保險公司的市場上每年國家有 70 多個新產品,有 40 多個產品的保費收入為 0①。只要國際上流行的保險保險公司都將業務擴展至中國市場,但一般都沒有根據條件改變,產品的數量眾多,更不能真正帶來好處,也有大量的產品存在夸大其功效、誤導的因素。這種狀況直接影響到挖掘、拓展中國保險市場和整個保險業經營的深度。
4.2.2 保險公司誠信缺失
保險業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保險服務大大提高,但誠信在管理和運作中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其主要特點:設計、引誘消費者落入陷阱;夸大保險保障的作用;有部門強制銷售保險的;環節不規范,透明;索賠和保險理賠難;“兩副面孔”的問題仍然相對集中。保險不誠信行為影響保險公司,甚至影響整個保險行業的形象,成為制約加快自身發展的瓶頸。保險理賠從易到難,不嚴格履行保險合同,代理人誤導消費者類似事件。這些一再發生,大量透支消費者對保險和信心。
4.3 保險客體的問題
4.3.1 保險產品數量少,尤其是投資型保險產品
今天的中國保險市場,其產品結構為:財產保險市場占主導地位,汽車保險、壽險市場、分紅險在單一產品結構的比例高,產品結構失衡,存在著很大的風險。
保險產品的數量太少,除了傳統的壽險產品,財產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產品,很少可供客戶有跟多選擇,金融產品和投資產品的數量較少?,F有的市場和保險產品收入有限,對最終計數還不如銀行存款高,甚至有些產品出現負回報。這在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情況下,興許是一個大障礙。
4.3.2 產品費率厘定問題
保險費率厘定困難,難以科學、準確地把握具有潛在的風險。在現階段,要掌握一個特定的參考純保險覆蓋率的統計數據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經驗數據缺乏,統計數據、特別是統計事故和重大疾病的則少之又少。即使有這些數據,其可靠性還有待證實,因為在過去,甚至現在,我們的統計手段和方法都比較落后,統計的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4.3.3 產品雷同
如今,中國的保險市場趨于相似,幾乎所有基本產品的開發,以模仿大保險公司推出的保險產品,各家保險公司大多是相似的主要險種,保險公司一旦推出了保險銷售條件比較好的險種,其他保險公司立即模仿,對名稱在保險責任條款中稍加修改即可推出。因此,造成了保險市場,許多產品的雷同,有很多的類似,雖然有很多類型的保險,但沒有太多真正為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選擇的保險。大多數的主要險種是綜合保險,不能自由組合,不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需求,缺乏自主研發行業整體創新。因此,盡管保險市場上的產品數量繁多,但是真正能夠給公眾多樣的選擇,并不是一種產品,能夠提供多方位的服務,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較少。
4.3.4 產品開發能力弱
產品開發是保險公司的綜合實力的體現,雖然保險公司都意識到產品研發的重要性,但由于他們明顯力不從心而缺乏保險產品的開發能力。
4.4 保險市場發展瓶頸凸顯問題
4.4.1 人才缺少,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現階段中國保險業人才缺少,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
(1)從業的團隊整體素質低。據統計,“10 年來,我國有 330 萬人取得保險營銷資格,但從業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不到 30 % ,其中大部分是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普遍缺乏保險專業知識”①;作為高級管理人員是更加稀缺,人才結構不盡合理。特別是保險銷售的專業素質降低,市場上大多數的保險銷售人員只追求眼前利益,只要我推銷產品的時候有收入,導致他們只管直接銷售,不管保險業未來的發展如何。
(2)缺乏高級管理人才。中國保險業已經成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普遍缺乏高級管理人才,許多基層保險公司層面,尤其是在高層管理分公司層面不具備資格。
(3)保險的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保險專業技術人員是保險業的管理支柱。它包括以下類別:風險管理人員、精算人才、電子人才、承保及理賠人員、資金人才。從中國保險業目前的形勢來看,專業技術人員在上述分類是非常稀缺的,不能滿足保險業的要求。
4.4.2 保險市場體系不完善
目前,中國的保險市場體系與科學的體系架構的要求差距還很大,一是并未形成真正的保險中介市場,二是保險市場作用受到抑制,特別是在風險的補償和預警方面,保險對風險的預警和補償方面還欠缺很多,對社會服務和風險的管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4.4.3 價格和競爭機制不科學
一方面,中國保險業市場的價格機制還不科學。沒有完全按照保險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的分析給予科學厘定,特別是擁有先進管理和經驗、技術的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其壽險產品由于靈活的價格計算等擁有較高的競爭優勢,我國統一的壽險價格,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削弱。另一方面,競爭機制不科學。目前,隨著保險產品的趨同,保險業的競爭越來越多地依賴服務的競爭,要通過全面、多樣和個性的服務不斷贏得和爭取客戶,而目前中國保險業似乎還未向此轉型,還停留在價格和險種的爭奪戰中,對服務競爭的爭奪不太明顯。
4.5 保險行業的問題
4.5.1 保險業的地位仍然很低
從以前的數據不難發現,中國的保險業真正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保險業的增長比 GDP 的增長還要多,但與國際社會相比,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如上所述,中國保險業的深度和保險密度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發展中國家的平均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相比,都遠遠落后,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仍相對滯后,問題依然突出。其中有超過 13 億的中國人口,經濟持續增長很多年,銀行存款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越來越多的災難,顯然存在著巨大的和嚴重的矛盾,它顯示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嚴重落后于世界。
4.5.2 行業形象亟待提高
在中國,保險業的社會認可度一直很低,其聲譽也不是很好。損害、誤導消費者銷售問題,營銷滋擾,缺乏消費信心。在整個保險業公眾對保險業的印象甚至是“談到賣保險就色變”的地步。保險業在中國的競技狀態,還處于競爭的業務和低層次的水平,市場占有率低,為了招攬生意在欺詐,違反規定,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嚴重損害整個行業,甚至損害中國保險業的形象。由于社會不認同保險業,再加上員工保險工作壓力大,收入低,社會地位低,被人看不起,導致從事這個行業的工作人員缺乏對保險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