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科學發展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探析
【第一章】傳統思維方式對科學發展觀的影響研究緒論
【第二章】科學發展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為時代之需
【3.1】科學發展觀對傳統文化精髓的革故鼎新
【3.2 3.3】根植于傳統思維基礎上的科學發展觀
【第四章】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與科學發展和諧并進
【結論/參考文獻】傳統文化與科學發展觀相互促進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 論
放眼古今中外,發展是每個時代要面臨的課題,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后,胡錦濤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時代命題。中國是唯一一個從未中斷過文明的國家,千百年來,所積淀的文化寶庫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本文在搜集探索大量學術前輩研究碩果的啟發下,從整體出發,通過傳統文化的視角深入探究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淵源。分別通過剖析傳統文化中典型思想以及典型傳統思維探討對科學發展觀的影響,拓寬了對科學發展理論來源的認識,證明了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
一個國家的文化建設一定是以其固有文化為基礎之上的傳承、創新和發展,脫離了本民族固有文化的發展是不成立的,所以,要建設文化強國,就必然要追本朔源到傳統文化。為此,本文通過探討文化傳承,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展現出傳統文化在當代仍具強大生命力的發展前景。最后,本文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時代轉換”同科學發展觀相融共生,通過大量的篇幅探討了二者共同發展的路徑,以求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現代化事業,不但回答了傳統文化如何進行現代化轉換的問題,也利于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通過傳統文化中積極的道德行為規范,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約束日常行為,使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時代是不斷前進的,傳統文化與科學發展觀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區區幾萬字是不能闡述全面的,關于這個課題,值得我們去挖掘和探究的內容是龐大的,雖然論文暫告一段落,但學術研究是不會停下的。對于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貫徹、傳統文化的時代轉型以及二者相融共生路徑的問題,作者會繼續研究,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參考文獻
著作
[1] 何毅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70-74.
[2] (美)羅伯特?K?G?坦普爾(Robert,K,G,Temple)著,陳養正等譯。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1995.
[3] 中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讀本[M].黨建讀物出版社: 2004.
[4] 周衛東??茖W發展觀思想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王偉光??茖W發展觀基本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 王令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規律[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7] 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M](第三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8] 方克立。 現代新儒學與中國現代化[M].長春出版社,2008.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10] [英]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重譯本)[M].廣西師范大學。2005.
[11] 江澤民文選[M]第 3 卷。人民出版社,2006.120.
[12] 費孝通。 中國文化的重建[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
[13] 胡錦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14] 楊朝明。儒家文化面面觀[M ] .濟南:齊魯書社, 2000 .
[15] 蘇南。法家文化面面觀[M ] .濟南:齊魯書社,2005 .
[16] 駱自強。傳統文化導論[ M ]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17] 何靜, 韓懷仁。中國傳統文化[M]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
[18] 列寧選集[M].(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274.
[19] 列寧選集[M]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83 頁。
[20] 列寧全集[M].(第 3l 卷),人民出版社,1995.254.
[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 4 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394.
[2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M].(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294.
[23] 毛澤東文集[M].(第 7 卷),人民出版社,1999.281.
期刊
[24] 侯經川 , 魏捷先 . 科學發展觀對傳統“天人合一”思想的揚棄 [J]. 湖北社會科學,2004(11)。
[25] 陳文、謝振才、黃衛平?!懊癖尽迸c“人本”論析[J].社會科學,2005,(4):78-81.
[26] 劉景輝。傳統文化與科學發展觀[J].湖北社會科學,2004(8)。
[27] 張永奇??茖W發展觀視野下的傳統文化價值定位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 4(5):19-21.
[28] 張九海,韓強??茖W發展觀與中國傳統思維[J].學術論壇,2005(6)。
[29] 杜建國??茖W發展觀與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歷史淵源[J].山東社會科學,2009(2)。
[30] 顧行超。論科學發展理念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4):84-86.
[31] 方克立?!榜R魂、中體、西用”:中國文化發展的現實道路[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 (4)。
[32] 黃翹云。 中國傳統文化與科學發展[J].武漢學刊,2008,(6):39-42.
[33] 李桂芳。 科學發展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揚棄與創新[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9,19(3)。
[34] 朱人求。 科學發展觀對傳統哲學的繼承與超越[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35] 王宏梅??茖W發展觀對傳統哲理的繼承[J].管理學家,2013,24:302.
[36] 陳勁松。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科學發展觀[J].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2)。
[37] 劉莉娟 . 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與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 [J]. 大理學院學報,2012,11(8)。
[38] 范玉剛。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意涵[J].人民論壇,2014.
[39]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習近平文化戰略思想[J].人民論壇,2014,8.
[40] 李翔海。民族偉大復興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J].求是,2013.
[41] 李衛寧。論科學發展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貢獻[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42] 亓靜??茖W發展觀視閾下中國夢的實現路徑[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30(168):29-33.
[43] 汪青松??茖W發展觀與中國夢的理想信仰[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3,(10):53-57.
[44] 洪力群。論中國先進文化的民族性和開放性[J].新疆財經學院學報, 2002,(4):7-11.
[45] 鄒廣文。論中國文化的厚德、開放與包容[J].學術前沿,2013:6-7.
[46] 任培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契合[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23(5): 175-181.
[47] 吳友發?!疤烊撕弦弧迸c可持續發展[J].廣西社會科學,2003:40-41.
[48] 羅永莉。中國傳統辯證思維方式的落寞與新生[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6-27.
[49] 董 根 洪 . 中 和 : 中 國 傳 統 文 化的 核 心 精 神 [J]. 青 島科 技 大 學 學 報社 會 科 學版,2010,26(1):38-39.
[50] 周顯信。目標與代價一當代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北京[J]:人民出版社,2003. 526.
[51] 薛侃。傳統思維方式中的中和思維[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27(11):67-68.
[52] 李翔海。民族偉大復興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J].求是,2013(24)。
[53] 歐陽劍波。中國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西方文化碰撞的當代審視[J].青海社會科學,2011(6):19-20.
論文集
[54] 陳桂勤,王惠玲。中國傳統辯證思維方法及其時代價值[C].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466-474.學位論文
[55] 朱巖。 論科學發展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D].山東大學,2010.
[56] 夏明麗。論科學發展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D].山東大學,2009.
[57] 劉志國。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D].山東大學,2007.
[58] 張慰衛。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對科學發展觀的影響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2.
[59] 潘博??茖W發展觀的價值解讀[D].黑龍江大學,2010.
[60] 張廣??茖W發展觀的理論淵源及當代價值[D].燕山大學,2009.
[61] 高巍巍。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人的全面發展[D].安徽大學,2013.
[62] 鄧晶晶。中國文化產品國際營銷策略研究[D].安徽大學,2014.
[63] 虞漢胤。政府職能轉變與文化體制創新[D].浙江大學,2004.
[64] 朱洪良。中國傳統文化與構建文化軟實力研究[D].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0.
[65] 金玲玲。和合文化與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08.
[66] 劉志平??茖W發展觀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繼承和超越[D].福建師范大學,2010.
[67] 徐劍斌??茖W發展觀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68] 鄧瑩雪。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D].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2010.
[69] 周丹??茖W發展觀視域下先進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70] 趙曉芳。 科學發展觀的傳統文化淵源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2010.報刊
[71] 胡錦濤。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N]. 山西日報,2006-1-10.
[7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中國環境報 ,2007-10-26.
[73] 高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8·19 重要講話精神[N].湖北日報,2013-10-14.
[74]胡錦濤。 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06-1-10.
[75]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07-10-22.
[76]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N].新華日報,2013-3-17.
[77]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N].新華日報,2014-3-28.
致 謝
時間不知不覺,從指尖悄悄溜走,一轉眼,我的研究生生涯已接近尾聲,回想起剛入學的點點滴滴,映入眼簾,久久不能平靜,心中充滿種種不舍和感激之情。
2013 年 7 月份,我有幸步入青島理工大學,我要感謝青島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求學機會,也要感謝人文學院老師們對我們在專業上的不吝賜教和諄諄教導,因為你們毫無保留的傳授,我們才會有更廣闊的學術視野,兩年來我的每一次提升都離不開良師的言傳身教。同時,感謝所有為我論文提出很多寶貴意見的老師,正因為這樣,我才能理清思路,在你們的啟發下,讓我有了更為獨到的見解。
在這里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研二和研三期間,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三篇小論文的發表,從觀點推琢,到最后發表,都離不開導師的把關指點。在畢業論文寫作期間,恩師不遺余力地在百忙之中,對我的論文精心指導,從選題立意到寫作規范,從開題到論文定稿,多次反復修改,都離不開導師對我的熱情幫助和指導。兩年來的鼓勵、指導和幫助,每每想起,感動之余讓我覺得唯有更加努力,才會不負恩師的教誨。
我也要感謝我的家人,你們給了我無私的愛,使我可以安心學習,在這深深地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還要感謝我可愛可親的同學們,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是支撐我迎接每一次挑戰的精神動力,人生路上,有你們分享喜怒哀樂,真好!
“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我將秉承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一奮發自強的精神,無愧于心,活出精彩,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