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科學發展觀蘊涵的傳統文化思想探討
【引言】科學發展觀對中國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引言
【第一章】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及理論淵源
【第二章】以人為本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繼承發展
【第三章】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論對傳統辯證法的繼承
【第四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和諧觀念
【第五章】科學發展觀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研究意義
【結語/參考文獻】科學發展觀對我國傳統文化延續結語與參考文獻
一、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及理論淵源
(一)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理論及現實背景
1.理論背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產生的,它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是具體事物發生、發展過程及其結果的統一,歷史是人類社會全部發展的寫照與概括。它主要有兩個涵義,一是指歷史是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二是歷史也是對事物演變和人類實踐的認識發展過程,它既有客觀性的內容,亦有主觀性的內涵??茖W發展觀理論是黨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對發展的認識,它以歷史與現實為基礎,科學合理的將發展理論運用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茖W發展觀理論是在堅持認識與實踐的統一、歷史與現實的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總結我國一直以來的發展經驗,為了解決我國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而提出來的科學的發展理論“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連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雹偈粚萌腥珪院?,我們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抓住發展這個實質問題,把我國從過去的低谷中挽救出來,使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從此重新走上了蓬勃發展的正確道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黨領導集體,堅持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社會逐漸步入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實現了現代化戰略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綜合國力得到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此同時,經濟和社會領域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現,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領導集體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思想,科學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汲取了其他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關于發展的思想,繼承創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
可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緊密相連,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2.現實背景-國內外環境的惡化
工業文明時代,人們只注重工業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卻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這違背了自然規律,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使人們的生活環境不斷的受到威脅。因此,人們逐漸的認識到不應只考慮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應該替未來考慮,替子孫后代考慮,因此需要開辟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即可持續發展道路。
針對這樣的情況,1987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的《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雹僭谥袊F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深刻認識到發展觀決定著以后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的體制,怎樣的發展觀就會有怎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
2003 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要求牢固確立和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標志。此后,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總結我們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的發展道路。
首先,它吸收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一直以來發展的經驗教訓,反思了關于增長不意味著就是發展、單方面的經濟發展也不意味著社會進步等諸多啟示的基礎上,提出的科學的、全面的、發展理論。
其次,它吸收借鑒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的經驗教訓,得出可以吸收發達國家的發展成果和積極經驗但是又不能盲目照抄的結論的基礎上,從本國具體國情、具體實際出發探索出來的一條科學的發展的道路。
最后,它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運行、社會發展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具體分析解決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探索出來的切實可行的中國科學發展模式。
可見,在環境惡化的現實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通過總結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具體分析我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探索出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
(二)科學發展觀內涵闡釋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各個領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指導方針。這就要求我們用辯證的、實踐的觀點,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1.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茖W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絕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
第一,為什么要發展。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形勢逼人如果我們不加快發展就會落后,甚至會處于被動挨打地位因此,我們必須始終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雹倏梢?,如果想要在世界競爭中處于優勢,我國必須始終堅持發展這個戰略思想。
第二,怎樣發展??茖W發展觀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在實踐中,我國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科學的發展道路,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2.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因此充分理解以人為本的內涵是我們更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理論的前提。
第一,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中“人”與“本”的涵義。以人為本中的“人”是指現代中國社會中的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人”就是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等在內的一切人民群眾。以人為本中“本”的涵義是根本、基本的意思,也就是以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為根本、為落腳點。
第二,“以人為本”是以人民群眾為出發點和歸宿??茖W發展觀重視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利益,爭取做到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發展為了人民。只有兼顧人民群眾各方面的利益,尊重個人利益的實現,真正做到發展是為了人民,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投入到現代化建設中。
第三,“以人為本”是以人民為發展主體。眾所周知人民群眾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科學發展觀把人民作為發展的手段,在發展中樹立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觀念,尊重人才的創造性,依靠人民的力量、發揮人們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社會的整體全面進步。
3.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第一,全面發展,通俗的說就是各個方面的發展。我們做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推進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等全面的發展。
我們做到社會發展的同時,更要實現自然的和諧全面的發展。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要堅持用全面發展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推進社會平衡全面的發展。
第二,協調發展,指協調各地區各方面的各個因素的發展。協調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關系,協調經濟發展中的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的關系,協調東部、中部、西部各地區的共同發展,協調各方均衡發展,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需要依靠協調發展來實現,我國只有堅持協調發展才更可能實現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全面的科學發展。
第三,可持續發展,指發展經濟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在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可承受范圍內發展經濟,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社會持續的長遠的發展??沙掷m發展在當代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努力促進自然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造福子孫后代。
(三)科學發展觀理論淵源概述
1.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繼承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引東西方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理論。
(1)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經濟的思想的繼承。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雹倏茖W發展觀同樣重視經濟的發展,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在發展過程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根據實際情況改革經濟體制,努力的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強調經濟的健康穩定的發展。實踐證明,只有經濟發展才能推動其他各項事業的順利進行,才能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拔覀冊趪H事務中起的作業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如果我們國家發展了,更加興旺發達了,我們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就會大?!?/p>
(2)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主體的思想的繼承。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的主體性。首先,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社會最初需要發展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東西”.這也是社會最初發展的動力。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起著主導作用,人的整體素質的高低決定著社會發展的水平高低,決定著生活環境的好壞。最后,馬克思主義理論突出強調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歸宿。人們在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會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價值,社會發展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需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科學發展觀繼承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主體性的思想,堅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地位??茖W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在發展中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在社會整體發展的同時不斷滿足人民大眾的各方面的需求,保障他們的權益,實現他們的利益,最終實現全民族的全面發展。
2.對西方先進思想的繼承
在長期的經濟探索和經濟發展過程中,西方的發展理論不斷的完善發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不僅汲取西方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同時繼承了西方發展理論的有益成果。西方的先進思想是我們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
(1)對西方全面的發展觀的繼承。美國發展經濟學家托達羅寫了一本名叫《經濟發展與第三世界》的書,他在書中指出:“發展不純粹是一個經濟現象。從最終意義上說,發展不僅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質和經濟方面,還包括其他更廣泛的方面。因此,應該把發展看成包括整個經濟和社會體制的重組和重整在內的多維過程?!雹龠@就意味著托達羅看出發展不僅僅只是單方面經濟的發展,發展應該是整個社會全面的不斷的完善。
西方國家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認識到只片面的追求經濟的增長是不可取的,應該實現全方面的整體的進步。胡錦濤總書記也認識到了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過程中,他不僅推進經濟的發展更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
(2)對西方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繼承。20 世紀 90 年代,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國際社會、各國學者、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1987 年,聯合國世界與環境發展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名叫《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該報告的基本綱領是“持續發展”,報告中指出人們越來越不能承受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破壞所造成的壓力,因此需要開辟一條新的長遠的發展道路。在當時一些西方的學者把“可持續”理解為可持續性和耐久性,這種持續性和耐久性不是單單的指經濟發展而是包括生態環境、人類社會等多方面的發展。
當時的西方經濟學家愈來愈認識到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西方學者也對此進行了相應的理論研究。2003 年我國提出科學發展觀,它不僅繼承了西方的可持續性理論,更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點、特色的發展理論,把可持續發展貫穿于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始終。
(3)對西方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觀的繼承。西方傳統的發展觀是以經濟增長作為主要目標,然而在傳統發展觀的引領下人們的幸福感并沒有隨之增強。通過對過去的反思,西方社會意識到發展應該是關于人的發展、以人為中心的發展。埃德加·歐文斯在《發展中世界的自由前景:伴隨政治改革的經濟發展》一書中指出:“現在該是我們把政治與經濟理論結合起來考慮問題的時候了--不僅考慮社會能夠變得更有生產力的方式,而且考慮社會應該變得更有生產力的質量,即是說人的發展重于物的發展?!雹?003 年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領導集體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同時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雹倏梢?,西方學者早已認識到人發展的重要性,而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更加力圖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對西方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觀的繼承發展。
3.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繼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特別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他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該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雹诖撕?,我國的領導集體都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的價值。2006 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中,指出:“科學發展的理念, 是在總結中國現代化建設經驗、順應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也是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雹酆\濤總書記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使科學發展觀更加的豐富完善。本文在下面分三部分論述科學發展觀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這也是本文的重點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