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揭示的是發展的普遍規律”[1].人的發展與其他事物的發展遵循同樣的規律。因此,可以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人的發展。
《試論樹立人的科學發展觀》一文首次提出“人的科學發展觀”新概念: “第一要義是人的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盵2]
與人的全面發展觀相比,人的科學發展觀對人的發展的描述,由一個維度提高到三個維度,即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增加了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兩個維度,從而對人的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全面和科學,為人的發展規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一、人的三維度發展的基本內涵
人的三維度發展是更加復雜的發展模式,要求考慮人的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及在時間進程上的可持續性。研究人的三維度發展,重要的是必須對人的發展的三個維度的內涵進行深入探討。
1. 人的發展的全面性---發展內容維度
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歷史發展與個人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從生物學、人的本能性需要,還是從社會學角度看,提倡人的全面發展都是毋庸置疑的。從人的生物學基礎---大腦來看,人的全面發展意味著全面發展大腦的各功能區域,實現人的大腦的充分開發。
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只開發了很小一部分,還存在著巨大潛力,說明人的全面發展遠遠沒有到位。從人的本能性需要來看,人排斥單調乏味,傾向新異刺激,追求變化與挑戰,不斷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超越,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是愿意并樂于全面發展的。從人的社會性來看,人的全面發展是為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做全面準備。人的發展也是人的社會化過程,應該完成進入社會的全部準備。因此,人需要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人需要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 人需要有效解決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
我國始終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作為國家的教育方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研究也非常豐富。
馬克思提出的未來更高級的社會是“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3]683是我國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重要來源。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理論包含豐富的內涵,很多學者都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扈中平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應該包括完整發展、和諧發展、多方面發展與自由發展。
人的自由發展即個性發展,就是要實現個人基本素質個性化的全面和諧[4].張楚廷也提出全面發展體現于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是基本面的發展,全面發展的過程是自由發展,全面發展的實現形式是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實質是個性發展[5].
事實上,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真正做到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全面高水平發展,是不可能的。人類每天創造的知識一個人一生都學不完,能力和素質的內容也非常多。因此,人的全面發展的命題,帶有哲學層面的意義,是人類的理想追求,而人的全面發展的實質是如何實現人的有效發展,即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地發展: 一是要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努力方向,盡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 二是要保持大類發展的相對平衡,即德、智、體的發展或知識、能力、素質的發展要相對平衡; 三是要提高發展的實用性,即與人的社會存在關聯度大的發展內容要優先發展并達到較高水平。
2. 人的發展的協調性---發展關系維度
人的協調發展是人的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新概念。
由于人自身的復雜性以及人的發展的系統性,發展中的許多問題都需要統一協調和調度,從而實現發展的最優化。各發展內容的精力投入與內容間的關系協調、發展結構的優化等都是協調發展所涉及的內容。
雖然人的協調發展理論是新提出的,但相關內容在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中都有所涉及?!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2010-2020) 》指出,“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都是有關協調發展的論述。馬克思主義所描繪的未來社會是“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6]683.印度學者阿馬蒂亞·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中,對自由與發展的關系進行了闡述。
指出“自由既是發展的首要目的,又是發展的主要手段”[7],自由與發展相輔相成。通過自由促進發展,在發展中達到自由。所謂人的自由發展,就是結合個體差異性,個人自由的選擇發展內容、發展重點和發展目標,是人的協調發展的組成部分。
人的協調發展是教育實踐中存在問題比較多的領域。主要表現在重智輕德、重做事輕做人; 學生自由發展缺乏力度,個人潛能開發不夠充分,個性難以形成,千人一面現象嚴重; 重眼前輕未來的現象比較普遍。
要實現人的協調發展,應該樹立人的協調發展觀,對人的協調發展形成全面、系統、科學的認識: 一是要處理好發展內容之間的協調關系,做到德智體并重,知識能力素質并舉,把立德樹人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 二是要處理好人的自由發展與規劃發展的關系,在充分挖掘人的潛能、激發人的個性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對人的要求; 三是協調好人的現實發展與未來發展的關系,避免出現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象。
3. 人的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時間維度
人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人的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新概念,是一個考慮到時間維度、生命長度與發展可能性的新命題,相關內容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很少涉及。
發展是事物隨時間的變化。發展的時間維度對發展規律的分析十分重要。沒有時間概念的發展是難以想象的。人的個體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使人的發展伴隨生命始終,以及在有限生命長度內實現最大限度的發展。我國教育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看似是人的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方面出現了偏差,實質上都是人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問題。因為人的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如身體、心理、道德等,都會導致人的發展減速或停止。
所謂人的可持續發展指人在事業上保持長期或終身高速發展,或承擔更大責任,或做出更大貢獻,從而取得巨大成績的發展過程。很多高校都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如培養拔尖、領軍人才等。這些目標需要畢業生經過長期努力才可能實現。事實上,人的發展過程就是長期和終身的??沙掷m發展的核心是始終保持人的高速發展,主要應該在保持和提升發展動力、促 進 內 涵 發 展 和 注 重 發 展 戰 略 規 劃 上 下工夫[8].
二、人的三個發展維度之間的關系
既然人要在三個維度上發展,必然要涉及到人的三個發展維度的關系問題。哪個維度是主要發展方向? 哪個維度是輔助發展方向? 哪個維度是發展目標? 哪個維度是發展手段? 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提高人的發展水平,從而真正實現人的科學發展。
1. 全面協調發展是手段,可持續發展是目標人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要成為教育家; 在企業工作的人要成為企業家; 搞科學研究的人要成為科學家。要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要在某一方面經過很長時間努力和積累,這就是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三個維度發展中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核心和目標是符合人的發展規律的。有了可持續發展的指導,個體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能夠集中精力研究自己的專業方向,圍繞這一方向進行有助于成長的必要的學習。以專業方向為基點進行拓展可以激發個體的內在動力,同時解放個體的自由時間與精力,不做無謂的浪費。
要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除努力在事業上不斷發展外,離不開全面發展與協調發展的支撐。
首先,要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愛崗敬業; 要努力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 要學習“兩彈一星”功勛,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能夠在崗位上長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同時,要面向未來、與時俱進,為在未來更高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儲備必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其次,要圍繞事業,全面拓寬發展內容。全面發展不足,難以給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全面發展過多,有可能占用過多精力,減少了可持續發展的精力投入。因此,全面發展的內容和程度應該以可持續發展最優化為標準。
再次,要對發展進行統一調配,從而實現發展最優化。人的發展的三個維度是協調統一,缺一不可的。
可持續發展是最終目標,是個體發展的最優化狀態; 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圍繞這個目標進行,并且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全面發展、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并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三者的辯證統一才能最終達到人的科學發展。
2. 全面發展打基礎,可持續發展上水平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是兩個不同的發展維度,全面發展是寬度,是以業余標準來進行判斷的,強調知識能力的寬泛性??沙掷m發展是高度,是以專業標準來考察衡量的,強調事業上的不斷突破。全面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與必經階段,二者存在目標與手段的區別。全面發展打基礎,可持續發展上水平。過分注重全面發展,廣泛涉獵各個領域,必然造成對事業的投入不足,影響人的可持續發展。離開全面發展,人的可持續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了發展的后勁。人們常說: 不僅要基礎厚,更要專業精,就是這個道理。學習階段由于職業方向不明確,要為適應任何職業做準備,應以全面發展為主。我國的全面發展教育在學生階段是實施的比較好的。工作階段已經有了明確的職業方向,也有了學習階段的全面發展基礎,主要是圍繞職業內容和需求進行發展,因此,以可持續發展為主。
三個維度的發展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因此,每個人在學習階段要注意發展的全面性,也要協調好發展中的復雜關系,不忽視可持續發展; 工作階段要注重事業的發展,也不能忽視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
三、提出人的三維度發展理論的意義
1. 充分認識到人的發展的復雜性
在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對于人的發展主要著眼于發展內容的選擇。討論的問題基本是德、智、體或知識、能力、素質的擺位問題。人的科學發展觀提出了人的三維度發展理論,不僅包含發展內容的選擇,而且強調發展關系的協調性,特別提出了發展狀況隨時間變化的可持續性,使人的發展成為比較復雜的動態系統。
人的發展的復雜性必然導致人的發展規律的復雜性,以及教育規律的復雜性。由此可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人的發展規律及其復雜性了解不夠所致。充分認識人的發展的復雜性為進一步研究教育規律、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認識基礎。
2. 提出了人的發展新目標
傳統教育理論認為全面發展是人的發展目標。從對人的三維度發展理論的研究可知,可持續發展才是人的真正的發展目標,全面發展和協調發展都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這一概念非常重要,意味著我國一直把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發展手段當成了發展目標,而真正的發展目標一直被忽視。認清手段與目標的區別,才能把握發展方向。事實上,幾乎所有成功人士都是某一領域的專家,科學家不可能又是企業家,企業家也不可能又是教育家,所謂隔行如隔山。雖然他們圍繞自己的專業領域有非常寬泛的知識基礎,也有更加廣泛的閱歷,但并非達到了全面發展的程度,而是可持續發展做得好,甚至于某些人做到了可持續發展的時間與生命長度相等。將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目標,也就明確了人為什么要終身學習。
3. 將人的發展規劃提升到戰略高度
人的發展貫穿個體生命過程的始終。人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協調處理多方面問題,需要科學的指導與規劃。人的三維度發展理論的提出,將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的最終目標,解決了發展的導向問題,避免了盲目性。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就能擺正全面發展與協調發展的位置,協調近期發展與長期發展的關系,明確各個階段發展的主要任務,做到有的放矢。以人的三維度發展理論來指導個體的發展,就能夠在發展的最初階段規劃人的一生,從戰略的高度審視發展內容的重要性,科學地協調發展的速度與方向,保持發展的長久動力,真正做到終身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 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08.
[2] 李義丹。 試論樹立人的科學發展觀[J].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2) : 97-101.
[3]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5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4] 扈中平。 “人的全面發展”內涵新析[J]. 教育研究,2005( 5) : 3-8.
[5] 張楚廷。 全面發展的九要義[J]. 高等教育研究,2006( 10) : 1-6.
[6]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7] [印]阿馬蒂亞·森。 以自由看待發展[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9) : 42.
[8] 李義丹,周志剛。 人的科學發展觀內涵研究[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3( 3) :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