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主體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是無產階級政黨孜孜以求的價值目標,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始至終的價值選擇。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更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將人民主體思想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高度加以重視,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思想和實踐原則?;诖?,探究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哲學根基,挖掘其科學內涵并領會其精神實質,能夠進一步解決好廣大人民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以期將人民主體思想落到實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一、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歷史唯物主義根基
“人民主體”是唯物史觀的核心范疇,強調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人民主體思想就是關于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思想體系。馬克思在對人的本質科學揭示的基礎上,從唯物史觀出發,論述了人民群眾的社會歷史主體和價值主體,形成了豐富而完備的人民主體思想體系,奠定了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哲學根基。
( 一) 馬克思人學視閾中人是全部人類活動和關系的主體
馬克思人學是既唯物又辯證的思想體系,是在批判繼承近代唯物主義傳統的基礎上對人的本質及人的發展規律的科學揭示。馬克思把人置于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環境中考察,對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抽象人學”進行了批判,重新考量“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質”“人就是人的世界”等命題,在實踐基礎上闡釋了人的社會關系本質,最終得出“人是全部人類活動和全部人類關系的本質、基礎”[1]的結論。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之中而從事實際勞動的“現實的人”,是全部人類活動和人類關系的主體?,F實的人的主體性,集中體現為人是自然界和社會的主體。
現實的人是自然界的主體。馬克思恩格斯指出: “主體是人,客體是自然?!盵2]3在他們看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3]324,一方面,現實的人屬于自然界并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另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的無機的身體?!盵4]45這里的人和自然界都是現實的存在,二者是統一的。人的肉體、人的勞動和人的一切關系都是自然界的,自然界因打上了人的實踐活動的足跡和烙印而成為具有人的本質的自然界,即人化的自然界。這樣一來,“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盵5]119如果沒有“現實的人”這個主體的存在,就不會有人化自然的存在,更不會有社會的存在。
現實的人是社會關系的主體。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會存在物的統一體?,F實的人由于在社會中生成而具有社會性,“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6]56.人的社會關系本質才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從本質上講,現實性的人就是一種社會性存在,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它既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關系的主體。就像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 “社會本身,即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人本身”[7]204,“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社會也是由人生產的”[4]187.馬克思對人的社會關系本質的闡述,揭示了現實的人是“社會聯系的主體”[5]24,是從事社會勞動、社會生產的主體。
( 二) 馬克思歷史觀視閾中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
人民是社會歷史的創造主體和活動主體。馬克思認為,整個世界歷史不過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皻v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造這一切?!盵4]295正因為歷史活動由人創造,所以“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6]67.有生命的個人不僅是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單元,而且是一切社會關系的構成者和承載者。社會歷史是人的活動過程和人的創造物,人既是社會歷史的“劇中人”,又是社會歷史的“劇作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存在狀態和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和決定著社會歷史的狀態和發展狀況。離開現實的人及其創造活動就不可能有社會歷史的發展軌跡。
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內在動力主體。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整個社會歷史發展最根本最革命的動力主體。一方面,“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6]585,人的需要是人們創造歷史的前提,人的“能動的創造活動”的發揮得益于人的需要和對這種需要的滿足。沒有人的需要及其對這種需要的滿足,就沒有人的社會歷史活動。另一方面,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緊密的關系,因而人的內在動力的發揮還得益于對人的利益的維護。從這個層面來說,人民主體思想的內核就是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只有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激發人民群眾創造社會歷史的巨大潛能。
人民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享用主體。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每個人是手段同時又是目的”[8],社會歷史發展既為了人,又依靠人。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目的的人來說,人類社會是“為人的”,即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價值享用者; 作為社會歷史發展手段的人來說,人類社會是“人為的”,即人是價值的創造主體。從根本上說,科學發展觀正是對這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它堅持發展依靠人,發展為了人,發展成果屬于人。既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又把人民作為發展成果的享用者。這是馬克思“以人為本”思想的生動體現。
( 三) 馬克思價值觀視閾中人民是社會生活的最高價值主體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既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終極目標,也是馬克思價值觀的本質和核心。它作為馬克思的崇高理想,就是使“人類全部力量的全面發展成為目的本身”[7]137.革命導師在《共產黨宣言》中莊嚴宣告: 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始終代表整個無產階級運動的利益。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就是建立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聯合體”,即“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2]239.按照經典作家的構想,共產主義實現了人、自然和社會三者之間的同尊同榮、和諧共生和永續發展,即實現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3]449.關于這一點,馬克思曾精辟寫到: “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盵4]185也就是說,共產主義是對異化勞動及由其產生的人的異化的最徹底、最根本的否定。因為異化勞動致使人的本性覆滅和人的歷史主體地位顛覆。因此,共產主義才是回歸人的本性、人的價值以及人的主體地位的根本選擇。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只能在共產主義的生產活動及其成果中生成?,F實的人、具體的人、實踐的人是社會生活的最高價值主體。
二、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科學體系
科學發展觀強調人是人類社會的本原、主體,強調人是一切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對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內涵、精髓和實質的把握,需要從發展觀的意義上來理解。
( 一)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內涵人民是科學發展的主體。實踐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屬性。人類的實踐活動及其結果構成了社會關系系統。人既是這個系統的主體,也是推動其向前發展的動力。實現科學發展是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實踐的主題和主線??茖W發展觀的人民主體思想,就是把中國廣大人民既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主體,又作為科學發展成果的享用主體。離開人民群眾,科學發展事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缺乏動力和活力,就失去了物質承載者。同時,人民群眾作為發展的最高價值主體,實現其自由全面發展是一切發展實踐的最高目標。離開作為主體的人民,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離開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也難以實現。從某種程度上說,社會的發展就是人的發展或為了人的發展??茖W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實質,就是堅持“人民群眾是推動科學發展的主體”[9]579,就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立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發展、謀發展,始終做到一切以人民群眾為先為上為主,始終做到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不動搖,使廣大人民成為改革發展的偉大力量。推動科學發展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智慧在人民??茖W發展觀的根本就在于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
人民是科學發展的動力。馬克思在審視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把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定格為社會生產與人的需要、利益之間的矛盾??茖W發展觀繼承了這一思想,把社會生產的發展作為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從更高的層次找到了解決人的需要與社會生產之間矛盾的根本路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茖W發展觀把廣大人民群眾及其主體創造性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強調社會發展離不開人的活動及對人的需要的滿足。如果人民創造的一切社會財富不能由人民共享,人民的主體創造性就難以最大限度的發揮,社會發展就會喪失推動力,甚至偏離軌道。所以,實現以科學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和人自身發展的根本選擇,在于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創造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人民群眾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內在力量,并且是唯一能動的力量。離開人民群眾,社會發展就難以實現; 離開人民群眾的主動創造活動,社會生產就難以進行??茖W發展事業必須依靠人民和為了人民。在當代中國,推動科學發展關鍵在“尊 重 人 民 主 體 地 位,發 揮 人 民 首 創 精神”[9]576,其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創造性,不斷使人民的需要真正得到滿足,真正使億萬中國人民成為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和根本力量源泉。
人民是科學發展的目的。馬克思主義認為:“歷 史 不 過 是 追 求 著 自 己 目 的 的 人 的 活 動 而已?!盵4]295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統一。社會發展是為了人的愿望的滿足,為了實現人的目的。同時,人又是社會發展的手段,社會依靠人而發展。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實踐表明,人既是目的,也是實現目的的手段??茖W發展觀作為人類歷史最高形態的發展理論,其首要的問題就是發展的目的問題,即為誰發展?!耙匀藶楸尽弊鳛榭茖W發展觀的核心,明確回答了人是發展的目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耙匀藶楸?,體現了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盵9]107“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盵9]12黨的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盵10]因此,一切為了人民是科學發展觀最本質的規定性和最顯著的特征。
(二)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精髓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精髓,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根基和本質要求”[11].“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盵12]就是每個人以每個人為本,就是人人以1[13]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群眾既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和目的,也是檢驗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社會發展是否進步是由人民群眾的價值尺度衡量的。人民群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和發展成果的直接享用者。人民群眾需要的滿足和利益的維護同整個社會發展進步呈正相關。社會發展越進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越能得到維護和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就越能得到提高。在當代中國,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14].對黨而言,就是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做到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為人民做實事、辦好事,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為了人民。對政府來說,就是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尊重人民的社會歷史主體地位。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15].人類社會的不斷變革歸根結底是由生產方式的不斷變更決定的。由于作為主體的人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沒有人就必然沒有生產勞動。所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從根本上說就是人自身的實踐方式,即人自身的生存方式。人的實踐方式的本質就是人的創造活動,正是這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創造活動構成了社會關系系統。人們實踐活動的變革和社會關系的變更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的變遷。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力量源泉只能是人及人的實踐活動。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導者、推動者,也是新的社會關系的建構者。社會形態的變更與人的實踐方式的改變具有相關性。以人為本就是對人的歷史主體地位的肯定,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做到始終堅持人民歷史主體地位與人類社會發展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在為崇高理想奮斗中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人為本思想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始終把關注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目的,這同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是一致的。人們為了生活而創造歷史。人們創造歷史,進行“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為之奮斗而建立的新社會必須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6]293.無產階級的根本任務就是為實現理想社會而奮斗,這個過程必須以不斷滿足人民需要、改善人民生活為前提和基礎。以人為本,就是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一切發展實踐的重要目標,就是把為民造福,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保障人民的各項權益?!耙匀藶楸尽辈粌H強調改革發展的成果屬于人民,而且強調保障人民的各項權益。人民的經濟權益是人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和物質保障,是每個社會成員最起碼的權利。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保障人的經濟利益,尊重人的經濟自由,“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9]800.人民的政治權利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深刻的表達,是每個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直接體現。政治權利作為一種人權,就是讓每個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體地位,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文化權益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生動寫照。人作為一種有意識的能動的社會存在物,是整個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最根本的就是尊重人民參與文化創造活動的自由和維護人民享用文化成果的權利。人的社會權益集中體現為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平等享有各種機會,堅持以人為本,就是為不同個體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人民有選擇機會的自由。
( 三)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實質科學發展觀的人民主體思想,從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就是把人當人看待,使人成其為人。這從根本上明確了人在一切發展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回歸了人的最本真狀態和最本質特性。從終極意義上來說,就是把人的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目標。這從根本上明確了社會發展的意義和歸宿。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意義上來說,就是把人民群眾作為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主體,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堅持為人民發展,靠人民發展,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茖W發展觀的人民主體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普遍的理論準則和實踐原則。
三、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形成,是對馬克思主義人學觀、歷史觀和價值觀的豐富和發展,是唯物史觀的新境界。對于調動億萬中國人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偉大中國夢想,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 一)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理論價值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是對唯物史觀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唯物史觀是“從對人類歷史發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來的最一般的結果的概括”[6]73,它以人為核心并從根本上闡明了社會歷史發展的本質、動力和規律,論證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歷史必然性,指出了人類社會與整個自然界的良性互動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選擇,證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人的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耙匀藶楸尽弊鳛榭茖W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精髓,是將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理論與當代中國改革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總結和思想成果。
這一思想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本,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性和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積極性,不斷在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方面取得新進步,不斷在實現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方面取得新成效,逐步將以科學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和促進人的發展相結合。這既與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又與中國改革發展的具體實際相適應,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結晶??v觀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的歷史進程,東歐國家巨變,蘇聯迅速解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協調好經濟社會與人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沒有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首位,沒有充分發揮并調動人民群眾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審視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日漸輝煌、欣欣向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調動了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廣大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主體和成果的享用主體,只有團結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享成果,才能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才能在社會發展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茖W發展觀的人民主體思想是關于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論法則,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針,是在歷史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是對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升華。人民群眾是黨的根基和力量源泉,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始終是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v觀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九十余載的歷程,人民群眾始終是黨的基礎和血脈,始終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力量。離開人民群眾,黨就沒有了根基,社會發展就沒有了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就不能實現。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正是我們黨對執政規律深刻認識得出的必然結論,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進一步提升。這表明,黨在今后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將把“以人為本”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將把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作為辦事情和想問題的實踐原則??茖W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必然結果,表明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 二)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的實踐意義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是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九十多年的奮斗中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保障人民民主。它決定了國家的一切權力來源于人民,決定了國家的主人是廣大人民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命就是人民民主??茖W發展觀的人民主體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邏輯必然,它把發展的主體、動力、目的和標準定格在人民身上,有利于集中民智謀發展,集中民意促發展,珍惜民力推發展,有利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高度,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順利實現,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是推進執政黨建設的指針。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總結出了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明確了黨與人民的關系,回答了“依靠誰”“為了誰”“如何行”等重大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力量源和生命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斷鞏固與人民的血肉聯系,不斷教育、宣傳群眾,組織、團結群眾,依靠、代表群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最可靠的勝利之本。新時期新階段,推進黨的建設最根本的就是建設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做到為民用權、為民系情、為民謀利,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茖W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為了解決黨“為誰執政”“靠誰執政”“怎樣執政”等問題,這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景,是整個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解”的根本選擇。
然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它既受現實社會生產方式的制約,又受整個社會上層建筑的影響,不可能超越一定社會的客觀現實條件。當代中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時代的最強音,是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共產黨部署了“五位一體”的發展格局,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問題指明了路徑。這無疑能夠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無疑能夠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無疑能夠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充分的條件。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 “得民心者得天下?!敝挥姓嬲鋵嵰匀藶楸?,才能推動社會發展,才能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總之,科學發展觀人民主體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法則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原則,指明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中心線索和中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任務與目標,是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促進人的發展的方向盤。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 118.
[2]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4]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6]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7]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8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