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當下時代背景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歸結我國的實踐與發展,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的建設經驗,適應新的建設發展要求而提出來的??邕M新世紀、新階段后,我國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有如下表現: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顯成型,但影響發展的舊機制體制障礙依然留存,改革與攻堅面臨矛盾的深層次難題;二是經濟能力雖有明顯提升,但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生產力水平總體上較低,長期以來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與結構性矛盾未見根本轉變;三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不力,雖有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然而民主法制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擴大人民民主的要求還不適應,一定要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這一點尤為關鍵;四是協調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農業基礎一向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要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任重道遠;五是人民生活總體在統計數據上看達到小康水平,但收人分配差距拉大趨勢未見拐點,低收人人口、城鄉貧困人口仍相當多廣,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的難度更大;六是對外開放已經日益擴大,但面臨的國際競爭日漸激烈,長期存有發達國家經濟科技上的強勢壓力,難以預見、可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對外開放與國內發展要求就更高;最后一點是社會主義文化雖然更加繁榮,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難以滿足,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在變大,因而對發展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意義
科學發展觀,顧名思義,第一要義是發展,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基本要求即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采用的是統籌兼顧。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馬列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可視作人類社會的發展最終決定力,我國正在并將長期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所謂初級的階段即為不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物質需要跟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其根本任務是提升社會生產力,才能為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好物質基礎。因此,把經濟建設視為中心任務,任何時候都不可動搖。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必須以高度的歷史緊迫感和責任感,緊抓機遇加快發展,保持不低的發展速度。這里講的經濟發展,是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之基礎上,實現質量、結構、效益、進度之統一。因此,必須堅持走經濟效益強、科技含量精、環境污染低、資源消耗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的現代工業化道路。
2.堅持城鄉之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目標重點與難點在農村。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三農”問題,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城鄉、工農差距仍呈現不斷擴大趨勢。農業基礎弱,農村發展慢,農民收人低,已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國一定要統籌城鄉發展,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實行城鄉互動,達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最終協調發展。
3.堅持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之前提和基礎,也為發展的根本保證。反之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之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必要的條件。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漸漸提高,對健康安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亦日益增長,益發要求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如果社會事業發展出現滯后,經濟必難以較快發展。
4.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但地區發展很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各地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差距在不斷擴大,例如東部沿海就遠超內地中西部。逐步扭轉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讓各地區協調發展,這可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影響深遠的政治問題,不漢關系現代化建設,也關系社會穩定甚至國家長治久安。如果放任不管,難免造成落后地區的相對落后。而統籌區域發展,就得發揮各個地區的個性優勢和積極性,逐步扭轉各地差距擴大趨勢,實現共同發展。這一點,政府要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從宏觀政策上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
5.堅持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必須銳意推進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變革和體制改革;堅持尊重來自民間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糾葛,例如中央與地方、各條與各線之間的利益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好“五個統籌”。要協調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方面的改革,例如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改革與社會改革相協調,城鄉改革相協調,經濟和政治改革相協調,使上述各方面改革相互給力,互成補益。方法上要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利用好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6.堅持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前和今后要面對的世界性問題。這需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建設經濟、人口增長與自然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的關系,不為子孫后代造惡,從而推動整個社會走上良性發展、持續富裕的生態發展道路。這是關系我們中華民族發展與長遠生存的根本大計,高度重視資源和生態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為重要的目標之一。
7.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我國以往發展中并未做好將人擺在本位的要求。今天提出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大眾的利益作為一切的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不斷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促進人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就是經濟發展了,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也要隨之提高;同時人權要得到尊重和保障,改進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實施的現狀;不斷提高人的思想水準、科學文化以及身心健康;創造眾生平等發展、體現聰明才智的優質社會環境。
從以上七點可以提煉出:科學發展觀是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新時期、新階段和國家全面發展出發提出的重要戰略思想;是在當前國家建設指導思想上凝煉出的重大理論創新,是指導發展的方法論、世界觀的最集中體現,是建設者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精華;是黨對于當前社會主義獨特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運行規律的認識所達到的新高度??茖W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是多方面的,作為承擔社會主義新時期建設重任的我們,只有全面準確地理解其重大意義,才能提高貫徹落實這一理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以它來武裝頭腦指導生產活動實踐。
三、以良好的姿態積極投身學習實踐活動
全體共產黨員和人黨積極分子,要充分認識和理解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和理論內涵,切實聯系自身的工作實際,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特別是作為一個物業管理服務企業,工作標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質量的高低戴麥關系到河南火電二公司的對外形象和廣大職工家屬的和諧穩定,因此,支部號召廣大黨員及人黨積極分子要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姿態積極投身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不漢要完成好規定動作,還要做好自選動作,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通過學習實踐活動,進一步提高全體黨員的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確保支部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