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政法論文 > > 周公的法治思想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啟發
周公的法治思想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啟發
>2024-04-17 09:00:00



一、“惟命不于?!钡恼维F實催生了法律的公正與審慎

周公的法治思想比較集中地體現在《康誥》中,而《康誥》是周公封康叔時作的文告。周公在平定三監(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所發動的叛亂后,便封康叔于殷地。這個文告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對他所作的訓辭。也就是說,周公的這篇《康誥》是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的,至少有兩件大事影響了周公《康誥》的思想。
一是周公輔佐武王伐紂。這場革命的勝利讓周公深刻感受到:牧野之戰中商兵的陣前倒戈讓武王順利進入朝歌,殷商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商紂王的暴虐無德失了人心,進而失了天下。這使得周公認識到“惟命不于?!保ā渡袝?· 康誥》)的政治現實,沒有萬年不易的朝代,周取代殷在當時看來是順應天命,那么將來周又會被誰同樣以順應天命來取代呢?或者說周要如何做,才能讓這一天來得更晚些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雖然不僅僅體現在《康誥》里,但的確《康誥》的思想比較集中反映了周公對現實的應對與思考。
二是三監叛亂。據《史記 · 周公世家》記載,周武王伐紂后兩年生了一場大病,雖然周公在祈禱中甘當人質、代發受命,但武王還是死了,而這場叛亂便是在武王新死、成王年幼的狀態下發動的,這場集合了商紂之子武庚和周公的兩個兄弟管叔與蔡叔的叛亂終于被鎮壓了,但這次叛亂讓周公認識到,叛亂的發生是周朝的政權不穩,為了讓周朝的政權具備長久且穩固的統治根基,周公對即將赴任管理殷朝余民的康叔寫下了這篇訓辭,意在告誡康叔如果不看到“惟命不于?!边@一政治現實,不采用切實有效的辦法來籠絡當地民心,政權是不會穩固的。在這一背景下,周公給康叔開出了快速有效地收攏民心的一劑藥方:堅守法律的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 確保刑罰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刑罰本身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更是將國家意志向下層民眾傳遞的重要載體,而刑罰不當必然會損及國家的權威、危害國家的統治。為此,周公認為必須要確保刑罰本身的權威性?!胺裁褡缘米?,寇攘奸宄,殺越人于貨,不畏死,罔弗憝?!保ā渡袝?· 康誥》)意即,“凡是民眾自己犯下了罪行,作賊搶劫,內外作亂,殺人越貨,為人強梁不怕死,就不能不誅殺掉?!睂τ谀切┳骷榉缚浦?,只有施以刑罰才能讓老百姓養成遵守法律的習慣?!坝袛r,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人?!保ā渡袝?·康誥》)其意為:“如果你能照這樣去做,就會使臣民順服,臣民就會互相勸勉,和順相處。要像醫治病人一樣,盡力讓臣民拋棄自己的過錯。要像護理孩子一樣保護臣民,使他們健康安寧。除了你封可以懲處人、殺人之外,任何人都無權懲罰人、殺人。除了你封可以下令割罪人的鼻子和耳朵外,任何人都不能施行割鼻斷耳的刑罰?!贝瞬糠謴娬{法律本身的權威性。作為治理一方的君主,決不能將生殺予奪的大權假借于人,不僅是為了防止刑罰大權被他人濫用,更是確保君主大權獨攬的必要手段。否則,刑殺權旁落,遭到怨恨的不僅僅是施刑者,還有將權力交給施刑者的主政者,這對治國安民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由君主一人掌管和實施刑罰,可以確保刑罰本身的權威性。

2. 明德慎罰,即對待法律要謹慎嚴明

所謂謹慎嚴明,不僅要賞罰有類,還要考察犯罪者的動機,重罰故意犯罪且不思悔改者,適當處罰過失犯罪且愿意悔改者?!熬疵髂肆P。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保ā渡袝?· 康誥》)大意為:“對刑罰要謹慎嚴明。如果一個人犯了小罪,而不是過失,還經常干一些違法的事;這樣,雖然他的罪過小,卻不能不殺。
如果一個人犯了大罪,但不是一貫如此,而只是由過失造成的災禍;這是偶然犯罪,可以按法律給予適當處罰,不應把他殺掉?!笨梢?,對于那些犯了大錯,但是只是偶然一次的過失,和那些雖然犯了小錯,卻屢教不改一再以身試法的人,在用刑上要區別對待。前者可以寬恕,但后者必須嚴懲??梢哉f,犯罪者的主觀態度在量刑定罪方面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二、“明德配天”思想指導下的法律中的倫理與寬容

《召誥》有言:“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br>也就是說,夏代和殷代的國運之所以沒有繼續延長下去,是因為彼時的君主都不重視行德,才過早失去了他們的福命。我們只有吸取教訓,認真推行德政,發揚美德,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長久。由此可見,周公將敬德看作是掌權者長久保有統治的不二法門,而刑罰作為與德相對的統治方式,刑罰亦應為德服務,由此推導出刑罰的主要目的不是懲戒,而是教化民眾,使他們行德揚德,以此延續國家的長久統治。正所謂“勿庸殺之,姑惟教之”(《尚書 · 酒誥》)?!伴迓径嘧?,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罔不明德慎罰,亦克用勸”(《尚書·多士》)可見,先教而后殺是周公法律思維中的首要原則,只有先對民眾進行教化,對于屢教不改者再行刑罰才能讓對方心服口服,不經過教化就直接實行刑罰只會激起百姓的怨怒。因此,將道德教化融入法律之中,用寬容的精神來實施刑罰才能真正發揮法律的功能。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周公提出了將道德教化融入法律的相關舉措。

1. 重罰不孝不友者

人情倫理能否融合到實際的法律判決之中,這個問題歷來就沒有定論。因為秉公執法,在很多時候就不能將人情倫理摻雜進來,這往往會損害法律本身的嚴肅性與權威性,但是如果離開了人情的參照,白紙黑字的法律是否就一定能彰顯社會公正,還是會變成僵硬死板的教條?我國被譽為“法律文化論開創者”的梁治平曾專門著書《法意與人情》來探討這一問題,足見對該問題的解答不是簡單為之的事情。不過在周公那里,他的態度是十分明確的,即他承認人情的重要性,并將反映人情是非的倫理綱常融入到實際的刑罰當中,使刑罰與倫理相結合,進而確保刑罰的雙重功能的實現,即刑罰不僅要“殺人”,還要“救人?!?br>“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茲,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逼湟鉃?,“遭人怨恨的大罪惡,就是不孝敬不友愛。
兒子不恭敬地從事他父親的事業,就很傷他父親的心;身為父親不疼愛他的兒子,還厭惡他的兒子。當弟弟的不顧念天理,就不能尊敬他的兄長;兄長不惦念幼子的可憐,就是對弟弟不友愛。到了這種田地,如不由我們的官員治罪,上天將使我們民眾所遵守的法律混亂。那就迅速使用文王制定的刑罰,懲罰他們,不要赦免?!?br>
2. 引養引恬的寬容之政

周公雖然講到對于殺人越貨者、不孝不友者要重罰,絕不姑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的刑罰思想是以重罰為主,相反,在《梓材》篇中,周公強調刑罰只是一種手段,還是以道德教化為主,勸民向善,整飭民風?!吨芏Y·秋官》中有“三赦之法”的規定:“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蔽髦芊梢幎?,年幼無知的孩童、年老體衰的耄耋老人和精神障礙的癡呆愚蠢者違法犯罪,除親手故意殺人外,一般均可赦免,免予追究刑事責任?!八镣?,奸宄、殺人、歷人;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王啟監,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屬婦,合由以容?!跗湫О罹接?,厥命曷以?‘引養引恬?!?br>自古王若茲監,罔攸辟?!保ā渡袝よ鞑摹罚┐笠鉃椋骸巴?,內外作亂的罪犯、殺人的罪犯、虜人的罪犯,要寬??;往日,泄露國君大事的罪犯、殘壞人體的罪犯,也要寬恕。王者建立諸侯,大率在于教化人民。他說:‘不要互相殘害,不要互相暴虐,至于鰥夫寡婦,至于孕婦,要同樣教導和寬容?!跽呓虒еT侯和諸侯國的官員,他的誥命是用什么呢?就是‘長養百姓,長安百姓’。自古君王都象這樣監督,也就沒有什么偏差!”以及“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用懌先王受命。已!若茲監,惟曰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币饧矗骸吧咸旒纫寻阎袊某济窈徒炼几督o先王,今王也只有施行德政,來和悅、教導殷商那些迷惑的人民,用來完成先王所受的使命。唉!像這樣治理殷民,我想你將傳到萬年,同王的子子孫孫永遠保有殷民?!?br>
三、“敬天保民”思想衍生出的法律“惟中”之道

“天”在古人眼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如同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一樣,但是必須指出,此處的“天”與西方的“上帝”并不是一個概念,只能說在功能上起著類似的作用?!疤臁痹诠湃四抢镆蛏衩囟@得了無上的權威,但凡有重大事件,都需要通過占卜來傳遞上天的旨意,蔡元培先生曾說:“五千年前,吾族由西方來,居黃河之濱,筑室力田,與冷酷之氣候相競,日不暇給。沐雨露之惠,懔水旱之災,則求其源于蒼蒼之天。而以為是即至高無上之神靈,監吾民而賞罰之者也?!笨梢哉f,在經濟、科技發展水平都相對落后的古代社會,大自然界、社會中發生的一些奇怪的事件無法得到人為的科學的解釋,于是將這些無法解釋的現象都訴諸于天,天又因為本身的這種神秘莫測更加重了自身的權威,最終演變為古人心中至高無上的精神支柱。
周公把“天”與“德”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君主敬天就必須要明德,君主明德也就是在敬天,“天”與“德”的一致性也就自然引申出君主的無上權威,君主是代表了上天的意志來治理百姓,百姓是不能違背的,因為違背君主的意志也就等于是違背了上天的意志。如果說德是君主借上天旨意教化小民,在君與民之間確立良性溝通的精神中介的話,那么罰則是君主為維護社會穩定與規范社會秩序而對民采取的普遍性的制度約束。而這種約束的指導原則便是“惟中”,即“茲式有慎,以列用中罰?!保ā渡袝ち⒄罚娬{刑罰應寬嚴適當,刑當其罪,以適中的態度使用刑罰,避免出現過重或過輕的現象。周公之所以采用“惟中”之道來施行法律,是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的,主要源于殷商末年的嚴刑酷法帶來的民怨的積聚,而最終導致人心渙散、政權瓦解,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法律適用的主觀隨意性。夏商周時期,由于沒有公布成文法,統治者往往“議事以制,不為刑辟,”(《左傳 ·昭公六年》)而墨、劓、刖、宮、大辟等五種酷刑在適用過程中往往會因為施刑者的主觀隨意而給民眾帶來巨大的傷害,商代甲骨文則記錄了大量通過占卜來定罪量刑的內容,如“貞,王聞不惟辟,王聞惟辟?!保ā兑笮嫖淖忠揖帯?,4604)刑罰的使用主要根據天意或者說占卜的隨機結果來進行裁定,必然會在現實中積累民怨。
其次,法律的嚴苛與重罰。商朝的法律規定,“棄灰于公道者斷其手?!保ā俄n非子 · 內儲說上》)到了商朝末年,紂王的荒淫無度更加劇了法律的嚴苛程度,導致“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于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史記·殷本紀》)“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痛四?!保ā渡袝ぬ┦摹罚?,這種“折民惟刑”(《尚書·湯誓》)的統治方式只會造成法律的過度濫用而引起百姓的叛離。
最后,法律中酷刑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一人犯罪,株連甚廣,刑罰的酷烈程度讓殷民心生恐懼,民心渙散,法律的過度使用和過重的懲罰最終將商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周公堅決反對不加甄別的“罪人以族”和“妻子無辜,并為鯨鯢”的族誅連坐刑罰,主張“罪止一身”,消除濫施族刑牽連眾多無辜的弊端。周公強調“父子兄弟,罪不相及”,要求只懲罰犯罪者本人。周公這種“罰不及嗣”的法律態度便源于殷紂王使用株連酷刑而導致的恐怖社會氛圍與沸騰的民怨。為此,周公吸取殷鑒不遠的歷史教訓,認識到如果繼續奉行嚴刑峻法,民心自然不會歸附,要想籠絡人心,就必須讓法律的使用處于“適中”的狀態,不會過度地使用和濫用,百姓只有在寬和的法律環境中才能感受周朝的仁政與美好,進而才會真心擁護周朝的統治,因為周公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即“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尚書·泰誓》)“天”與“民”存在著某種一致性,這種一致性要求法律的適用必須要在“民”與“天”認可的范圍之內,也就是說,法律的“惟中”之道既體現了上天的意志,又符合民意的要求,是二者共同要求下的現實結果。因此,周公倡導的“惟中”之道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其“敬天保民”的政治策略了。

四、周公法治思想對當代社會的啟示

1. 法律的審慎精神

法律本身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一旦被適用就意味著被實施者必然會因此而受到人身或財產上的約束或剝奪,這種傷害往往是直接的,一旦用刑不當就會給被實施者帶來嚴重的利益傷害,更為重要的是法律的權威和公正會因此受到破壞??梢?,在適用法律的時候必須保持審慎的態度去認真對待,尤其遇到一些重大且復雜的案件時,非常需要施刑者具備強烈的審慎態度來做出公正的判決,一旦判決有誤,其帶來的后果不僅僅是個人的,更重要的是給社會帶來的深遠的危害。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言,“一次錯誤的判決,有甚于十次犯罪, 因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錯誤的判決污染的卻是水源?!?由此可見,適用何種法律并且適用到何種程度不僅僅會對當事人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給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一旦法律適用錯誤,其影響便帶有根源性而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危害。因此,法律的適用必須用審慎的態度考慮到其產生的社會后果,以確保法律的權威與威信。

2. 法律的寬容精神

周公一再告誡我們,懲罰并不是法律的主要功能,只是法律的一種表現方式,法律的主要功能是寓教于中的宣導與勸引。也就是說,教化不僅僅是道德層面的事情,法律也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關鍵在于如何將道德有效合理地嵌入到法律體系當中,雖然周公將不孝不友者看作是最重大的罪行需要加以法律的懲戒,這在今天看來也許有些極端和過度,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道德的某些層面是不是可以通過立法的方式來加以引導,確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尤其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帶來的人們對利益的追求而導致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如何應對冷漠帶來的見死不救、見義不為等現象,是否可以通過立法的方式來得到緩解,確實值得我們思考。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記住,法律的宗旨并不是“殺人”和“懲戒”,而應該是“治病和救人”,用法律的寬容來引導社會風氣,用道德來感化不法之徒與不法之舉。

3. 法律的“惟中”精神

我們知道,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那么法律也就必然地與道德關聯在一起。中國歷史上曾經上演過不止一次的“惡法”現象,從商紂王到秦始皇,他們都把嚴刑峻法作為治國的主要手段,結局自然是注定的失敗。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拋棄了嚴苛的法律,就可以徑直走向它的另一個極端,將人情、個人意志過多地摻雜進來,審案、斷案都以人情、關系為基礎,“近愛有過不誅、疏賤有功不賞”,法律被一層厚厚的關系網包裹起來,法律條文則成為了裝飾品,這樣的法律無疑既不會維護當事人的正當合法權益,也不會將國家與百姓的利益聯結在一起,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堅守法律的“惟中”之道要求我們,既要依據清晰明確的法律制度,又要參照法律事實背后的人情道德,同時在兩者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只有帶著這種法律意識去處理法律事務,才能真正有效地彰顯法律的精神,并為構筑強大的法治文明的國家提供依托。

參考文獻:
[1] 梁治平 . 法意與人情 [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
[2] 蔡元培 . 中國倫理學史 [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 李文娟 . 周公的“明德慎罰”法律思想及其現代啟示 [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1(13):41-43.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