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數量規模上日趨擴大,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在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發展方面的作用也是越來越重要。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管理水平和管理條件相對較差,這給企業的審計工作造成了較大的風險,為了給中小企業創造盡可能健康的發展環境,加強中小企業審計風險方法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審計工作人員必須要始終秉持謹慎負責的精神,不斷摸索總結中小企業審計工作的規律性和正確路線,以期更好的完善中小企業的審計工作。
二、中小企業審計風險基本因素及其成因分析
1.中小企業審計風險基本因素。
企業的審計風險往往是造成企業審計失敗的主要原因,審計風險會導致企業經營管理層無法獲得真實可靠的管理與業務信息,進而造成決策與監管層面的失誤??偨Y起來,中小企業審計風險主要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等三個基本部分構成。
(1)固有風險。固有風險是獨立于會計報表審計之外的,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內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無關的一種風險。企業主要從事經營業務繁多,業務流程復雜,在不考慮其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時,企業的經營、管理各個環節中出現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可能性較大,企業的固有風險較高。
(2)控制風險。企業的控制風險表現在企業未能利用建立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預防、發現和糾正經營、管理等環節存在的違法違紀問題而造成的風險。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市場化改制較晚,多年形成的弊端短時間難以全部消除。企業的服務、管理意識落后,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員權力集中,業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企業行的內部控制的執行力不足。形成了比較高的控制風險。
(3)檢查風險。企業的檢查風險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固定的程序未能發現企業的經營管理業務環節中存在的違法違紀問題。
2.中小企業審計風險的成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中小企業在股東數量上往往都比較少,且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的一大部分在經營權和管理權上都沒有實質性的分離,這就直接導致很多時候權利凌駕到制度上面,使得企業的相關制度和規章流行形式,沒有發揮實效,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都缺乏有效地內部控制機制,這就使得控制風險因素大大增加,中小企業的領導決策層以及股東成員通常對財務工作都不夠重視,在專業財務人員的聘用上沒有投入充足的精力,企業的會計組織機構也不夠健全完善,導致會計核算信息整體質量不高,不相容職責分離相對有限,違法、違紀、違規行為以及各種舞弊和差錯行為的發生幾率就大大增加,從而使得固有風險因素也大大增加,隨著控制風險和固有風險的增加,企業審計風險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
(2)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倘若國家相關立法部門在有關中小企業審計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不健全,就會對企業審計執行力與整體審計工作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當前我國已經出臺實施了部分有關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專業專門針對企業審計工作的法律條文僅僅還只是出臺已久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等一些零碎的政策文件,不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來講,其法律層次都明顯來的過低,在可操作性方面表現較差。隨著我國政府政策的不斷變化與調整,以及各種新問題和新情況的出現,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上的不配套和不健全造成的弊端正日益凸顯,使得中小企業審計工作中出現很多無法處理的難題與困境。再者,當前很多政策法規出自多個部門,互相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往往造成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無所適從,也極易產生審計風險,此外,少數會計師事務所違規收費、惡性競爭壓價、壓低審計成本費用,造成市場秩序混亂,卻沒有配套的對應法律法規加以有效約束,這也是造成審計風險出現的關鍵原因之一。
(3)中小企業審計方法與模式落后?,F代審計工作采用的方法大多集中于抽樣技術,也就是在審計對象總體中抽取部分樣本,通過樣本特征推斷總體特征,當前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較小,在審計工作往往傾向于選擇程序比較簡單的方法和模式,采用的審計方法和模式中很少考慮審計風險控制因素。不論是采取統計抽樣的方法還是判斷抽樣的方法,這些都需要根據審計工作人員的個人經驗進行主管決策,非常容易出現遺漏和疏忽之處。再者,中小企業的審計工作人員往往會為了工作簡便,主管舍棄部分對審計總體結果影響較小,但是在工作耗時費力方面較大的審計程序,這些必將導致審計過程中出現一些對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具有負面影響的問題發生,進而使得審計風險增加。
(4)中小企業審計人員素質較低。審計工作對于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經驗以及專業知識運用方面的要求較高,因為審計人員專業判斷能力的高低對審計結果的整體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審計人員隊伍的建設方面,往往過多的考慮成本因素,主觀上不愿意聘用和培養高素質的審計工作人員,而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低很容易造成審計工作中的判斷失誤,進而引發審計風險,此外,相當部分中小企業審計人員在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方面比較欠缺,在相關審計工作的執行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工作態度不夠謹慎和公正,最終不但對審計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多方面的審計風險。
三、中小企業審計風險防范對策探討
1.在中小企業內部構建嚴格的內部控制機制。
企業內部控制指的是有企業管理決策人員或者董事會成員以及其他企業員工共同實施的為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效果、財務工作可靠真實性、企業相關規章制度扎實實施等工作提供必要保障的制度體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強化企業的管理工作。嚴格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主要取決于良好積極的控制環境的營造,中小企業管理層面首先應當構建明確的權利和義務分配機制,這是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意識的首要工作,再者,要對企業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科學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此外構建完善的數據庫系統對企業審計報告的質量進行科學評估和完善,只有構建起健全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審計風險滋生的土壤。
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為了更好地降低和避免中小企業審計風險的發生,我國應當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加快在專門獨立的審計法律法規的建設進程。緊密結合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審計風險的現狀和原因,針對性的對相關審計項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對現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必要的完善與修訂的同時,著力構建更加獨立的審計法律法規,對中小企業的審計工作程序等加以專門性的明確規定,盡可能的減少審計工作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失誤和舞弊行為,并針對違法違規行為構建完善的責任追究和懲罰機制。
3.對傳統審計方法做出必要的改進和完善。
當前,針對傳統審計方法的弊端,我國中小企業應該借鑒使用國際公認的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再者,在使用這中方法的時候,在相關審計風險控制測試和風險評估程序里,主要是圍繞分析性復核技術這一中心來展開相關工作,而這種技術往往是大多時候都是用在財務數據方面,而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是其自身的財務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非財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一場往往都互為因果聯系,倘若單單憑借數據,是很難反應企業實際的財務情況的,這就會使得審計人員蒙蔽與表象,無法有效發現相關舞弊和違規問題,因此這里建議在使用符合技術時,將其應用范圍進行適當的擴大,具體來講就是將其延伸至非財務數據的審計中,從而有效減低上述審計風險發生的幾率。
4.提高審計工作人員隊伍的素質。
強化審計工作人員隊伍素質的提升與改善工作是防范中小企業審計風險的重要工作之一,通過審計工作人員素質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業抵抗審計風險的免疫力,具體來講可以通過加強培訓,來提升現有人員的專業素養,再通過科學合理的聘用機制,逐步引入專業水平較高,經驗豐富,職業操守較好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加強審計工作隊伍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和考核,從而逐步打造一支高水準的審計工作人員隊伍,確保中小企業審計風險能夠降低到最低點。
四、結束語
總之,企業審計工作是我國審計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尤其是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的中小企業的審計風險防范工作的有效推進和完善,對于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提升中小企業經營效益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中小企業審計風險防范意識、改進風險防范手段都是我們必須加以認真對待和思考的重要工作方向。
參考文獻:
[1]謝小梅。中小企業融資的 38 種方式與實操技巧。我國中小企業概述, 2009(5)。
[2]劉安兵。試析申計風險。財會月刊,2008(7)。
[3]王元英。小規模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中應關注的問題。財會通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