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渠道建設管理現狀
1.1 渠道風險管理的理論實踐國外早于國內
國外的渠道沖突理論對渠道的概念、分析、特點、來源及管理的方法等進行研究,以渠道沖突理論為基礎,同時融合了沖突在社會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分析。沖突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而負面的沖突會對渠道的滿意度、忠誠度產生破壞。研究者普遍認為,渠道成員之間目標的差異是渠道沖突產生的主要原因。
國內將渠道風險劃為營銷風險的一種,認為渠道存在分銷商風險、儲運風險和貨款回收等風險。雖然對于傳統的渠道結構以及行為理論有深入的研究,但沒有將渠道風險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系統性和全局性仍然不足。
1.2 運營商渠道建設基本成型
目前,通信運營商屬于多渠道形式并存格局,共包含實體渠道(分為自有渠道和代理渠道)、電子渠道和直銷渠道(主要指集團客戶經理)等,渠道的運營成本與服務客戶價值成正相關,即成本低的渠道服務價值低的客戶、成本高的渠道服務價值高的客戶。例如網站的成本很低,但沒有太高的附加值,只能辦理一些常規、簡單、易操作的標注化產品;而成本最高的直銷隊伍,主要辦理非常規、長周期、難操作、個性化的非標準化產品,這類產品帶來的附加值也高。
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實體渠道尤其是其中的代理渠道,成本和附加值居中,在移動用戶高速發展的年代(1999 年到 2002年),成為業務發展的主力軍和中堅力量。從運營商的渠道發展進程來看,中國移動起步較早,資源優勢明顯,渠道管理機制和措施相對完善,將優質渠道牢牢把控;而中國聯通相對移動來說,雖然在建設和管理方面略晚,但是迅速成長,通過加大酬金激勵不斷吸引代理商,有超越移動的趨勢。整個市場的渠道比例也逐漸與運營商的市場比重趨于一致。
1.3 某地市移動分公司渠道現狀與分析
1.3.1 渠道體系基本完善
某地市移動的渠道由實體渠道、代理渠道、直銷渠道、電子渠道 4 類渠道組成,既有傳統渠道,也有代理渠道(見圖 1)。
截至 2014 年 12 月,全市共有渠道網點 2 643 個,其中自辦廳 53 個、專營店 333 個(鄉鎮專營店覆蓋率 79%)、特約代理點2 257 個,但有效網點(月均放號 3 個以上)數量只有 794 個,占全部網點的比重為 28.2%.全市渠道覆蓋率達到 76%,但有效率仍然偏低。
和聯通比較,移動自辦廳數量在農村與對手有差距,專營店數量與對手持平,月均放號 3 個以上代辦點數量與對手也有差距。整體來講,某地市移動公司在整體渠道數量上并不占優勢。
1.3.2 渠道管理風險需要引起重視
1.3.2.1 某地市移動渠道的 SWOT 分析優勢:實體渠道初具規模;公司對于渠道的建設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自辦營業廳和專營店的客戶感知比較好,客戶認可度高。
劣勢:農村渠道覆蓋仍然不足,仍然需要大力建設;物流配送體系剛剛建立,仍需加強管理;實體渠道的有效性和業務能力仍然較低。
機會:區域經濟保持持續增長,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移動業務支出尤其是移動增值業務的支出呈持續增長;外來務工人員數量呈增長趨勢,潛在客戶規??捎^。
威脅:競爭對手乏力渠道建設和布局。聯通無論在城市還是鄉鎮,在網點數量和規模方面都具威脅;電信也正在強勢推進渠道建設工作,是潛在的競爭對手。此外,聯通和電信的網絡建設快速推進,移動網絡優勢正在逐步減弱。
1.3.2.2 某地市移動的競爭環境分析應用波特五力模型(見圖 2),對競爭環境進行分析。一是行業內競爭形勢嚴峻。聯通固網運營多年,且占據固網區域主導,運營經驗豐富,網絡接入能力強,容易依托固網規模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二是產品的同質化程度高,可替代性強。三是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虛擬運營商牌照的發放,對通信行業尤其是移動公司產生較大影響。四是企業成本壓降,導致與供應商議價的主導權弱化。五是行業內同質競爭和行業外的跨界產品,進一步提高了客戶的期望值,客戶的服務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
2 某地市移動渠道的風險識別和分析
影響渠道的風險因素多種多樣,抓住主要影響因素,理清各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是進行風險有效預防的前提。渠道風險引發的主體分內在和外在兩類,因此,渠道風險就包含內在型渠道風險和外在型渠道風險。
2.1 內在型渠道風險分析
依據重要程度和未來發生概率大小兩個維度將風險進行分類,具體情況如圖 3 所示。
(1)銷售人員的素質風險有很大的發生概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銷售人員素質和服務質量低下,二是存在離職風險。
(2)實體渠道運營成本風險和分布風險發生概率次之,但是重要程度高。其中,成本風險主要指渠道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租賃房屋、物流配送、人力資源管理、營業廳運營等方面的成本。而分布風險主要指混亂、盲目的渠道布局會引起營業廳盈利波動,布點過多會導致客戶分流,服務能力過剩;布點過少或沒有布點,會造成服務能力不足,產生服務盲區。
(3)服務速度瓶頸所產生的風險重要程度不高,但發生的概率比較大。服務速度瓶頸主要指營業廳的服務效率,而服務效率又受限于系統支撐能力、營業人員操作能力和流程設計。
(4)渠道調整風險的發生概率和重要程度均不高。渠道建設工作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布局、策略、管理等方面的調整和改進。
2.2 外在型渠道風險分析
外在型渠道風險主要來自渠道代理商和競爭對手。依據重要程度和未來發生概率大小兩個維度將風險進行分類,具體情況如圖 4 所示。
(1)渠道管理模式的重要程度和發生概率都比較大。目前的管理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辦廳,由公司直管;一種是特許經營代理點,由代理商進行管理。特許經營模式,降低了公司人力成本,但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并且存在以下風險:規模大的代理商易形成壟斷,從而與公司議價或者受對手游說倒戈;規模小的代理商盈利水平低,沒有積極性和熱情。
(2)傭金制度存在的風險發生概率次之,但是重要程度高。傭金考核和發放制度直接影響代理商的積極性。在實際過程中,存在發放名目多、不透明,周期長、不及時的問題。
(3)代理商風險發生概率大,重要程度次之。代理商風險一方面指代理商的盈利風險,如果渠道不盈利,有流失風險;如果盈利過高,會提升議價能力,在合作中變成主角,影響渠道結構。
另一方面指代理商的選擇風險,代理商選擇不合適,會對企業產生不可預估的后果。
3 渠道的風險響應和應對方案
3.1 完善激勵考核機制
(1)服務人員流失風險應對。保證優秀服務人員的在崗率,減少流失,一是通過制度留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打通職業通道,滿足職業發展期望;優化獎勵措施,通過加薪、獎金、培訓、旅游等方式,提升職業滿足感。二是通過感情留人,實施班組建設,提升團隊凝聚力,把團隊打造成員工的家、學校和舞臺。
(2)服務人員素質風險應對。提升服務人員素質,保證服務水平,一是嚴把源頭,招聘與崗位匹配的人員;二是做好入職培訓,使其能夠快速轉入工作角色;三是建立員工考核體系,工資薪酬按照浮動管理,多勞多得。
3.2 有效應對實體渠道利益沖突
(1)資源統一調配。打破行政隸屬,實行公司統管和分公司輔助原則,實現資源的高效調配,避免資源緊張和重復建設。
(2)避免渠道利益沖突。一是嚴格劃定服務區域,避免跨區營銷;二是常態化開展渠道的優勝劣汰;三是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渠道營銷能力和服務水平。
3.3 拓展渠道數字平臺建設
(1)重視電子渠道建設。電子渠道的規劃、設計建設要充分考慮與現有實體渠道的協同,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有效銜接,從而最大化地提高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2)加強對渠道管理人員的系統支撐。一是要加強基礎信息分析、業務分析、酬金分析、資源分析等系統分析能力;二是要強化業務質量預警,以便管理人員及時調整和預防。
3.4 提升渠道掌控力
(1)加強與代理商的情感維系。通過加強渠道溝通,提供業務培訓,制定多種激勵措施,加大廣告、促銷等成本投入等方式,強化與代理商的情感聯系(2)加強對渠道的控制。通過強化產品品牌宣傳,從而為代理商降低銷售成本,提升銷售效率;通過對代理商的培訓以及向代理商提供咨詢服務,提升代理商的水平;通過對代理商的分級管理、動態升降級,實現利潤與銷售的合理關聯;通過加強對店員的業務培訓和適度激勵,增強企業對代理商的影響力。(3)加強投訴的閉環管理。以投訴為抓手,重視社會渠道商對投訴處理的反饋意見,從投訴到處理實現閉環管理,優化投訴處理流程,提升渠道商對某地市移動的滿意度。
3.5 利益的合理分享
通過社會渠道分層分級,進行社會渠道價值識別,進而進行渠道的利益分享。圖 5 為以社會渠道分級分層為基礎的酬金激勵圖。(1)制定酬金標準。一是差異化:針對不同星級的渠道,設定不同的酬金系數;二是標準化:結合公司發展戰略,針對不同業務制定統一的酬金標準;三是長期化:可通過增加合作年限系數或者增加定額補貼的方式實現。(2)制定社會渠道酬金考核辦法。圍繞經營考核、業務量、服務能力等,制定酬金考核辦法,常態化地落實酬金獎罰。同時,根據考核結果,實現動態升降級管理及淘汰管理,確保渠道的銷售貢獻和渠道活性。
參考文獻
[1] 徐彬。企業營銷渠道的變化與渠道管理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04(5):47-48.
[2] Berman B.Marketing channel [M][.S.l]:John Wiley & Sons,Inc.,1996.
[3] Skinner S J,Gassenheimer J B,Kelley W. Cooperationinsupplier-dealerelations[J].Joumal of Retailing,1992,68(2):174-193.
[4] Brown J R,Luseh R F, Muehling D D.Conflich Power -dependence relations in retailer -supplier channels [J].Journal ofRetailing,1983,59(4):53-80.
[5] Gaski J F. The theory of Power and conflict in channels ofdistribu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84(48):9-29.
[6] 芮新國。 他營渠道成本風險的檢核及預警[J]. 中國商貿,2002(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