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對標管理是 20 世紀 90 年代世界公認的企業三大管理方法之一[1],目前已成為了一種比較成熟的企業管理方法.能效對標管理是對標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能效對標指標體系和能效對標評價兩部分組成.
能效對標管理是一個持續的、系統的管理過程,以同行業先進企業作為標桿,與其能效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學習和借鑒先進企業的節能工作經驗和理念,明確企業的能效水平、提高潛力和節能工作發展方向,進而采取相應的節能技術、管理措施,使能效水平達到標桿企業或更高的水平,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我國于 2007 年針對重點耗能企業開展了能效水平對標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印發重點耗能企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改環資[2007]2429 號\\) 及《重點耗能企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實施方案》,對能效對標工作進行了部署.能效對標管理已經在鋼鐵行業、氯堿行業以及水泥行業等重點耗能行業開展,但我國大部分鐵路運輸企業能效對標工作還未開展,只有個別企業逐步開展了相關工作.
本文從能效對標指標體系的建立和能效對標評價兩個方面對能效對標管理研究現狀進行整理和分析,進而為鐵路運輸企業能效對標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出相應建議.
2 能效對標指標體系
能效對標指標體系是企業開展能效對標管理的前提和基礎,企業可根據該體系準確及時地了解能源消耗總體情況,通過指標體系中的各量化指標盤點自身能效水平真實狀況,進而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能耗統計、計量和考核等相關工作,梳理節能工作流程,尋找自身的節能技術和管理上的缺點和不足,實施并完善各項節能技術、管理措施[2].
本節從指標體系構成和層次劃分兩個方面對能效對標指標體系研究現狀進行整理分析.
2. 1 能效對標指標體系的構成
張德元等[3]針對西南油氣田公司建立了能效對標指標體系,該體系由"評價指標"和"基本信息指標"兩部分構成."評價指標"是指反映企業能效水平和節能管理工作水平的一系列指標,能夠直接體現企業節能工作水平; "基本信息"是指反映企業生產規模、設備工藝流程現狀的一系列指標,雖不能直接反映企業節能現狀,但此部分指標是設立標桿值、查找問題原因和制定下一步節能工作計劃的重要參考.董琨等[4]建立了神華電力板塊節能環保對標指標體系,其中能效對標指標體系中包括對標指標和機組基本信息,對標指標是反映能效水平的各項指標,機組基本信息包括各對標評價對象機組的設備技術參數、工藝流程、機組基本信息等數據,為對標評價和節能技術的實施提供基礎.
熊華文等[5]認為能效對標指標體系由指標名稱、定義、統計口徑、計算公式或方法、各項指標影響因素和改進途徑等部分構成; 同時認為能效對標指標體系要避免陷入過分看重指標數據,不應將對標指標局限于能耗指標,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設置對標指標數量,要重視指標對比時的不可比因素分析.
周一枝[6]所建立的煤炭生產企業的能效對標指標體系由定量評價指標和定性評價指標兩部分組成,定量評價指標包括原煤生產電耗、選煤補水量、選煤電耗等指標,能夠直接反映企業能效水平; 定性評價指標主要包括技術裝備的先進性、質量環境管理水平等無法量化的指標,此部分指標需要采集相應的原始檔案資料,包括實際生產數據、文件、批文、規章制度等資料.
綜上,現階段所建立的能效對標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對標指標和基本信息兩部分,對標指標部分不僅包括指標本身,還包括指標的統計口徑、計算公式以及影響因素等相關附屬信息; 基本信息則是包括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基本信息,為查找原因,實施改進措施提供基礎.
2. 2 能效對標指標體系層次劃分
水泥企業、火力發電企業和燒堿企業的能效對標指標體系均由兩個層次構建,第一層次是反映企業整體能源利用水平的綜合性指標,第二層次是反映各主要工序和用能環節能效水平的指標; 鋼鐵企業能效對標指標體系采用單一層次構建,是由一系列工序單耗指標構成; 而有色金屬企業能效對標指標體系按銅、鋁、鉛、鋅四種不同金屬品種進行分類,分別采用單一層次構建,反映全企業整體能源利用狀況和能效水平的綜合性指標.
黃茵等[2]根據鐵路運輸生產的實際情況,建立了兩級能效對標指標,一級對標指標包括單位運輸工作量綜合能耗、有效運量系數以及機車單位運輸工作量綜合能耗等指標,主要是反映企業整體能效水平和能源利用情況,并重點制定了鐵路運輸生產最主要的耗能工序---機車牽引的相關指標,旨在反映鐵路主要用能環節占鐵路運輸整體能耗中所占比例; 二級對標指標包括電力機車能耗、單位采暖面積能耗以及燃油消耗量,旨在反映各能源種類的消耗情況.
趙麗玲等[7]根據采油廠的耗能設備和實際生產情況,將對標指標體系分成了兩個層次,包括工序系統能耗指標和終端設備能效指標,工序系統能耗指標為注水工和污水處理兩個工序的單耗\\( kWh/m3\\) ,終 端 設 備 能 效 指 標 為 注 水 泵 效率\\( %\\) .
張德元等[3]將評價指標分成了三個層次,包括全廠能效對標指標、重點能耗單元能效對標指標以及關鍵能耗設備能效對標指標,這三個層次的指標分別反映了企業整體能效水平、重要工藝能效水平和重要耗能設備的能耗情況.
董琨等[4]根據神華電力企業組織情況,建立了三級指標體系,以實現分級管理.一級指標由神華集團公司管控,二級指標由子\\( 分\\) 公司管控,三級指標由發電廠管控.其中一級指標包括供電煤耗和發電綜合耗水率,二三級指標則是由一級指標細化分級,逐步覆蓋各主要生產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
李軍等[8]認為鐵路運輸企業建立對標指標體系要充分結合自身運輸生產特點、設備特征和技術水平,并綜合考慮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了兩級對標指標.一級指標包括電力機車單位牽引工作量能耗、運輸單耗以及有效運量系數等指標,反映了企業整體能效水平、電力機車的能效水平以及運輸效率,由集團公司管理; 二級指標包括單位運輸工作量用水量、單位采暖面積能耗等,由子公司管理,主要評價對象為機務部門、生活服務單位和沿線生產單位.
綜上,目前能效對標指標層次的劃分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根據不同對標內容劃分層次,旨在能夠分別反映企業整體能源利用水平、各主要工序環節以重點耗能設備能效水平; 二是出于分級管理原則進行劃分,根據企業的組織架構,劃分指標層次,每個層次均由不同的層級企業進行管理.
3 能效對標評價
能效對標評價是對標管理的重要環節,通過確定標桿值,進行能效對標評價,判斷企業的能源能效水平,分析節能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查找企業在技術設備、工藝流程、節能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本節從指標對比分析評價和數據模型對標評價兩個方面對現階段的能效對標評價方法進行了整理分析.
3. 1 對標指標對比分析評價
趙麗玲等[7]采用了兩種對標評價方式,一是縱向對標方式,即將企業自身與往年各能效對標指標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二是橫向對標,與類似單位進行對標指標對比分析,從而確定合理的能效對標指標值; 每月均對能效對標指標進行統計整理,并對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從節能日常管理、設備運行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
陳濱等[9]采用了班組同業對標的方式,針對各項對標指標制定了目標控制值,采用多種模式進行對標評價,其中包括試點班組與全面推行相結合、內部對標與外部對標相結合、常規對標與二維對標相結合、全面對標和動態對標、個別專業與整體聯動相結合等,建立了流程評價體系和考核激勵機制,并制定了與之相應的持續改進機制.
董琨等[4]采用直接評價和整體評價兩種對標評價方式,直接評價是按照對標對象的類型、容量、機組壓力等因素分成 12 組分別進行對標評價; 整體評價是將各項指標的完成值進行修正、加權、打分,形成所有對標對象的整體綜合評價結果,對各對標對象進行了整體評價.
黃茵等[2]認為由于鐵路運輸企業與電力和水泥企業不同,不同鐵路的線路狀況不盡相同,其能效水平的可比性不大,行業對標可行性和準確性并不大,故采用內部對標.內部對標分成兩個層次: 鐵路運輸企業自身評價和鐵路運輸企業-基層站段評價.鐵路運輸企業自身評價是將各一級指標進行逐年對比,根據運輸生產實際情況,分析指標數據變化原因; 鐵路運輸企業-基層站段評價是由企業向基層站段制定并下達二級指標的目標值,并采取相應的評價方法對站段、車間以及班組等單位進行評價.
李軍等[8]采用內部對標的方式,將各項一級對標指標數據進行逐年對比,分析各對標指標數據變化的原因,找出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 根據下屬單位的實際情況,將具有可比性的車間和班組進行歸類和分組,制定不同的二級指標目標值,對各車間和班組分別進行內部對標評價.
綜上,已經開展對標管理的企業主要是采用對標指標對比分析的方式進行對標評價,將各項指標與標桿值直接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分析差距存在的原因; 其中電力企業、石油化工企業可以與其他企業進行橫向對標,而對于鐵路運輸企業,由于線路條件和氣候條件的差異,不具備采用橫向對標的條件,主要是采用內部對標的方式.
3. 2 數據模型應用
許學娜等[10]建立了基于熵權的 TOPSIS 對標評價模型,由于所建立的對標指標是多層次、多指標、多目標的綜合體系,按照基于熵權的 TOPSIS方法,對總體水平進行優先排序,同時根據財務水平及生產水平的相對接近度,分析企業的差距所在.
丁浩等[11]采用基于改進的 DEA\\( 數據包絡分析\\) 模型的交叉評價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同級軟性指標過多導致評價結果客觀性變弱以及有效決策單元優劣區分的問題.首先建立科技創新水平以及組織管理水平的二級指標間的判斷矩陣,使用方根法對計算求出各指標之間的權重,代入DEA-AHP 模型,得到 10 個決策單元的最終評價結果,建立對抗型交叉評價模型,選出了標桿企業,并進行了對標分析,得到中石油在人力、財力以及設備 3 個方面的投入均存在冗余,而在科技創新能力輸出、組織管理輸出以及天然氣輸出方面存在不足.
Deville Aude[12]以銀行為研究對象,制定關鍵財務指標,利用 DEA 評價方法對研究對象的各分支機構的資本效率和企業運行效率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為提高企業效率提供理論依據.
Shu-Hsien Liao[13]認為企業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學習型組織,并建立了"學習型組織"的綜合模型進行對標管理,進而找到與先進企業的差距.
Natasa Vujica Herzog[14]通過將對標管理與績效測量、業務流程再造相結合,并對各個研究對象的調研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實現降低企業成本的目標.Hsiu-Li Chen[15]
運用關鍵成功因素和基準的方法,利用多維空間的技術戰略組織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戰略管理模型進行對標管理,形成有競爭優勢的戰略.Anatoliy G[16]采用 DEA 評價方法和性能基準測試工具,通過國內外業績對油氣公司的效率進行對標分析,進而找出影響公司效率的內源性和外源性因素.
綜上,在數據模型的選擇上,主要是選擇DEA 評價方法進行對標評價,除此之外基于熵權的 TOPSIS 對標評價模型和"學習型組織"綜合模型也得以應用,采用數據模型進行對標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標評價過程中主觀性,提高了對標評價的準確性.
4 鐵路運輸企業的能效對標工作開展建議
4. 1 對標指標體系的建立
4. 1. 1 根據鐵路運輸企業的組織機構特點,制定兩級指標
鐵路運輸企業進行對標管理既要反映企業整體能效水平,對主要耗能設備進行評價,也要能夠反映出各下屬站段的能效水平,對基層站段進行評價,因此設置能效對標一、二級對標指標,對企業自身和下屬站段分別進行對標管理.同時應該根據鐵路運輸生產的發展情況,對指標進行動態改進,保證指標的可操作性和時效性.
4. 1. 2 以制定機車牽引、供暖設備能效水平相關指標為重點
牽引能耗占鐵路運輸企業能源消耗總量的比例最大,機車牽引、動車能耗占鐵路運輸主業能耗的 85% 以上[17],機車牽引是鐵路運輸企業中最主要的用能環節,故應將制定內燃機車、電力機車以及動車組的牽引能效水平相關指標為重點.
由于北方地區大部分站段遠離市區,不具備接引城市集中供熱管網的條件,現階段各站段采用自采暖的方式,且以燃煤鍋爐為主,占輔助能耗的比例很大,不利于能效水平的提高,所以對于北方鐵路運輸企業,應將制定采暖設備能效水平相關指標作為重點.
綜上,在制定能效對標指標體系時,應重點制定可操作性高、有針對性的對標指標,能夠準確全面的反映出機車牽引和供暖設備能效水平.
4. 2 對標評價
在鐵路運輸企業層面上,成立能效對標機構,實行領導負責制,領導和部署能效對標工作.
在各站段成立對標工作管理小組,負責對本單位的能效對標工作,把能耗對標評價結果納入各站段的經營業績目標考核中,與經濟效益掛鉤,進而提高員工的節能意識和對標工作熱情.
鐵路運輸企業的對標指標評價體系應采用內部對標,并分成兩個層次:"鐵路運輸企業"自身對標評價: 根據能效對標一級指標,統計出各個指標數值,將每個指標數值進行逐年對比,并根據自身實際運輸生產和耗能設備應用的情況進行分析.
"基層站段"對標評價: 鐵路運輸企業向各站段下達能效二級指標的標桿值,站段根據具體對標指標和運輸生產實際情況,針對班組和車間,制定相應的評價辦法,保證能效對標評價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 重點耗能行業能效對標指南[M].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2] 黃茵,謝漢生,滿朝翰. 鐵路運輸企業能效對標管理體系研究: 以某鐵路運輸企業為例[J]. 中國環境管理,2013,5\\( 3\\) : 88 -91.
[3] 張德元,戴忠,陸劍波,等. 能效對標指標體系建立的基本思路與探討[J]. 石 油 與 天 然 氣 化 工,2011,40 \\( 6\\) :642 - 645.
[4] 董錕,崔立明,劉秋生. 神華電力板塊節能環保對標管理體系的建設[J]. 神華科技,2013,11\\( 4\\) : 88 -96.
[5] 熊華文,周伏秋,劉靜茹. 淺議能效對標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中國能源,2008,30\\( 11\\) : 27 -31.
[6] 周一枝. 淺談煤炭生產企業污染減排對標方法與實踐[J]. 能源環境保護,2011,25\\( 2\\) : 62 -64.
[7] 趙麗玲,孫達,徐海濤,等. 大慶采油三廠北二十聯合站能效對標工作實施方案[J]. 石油石化節能,2012 \\( 4\\) :46 - 49.
[8] 李軍,崔立明,劉彥峰. 鐵路運輸企業節能環保對標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 中國鐵路,2014\\( 05\\) : 59 -62.
[9] 陳濱,劉偉,苗竹梅,等. 電力企業班組同業對標管理新模式的探討[J]. 華東電力,2011,36\\( 11\\) : 37 -39.
[10] 許學娜,劉金蘭,王之君. 基于熵權 TOPSIS 法的企業對標評價模型及實證研 究[J]. 情 報 雜 志,2011,30 \\( 1\\) :78 - 82.
[11] 丁浩,曹亞宏,羅永燦. 基于 DEA 交叉評價的中石油同業對標分析[J]. 甘肅科學學報,2012,24\\( 2\\) : 151 -154.
[12] Deville Aude. Branchmanking Network Assessment UsingDEA: A Benchmarking Analysis-A Note[J] . ManagementAccounting Research,2009,20\\( 4\\) : 252 - 261.
[13] Shu-Hsien Liao, Wen-Jung Chang, Chi-Chuan Wu. Anintegrated model for learning organization with strategic view:Benchmarking in the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y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 3\\) : 3792 - 3798.
[14] Natasa Vujica Herzog,Stefano Tonchia,Andrej Polajnar.Linkages between manufacturing strategy, benchmarking,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09,57\\( 3\\) :963 - 975.
[15] Hsiu-Li Chen. A competence-based strategic managementmodel factoring in key success factors and benchmarking [J].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5,12 \\( 4 \\) :364 - 382.
[16] Anatoliy G Goncharuk.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in gasdistribution industry [J].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Journal,2008,15\\( 5\\) : 548 - 559.
[17] 郭懷勇,趙明永. 鐵路行業機車能耗指標評價方法[J]. 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1,1\\( 1\\) : 1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