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運作效率受到企業管理的影響, 對企業進行科學化的管理,能夠優化企業內部,充分調動和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在日常的運作中要對企業的各方面進行管理,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方式。 隨著時代的變化,目前是信息化的時代,每個企業之間的發展不同,日趨激烈的競爭使得企業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管理模式應用于現代化企業管理有著很多不足,需要改進。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學習型的管理模式逐漸興起,備受關注。
1 學習型企業管理
1.1 學習型企業管理含義
學習型企業管理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 一種全新的由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發展的新世紀管理模式理念。 學習型管理指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特點,通過培養企業的學習氛圍,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柔性的、有機的、扁平的、人性化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管理模式。
1.2 學習型企業管理特點
學習型管理強調創建學習型組織, 利用學習不斷提高創造力,運用知識進行企業管理。 學習型管理理念的基礎是組織內部有共同的愿景,其特征是團隊學習,具有彈性,是一個扁平化的學習組織;其管理內容的核心是增強學習力,注重創造力,培養員工的創造力,提高應變能力。 管理計劃是把學習作為驅動力,采取柔性的管理策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管理職能是以網絡化和信息化為基礎,綜合性為主。 學習型管理注重雙向互動;管理方法上強調人工智能;管理對象是具有創造力和智力的人。
1.3 學習型管理的優劣
優勢:采用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取代垂直型的組織結構,使管理的距離縮短,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降低時間成本,運用流程再設計,在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取得時間上的競爭優勢;以團隊協作為基本單位,減少反應遲鈍、應變能力差帶來的損失;人工化智能,充分地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
劣勢:增加企業管理成本、風險及企業負擔。
2 傳統企業管理
2.1 傳統企業管理含義
現行的企業管理系統將企業分為決策、 行政和智能 3 個機構,每個機構內下設若干部門。 這種組織結構,高層的管理者對下層進行監督控制,低層管理者服從高層的命令,向高層申請、申訴,該結構稱為科層制的組織形式,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即以科層制為基礎建立。
2.2 傳統企業管理特點
企業內部分工明確,每個職位都有專職人員負責;企業內部各組織中都有一套規章制度,確保組織內部工作協調統一;在各個組織內部建立自下而上的級次組織, 形成組織級次體系或指揮體系;工作中管理人員應保持客觀,不能感情用事、為所欲為;根據專業技術專家的意見任用或提升員工,不得隨意解雇員工。
2.3 傳統企業管理優劣
優勢: 傳統的科層制組織形式可以最大可能地調動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注重建立和完善制度,目的在于用制度來約束企業內部員工,以期實現管理目標;企業內部對命令的服從率高,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不存在反對意見, 因此政策的執行力和實行力加強,應對變化的反應速度加快;不得隨意解雇員工的人員聘用機制,可以確保企業內部隊伍的穩定,能夠促進政策執行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劣勢:企業溝通成本、檢查監督成本、協調成本增加;整體的工作效益得不到最優;不能快速應對急劇變化的市場,導致反應遲鈍、應變能力差。
3 學習型企業管理與傳統企業管理的對比分析
3.1 傳統管理方式是垂直式的,學習性管理方式是扁平式的
學習型企業管理不同于傳統企業管理, 學習型企業管理把垂直式的管理方式轉變為扁平式的管理方式。 垂直式重視等級觀念,強調權力結構化,即上級下達命令,下級服從命令。 扁平式管理與垂直式管理相反, 扁平式管理要求精減企業內部管理機構,減少管理層,在管理中不斷地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發揮自覺性,減少對企業領導的依賴,以期拉近企業內部上下級距離,促進企業各成員團結一致,使得企業內部關系融洽、各部門之間協調合作、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 學習型管理以小組為單位,全員參與,避免應變能力差造成的不良影響。 學習型管理建立學習小組,使學習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能夠充分發揮其個人能力,多方采納反饋意見,確保工作方向正確。
3.2 傳統管理注重有形生產資料,學習型管理以人為本
受生產技術水平的影響,傳統管理對資金、設備、材料、土地等有形生產資料更加重視。 作為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的學習型管理則強調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注重員工自身能力的提高,尊重員工的自主性,促進員工發揮創造力,提高自覺性。 學習型管理更具人性化,通過對員工工作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在工作中能更好地表現自己。 學習型管理產生的效果是在工作中員工充滿活力與熱情,具有創造性,以企業目標為自己目標,與企業共同進退。 而傳統管理產生的效果則不是很理想,員工工作熱情低,在工作中表現得很壓抑。
3.3 傳統管理強調企業制度,學習型管理重視綜合管理
傳統企業管理將重點放在企業的制度上, 想用嚴格的企業制度達到企業管理的目標,督促企業員工使員工認真工作,服從管理。 學習型管理則重視培養員工的個人素質、自覺力和能力,將企業全員的進步作為企業的基本準則,全員學習,達到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的目標,使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進步,員工推動企業發展,企業促進員工進步。 傳統管理所產生的效果是員工容易產生消極的工作心態,抗拒企業的管理制度。 學習型管理產生的效果是企業的整體素質提高,企業內部關系融洽,員工始終用一個快樂的心態去工作、學習,能夠自覺地完成任務。
3.4 管理方法途徑不同
企業管理的目標是生產的數量和取得的利潤, 采用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是數量和質量。 學習型管理通過研究創新提供產品的競爭力和利潤,通過優質服務實現利潤最大化。
4 完善企業管理模式
在新時期的形式下,想要全面持續發展,企業應當建立現代化管理理念,使企業管理符合時代的要求,建立優質的企業管理模式。 目前,大部分企業實行傳統管理,使得學習型管理無法發揮,企業應綜合應用傳統與學習型管理,在傳統管理模式上,結合學習型管理的優勢,二者有機結合,實現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
4.1 健全企業制度,堅持以人為本
企業想要實現有效管理的前提條件是有良好的企業制度,特別是建立現代企業員工管理制度。 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堅持做到以人為本,即充分利用企業員工的管理制度,提高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建立現代企業員工管理制度的出發點是促進員工個人發展, 維護員工權益, 企業可以不定期間斷地進行培訓學習,提高員工素質。
4.2 建立企業文化
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文化。 現代企業管理強調建設企業文化,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的內涵和外表,即企業在社會公眾的形象,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 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建立企業文化:首先使用媒體宣傳,宣傳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著重宣傳企業精神;其次積極參加公益事業,努力回饋社會;再次對于有責任擔當,勇于創新的員工給予獎勵,制定獎勵機制,提高員工的積極主動性。
4.3 建立綜合型的管理模式
在實際應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環境,靈活運用傳統管理與學習型管理。 兩種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在企業管理中應當靈活運用,盡可能避免因為管理模式產生的不良影響。 現代企業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需要對員工的生活情況、工作情況及思想狀況有所了解,扁平型管理模式能夠拉近上下級間的距離,增進領導層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 當員工有較大的情緒波動,思想偏激時,管理者應運用傳統管理方式對其進行開導。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當注重有形生產資料,也需要注重培養員工的素質,增加員工教育培訓投入, 對員工的技能及素質進行培訓, 不定期、持續、間斷地進行培訓工作。
4.4 加大投入,理念創新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加大多方面投入,如科學技術、機器設備、人員素質等。 在學習型管理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創新管理思想,變更管理模式,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發展企業,建設高效、和諧的管理模式。
5 總 結
作為一種新型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學習型管理是市場化競爭中發展出來的產物。 在現代企業中應用廣泛,效果理想。 傳統管理與學習型管理各有優勢及不足,應用中應當優勢互補,彌補不足,建設新時期的管理模式,革新企業管理模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朝輝.傳統企業管理模式與學習型企業管理模式的對比分析 [J].現代經濟信息,2013(18).
[2]馬蕾.傳統企業管理與學習型企業管理特點對 比分析 [J].中小 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1).
[3]葛偉 超 ,李婷.傳統企業管理與學習型企業管理之間的特點分析 [J].現代營銷,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