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對于建立在現代復雜意義上產品創新管理來說, 一方面由于它的顧客需求復雜、 產品結構復雜、 工藝復雜、 生產過程復雜以及管理過程復雜; 另一方面它涉及的管理要素眾多, 要素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 應該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對這些分散化的創新要素、 單元和過程模塊進行組合、 協調、 控制, 以期完成產品開發預期的目標, 這是集成創新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技術問題。
1 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有助于降低后續產品創新的成本, 提高產品創新的績效, 最終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 對建立在更為廣泛和全面的基礎上的產品創新平臺進行研究, 可以加快企業推出新產品的速度, 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競爭優勢, 它對新經濟時代企業的產品經營活動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1 在現有基礎上提高
20 世紀 60 年 代 , 連續鑄鋼軋鋼技術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興起, 相繼出現了立式連鑄連軋機、 弧形連鑄連軋機、 水平連鑄連軋機, 雖然不同裝備系統的機理和工藝基本相同, 但每一個后者都比前者在技術和生產產品方面, 都有長足的創新和革新, 使設備復雜程度簡化、產品質量穩定、 產品品種范圍擴大、 操作簡便、 維護更易行、 安全性更高, 最終使終端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顯著提升。
1.2 對現有設計能力、 生產能力的挖掘
1961 年, 原上海重型機器廠和江南造船廠合作 , 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臺萬噸水壓機, 震驚世界。 萬噸水壓機標志一個國家的重大國防能力, 可以制造戰略性的軍艦裝備。 當時, 在蘇聯技術人員撤退及主要發達國家對中國實施科學技術封鎖的極端惡劣國際環境下, 我們的產品設計師、 工業技術人員以及一大批自力更生、 奮發圖強的工人, 面對談不上先進的設計手段、 生產機床,充分挖掘、 群策群力、 鼓足干勁, 研制了這臺高達 34米的龐然大物, 這也在當時創造了一個時尚的流行語:“螞蟻啃骨頭”。
1.3 開拓新的領域
城市的發展, 在空間上是立體的擴展, 伴隨著人口集聚、 交通擁擠、 摩天大樓林立, 使 “寸土寸金”。 因此開發地下, 利用地下空間, 成為現代城市擴展的新領域, 也應運而生出現了形形色色適合于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的新產品, 其中最具典型的對象可以說是隧道挖掘機以及軌道交通系統。
城市地下系統的開拓, 也帶來了許多其他行業的發展,如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 控制系統、 安保措施、 房地產行業、 自動控制系統、 軌道公共標識系統, 以及其他第三產業便利服務行業。 沒有創新, 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偉大成就。
1.4 探討新的交互方式
1837 年 , 美國人塞謬爾·莫爾斯發明了有限電線 ,并獲得了美國專利。 與此同時, 莫爾斯還發明了一套簡單易變的字母和數字的編碼系統, 稱為莫爾斯密碼, 從而開創了電報拍發的時代。電報和莫爾斯密碼, 改變了長久以來人類的交流、通信、 交互的方式, 為軍事、 航海、 鐵路、 商業以及個人通信等許多方面的發展, 通過莫爾斯密碼的編碼和解碼, 就可以實現人與物的交流, 發報與收報。 發報機和莫爾斯密碼, 其內容、 其內涵、 其變化無窮、 神秘的編碼、 組碼以及誘人的魅力, 是人類交互式發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和作用的產品和體系。
當今時代, 人機交互的集中應用典型代表就是 IT產品, 機械式按鈕、 導電橡膠按鈕、 紅外線遙控、 觸摸屏、 語音輸入、 指紋識別、 芯片碼以及大大小小琳瑯滿目的顯示屏切換界面, 吸引著不同愛好、 個性需求的消費者群, 適用于不同的服務領域, 易學易用, 構成了不斷延展的時尚風行的天地。
1.5 改變或開拓新的社會環境
人類的發展史是與自然抗爭、 改變、 順勢、 改造、適應、 和諧的發展史, 也是不斷開辟新的生存和社會環境的發展史。 人類的生活、 學習、 工作、 娛樂社會環境的每一次跨越, 都依賴大量創新產品的支托, 環境的變化同樣也提供了創造新產品新市場新應用的天地。 公路自行車、 賽車、 山地自行車、 童車、 輪椅車、 旱冰鞋、電動車等形成了代步器的產品世界。 通常, 我們認為航天器主要是指宇宙飛船、 航天飛機, 其實迄今為止, 最大的航天器是太空站(space station), 最小的航天器是宇航服(space suit)。 不同大小、 不同形狀、 不同功能的航天器, 提供了各種特別的 “室內環境”, 為宇航員在外太空的生活、 學習、 工作、 娛樂創造了新的 “社會環境”,當然同時配套的是, 許多附帶的太空產品應運而生。
1.6 無任何框框約束的思維發散探索
人類文明史揭示這樣的事實: 每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行業、 新材料、 新工藝、 新工具的出現, 都為新產品的創新創造構筑了新的平臺。 瓦特的蒸汽機推動了工業革命, 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的電磁感應定律建立了電氣技術和以后的電氣時代, 波爾和愛因斯坦的量子力學開創了核時代。 后來還有由許多科學巨人所共同努力的結果是, 構建造就了計算機和互聯網。
還是以 “代步器” 為例說明, 或許對學子而言, 更易于領會。 一個三腳架、 前后倆個輪子這種跨越幾個世紀的基本結構, 一直是 “自行車” 的代言物和經典形象。 我國南方一些地區, 還把自行車稱為 “腳踏車”。
在 2007 年、2008 年、2009 年 “環法自行車賽” 電視實況轉播中, 所看到的賽車結構都是如此。 這種 “三腳架、前后倆個輪子”, 是否就是自行車的最優結構? 反過來理解, 自行車的新產品開發, 是否就沒有辦法突破這種經典的約束了呢?
但是,“代步器” 術語的出現, 對改變 “自行車” 根深蒂固的大眾習慣, 有猛擊一掌的效用。 事實上, 雙腳始終不著地面, 而只是依靠人的體力(四肢運動)來產生駕駛的動力, 并控制前行、 后退、 轉彎的效果, 達到這些功能的任何一種傳動裝置(【機械原理】的定義是“結構”),就是 “代步器” 的定義和實質。 這種對 “代步器”范疇的全盤解構、 分析, 從概念到原理, 到人機交互等, 無論是其中某一環節的突破, 還是全新的綜合, 其結果將可以實現小到改變改進產品的局部, 大到打破傳統的思維框框, 設計出嶄新的產品(很可能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這種對產品定義的 “窮追猛打”、 “鍥而不舍”、 “吹毛求疵” 的執著求知精神, 對產品設計的突破, 尤其是讓設計創意思維發散探索、 馳騁在無疆域的自由王國, 實在是太重要了。
2 創新驅動
創新是遠矚, 是瞄準未來, 是決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驅動的方向:
(1)緊緊圍繞國家的戰略決策和戰略方向。 我國 “國民經濟五年規劃綱要”、 2049 年新中國 100 周年時達到國際中等發達水平的遠景目標, 都是企業創新驅動的戰略規劃。
(2)緊緊跟蹤國際最新發展趨勢, 力爭有所超前和領先?!安贿M則退,小進也是退”, 須知, 你在進, 發達國家也在進, 發展中國家也在進, 故必須“快馬加鞭”。
(3)做好市場、 預測市場、 發展市場、 引領市場。 做到“人無我有, 人有我精, 人精我變, 人變我新”, 也是企業發展新產品的十六字方針。
(4)遵循國際規則,充分發揮以專利為代表的知識產權的雙刃劍作用。 認真學習其他人的發明專利所透射的新技術、 新工藝、 新方法以及 “技術壟斷” 的功用, 同時學習創新的理念和手段, 并注入到自己創新產品的開發中。
(5)發展企業產品概念設計“知識庫”。 形成新產品研發費用與企業每年利潤捆綁的良性發展制度, 以企業年利潤的固定比例投入到產品庫的規劃創意工作中, 這也是搶占知識高地、 開拓未來市場的重大措施。 同時也是激勵企業技術人員面對創新設計永保斗志, 挑戰自我,不斷提高競爭力的可持續管理戰術。
(6)拓 寬企業的業務領域 。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企業開拓新的領域, 可以極大地擴展視野以及發展的后勁, 觸類旁通, 及一反三。 并能以清新的頭腦, 換角度反思本體工作的缺陷甚至重大障礙, 達到自律自查, 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總結
升級加入 WTO 后, 我國企業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進程加快, 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迅速變化, 市場不斷成熟并趨于全球化。 企業不僅僅面對國內競爭對手激烈的市場爭奪, 更重要的是要面對來自國際同行業的巨大競爭壓力。 與此同時, 技術開發的速度加快, 產品淘汰率加速, 產品生命周期縮短。 企業如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生存和發展空間, 必須保有產品創新能力, 并不斷地提升其產品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毅,許慶瑞,等.新產品開發管理新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平臺方法[J].科研管理,1999,5.
[2] 胡樹華,等.面向產品創新的管理集成[J].中國軟科學,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