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是家族和企業的結合體,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必然受到家族因素的影響。蓋爾西克在研究家族企業的繁衍時,就把家族作為家族企業三極發展(家族、所有權和企業)模式中的重要一極?,F實中,很多家族企業在創始人退休或者辭世后四分五裂,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沒有處理好家族內部問題。因此,研究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家族因素不可或缺。目前,從家族角度研究企業代際傳承的還較少,也主要是從家族系統的涉入程度以及家族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征進行的,而從家族社會資本的角度進行研究的還極為少見。社會資本是家族企業競爭優勢之源,在家族企業代際傳承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這已被學界廣泛認可。因此,本文就從家族社會資本的角度來研究家族對企業代際傳承的影響。
一、家族社會資本的定義和內容
(一)家族社會資本的定義
關于什么是社會資本,理論界已經有了眾多的研究,比較出名的有科爾曼、普特南、林南、福山、博特等,他們都各自給出了對社會資本的不同認識??v觀現有的研究可以得出:社會資本是基于網絡、結構、關系所形成的一種資源集合,它有利于主體行為目標的實現,信任、規范等是社會資本的基本內容。
Harvey從社會資本的定義出發提出家族社會資本的概念,認為家族社會資本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是家族系統的關鍵特征,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信任、利他主義以及共同價值觀是社會資本的特殊表現形式。馬淑文認為家族社會資本就是以家族的血緣、親緣為基礎,嵌入家族企業組織及創業者個體中的一系列規范和結構,包括家族共同的價值觀、相互的信任和家庭成員緊密的聯系,家族社會資本在促成合作和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和契約的實施成本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結合上述家族社會資本的定義,本文認為家族社會資本就是蘊含于家族網絡結構中,能為家族帶來益處、有利于家族行為目標實現的各種資源集合,它包括家族組織內的網絡結構關系以及網絡中的信任、規范、價值觀念等。
家族作為一個組織,家族社會資本就是組織社會資本。因此,家族社會資本可以分為內部社會資本和外部社會資本。由于家族外部社會資本對企業傳承影響不大,本文對其不作研究,本文中所述的家族社會資本均指家族內部社會資本。
(二)家族社會資本的基本內容
Nahapiet和Ghoshal區分了社會資本的三個基本維度,即結構維度、關系維度和認知維度。結構維度是指關系網絡的結構性特征,是各種聯系的總和;關系維度是指關系網絡的人格化方面,表現為網絡中的信任、規則、義務與期望、認同感等;認知維度是指基于共同的行為、共同的判斷以及共同的價值體系而形成的資源。如共同的認知范式,共同的語言、符號、文化習慣,立場和觀點、價值觀念等。相應的,家族社會資本也同樣存在這三個維度。
結構性社會資本是指家族網絡的結構特征,反映了家族關系的整體模式,主要包括家族網絡的大小、網絡中的規則制度以及網絡成員的互動程度。網絡的大小主要指家族規模的大小、成員數量的多寡、家族處于什么發展階段(是處于單一家庭階段、由兄弟姐妹組成的多個家庭階段,還是處于由更多家庭組成的更加復雜的階段)。不同的網絡規模和發展階段蘊含的社會資本量不同。
家族網絡中的制度規則主要是指家族憲法、家族委員會、家族會議等規范和加強家族聯系的組織、制度和行為。家族網絡中制度性的內容越完備,越有利于保證家族的有序發展。網絡成員之間的互動程度反映了家族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的程度,交流溝通的越頻繁,說明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系越緊密,家族社會資本也就越多。
關系性社會資本主要指家族網絡關系中的信任、利他主義和權威等。儲小平將華人社會的信任分為家族信任、泛家族信任和制度信任。家族組織內的信任以家族信任為主,這是一種信任度很強的信任模式,一般只在家族成員之間存在,是家族社會資本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利他主義是指減少自己的消費以增加他人的消費。利他主義使得家庭成員在面對利益紛爭時,往往能作出有利于整個家庭或者他人而不利于自己的選擇,從而減少了家庭成員的利己行為和機會主義行為。
利他主義一般只在家庭中存在,是家族社會資本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權威反映了一種自覺、自愿的服從。Peabody歸納出權威的四種合法性,即法定權威、職位權威、能力權威和個人權威。家族組織內的領導者(往往既是家長又是企業領導者)往往集這四種權威于一身,表現出很高的個人權威。家族領導者的權威越高,家族成員服從的意愿就越強烈,家族的凝聚力也就越強,家族社會資本也就越多。
認知性社會資本主要指家族網絡中的共同愿景、共同價值觀念以及家族文化等方面的內容。
共同愿景指家族成員的共同目標和共同的意圖,如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期望、對家族和企業關系的認定等。共同愿景有助于家族成員理解共同的長期目標以及在一個家族企業系統內行為的恰當方式。共同價值觀是指在父輩言傳身教和長期熏陶下,家族成員對事物的認知趨于一致,具有較為相近的價值觀。當共同價值觀不斷積累、沉淀,被家族成員廣泛接受后,就會以家族文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家族文化反映家族群體層面的價值觀、信念與目標,會對家族創業意圖、創業導向產生影響。家族組織中這些共有性的東西越多,家族社會資本就越豐富。
(三)家族社會資本對企業代際傳承的影響
Handler等認為融洽的家族關系可以確保傳承參與者之間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以及相關知識的有效傳遞。Morris等對美國家族企業209位第二代、第三代家族成員的實證研究證明家庭關系對成功傳承的重要性,發現家庭關系是比傳承計劃和繼承人準備程度更為顯著的前因變量??梢?,家族關系(家族社會資本)對企業傳承的成敗有重要影響。
那么,如何判斷企業傳承成敗呢?理論界對此并沒有統一的看法。Handler認為,家族企業成功繼承包含兩個相互影響的維度:一個是家族成員對繼承過程的滿意度,另一個是繼承過程的效能,即繼承后企業業績和績效的變化。Morris等人則用繼承平穩度來衡量繼承的成功程度。綜合來看,判斷企業是否做到了成功傳承需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傳承的過程,即傳承是否順利、平穩,是否獲得滿意;二是傳承的結果,即傳承后企業的發展狀況是否惡化,企業的業績是否下滑。因此,本文就從這兩個方面來研究家族社會資本對企業傳承的影響。由于傳承過程主要受存量社會資本的影響,即受傳承前家族社會資本的影響,而傳承結果主要受增量社會資本的影響,即受傳承前后家族社會資本變化的影響。因此,本文在分析家族社會資本對代際傳承的影響時,就從存量社會資本的角度來分析對其傳承過程的影響,而從增量(增加或減少)社會資本的角度來分析對其傳承結果的影響。
二、家族社會資本對企業傳承過程的影響
學者們對家族企業的傳承過程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如Churchill和Hatten把傳承過程分為所有者管理、子女的培養和發展、父子合伙、權力傳遞四個階段;我國學者竇軍生和鄔愛其也把傳承過程分為傳承決策、繼承人的培養、繼承人的甄選和“權杖”的最終交接四個階段。本文認為在傳承過程中,三個步驟非常關鍵。第一是傳承的選擇,第二是繼承人的培養,第三是權力的交接。因此,下文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家族社會資本對傳承過程的影響。
(一)對傳承選擇的影響
傳承選擇是順利傳承的第一步,傳承選擇包括很多內容,比如傳承方式的選擇,繼承人的選擇,財產分配的選擇以及傳承時機的選擇等。家族社會資本有利于傳承選擇的順利進行。首先,家族組織中基于制度、規則性的社會資本有利于選擇的順利進行。當家族組織內部已經有了一個被家族成員共同遵守的關于企業傳承方面的規章制度;已經對財產的分配、對繼承人的選擇等問題有了原則性的規定;而且所有的傳承選擇、決策都是通過家族委員會、家族大會之類的專門機構進行的,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既定的制度進行的。此時,當企業面臨傳承時,遇到的阻力就會變小,選擇就會更加順利。家族組織內部的這種規則制度和組織結構越完善,選擇也就越容易。
其次,家族共同愿景也有利于傳承選擇的順利進行。共同愿景保證了家族企業傳承與家族發展目標的一致性。Dyer就曾指出擁有公平和共享的共同觀點,形成人人贊同并努力為之奮斗的高級目標,會令全體家族成員都緊密地凝聚在一起,這有利于降低成員間在傳承選擇上的分歧。當傳承行為是按照制度和協商進行的,是向著家族成員共同的理想和目標邁進的,是按照最有利于企業和家族發展的方式選出的,一般也是最容易被家族成員所接收并認可的。相反,如果在家族組織中,沒有一個傳承的規則、計劃、沒有專門的處理此事情的組織機構、組織內沒有形成一個共同的愿景或者習慣約定,那么,在權力的配置中,為了盡可能多的為自己謀取利益,成員間就有可能發生爭權奪利的行為,不僅選擇難以順利進行,甚至會選出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傳承方式和繼承人。
(二)對繼承人培養的影響
在一項對美國傳承失敗的家族企業進行的研究中,Breton-Miller等發現45%的傳承失敗的根源在于繼承人無法勝任領導角色。因此,對繼承人的培養至關重要。對繼承人的培養是指盡快讓繼承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包括盡量多的給予繼承人鍛煉和表現的機會、讓繼承人更多地接觸企業內外的各種關系網絡、積極配合繼承人的工作、幫助其權威的快速樹立等方面。
家族社會資本對繼承人培養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家族組織內規則制度的完善程度。如,家族組織內是否有一個明確的針對繼承人的培養計劃。Sharma指出,繼承計劃將增加家族成員參與企業經營的程度,從而增加繼承的合法性以及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規則制度,則有利于對繼承人的培養按照計劃和制度進行,這樣受到的阻礙就會小些。二是繼任者和退位者之間的關系。二者關系越親密、尤其是父子關系等直系親屬關系時,在利他主義等因素的影響下,退位者越愿意為繼承人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把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介紹給繼承人,幫助繼承人快速成長,幫助其快速樹立起自己的權威。三是家族關系的和諧度和內部信任度。Ward和Handle認為家庭關系對家族企業的傳承行為,如傳承計劃開展的程度、下一代的培訓等,有強烈的影響。家族內部關系越和諧,信任度越高,在企業中任職的家族成員對繼承者的抵制就越小,就越愿意協助繼承人快速成長,對繼承人的各項工作是積極配合,而不是橫加阻撓。
四是家族文化、共同愿景等。如果家族組織內部有優良的組織文化、家族精神、在企業發展和家族發展上有著許多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有著較為一致的看法和觀點,那么,不論是在家族內部,還是在家族控制的企業內部,都會積極為繼承人創造條件促進其快速成長。
(三)對權力交接的影響
權力交接順利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傳承的成敗。而家族因素對權力交接的順利與否有很大影響。家族和睦可以促進家族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理解和認識水平的提高,進而有助于領導權的傳遞。Dyer基于40個家族企業的研究表明,成員相互支持、共同工作的家庭更有可能有效地將企業傳給下一代。共同愿景有助于降低成員間的分歧,促進權力的順利交接。蘭茲伯格就指出,“一切成功傳承的驅動力就是對未來的愿景。這種愿景是將企業傳遞給下一代所必需的。家族企業的延續需要將每一代企業接班人的個人夢想凝結成一個共同的、集體的夢想。這種共同夢想為所有權和管理權的有效傳遞提供了背景?!?/p>
可見,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成員之間是否有共同愿景、共同的利益目標是影響家族企業順利傳承的重要因素。成員關系中,首先是繼承人與退位者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的親密程度、思想和觀念的一致性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權力能否順利交接,這種影響作用類似于上文中所論述的對繼承人培養的影響,此處不再贅述。另一個就是家族組織中與繼承人有競爭關系的家族成員與繼承人之間的關系,例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如果兄弟姐妹之間關系不和,利益目標相距較遠,對企業和家族的未來發展思想完全不統一,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必然會爭權奪利,和繼承人形成競爭和敵對之勢。這對權力的平穩交接很不利,甚至會導致權力根本無法順利交接。
三、家族社會資本在代際傳承中的變化
(一)結構性社會資本的變化
1.網絡關系和聯系程度的變化
隨著家族企業由一代向二代再向三代甚至更多代的傳承,家族組織的規模必然會變得越來越龐大,但是這個變化并非是因傳承行為的發生而產生。因為企業的代際更替與家族的繁衍并非是完全同步的,各有各的規律和周期,只是大體方向一致。因而,企業的傳承行為并不能立即導致家族規模的變化。但是隨著權力(所有權、經營權等)的重新配置,卻會導致家族網絡結構中各個節點位置重要性的變化。當傳承行為導致權力更加分散時(往往也確實如此),這種網絡結構的變化就會降低網絡內聯系的效能,降低組織的活動力,導致組織內社會資本的降低。
家族企業的每一次代際更替,必將意味著企業掌權者與其他家族成員之間關系模式的改變。
隨著傳承的繼續,這種關系模式可能會由原來的父子關系,擴展到兄弟姐妹關系,再擴展到堂兄弟姐妹關系。隨著這種關系模式的改變,家族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是趨于越來越遠的。關系越遠,交流互動就越困難。因此,隨著家族企業的代際更替,家族組織內的聯系程度是呈現出下降趨勢的。
2.規則制度的變化
企業傳承行為不僅是企業的一件大事,也是家族的一件大事,伴隨著整個傳承過程,在企業和家族內部,都會圍繞著繼承人的選擇、財產權力的重新配置等問題產生各種規則制度性的需要。
在家族企業首次傳承時,家族(家庭)就需要對這些問題有一個基本性的規定。此時,這些制度性規定可能是粗糙的。但是,隨著家族企業的更多次傳承以及家族的不斷繁衍,這種制度性的東西就需要越來越完善。一些類似于家族憲法、家族委員會、家族大會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也會相應建立并且逐趨完善。否則家族企業也很難代代傳承下去。因此,隨著傳承的需要和傳承行為的進行,家族網絡組織內部的這些規則制度性的內容會逐步增多、完善。
(二)關系性社會資本的變化
1.信任和利他主義的變化
費孝通在研究中國的社會結構中指出,中國社會在信任上具有差序格局特征,人們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像水中的波紋一樣,向外面一層層逐漸擴展,愈推愈遠,愈推愈薄”,對離自己越近的人越信任,對他人的信任程度隨著離自己關系的趨遠而逐漸降低。而家庭是中國社會按照血緣遠近組成的基本的生活單位,因此家庭是信任程度最高的組織。隨著血緣的不斷外推,由單個家庭到由兄弟姐妹組成的多個家庭之間,再到由堂兄弟姐妹組成的更多家庭之間,信任度是逐步下降的。而家族企業代際傳承之時,不論是一代向二代傳承,還是更多代之間的傳承,每次傳承必然意味著傳承后企業背后的家族成員之間關系的更遠一層。家族成員之間由單個家庭之間的信任、演變為兄弟姐妹家庭之間的信任,再到堂兄弟姐妹家庭之間的信任,信任度是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
利他主義一般存在于家庭之中,是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一種行為傾向,超出家庭范圍外的家族,就意味著它是由不同家庭組成的一個異質性的群體,各個家庭有著獨立的利益偏好,利他主義往往就難以產生。因此,當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發生后,企業背后的控制性家族由原來單一的家庭轉變為多個家庭時,利他主義就已經在這個由多個家庭組成的家族組織中起不到多少作用了。
因此,隨著家族企業的代際更替,家族中的利他主義是快速下降甚至消失的。
2.權威的變化
當企業尚處于創業者領導時期,創業者往往既是企業的最高領導者,同時又是一家之長,而且個人魅力也隨著創業的成功而逐步積累,因此,創業者往往集各種權威于一身,不論是在企業中還是在家族中都具有絕對的權威。然而,當家族企業由一代向二代傳承時,由于繼承人在經歷、資歷、以及在家庭中位置的不同,其擁有的權威很難和退位者相比。而且在代際傳承中,隨著企業的所有權在下一代中的分配,會導致所有權被稀釋,企業新的領導者基于所有權方面的權威也會被削弱。因此,當企業發生一代向二代傳承時,繼承人往往并不能立即成為組織中的最高權威者。
從整個組織的角度講,傳承前后權威是下降的。
如果企業已經處于二代或者多代傳承階段,這種權威的下降也是存在的。除非是企業在傳承的過程中,權力不是被分散而是得到集中,所有權和控制權重新回到一個家庭之中,此時,企業背后的家族實際上是收縮的,權力又趨于集中,相應的權威也隨著權力的集中而集中。
(三)認知性社會資本的變化
1.共同認知、愿景、價值觀念的變化
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和改變是與所接觸的人和事物息息相關,尤其是身邊的環境。長期在同一環境下生存的人們,往往更容易具有類似的價值觀念和對事物的認知。在一個家庭中,成員之間的價值觀念、認知等相似性更高,而由家庭到家族,隨著血緣關系的漸遠,家族分支的增多,這種共有的價值信仰和共同的觀念是逐漸減少的。
共同愿景是共同的目標和意愿,是基于利益的一致性而形成的。在利益取向不一致時,共同愿景難以形成。從家庭到家族,這種利益一致性程度是逐漸降低的,共同愿景的形成也就越來越困難。而家族企業代際傳承不論是從一代傳承到二代,還是更多代間的傳承,都意味著企業背后的家庭是由單一家庭逐步走向由眾多家庭組成的家族。因此,傳承前后,基于這種共同認知、共同價值信仰和共同愿景的認知性社會資本往往會趨于下降。
2.家族文化的變化
家族文化的形成是家族內一些共有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認知方式經過較長期的沉淀、篩選、強化所至,體現了家族組織的一些自身特點,是在家族演化中得以留存的那些非物質的東西。
因此,和共有價值觀、共同愿景相比,家族文化具有相對穩定的特征。在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中,如果這種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了,對家族內成員具有較強的影響力,那么,傳承行為并不會導致家族文化的減少,相反,隨著企業的代際更替、家族的代際繁衍,在代代相傳中,一些家族文化還能得到進一步強化。而且,在企業和家族的不斷發展中,一些好的東西又會被留存,逐漸融入到家族文化之中,使得家族文化內涵更為豐富。
然而,也存在另一種情況,當家族組織里的文化基礎還很薄弱,甚至還沒有完全形成。而且家族上下代之間關于企業發展思想、家族發展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下一代繼承人有著自己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和發展理念時,傳承后繼承人會借助于自己的權力,在企業和家族中推行并強化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行為方式。
此時,就會對原來的家族文化產生較大的沖擊。如果每一次代際傳承行為發生之后,下一代都要重新建立并推行自己的思想文化,那么家族組織內部的原有文化就很難得到保持、積累和強化,最后可能導致家族組織內沒有任何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文化模式。
四、家族社會資本的變化對企業傳承結果(業績)的影響
學者們一致認為典型的家族企業治理屬于關系治理,社會資本是其治理的基礎。由于家族企業的家族屬性,家族企業的網絡往往建立在家族網絡的基礎上,而且企業家會利用家族的社會資本幫助企業獲取成功。因此,家族社會資本的變化必將影響到企業治理績效的變化。家族企業社會資本治理的優勢在于它能有效的降低企業的治理成本,尤其是代理成本和交易費用。代理成本和交易費用的增加或者減少意味著企業治理績效的下降或提高。因此,本文就從代理成本和交易費用兩個方面來分析家族社會資本的變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一)對代理成本的影響
在現代公司制中,由于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是相對分離的,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就會因為利益不一致、責任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和契約不完全而產生矛盾,這種矛盾的存在使得企業存在著較高的代理成本。然而,對于所有者和經營者相對統一的家族企業來說,這個問題就變得輕很多。因為所有者和經營者身份的一致性以及緊密聯系的家族關系網絡以及網絡中的信任、利他主義等有利于降低二者之間的矛盾。然而,當企業發生代際傳承后,家族組織內的網絡關系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會引起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利益不一致程度和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加大,進而導致企業代理成本的上升。
1.利益不一致程度加大
在企業傳承過程中,家族組織內的網絡結構會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網絡中各節點位置重要性的變化,這種變化源于權力的重新配置,意味著在家族網絡中,企業新的所有者和新的管理者之間一種新的權力格局和親屬關系格局。在這種新的網絡結構中,如果權力趨于分散(當所有權和管理權在子女之間分配時,往往都會如此),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掌握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族成員手中,那么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不一致性程度就會加大。而且,在傳承前后,家族組織內基于共同認知、共同愿景方面的社會資本趨于減少。這種減少意味著在家族和企業發展的很多方面,家族成員之間的分歧會加大,這進一步加大了各權力擁有者之間的差異。而且,隨著新的網絡結構關系的形成,利他主義可能在家族組織內降低或甚至消失,此時,在利己思想的影響下,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利益差異性會變得更大。當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出現顯著的差異和利益不一致時,在組織內信任下降的情況下,監督成本必然上升,從而使企業的代理成本增加。
2.信息不對稱程度加大
隨著家族企業的代際更替,家族組織內的聯系程度是趨于下降的。聯系程度的下降會影響企業相關信息在家族組織成員間的傳播和交流。當傳承行為使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族成員之間分配時,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就會加劇。那些在企業中任要職的經營管理人員比那些僅僅擁有所有權卻沒有在企業中任職的成員會擁有更多的信息。在家族組織內沒有一個完善的規則制度和專門機構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如果家族組織內能建立一個專門處理家族和企業事務的組織機構(如家族委員會)和相應的規則制度(如家族憲法、家族大會),能定期向家族成員通報企業發展的各項情況,組織家族成員開展各項聚會活動,增強家族組織成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那么,這種情況就會有所改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程度的加大,勢必會影響企業的代理成本。
(二)對交易費用的影響
科斯認為,企業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方式。市場配置會產生交易成本,而企業內部配置會產生行政協調費用,交易成本和行政協調費用統稱為交易費用,交易費用的大小直接影響企業的績效。而家族社會資本的增減會導致企業行政協調費用的升高或者降低,進而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
1.結構性社會資本
在代際傳承過程中,結構性社會資本的變化是不確定的,對交易費用的影響也是不確定的。
如果傳承后結構性社會資本沒有下降甚至是增加的,即家族網絡關系中各個節點位置重要性的變化并沒有過多地降低網絡聯系的效能,組織成員之間依然能保持較高的互動關系,而且家族組織內一些相關的規則、制度和組織機構的得以建立并完善,那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繼承后企業的平穩運行、避免繼承人用過多的精力來處理繼承過程的各種障礙。相反,如果在傳承后,結構性社會資本是下降的,即家族網絡節點重要性的變化導致網絡的效能降低、組織成員間聯系程度下降,而且在組織內沒能建立起一個被組織成員廣泛遵守的規則制度和一個能有效處理組織內部事務的組織結構。那么,隨著企業新的掌權者與其他家族成員關系模式的改變,在權力和利益面前,可能會出現組織內其他成員,尤其是在企業中任職和擁有所有權的成員在新的企業領導者面前不服管制的情況,甚至為了個人利益做損害企業的事情。這無疑會大大增加企業內的機會主義行為和行政管理協調成本,對傳承后的企業平穩發展極為不利。
2.關系性社會資本
不論是一代傳承還是多代傳承,傳承前后家族組織內關系性社會資本總體是呈現下降趨勢的,表現為信任度的降低、利他主義的消失以及權威的下降,這會導致企業交易成本的增加。信任被視為組織內部的潤滑劑,可以有效降低管理事務的成本、防范投機行為。利他主義的存在,可以降低成員之間的利己行為。因此,信任和利他主義都可以減少違約等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家族組織內信任度的降低和利他主義的消失,必然會導致組織內的機會主義行為和利己行為的上升,從而會增加企業的監督管理成本。同時,信任度的降低和利他主義的消失,也使得組織成員之間交流和溝通的成本增加,從而導致在企業內任職的家族成員之間相互掣肘、對某些重要事項難以形成統一的決策,進而也增加了企業內的協調管理成本。另外,權威的降低會降低組織的凝聚力。在信任和利他主義下降的情況下,組織內如果沒有一個具有強凝聚力的人物,來協調企業和家族內的事物,那么在個人利益的驅動下,組織內機會主義行為也將大大增加,這進一步增加了企業內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協調成本和監管成本。當家族組織內信任嚴重下降甚至缺失、利他主義消失、缺乏權威性人物的協調和裁斷,那么,在利益的博弈中,很可能導致家族企業傳承的失敗。Hoover認為,家族企業持續成長、取得成功的最大威脅并不是技術、顧客、競爭者等外部因素,而是家庭關系。由于家庭關系破裂導致家族企業傳承失敗的比例高達60%,超過企業在市場競爭上的失利。
3.認知性社會資本
基于共同認知、共同價值信仰和共同愿景的認知性社會資本在傳承后趨于下降,在家族組織中這些共有性的東西更難形成甚至減少的情況下,組織內的凝聚力必然降低。這對企業是不利的,主要表現為:家族組織成員在家族和企業發展等相關問題上達成一致思想的難度會增大,家族企業內機會主義思想和行為會上升,進而導致企業的代理成本和內部協調管理成本增加。然而,家族文化的變化卻是不確定的,對企業的影響也不確定。鑒于家族文化具有相對穩定的特征,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如果家族文化得以豐富并被強化,這將有利于從精神文化層面對家族組織成員產生一定的凝聚力,使那些對企業有影響的家庭成員之間能更容易的針對某一個事項達成統一的意見,進而降低企業的協調溝通成本。當然,如果在傳承過程中,家族原有的文化被破壞或者中斷,新的文化又沒有有效的建立,企業的凝聚力會下降,那么在利益紛爭和利己主義思想影響下,企業內矛盾會加大,進而會增加組織內的協調管理成本。
五、結語
家族社會資本是家族企業社會資本治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家族企業代際傳承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家族組織中社會資本越豐富,越有利于傳承的順利進行;在傳承中家族組織社會資本變化越小,越有利于傳承后企業績效的穩定。因此,家族企業要想做到成功傳承,就不能忽視家族社會資本問題。一是要增強家族社會資本的建設和積累,二是要盡量避免家族社會資本在傳承后的下降。
由于信任、利他主義和權威等關系性社會資本在家族企業代際傳承中呈絕對下降趨勢,而組織、規章制度等方面的結構性社會資本和家族文化等方面的認知性社會資本在家族企業代際傳承中卻有增加的可能。因此,為了保證家族組織社會資本在傳承前后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在家族社會資本的建設和積累上,就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家族組織、規則制度建設以及家族文化建設上面,通過這兩類社會資本的增加來抵消其他社會資本的下降所帶來的影響。家族組織、規則制度的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家族內部的組織機構,如建立家族委員會之類的機構,專門負責處理企業、家族以及二者之間的各項事務;二是建立和健全家族組織內的各項規則制度,如訂立家族憲法、形成定期的家族大會等制度。
家族文化建設應從三方面進行:首先要把家族文化寫進家族制度中,通過制度的強化作用使得有關家族、企業等方面的發展思想、原則、觀念得到貫徹和執行;其次要加強家族組織內代際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上代人的言傳身教,使得一些價值觀念和家族愿景在潛移默化中被下一代所接收;三是在家族的各種會議、聚會、活動中,加強家族思想、家族文化的宣傳和倡導,從孩子起就在他們的心中傳播下家族文化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