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根本特征,是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生存的基本方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核心主體,不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在市場中是無法存在的。由于我國目前二元市場結構及深層次的經濟體制原因,導致了市場環境進入壁壘低而退出壁壘高,整個市場處于過度競爭的狀態。正如邁克爾·波特所說:“當進入壁壘很低,退出壁壘的卻是很高時,那是最糟糕的情況了。在這種情況下,進入很容易,并且可以被經濟條件的上升或其他經濟條件誘發。然而,當情況不妙時,生產能力無法撤離,結果生產能力仍聚集在該產業,使利潤長期低下?!痹谶@樣一個市場環境下,提高企業競爭力更是至關重要。
在關于企業競爭力來源的研究方面,波特提出應當在分析市場中五種基本力量的基礎上,把企業看作各種經營活動的價值鏈,為取得競爭優勢,獲得超過行業的平均利潤,在產業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目標集聚三種戰略。這一觀點,主要從產業組織的角度說明競爭力的來源,強調成本與差異化,而忽視了企業內部形成競爭力的一些其他因素,如管理、創新等。
企業競爭力及其來源的界定筆者將使用曹建海的定義,即企業競爭力是由企業一系列特殊資源組合而形成的占領市場、獲得長期利潤的能力。這些特殊資源包括企業的人力資本、核心技術、企業聲譽、營銷技術、營銷網絡、管理能力、經營者駕馭杠桿的能力、研究開發能力和企業文化等幾個方面。這一概念也揭示了企業競爭力的來源,即企業的“資源”。
任何企業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從事活動,包括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企業的內部環境為企業提高競爭力提供了內部資源,如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技術條件、制度安排、企業文化等。除此之外,外部環境則提供了外部資源,如政策支持、文化影響、產業狀況、社會技術水平、自然條件等??紤]到企業的外部環境在一定時期內是固定不變的,本文假設企業外部環境不變,排除外部環境的影響,將著重從企業的內部資源考慮形成企業競爭力的機制。
本文的另外一個假設是企業物質資本保持不變。企業的物質資本,也就是企業所可以使用的資金、土地、廠房、設備等。企業的物質資本是物質載體,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和產生內部資源基礎。
由于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物質資本變化程度較小,所以,這里將物質資本視為外生變量,假定物質資本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是一樣的。下面從企業內部資源的角度對企業競爭力的形成機制進行探討。
企業內部資源形成企業競爭力的機制
1.企業內部資源分述
(1)人力資本。美國芝加哥教授西奧多·舒爾茨將人力資本定義為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以勞動者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其質量表現出來的資本形式。他認為,人力資本投資增長水平決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未來,而且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遠高于物質資本投資收益率。大量實踐研究充分表明,人力資本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美國勞工部曾經對影響美國經濟增長的因素做過調查,發現教育和知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了 42%,而物質資本的貢獻率才 37%,貢獻率高了 5 個百分點;若把投入生產的勞動力數量的貢獻率也包含進去,則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 11%,達到了63%。
(2)技術條件。技術條件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主體要素。在西方國家,技術對企業產品生產、創新、研發的貢獻率達到 70%,而中國僅有 30%左右。技術方面的差距也是影響我國企業和西方國家企業競爭力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國企業也逐漸開始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開始把技術放到企業發展戰略層面考慮。
(3)制度安排。從企業內部來看,制度安排包括管理產權制度和生產經營管理制度?!拔小怼毙问降闹贫劝才攀乾F代公司制度的顯著形式之一,是由于產權多元化產生的。在公司產權制度方面,制度安排要合理安排股權結構,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在內部經營管理制度方面,則應從股東財富最大化出發,完善經營者的激勵體系與控制體系,避免“內部人控制”與“道德風險”等問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4)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長期實踐中所形成的,為企業員工所普遍遵守的價值體系和經營理念,它和企業制度共同構建了企業經營的支持體系。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企業文化的作用逐漸被人們關注,它誕生于日本,發揚于美國,繼而被各國應用。波特認為:“企業文化影響著組織的準則和態度,是成功企業的一個重要因素?!蓖贫劝才畔啾?,企業文化更具有能動性和穩定性。
2.企業內部資源形成競爭力的機制
這一機制如下圖所示。企業內部資源,如人力資本、技術條件、制度安排、企業文化等,在企業內部物質資本的基礎上,經過企業的管理活動與創新行為,產生直接形成市場競爭力的若干變量,包括價格與成本,產品質量,品牌,差異化,服務等,這些變量直接表現為企業外部資源的競爭力。競爭優勢形成以后,就會反過來對企業的內部資源優化,優化后的內部資源通過進一步的管理活動與創新行為,形成更加明顯的競爭優勢。如此循環往復?!緢D】
由企業的內部資源產生形成市場競爭力的經濟變量,關鍵在于管理與創新活動。管理能力與創新能力作為企業一種特殊的資源,在企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這種企業資源所具有的特殊性在于它們是對其他資源的綜合過程,而企業的競爭力恰恰是形成于這一過程中。
國內外凡是優秀的企業,無不具有優秀的卓越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而失敗的企業,糟糕的管理能力是導致其失敗的主要原因。管理對企業的直接競爭力有著廣泛直接的影響。人力資本、技術條件、制度安排、企業文化離開優秀的管理是無法產生形成企業競爭力的經濟變量的。良好的管理,能夠為企業設定經營戰略方向;提高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優化組織結構流程使產品市場化。對于管理在上述機制中的作用,我們可以用斯米克經濟現象加以說明。斯米克經濟現象,是以上海斯米克拉絲模有限公司為剖析對象提出的一種經濟現象。該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業上海拉絲模廠與英國斯米克公司合資,于 1990 年正式成立。拉絲模廠以大部分廠房、設備、產品折股投入,外方第一期投入 80 萬美元,只派總經理一人進入企業。該公司在既未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品,外商也未提供有效的出口渠道以及競爭力環境相同的情況下,一改連續三年大滑坡的頹勢,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提高,員工積極性也調動起來。該現象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在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效益欠佳、競爭力不強的原因,并非是企業基礎差、競爭力資源不好,而關鍵在于沒有一個好的管理機制。
與管理活動同樣,創新也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彼得·德魯克指出,“創新行動賦予資源一種新能力,使他能夠創造財富。事實上,創新本身創造了資源?!逼髽I的人力資本、技術條件、制度安排、文化等內部資源無不需要創新。創新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維持這一動態過程的關鍵在于建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由美國管理學者彼得·圣吉提出。學習型組織是關于組織概念和作用的一種態度和理念,是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對組織的思考,它要求組織中每個人都參與識別和解決問題,使組織能夠進行不斷的嘗試,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寶鋼是我國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規模與效益在國內同類企業中均名列前茅。寶鋼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走“引進———消化———跟蹤———創新”之路,將學習當作企業的一種經濟行為,引起培訓機制,每年派出近千人次出國考察,同時定期與美、俄、德、日等國進行交流。由此可見,只有形成學習型組織,由內部資源形成競爭優勢的機制才可以持續下去。
3. 競爭優勢的形成將會對企業內部資源形成優化作用
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意味著將有更高的利潤率或者更大的市場占有率。這樣一來,企業可以用充裕的資金用于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比如制度的更合理安排,人力資本的投資,技術的創新和企業文化的提升,委托代理關系的激勵與控制,塑造企業文化等,從而使企業內部資源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在企業技術進步機制方面,通過競爭優勢而獲取的利潤有助于增加科技開發優勢投資,從而形成企業技術進步的持久動力。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歐盟、美國和日本研究開發投資預算合計占全世界預算的 90%以上。在研究開發方面投資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日本、德國、瑞士和瑞典,這些國家在該方面的投資約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 2.8%左右。韓國在投資方面的努力使其擁有的工程師數量在 1975—2000 年間增長了 10 倍。
中國企業在利用內部資源形成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管理與創新這一關鍵環節過于薄弱
下面的案例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大連華錄集團投資 30 億元,引進日本松下技術生產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錄像機。但 1996 年沒等新產品下線,錄放機強力替代品問世了,使得華錄集團一時陷入嚴重的困境。后來不得不改造生產線,主要生產 VCD,但沒改完多久,VCD 的替代品 DVD 問世了。無奈又得向 DVD 方向改進。這一過程,形成了巨大的資金浪費,企業的競爭力由于沒能跟上市場而無從談起。這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國目前的企業,過于重視技術條件等資源項目的建設,而管理職能相對薄弱,持續的創新能力更是潰乏,正如和君創業研究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夫所說:“絕大多數公司懈怠于戰略思考,草率于戰略決策?!啊睂χ袊髽I而言,管理升級比技術升級更重要?!?/p>
在比較日本與歐美企業的生產力差別時,在 20 世紀 7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中期 20 年間,日本企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不是來源于日本企業的技術領先而是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梢?,從戰略管理到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技術是形成持久的創新能力和促使企業內部資源形成競爭的關鍵一環。而這一環節的薄弱,必將成為影響我國企業競爭力提高的關鍵所在。
2.企業競爭力的培育未能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進一步來講,就是在競爭優勢優化企業內部資源一環出現了問題?!熬奕恕奔瘓F的發展軌跡就是發人深醒的一課。1996 年下半年的巨人集團,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一方面,巨人大廈急需資金,而另一方面,生物工程和電腦兩個產業已經不足以支撐巨人大廈。這時,史玉柱不是將在生物工程與電腦兩個產業中獲取的超額利潤來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優化提高企業競爭力,而是將其投資到所謂的珠海標志性建筑。至 11 月份,巨人大廈抽干了巨人產業的血,生物工程與電腦產業最后不得不戛然中斷,巨人回天無力。這一深刻教訓,讓我們意識到了企業競爭力培育的循環體系形成的重要性。
企業作為一個系統,決定企業競爭優勢的主體變量就是企業的內部資源,即是人力資本,技術條件,制度安排和企業文化。外部來源只能是作為輔助因素存在,是一種保障性變量。立足于什么樣的產業,在產業中如何定位,歸根結底是由企業的內部資源來決定的。對于企業競爭力的形成,企業內部資源是關鍵。對內部資源形成企業競爭力的機制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強化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能力方面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