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的“民機夢”成為現實靠什么?靠人才。
中國商飛公司在創建國際一流航空企業的進程中,全面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為人才的成長搭建“舞臺”、提供“劇本”、配置“角色”,讓每個心懷中國大飛機夢的人,在“兩大型號”研制和公司發展建設中成才、出彩,共同書寫中國民機產業發展的藍天之夢。
確立人才發展新理念
民機產業是一個國家科技、制造業和綜合實力的體現,有“現代工業之花”的美譽。波音、空客、龐巴迪、巴西航空工業等世界著名公司大力發展民機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波音、空客等公司擁有一批在民機設計研發、制造、市場營銷、客戶服務、供應商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和領軍人物。波音、空客的成功經驗再次證明:人才是發展民機的基石。
2008年5月11日,作為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的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干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的中國商飛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渡虅罩芸吩u論說:“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工程,中國商飛公司的成立,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創新型公司正式啟航?!?/p>
萬事開頭難。新成立的中國商飛首要任務是全面推進ARJ21新支線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研制,使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民機夢”早日成為現實。
但擺在中國商飛面前的現實是,在中國民機發展的歷程中,還沒有完整地走過民機型號研制的全過程,民機設計研發、制造、客服等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嚴重缺乏。
面對世界民機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的局面,中國商飛公司清醒地意識到,要在未來的國際民機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關鍵在人。人是公司發展建設的第一資源。
中國商飛從事關民機產業發展興衰的高度,把人力資源作為型號研制和公司發展建設的第一資源,在戰略層面確立了“廣納天下英才,共創民機偉業,成就精彩人生”的人才觀和“依靠人才發展項目、依托項目培養人才”的人才理念。針對民機產業人力資源稀缺性、競爭性、全球性的特點,編制了《公司人力資源總量規劃和人才工程路線圖》,按照“國內選調一批領軍人才、內部提拔一批骨干人才、高校招聘一批后備人才、海外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的思路,迅速構建了人才優先發展布局,加快吸引和招攬有志于民用飛機事業的國內外優秀人才。
認準了就干,不達到目的決不罷休。在攻克人才缺乏的瓶頸上,中國商飛頻頻“亮劍”.
--從國家機關、地方政府、航空航天系統、高校和科研院所選調了近百名技術和管理骨干,充實到型號研制和能力建設中。
--堅持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方針,大膽使用年輕人,一批60后出生的骨干走上領導崗位。選拔任用19名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目前,副主任設計師以上骨干已達到168人。
--著眼于民機產業優秀后備人才的培養,與國內外知名航空院校開展戰略合作,通過國防科技獎學金、大飛機獎學金、暑假實習計劃、校園宣講等形式,選聘優秀畢業生3800多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400多人。
--制定公司海外人才引進“百人計劃”,通過國家外專局、駐外使領館和海外華人協會等渠道,聯系海外人才近萬人次,累計引進使用各類海外人才800多人。
中國商飛公司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收效明顯,大大緩解了人才短缺的矛盾,有力地推動了型號研制和公司發展建設。
“千人計劃”助推“中國民機夢”
多數海外留學人才心底都深埋著一個夢想:學成歸來,報效祖國。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承載起留學海外高層次人才的“中國夢”.“千人計劃”成為海外留學人才回國實現理想的搖籃和平臺。
按照中央“千人計劃”的部署,中國商飛公司加快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一個專為海外人才量體裁衣而制定的“百人計劃”出臺。中國商飛采取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和運行機制,與101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長期簽約。在他們當中,有30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2人入選中央“外專千人計劃”),2人獲中國政府“友誼獎”,20人次入選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7人入選上?!扒擞媱潯?3人獲上海市“白玉蘭”獎,1人入選上海浦東“百人計劃”.
海外人才紛紛回國加盟大飛機事業,成為實現“中國民機夢”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央“千人計劃”入選者李東升在談起回國經過時,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2008年5月11日,承載著中國人百年航空夢想的中國商飛公司,在‘東方之珠’的黃浦江畔揭牌成立,掀開了中國人自主研制大型民用客機的歷史新篇。
依托國家‘千人計劃’的時代機遇和快速通道,自己長久以來報效祖國、奉獻社會的‘中國夢',終于獲得了從夢想穿越到現實的最為可靠的根基和平臺。那一刻,內心里除了興奮激動,就是歸心似箭?!?/p>
回國后,李東升擔任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和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憑借在空客多年積累的科研和管理經驗,組織開展C919大型客機改進型復合材料結構研究,在設計研發系統內大力推廣并行工程(IPT)管理模式。
“千人計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集聚海外高層次人才上所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在海外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吸引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回國加盟大飛機事業。
上?!扒擞媱潯比脒x者劉衛平回國后,在上飛公司副總工程師兼民機復合材料制造技術中心主任崗位上,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大膽探索,將整體共固化技術、VARI技術等國際先進材料制造技術引入項目生產中,解決了長期困擾國內復合材料運用的技術瓶頸。
美國專家謝里來華前曾任美國波音公司聲學科學家。2011年1月加入中國商飛公司以來,為艙內聲學研究、起落架設計、增升裝置設計、動力設計等專業團隊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
烏克蘭專家米克拉2009年8月正式加入中國商飛公司,與來自烏克蘭基輔航空管理局、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科技綜合體的5名外國專家共同組成飛機氣動研究團隊,積極開展C919大型客機機翼氣動布局研究工作,為C919大型客機總體氣動性能優化提供了多種可行性方案。
李東升、劉衛平、謝里、米克拉……一個個活躍在型號研制上的身影,揮灑著他們的才華與激情,凝聚成“千人計劃”專家們的強大力量。他們正在,并將繼續為中國民機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
健全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按照整合全球優質資源的思路,公司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健全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公司搭建全球化培養渠道,先后與8個國家的15家國際知名院校和供應商合作開展學歷教育和短期專題培訓,累計派出400多名技術、管理骨干赴海外學習。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公司與清華、北航等9所高校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開辦“大飛機班”培訓200多人,評選“大飛機獎學金”160多人,招收博士后35名。加強內部培訓,開通網絡學習系統,初步建成培訓課程庫和教材庫,累計舉辦各類培訓7600多項,培訓覆蓋面達到19萬人次。
依靠人才發展項目,依托項目培養人才,經過五年堅持不懈地努力,公司人才總量不斷增長,素質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
--人才總量大幅度攀升。
公司員工數量從組建時的3800多人增加到7700多人,其中,研發設計人才1625人、型號預研人才152人,總裝制造專業人才1332人,技能人員2228人,客戶服務人才241人,市場營銷人才140人,適航管理人才133人,供應商管理人才140人。
--人才素質不斷提高?,F有博士226名,碩士1862名,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1048人。技能領軍人才實現“零”的突破,現已擁有全國技術能手5人,上海市杰出技術能手1人,上海市技術能手5人,上海市首席技師“千人計劃”5人,公司級技術能手6人。
--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具有正高級職稱219人,比公司成立時的32人增長了584.3%;具有副高級職稱479人,比公司成立時的119人增長了302.5%.入選各類國家、地方人才計劃的領軍人才達到250余人次。
“商飛之星”閃爍天空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因素。實現“兩個建成”,實現中國民機夢靠什么?靠一支奉獻、敬業、創新的干部隊伍。
在中國商飛公司7700多名員工中,35歲以下的青年有4600多人,占到近三分之二;35歲以下的處級管理人才占到49%;35歲以下科技人才占到近90%,更為嚴峻的是他們當中沒有人完整地走過民機型號研制的全過程。
改變這一現狀,必須要有超常規的思路和智慧。
2012年,一個為70后、80后管理骨干、科技骨干和高學歷人才量身定制的“商飛之星”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出臺。
“商飛之星”是中國商飛“青年英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為70后、80后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量身定制的人才培養行動計劃,目的是引導青年人才堅定信念、增長本領、錘煉意志,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形成人才支撐項目、項目造就人才的生動局面。
公司對納入“商飛之星”人才培養行動計劃的青年管理骨干和青年科技骨干,進行日??己?、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和任前考察,注重把年輕干部放到型號研制的重大任務和重大試驗中去培養歷練,通過競爭性選拔,一批有潛力的青年骨干走上重要崗位任職,形成了憑能力、憑素質、憑實績、憑本事上崗的良好氛圍。
“商飛之星”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加快儲備、選拔和培養了一批年輕干部,為公司發展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青年是民機的未來
青年是公司的希望,是民機的未來。金壯龍董事長著眼中國商飛長遠的發展,提出要把青年培養成“戰略型、學習型、創新型、國際型、示范型”人才的新思路。公司在加快培養青年人才的過程中,把造就“五型”青年英才與實施“青年英才工程”相結合,圍繞加強“青年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工作的決定》,暢通了青年人才成長的渠道。
參加“青年英才工程”培訓的245名青年骨干,現已在工作中嶄露頭角,累計參與解決型號重大技術難題100余項,編寫重要技術報告1100余份,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申請專利近100項。一大批青年人才在實踐中茁壯成長,成為公司技術和管理的骨干。
謝燦軍是從ARJ21-700飛機項目研制中脫穎而出的技術骨干,榮獲第十四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在擔任中國商飛支線項目部副部長兼ARJ21-700飛機項目行政指揮期間,為了早日取得ARJ21-700飛機型號合格證,奮戰在閻良試驗試飛第一線。
為了中國大飛機的夢想,戚學鋒毅然辭去了GE航空集團頗具發展前途的職位,加入中國商飛。在型號研制中,他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國內首次解決了新型支線飛機發動機“不可控高推力”等難題,獲上海市“五四青年獎章”.
海外高新技術人才陸孜子,2011年學成歸國后加入中國商飛公司復合材料研究團隊,積極投身國家“863”計劃等多個科研攻關項目,入選中國商飛公司“首屆十大青年英才”.
五年,在歷史的發展長河中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就是這短暫的五年,中國商飛公司在人才隊伍建設這張白紙上,書寫出一幅幅與祖國的大飛機一起成長,共同享有人生成才、出彩機會的燦爛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