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取決于審計部門在組織治理結構中所處的位置,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強弱與內部審計成果利用密切關系,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落地體現為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效果有賴于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使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措施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以一定的標準為依據,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確保內部審計質量符合標準,滿足組織對內部審計部門的期望,幫助組織實現目標的系統性控制活動,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手段。筆者認為,做好這項工作,應從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力度的大小、落地的體現、效果的好壞及工具的使用等角度進行思考。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完善取決于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治理結構中的位置
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治理機構中所處的位置包含了內部審計部門的匯報途徑、內部審計部門與組織其他部門間的關系、集團化組織或者大型組織中不同層級間內部審計部門的關系及內部審計部門內部的架構。一個組織所處的行業、生命周期、外部經營監管環境,所確立的發展戰略、組織文化等,是其確定治理結構中內部審計部門所處位置的基本出發點,體現了組織對內部審計部門的期望。組織在查錯防弊、改進流程、提升管理、防范風險、促進企業價值增值等方面對內部審計的期望越大,越希望內部審計部門從跨部門邊界、跨管控邊界、跨業務領域等獨特視角發揮作用,越會賦予內部審計部門更強的相對獨立性、更高的權威性。具體體現在:內部審計部門直接匯報的對象在組織決策機構中的級別較高、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中處于超脫地位(介入具體業務活動的程度低)、同一組織內上級內部審計部門對下級內部審計部門的管控嚴格(包含人、財、物等),內部審計業務的計劃、執行、督導、評價、考核等相互制衡度高。內部審計部門相對獨立性、權威性越高,自身的調整能力越強,越會通過多種措施不斷提高審計質量,越會注重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從實踐來看,通常直接向董事會或者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匯報、組織內不同層級內部審計部門間實行垂直管理的內部審計部門,會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部門,配備經驗豐富的專門人員,制定涵蓋范圍較廣、規范程度較高的質量控制流程、標準,定期對內部審計質量進行督導、評價、考核,并據此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評價考核。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的發展壓力較大,很多組織正在通過調整治理結構、組織重塑等方式加以應對。內部審計部門應利用好這個契機,通過多種渠道反映內部審計自身規律,在組織治理結構調整中更好地明確所處的位置,從目標、組織、標準、人員、信息溝通、具體操作、評價督導、考核、責任追究等維度出發,不斷完善適合自身特點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力度的強弱與內部審計成果利用效果密切相關
內部審計成果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結晶,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所在。內部審計工作是否發揮了作用,是否體現了組織期望,重要的體現就是內部審計成果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若通過利用內部審計成果,組織提升了具體業務的執行效率,完善了管控模式,調整了組織架構,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了嚴肅問責,就表明內部審計結果利用的效果較好。在此情況下,內部審計部門面臨的外部壓力越大,越會通過強化內部審計控制力度,來提高內部審計質量。
目前,各類組織普遍加強了對審計成果的利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狠抓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要求被審計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作為整改第一責任人,各級政府每年要專題研究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對整改不力、屢審屢犯的,要嚴格追責問責。國務院國資委要求有關企業針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深入剖析原因,舉一反三,狠抓整改,堵塞漏洞,加強風險管控,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銀監會則在《金融機構高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中明確要求,若擬新任金融機構高管的人員,其曾任金融機構董事長(理事長)或高級管理人員的,應當提交該擬任人的離任審計報告。內部審計部門要抓住各類組織加強內部審計成果利用的時機,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力度,對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形成倒逼機制。
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落地體現為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我國《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2306號--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要求,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和審計項目負責人通過督導、分級復核、質量評估等方式對內部審計質量進行控制。這表明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落地體現為形成一系列對內部審計進行規范的政策和程序,從而使內部審計工作實現科學化、規范化,減少內部審計工作的片面化和隨意性。
從內部審計部門質量控制的角度看,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制定內部審計人員所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明確內部審計人員的準入標準及后續教育要求,建立并持續完善審計基本制度、審計操作流程、審計技術指南(指引),不斷提升內部審計人員運用審計工具的水平,編制科學的審計發展規劃及適應所在組織期望的年度審計計劃,合理配置包括人員、費用、時間等在內的內部審計資源,建立審計項目督導和復核機制,開展審計質量評估,評估審計報告的使用效果,對審計質量進行考核與評價以及對相關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對于具體內部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內部審計部門需要不斷完善從內部審計工作準備、實施到終結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在準備階段需要對具體審計項目的內容、范圍、重點、時間及人員配備等情況進行規范,在實施階段需要對疑點分析發現、審計取證、底稿編撰與審核、信息溝通等進行規范,在終結階段需要對審計報告(審計信息)的撰寫與提交、審計檔案的收集與管理、后續審計整改及跟蹤等進行規范。
四、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效果有賴于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要求的相關政策和程序需要內部審計人員來執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本身也需要內部審計人員來完成。內部審計人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存在因主觀故意、客觀疏忽等原因導致的操作不到位、政策制度執行不嚴格、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同時,相關政策和程序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會存在一些尚未規范或者不符合具體實際的情況。因此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實現的效果有賴于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
我國《內部審計準則第 1201號--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指出,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是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中應當具有的職業品德、應當遵守的職業紀律和應當承擔的職業責任的總稱。內部審計人員應當保持誠信正直、客觀性、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履行保密義務。內部審計部門要把好內部審計人員的進入關,加強對其工作經歷、學習經歷等的考察,不容許不符合職業道德規范的人員進入內部審計隊伍;在工作中注重觀察,發現內部審計人員存在可能損害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要及時制止,調離審計項目組甚至內部審計部門;建立重視職業道德的文化氛圍,暢通溝通渠道;強化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能力培訓,加強后續教育,不斷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加強審計過程管控,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考核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管理使用機制,優化職業發展通道。
五、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應用
內部審計工作獲取的數據日益增加,工作方式也不斷變革,很多審計管控、底稿、證據、文書等實現了信息化。為適應這種變革,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越來越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的應用。
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將審計質量控制的流程和政策固化在審計系統中,通過信息化手段引導內部審計人員按要求開展工作,加強對審計過程的控制工作。當某項工作未滿足質量控制要求時,無法進入下一工作環節,并將有關信息向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內部審計項目負責人或者部門領導發出提示。從總體上管控審計資源的分配,掌握審計計劃的執行進度及每個審計項目的進展,了解相關質量控制工作的開展情況。
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在審計系統中建立審計專家、審計案例、審計文書模板庫,提高審計工作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可以在審計系統中詳細記錄具體審計項目中電子數據的采集、轉換、清理和分析過程,包括何人何時何地進行何種操作、具體操作的方式方法、操作的結果等,保證上述過程具有可再現性,提升數據分析的可靠性,確保審計跟蹤具有價值;可以利用審計索引號等唯一標識,在審計系統中開發從審計報告、信息等反應審計成果的載體中逆向追查到相應審計底稿、審計證據的功能,確保審計成果真實可靠;可以在審計系統中增加分析、篩選功能,利用信息化大數據分析的優勢,對不同被審計單位、不同審計類型、不同年度的審計項目、審計問題進行多維度分析查詢,從組織的高度提出管理建議,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為組織提供更加優質的決策支持。
參考文獻:
[1]劉成,許莉,屈耀輝。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組織架構比較[J].中國內部審計,2011(10)
[2]劉煒。損害國家審計職業道德行為的識別與防范措施[J].中國審計,2011(6)
[3]雷智軍?;ヂ摼W金融時代下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5(33)
[4]田菁菁。我國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
[5]謝曉燕,邰健永?;诠局卫淼膬炔繉徲嫏C構定位研究[J].財務通訊,20l1(10上)
[6]王智玉。審計信息化與審計組織方式[J].審計研究,2011(4)
[7]張亞東。企業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探索[J].新會計(月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