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管理論文 > > 廣州如何建設學習型城市研究緒論
廣州如何建設學習型城市研究緒論
>2022-12-13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廣州市創建學習型城市困境研析
【第一章】廣州如何建設學習型城市研究緒論
【第二章】學習型城市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第三章】廣州市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歷程與成果分析
【第四章】廣州創建學習型城市的條件與面臨的問題
【第五章】推進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廣州學習型城市構建問題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的背景。

城市,自誕生之日起就作為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心,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占據著突出的重要地位。進入 21 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化的進程,人口流動與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與金融危機、恐怖主義與公共安全、貧富差距、能源枯竭、環境污染、教育與就業這些問題與矛盾相互交織、錯綜復雜,為城市的發展帶來許多新的挑戰。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信息量迅速膨脹、知識更新異??焖俚闹R經濟、信息時代,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世界的主潮流。推崇學習型城市建設是很有必要的,在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都將學習型城市的建設納入了重點發展的戰略性規劃。

學習型城市的核心是重視社會群體的學習,并使得有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參與到城市的建設中來。學習型城市的概念由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出。1973年,由經合組織牽頭,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瑞典等國家的城市一起參與實施了"教育型城市"行動計劃。學習型城市的雛形由此登上歷史舞臺。1990 年,第一屆學習型城市國際會議于巴塞羅那正式召開,學習型城市的具體內涵也進一步被深化。1993 年,經合組織再次以"面向終身學習的城市戰略"為主題,發布學習型城市戰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給學習型城市下了明確的定義。從此以后,建設學習型城市就成了各國競相要達成的戰略性目標。在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組織理念的推進下,世界各國的學習型城市建設,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實踐發展上都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績。2013 年 10 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聯合舉辦了"首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劉延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教育部副部長魯昕等在大會上致辭或發表講話。大會以"全民終身學習:城市的包容、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分別對"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意義"、"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組成"、"建設學習型城市的主要戰略"以及"學習型城市發展的關鍵指標"四項主題和議程進行了探索與討論。代表們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終身學習"對于現代城市發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意義,介紹了各自國家建設學習型城市的重大戰略舉措與經驗,探討了新時期世界學習型城市的基本特征。此次大會通過了兩項開創性的成果文件:《建設學習型城市北京宣言》以及《學習型城市的主要特征》。

這兩項文件是此次與會代表們集體智慧的結晶,對世界各國的學習型城市建設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政策與實踐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2001 年,在上海 APEC 人力資源峰會上,江澤民主席在發言中指出,我國要創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并將此作為我國下一階段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口號和目標。這個時候起,我國的學習型城市建設規劃,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模型。2002 年 11 月,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其目標之一就是努力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在此次會議上,我黨把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戰略高度,而且把這個建設目標納為今后 20 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這是"學習型社會"的概念首次被寫入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隨后,各省市區紛紛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一股學習的熱潮在全國范圍內席卷開來。我國的各級教育部門也更進一步重視教育方面的改革,為我國人力資源素質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目標也更趨近了一大步。2003 年底,北京、上海等 60 余座城市為了積極響應并推動學習型城市建設的大步伐,聯名在中國學習型城市論壇首屆年會上發表《學習型城市發展宣言》,將人本思想、終身教育、全民學習等觀念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宣傳推廣,這對于我國學習型城市的建設以及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經濟建設的發展等都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提供了巨大的動力。2007 年,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提出"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明確目標。2010 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加快各類學習型組織建設,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1],對教育做了深刻說明,要求各省市區重視人才的培養、重視教育工作的科學化發展,要重視基礎性學習,與此同時還得加強我國人民思想文化素質的教育與培養,把建設學習型社會納入到了我國教育領域在今后十年的發展規劃目標里。2012 年,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我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明確要求,并強調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培養全方位的人才,全方位的培養人才,要求各級教育部門要重視基礎性的人才培養策略,要全心全意地去辦好教育,使得我國的人力資源整體素質與技能都有顯著的提升,只有這樣,我國才能有足夠的科研力量踐行人才強國的宏觀發展戰略,以教育為主要的深入方向促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目標早日達成。2013 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上,新當選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號召所有中國人民同心同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自此,建設學習型城市上升到了民族大義的層面。之后,教育部、國家發改委、文化部等七部門在 2014 年發表《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闡釋了當前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主要任務,提出了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支持政策和相關措施?!蛾P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提出了我國建設學習型城市的階段性目標:全面推進我國學習型城市的創建工作,形成一大批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完善、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學習機會開放多樣、學習資源豐富共享的學習型城市[2].《意見》的頒布,對我國學習型城市的各方面工作的開展具有巨大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廣州市在國內可以說是首批提出學習型城市目標的城市之一。在二十世紀末期,廣州市政府就明確了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戰略目標。進入新世紀,尤其是在十六大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之后,國內更是掀起了"城市學習化"的熱潮,廣州市也由此加深了對學習型城市的研究與實踐。在《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明確了政府需帶動市民,積極樹立"知識創造財富,學習提升價值"的觀念,建立市民終身學習的理念,并提出要努力創建學習型城市[3].之后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 年)》的頒布以及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廣州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上馬,更是推進廣州創建學習型城市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2011 年,廣州提出了"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體的城市發展理念[4],將低碳經濟、智慧城市與市民的生活相融合。同年,市委、市政府發布《廣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創建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最終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教育目標。到 2020 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率先形成學習型城市。2012 年,市委、市政府又發布《廣州市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決定》。決定提出,廣州要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到 2020 年實現廣州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大跨越,努力邁進世界先進城市行列,建設宜居宜業人民滿意的幸福廣州。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推進廣州又快又好地創建學習型城市,并以此為目的,理順建設學習型城市時會用到的理論基礎,分析研究國內外建設學習型城市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建設成功的經驗。并以此為范本對比廣州市實際情況,尋找適合廣州市的發展方式,推進廣州市學習型城市建設,同時為廣州市教育部門相關體系構成提供理論經驗,供其完善現有教育制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現代化,加速廣州市現代化進程,從而在 2020 年左右建成學習型城市,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1.2.2 研究意義。

現如今,建設學習型城市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時代背景之下,建設學習型城市刻不容緩。廣州市作為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率先建成學習型城市,實現教育現代化更具有戰略意義。全民學習、終生學習對城市來說是在應對知識經濟挑戰時必備的兩項基本對策,也是城市包容、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延伸與證照。當今時代,知識改變命運改變的已不是個人命運,更是城市命運、國家命運甚至是社會命運。建設學習型城市就是改變城市命運的最佳寫照。話雖如此,建設學習型城市仍然需要個人力量,人很容易受到影響,只要學習氛圍足夠濃厚,就能促進城市學習體系發展,如此以人為本,完善相關教育體系,引導市民產生學習需要,然后滿足其需要,進而提升全民整體素質,最后推動城市教育發展,接著再次滿足市民更高層的學習需要,如此良性循環,最終實現終身教育與全民教育。由此可見,探索學習型城市的建設不論是對市民還是對城市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1.2.2.1 實踐意義。

首先,建設學習型城市能夠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的綜合實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在知識經濟的今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意義更加凸顯,人力資源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第一資源?,F代城市要在發展與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不斷的加強教育與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和市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市民素質,提高人力資源的層次,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建設智慧城市、創新城市、文化城市,促進城市在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中的可持續性,增強綜合競爭力。

其次,建設學習型城市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促成終身教育體系的創建。學習型城市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習為核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的教育學習理念,它以普及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教育模式,為人們提供各種各樣,適合個人自身特點的教育機會、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讓人們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并且能做到人人學、處處學、時時學,從而不斷提升市民的自身素質,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學習型社會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理念還能夠促成終身教育條例的落實與終身教育體系的創建,在市民中形成人人學習、終身學習的氛圍,保證人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

第三,建設學習型城市能夠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一方面,創建學習型城市,能夠加強政府對教育的責任與重視,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與推進。另一方面,創建學習型城市勢必需要城市內各界力量的聯動,便于教育力量的整合。再者,學習型城市的創建,需要教育技術的革新,需要加快對新型學習方式的研發。這幾方面都在客觀上不同程度的對教育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提供了契機。

第四,學習型城市一旦成功被創建,那么城市的整體氛圍都會被影響,形成良好的文化風氣,并間接推動經濟的發展,還能將影響影射到周圍的城市,促使周圍的城市也共同進步。

1.2.2.2 理論意義。

學習型城市的出現,是時代進步的產物,是城市發展的契機,也是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科技蓬勃發展,文化相互影響的時代,面對知識爆炸所必須做出的選擇?,F階段,知識經濟的內涵與價值已經初步展現出來,知識成為一個國家的文明和綜合國力的體現,也是一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可以立足的根基?,F在,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習革命正在掀起,這股熱潮席卷了全世界。學習型群體,從組織到城市到整個社會,已經演變成了一支新的力量,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在時代的洪流里,不論哪個國家、地區、組織或者個人,都將會始終向前。而為了更加科學合理的跟隨時代發展的方向,就一定要學會學習,關注學習,同時學習其他城市區域的發展新思潮,吸取成功的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競爭里占得領先地位。

學習型城市具有積極性,能夠改善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人的修養,使人能夠學習更多的內容全面發展自我。同時其創造的良好學習環境,大大的提高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望,而完善了城市的基礎教育設施,就便于社會成員們繼續良好的學習,可以做到自主學習,終生學習。還可以發動全部的成員參與,使大家自主參與,發揮主動性,實現人人學、時時學、處處學。這樣的城市中,市民可以充分提升自我,提高文化素養,從知識中汲取力量滿足自我的精神需求。通過文化知識充實自我,這樣的生活使人更加的健康,展現出人從內而外的精神狀態,形成更加飽滿的生活狀態。

學習型城市是城市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改變現有的的經濟發展模式,提高自身生存競爭能力的最佳發展方式。如今,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踏上了知識經濟之路。學習型城市的建設能夠讓城市擺脫物質資源方面的劣勢的束縛,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方面的特長,改變發展方式,是順應國際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學習型城市,能夠提高城市的文化層次,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建設學習型城市是城市文明的智力支持,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建設學習型城市,使得市民們有更多的機會、更好的環境學習,更好的滿足自我的精神需要。并且還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自我素養,建立更加積極的人生觀、工作觀以及學習觀,幫助城市和市民提升文明、品質,走健康、和諧、文明的發展道路。

總之,對廣州創建學習型城市的研究,對推進廣州學習型城市的創建,從而提升廣州市民的素質,對促進廣州學習型城市建設,提升市民素質,建設終身學習體系,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新型城市化建設,建設幸福廣州,實現廣州夢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本文對廣州市創建學習型城市的策略的研究,對推進廣州學習型城市的創建有參考意義。同時,也可作為其他城市進行學習型城市創建、推進新型城市化的參考。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 國外研究現狀。

早在 1965 年時,法國學者保羅·朗格朗在成人教育促進國際委員會議上曾發表了"Education Permanente"這個轟動教育學界的專題報告,對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后,教科文組織將"Education Permanente"翻譯成"LifelongEducation",再翻譯為中文即為--終生教育。

在朗格朗的"終生教育"觀點提出三年后,美國學者羅伯特·哈欽斯提出了新的觀點:學習型社會。羅伯特·哈欽斯在他的著作《Learning Society》中對此觀點進行了具體闡述,大致內容為:社會上的任何公民都有自由學習的權利,可以自由的選擇提升自己,學習知識提升自己和教育公民傳播知識這不單單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應該將之看做自己的責任。

1970 年,美國學者托夫勒出版《未來的沖擊》。在書中,托夫勒又對學習型社會的定義進行了更具體的闡述:學習型社會應當做到--超工業化的學習和教育,在人們學到一定的知識后,要用學習到的技能去參與工作,然后在工作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缺點,再開始新一輪的學習,就這樣做到終生學習,提高自己。

隨著各種關于終身學習觀點的提出,國際教育委員會融合國際的新思潮,于1972 年發布了《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這份報告中,充分顯示國際教育委員會對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視。

20 世紀 70-90 年代,麻省理工學院對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20 余年間,舍恩教授、阿吉瑞斯教授和彼得·圣吉博士,分別出版了三本有關學習型的研究:《組織的學習:一種行動觀的理論》、《組織的學習之二:理論、方法和實踐》、《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這三本著作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對學習型組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中指出,學習型組織是以超越、創新為目的,是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生存能力,增強活力,改變企業發展現狀的必然選擇和根本途徑。為了學習型組織的成功創建,就要求組織經過下面五層修煉:一、自我提高,二、更新提高心智,三,有共同的前進目標,四、團隊共同學習,五、建立系統性的思考[5].

另外,國際上還有一些學者,通過認真研究提出的"雙環學習"、五階段模型、第四種模型等等不同理論都為學習型組織理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等理念的發展與深入人心,人們對于學習型城市的研究也從理論層面進入實踐層面。

在二十世紀 70 年代初期時,聯合國經合組織實施了發展教育城市的行動計劃,選擇了一些城市作為資助對象,推廣"教育城市"的思想,讓城市重點發展其教育事業并把發展教育作為城市的戰略。到了九十年代初,第一屆國際教育型城市大會召開。會議發表了《教育型城市宣言》并成立了國際教育城市協會。隨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首次正式提出"學習型城市"的概念。第二屆國際教育型城市大會提出把學習型城市的創建納入行動日程,并發表了"市民終身學習的策略".

加速了學習型城市創建的步伐。一些發達的國家也在創建學習型城市的歷史進程中進行了各種不同的探索。例如英國大部分地區在 1995 年時都被網絡覆蓋,用以創建網絡型的學習城市。德國加強了學習型的地區的建設,并將此舉納入了"學習型地區--建立網絡支持"的國家計劃,并對試點的 70 多個城市給予了大量資助和支持。韓國在 1999 年還專門制定了一部法律來支持終身教育,即《終身教育法》,此法賦予了政府一定的權力去選擇有能力的城市來大力推廣終身教育。2013年 10 月,首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以"全民終身學習:城市的包容、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分別對"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意義"、"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組成"、"建設學習型城市的主要戰略"以及"學習型城市發展的關鍵指標"四項主題和議程進行了探索與討論。會議還通過了《學習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和《北京宣言》,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政策與實踐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大會的主題的三個關鍵詞--包容、繁榮、可持續發展,代表了未來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新的發展理念。

1.3.2 國內研究現狀。

受國際社會思想教育的沖擊,我國于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研究學習型社會。

初期,學者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這兩個方面,對學習型城市的研究較少,并且起步也落后于發達國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在 21 世紀初,研究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學者也越來越多,關于研究此方面的科研課題和成果也不斷在增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6].以學習型城市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到的論文就有 2535 篇之多。而且這幾年,中國夢和民族復興一度成為熱門話題,難免會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因此將建設學習型城市與中國夢和民族復興放在一起來研究和探索也成為當前國內研究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一個方向。

由于每位學者的研究的角度不同,導致他們在研究學習型城市創建方式這方面的觀點也不相同,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是以徐學國、山鳴峰為主的,將城市當作是一個整體,把學習型組織的創建當作這個組織的載體,不斷地發掘它的內涵,更廣闊地向外延伸。具體來說就是把學習型組織分為各種不同的層次,再把學習和工作有效地融在一起,構成一個統一的體系來發展終身教育,以此從整體上來提升本城市各方面的實力,更好地發展其職能。第二種觀點是孫其昂教授提出的,他認為建設學習型城市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用學習型組織的名義來提倡大家多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組織活動,使它在組織上得到了充足的支持。而李二玲教授的觀點則與他有些不同,她著眼于地方特色生產系統,希望能通過培育本地創新網絡的方式來創建學習型城市,并且她對城市的理解是從區域的概念上加以劃分的,把城市定義為一個區域,以此為環境來創建一個學習型系統,這樣學習型區域也就形成了。黃復生、楊晨兩位學者則主張利用現代先進的網絡技術和多樣化的學習平臺,來不斷擴充學習資源,以滿足市民的不同需求,并鼓勵他們繼續學習,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從而創建學習型社會。葉忠海教授的觀點則更為特別。他認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得到科學發展,而學習型城市的中心是學習者,基礎是學習型組織,創建是終身教育體系,基本特征是形成終身學習文化,這有利于科學的飛速發展,并且它還能來滿足城市里各個階層學員的要求,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和全民自身能力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此外葉忠海教授還創建了包括 6 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和 54 個三級指標的關于創建學習型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本論文主要采用了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實證研究法等對廣州創建學習型城市的相關問題進行相關研究。本文在理解總結學習型城市建設理論的基礎上,對國內外其他先進城市創建學習型城市的狀況進行比較研究,并結合廣州市的實際情況,理論結合實際提出適合廣州市創建學習型城市的策略建議。

(1)文獻研究與比較研究相結合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現有的資源庫來查找相關的文獻,并進行研究分析,了解目前國內外關于創建學習型城市的研究現狀,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實證研究和案例分析在本文中也運用得比較多,主要是從廣州市的發展條件、歷史、現狀、成就等方面進行歸納分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創建策略,總結了一些很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