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環境風險。
1.1 系統控制風險。
由于計算機信息系統操作控制中的弊端所導致的威脅就是通常說的系統控制風險。傳統手工下操縱機制的進行,是靠彼此相互監督、控制來實現的。但是在會計電算化應用之后,傳統形式的監督及控制轉化為人與機器并行的雙重控制,且以對機器的控制為主。會計電算化的出現,改變了審計的對象和內容,因此審計人員需要對軟件相關方面的內容來進行測評。
對于會計審計來說,軟件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審計人員沒有特別在這方面進行培訓,相關計算機領域的知識就有所欠缺,所以軟件測評對其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任務。軟件內控的缺陷一旦測不出來,接下來的審計工作必然會因此產生很大的誤導,因此審計的效果降低,進一步加大了審計結果的偏差性。
1.2 人員操作風險。
計算機審計系統的應用人員在其領域內由于自身主觀意識或客觀因素所導致的審計威脅就是人員操作風險。在審計操作方面,工作人員必須對計算機的軟硬件以及處理系統有相當充分的了解。如果相反的對這些方面了解的不夠透徹,那將必然會導致審計證據的遺漏,從而出現審計風險。
在軟件開發方面,技術人員不僅要了解軟件的功能與其開發背景,還需要多去請教專家,以此來對自身的欠缺之處進行改進彌補,如若不然,則會造成研發出來的相關軟件功能被束縛,給日后的審計工作帶來一定威脅。
1.3 計算機舞弊風險。
作為計算機應用技能和當代會計二者相輔相成條件下的會計電算化,它的普及使得傳統手工記賬轉變為計算機記賬,儲存介質將由紙質版變為磁性介質。這種變化的產生,造成審計工作中的審查線索不見,另外還將有可能對該軟件系統隱蔽的進行一些非法操作:譬如對數據的重復操作及會計記錄的數據進行無痕修改。近些年來,計算機舞弊的犯罪行為不斷增加,這種惡性行為不僅僅給企業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還甚至對國家與地區的安全性造成危害。會計電算化系統下所產生的計算機的舞弊風險,有兩方面的意思:
其一,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目的,進一步對內部的信息記錄和操作流程以及計算機的相關輔助軟件,采取盜竊或損壞的不當行為,即計算機自身的信息系統的舞弊;其二,把計算機當作一種舞弊的平臺,對計算機的編制流程加以利用從而對別的信息系統進行不當甚至違法行為,即利用計算機來輔助完成舞弊的一種行為。
1.4 會計電算化下的職業道德。
注冊會計師在其職業生涯中所不可或缺的人格和遵紀守法、自身能力等的總稱就是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依據獨立性準則,對于獨立性有可能面臨的各種環境下的威脅進行識別,并通過一定行為來解除這些威脅,利用一些積極的措施把這種威脅盡可能降到可接受水平,是會計師事務所的義務。由于電算化系統的安全穩定與記錄的財務數據息息相關,會計電算化下的審計重心逐漸轉移到被審計單位的電算化系統上。假如只對系統內部的財務數據進行審核,而忽略系統的檢測的話,那么不僅會把審計人員時間浪費,還將大大有可能帶來審計風險。由此可以看出,新形勢下的審計人員,迫切的需要具備高要求的計算機知識。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審計這一工作領域特有的性質,實踐經驗多的審計人員年齡都比較偏大。而這些人對計算機的知識了解甚少,電腦操作知識也只是淺層次的,這些知識與電算化審計的需求極不平衡。對于年輕的審計人員來說,可能具備一定計算機知識,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人沒有對此進行過集中的專業培訓,對于新形勢審計需求也難以滿足。
2 會計電算化審計問題的對策及方法。
2.1 加強審計軟件技術的開發。
雖然在 1991 年出現了由山西省審計廳研發出并且首次通過審計署鑒定的關于工業財務的審計收支軟件,可由于這個軟件系統內部還有很多功能尚未完善,所以對審計人員在實際操作的工作過程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新形勢下的會計電算化軟件如果想要穩步向前發展,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對于不斷更新的審計軟件,為了跟上其快速發展的趨勢,對于軟件的研發效率就必須要進行加快。
在此基礎上,還可通過對一些先進的電算化軟件進行引進學習,開發出適合自己的通用軟件以及專用軟件。
對已開發出的某些審計軟件,如果有推廣的實際意義,則對其進行評審,使其得到最大意義上的商品化。
除此之外,為了擺脫審計人員出于對財務軟件升級而所面臨的技術性的約束,必須讓審計人員對相關數據庫進行學習升華,在此基礎上實現審計工作的最終信息處理與記錄,達到審計的工作目標。
2.2 建立審計環境新制度。
為了保證審計環境系統下的信息正確與真實,更好的對資產安全進行有效的維護,必須在會計電算化方式下使其制度不斷完善健全。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通過一系列包括軟硬件系統的創立,不同崗位進行劃分,計算機中操作會計的檔案信息等的完善。
另外在審計的軟件系統操作和數據的控制中,企業可通過自建一個精密的標準化的數據處理體系。對于不相容的崗位及職能,可依照職責分明且相互制約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崗位的分離控制以及職責的分工。由于會計數據不再是通過直接訂正數據庫,而是通過輸入進行一系列的審核記賬,所以對于電算化系統中的信息數據的保存留底,在選擇上可著重傾向打印輸出。
2.3 強化風險意識。
雖然在會計潮流的發展過程中,信息化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它有著比手工系統更加優越的特性,但在這個新的趨勢下,它同時也帶來了傳統手工系統所沒有的其特有風險。為此,計算機信息系統就不得不對企業內控進行更周密的系統管理。
當今社會關于計算機的違規違法行為的不斷增長,是對于我們在內部控制的電算化系統的重要性的一種警醒。為了防止這一系列計算機違規違法行為,保證執行差錯最大化的減少,各界相關人士都應該具備對此相關聯的正確思想意識,做好風險來臨之前的防范,也就使得內部控制系統的加強成了重要的措施。
2.4 加強機構及人員的管理控制。
審計人員在會計核算軟件的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健全會計制度、規范核算流程以及完善基礎數據、對內部人員建立崗位責任制等,參與到核算軟件調整中去,這也是對于電算化下審計工作的一種防護措施。
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基礎步驟沒有做好,則電算化系統后期的雜亂章程的會計數據將沒有辦法進行處理,也將導致審計工作的過程難度大大提升。因此,不得不通過職權相互分離原則,及時找出可避免的失誤并對其進行積極控制。
2.5 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由于會計電算化新環境的出現,一些舊的法律體系難以滿足新環境的要求,這種滯后就使得審計的工作過程缺少操作性。因此審計工作就不能對外界環境的干擾有效預防,其獨立性也就難以得到應有的保障。
對于這一問題,如果想要有合理有效的解決對策,則必須要通過法律途徑,對電算化審計獨立性破壞的各種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理懲罰,為這一環境下的電算化創造法律保護?,F有法律對不同于紙質原件的計算機磁性介質下的數據信息是否可以作為法律依據,仍然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一法律問題是當前形勢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計算機舞弊行為。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原本不明確的磁性介質下的數據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界定,也就使得審計工作過程可以有法可依,減少計算機舞弊行為。
3 結論。
通過對會計電算化的探析可以了解到,審計工作為了適應電算化的新的歷史任務,必須對自身進行不斷的更新換代,獲取更多相關知識,提升計算機的應用水平,對現代化的管理充分理解,通過不斷的升華來面對會計電算化下審計的諸多問題與挑戰。會計電算化引起的審計風險,要求審計人員對其有足夠的了解,并掌握其重大影響力。
一方面新型審計風險的出現,導致傳統的手工審計遭到極大的沖擊。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新型審計的出現,原有的審計方法、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發展速度進一步的加快了;電算化審計對審計工作的審計線索、內容以及技術方法的改變,使得其對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趙連燈。我國會計電算化當今現狀與發展趨勢探究[J].時代金融,2014(20)。
[2]姜玉泉。試論電子商務時代的計算機審計[J].審計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