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村莊公共事件中農民利益表達探析
【第一章】農村公共事件村民價值觀念研究導論
【第二章】農民利益表達與價值觀念的理論分析框架與可操作化
【3.1 3.2】村莊公共事件調查信度與效度分析
【3.3】村莊公共事件調研描述性統計分析
【3.4 3.5】農民利益表達與價值觀念之間相互作用
【第四章】公共事件中農民價值觀與利益表達的關系與啟示
【參考文獻】公共事件中村民價值觀發展探究參考文獻
3村莊公共事件中農民利益表達與價值觀念的實證分析
3.1研究區域概況與調查樣本分析
本文一手研究資料來源于2012年至2013年本課題組對湘北湘陰縣邵村與鄂南松滋市木村①的多次觀察走訪和深度訪談。選取的兩個村莊均處于傳統向現代轉型進程中,近三年均存在值得關注的村莊公共事件,其中邵村屬于家族合作帶動式的團結型村莊而木村屬于分散的原子化村莊。邵村位于湘南北部,常住人口共1270人,分為325戶和10個村民小組。全村以農業為主經濟結構,現有耕地達到1300余畝。村兩委由5位村干部構成,村支部書記與村主任屬于一肩擔。農民上一年度人均純收入9396元。近幾年來村內建立和倒閉的企業較多,現存企業有外來企業生態農莊、茶葉種植合作社、礦泉水廠。村民自主創辦企業有紅薯種植合作社、3家磚廠。倒閉的企業有冶金廠。木村位于湖北南部,常住人口共2151人,分為541戶和9個村民小組。全村以農業為主經濟結構,現有耕地達到3026余畝。村兩委由4位村干部構成,村支部書記與村主任由不同的人擔任。農民上一年度人均純收入5358元。近幾年新農村建設加強,村民自主創辦了養牛廠、油廠、預制廠,2007年被評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本次調查采用典型個案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選取了兩村全部村干部及有代表性的村民 155 人進行了個案深度訪談,主要包括村干部8位、企業代表15位和村民代表132位(返鄉農民工28位、務農為主的農民101位),其中邵村65位,木村90位,訪談內容涉及近三年的村莊公共事件、利益矛盾、沖突、利益訴求、期望以及現實呈現度較高的價值觀念,為描述性分析和難以量化信息提供參考。問卷調查主要采用隨機入戶抽樣與一對一指導的方法,運用李克特 5 點評分量表對利益表達與價值觀念的各個維度進行測量。賦予 5 個等級不同的分值進行評判,分別是分別是“非常同意”賦予 5 分、“同意”賦予 4 分、“不一定”賦予 3 分、“不同意”賦予 2 分、與“非常不同意”賦予 1 分。本次入戶調查共發放問卷280份(兩村按1∶1比例發放),未收回問卷6份,回收問卷274份,剔除一樣或明顯不合格問卷后,其中有效問卷256份(邵村129份、木村127份),問卷有效率93.4%.采用隨機入戶抽樣方法按比例抽取農戶(剔除不愿或無法接受調查的農戶),選取每戶中最了解情況的家庭成員作為調查對象。調查樣本的構成具有代表性。
從被訪者的基本信息看,訪談的155位對象中,男性比例占到了71.6%,這與調查村莊公共事務決策多為家庭男性有關;年齡上多為中老年齡人,其中41-55歲的占34.2%,61歲以上的占28.4%,這與調查村莊青年多外出打工有關;文化程度上以初中學歷為主,占到了52.9%,這與調查村莊常住人口的實際情況相符;政治面貌上,普通群眾占72.9%;家庭年人均收入5千元到1萬元的占43.9%,1萬元到2萬元的占21.9%.問卷調查樣本中,男性偏多,比例達到為59.4%;樣本村受老齡化和空心化的影響,樣本村人口年齡偏大,其中41歲-50歲的占34.4%;學歷集中在初中階段,初中及以下占調查人數的74.2%.調查樣本代表了村莊日常生活中的村民結構特征。見表 3-1.
3.2信度與效度分析
3.2.1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檢驗,是衡量一個概念下各個操作性題項之間的相互關聯程度或一致性程度,以保證問卷的測量結果是可信的。本文用克朗巴哈系數計算李克特量表系數。一般認為,在探索性研究中,Cronbach's Alpha 值達到 0.70 就可接受,介于 0.70-0.98 均屬于高信度,而低于 0.35 則為低信度,必須予以拒絕。
(1)利益表達。針對利益表達 16 個題項測量信度(見表 3-2),其總體的Cronbach's Alpha 值為 0.812,每個題項的 Cronbach's Alpha 值均處于 0.8 左右,這表明利益表達的這 16 個題項內部一致性較好,量表的信度屬于高信度。
(2)價值觀念。針對價值觀念 15 個題項測量信度(見表 3-3),其總體的Cronbach's Alpha 值為 0.851,每個題項的 Cronbach's Alpha 值均高于 0.8,這價值觀念的這 15 個題項內部一致性較好,量表的信度屬于高信度。
3.2.2效度分析
效度即有效性,根據需要測量樣本的特性,反映樣本的準確性程度。通常測量結果與考察的內容呈正相關,效度越高則越吻合。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是本調查的主要考察。內容效度主要測量內容在現實生活中的適用性,從而檢查其樣本的表達性和典型性。本文調查問卷中利益表達與價值觀念均在嚴格的借鑒阿爾蒙德、李德順等權威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可以認為內容效度合格。結構效度是指結構與相應的測量值之間的適配度。結構效度分析通常使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的方法等。因子分析需要利用巴特利球度檢驗和 KMO 檢驗來判斷其合適性,常用的 KMO 度量標準為 0.9 則是非常適合;0.8 則適合;0.7 則一般;0.6 則不太適合;0.5 以下則極不適合。本文結構效度的檢驗如下:
3.2.2.1利益表達
利益表達也是本文選取的自變量。該變量的測量包括行為主體性、利益綜合、合法性的接近渠道、強制性的接近渠道四個維度。
本文圍繞行為主體性、利益綜合、合法性的接近渠道和強制性接近渠道作為利益表達的測量維度,賦予 5 個等級不同的分值進行評判,分別是“非常同意”賦予5 分、“同意”賦予 4 分、“不一定”賦予 3 分、“不同意”賦予 2 分、與“非常不同意”賦予 1 分。得出結論如下:這 16 個題項中,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的統計量觀測值 1427.289,KMO 抽樣適度測量值為 0.797,高于學術要求的合適水平 0.700,自由度 df 為 120,顯著性水平 sig.為 0.000,在 0.01 以下,表明該量表適合做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抽取 4 個因子(見表 3-4),分別是行為主體性(主體的自主性行動)利益綜合(將分散利益整合為整體利益并予以滿足的過程)、合法性的接近渠道(合乎制度與規則的接近渠道)和強制性的接近渠道(不合法的接近渠道)。這些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 60.624%.采用相同的方法計算利益表達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利益表達 =0.22962×利益綜合因子+0.15495×合法性的接近渠道因子+0.12497×主體行動因子+0.9669×強制性的接近渠道因子
3.2.2.2價值觀念
價值觀念是本文選取的自變量。該變量的測量包括民主觀、公正觀、信任觀、效率觀四個維度。
本文圍繞民主觀、公正觀、信任觀和效率觀價值觀念的測量維度,共設計了15個題項,賦予5個等級不同的分值進行評判,分別是“非常同意”賦予5分、“同意”賦予4分、“不一定”賦予3分、“不同意”賦予2分、與“非常不同意”賦予1分。得出結論如下:這15個項目中,巴特利特球體檢驗的統計量的觀測值為1392.148,KMO抽樣適度測量值為0.816,遠高于合適水準的0.800,自由度df為105,顯著性水平sig.為0.000,亦在0. 01水平下,表明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轉法從這15個項目中抽取4個因子(見表3-5),分別是民主觀(公共事務參與)、公正觀(程序公正、過程公正、結果公正)、信任觀(認知和期待)、效率觀。這些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2.179%,且因子載荷較高,表明這些因子對價值觀念解釋較好。將每個因子值乘以方差后相加可得出價值觀念值,計算公式為:
價值觀念=0.19728×民主觀因子+0.15646×公正觀因子+0.14114×信任觀因子+0.12692×效率觀因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