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村莊公共事務治理中農民理性提升探究
【第一章】公共事務整治中農民公共價值觀優化分析導論
【第二章】農民理性變遷及其階段性特征
【第三章】農民理性對公共價值觀念影響的研究模型與量表設計
【第四章】村莊公共事務治理中農民理性與公共價值的實證分析
【第五章】公共事務治理中優化農民理性選擇以提升公共價值的路徑
【參考文獻】農村公共事務治理中民眾公共觀念研究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陳立旭。信任文化與農村經濟行為--基于浙江家庭承包責任制的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07(1):22-26.
2.陳 剩 勇 , 于 蘭 蘭 . 網 絡 化 治 理 : 一 種 新 的 公 共 治 理 模 式 [J] . 政 治 學 研究,2012(2):108-119.
3.陳 宇 海 .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中 國 農 村 社 區 的 精 神 文 化 變 遷 [J] . 云 南 社 會 科學,2007(1):20-22.
4.董禮勝,李玉耘。工具--價值理性分野下西方公共行政理論的變遷[J].政治學研究,2010(1):65-71.
5.鄧小平文選(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
6.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 年的華北農村[M].王福明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7.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30-63.
8.郭湛,王文兵。文化自覺與社會秩序[J].甘肅社會科學,2006(2):13-16.
9.赫伯特?西蒙?,F代決策理論的基石 [M].楊櫟,徐立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20.
10.胡敏中。論價值共識[J].哲學研究,2008(7):96-102.
11.韓鵬云。村莊價值世界嬗變與新農村文化建設方向[J].學術探索,2015(2):100-105.
12.賀雪峰,仝志輝。論村莊社會關聯--兼論村莊秩序的社會基礎 [J].中國社會科學,2002(3):124-134.
13.賀雪峰。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14.賀雪峰。論農民理性化的表現與原因--以河南省汝南縣宋莊村的調查為例[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2):11-15.
15.賀雪峰。鄉村社會關鍵詞[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
16.何艷玲?!肮矁r值管理”:一個新的公共行政學范式[J].政治學研究,2009(6):62-68.
17.黃宗智。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M].北京:中華書局,1986:5.
18.杰弗里?霍奇遜著。制度與演化經濟學現代文獻:關鍵性概念[M].賈根良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9.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 6 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543-544.
20.金盛華,王懷堂。當代農民價值取向現狀的調查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3(3):20-25.
21.卡爾?波蘭尼。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M].馮剛,劉陽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1.
22.卡爾?科恩。論民主[M].聶崇信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23.康來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價值觀變遷的共性特征[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47-50.
24.羅伯特?達爾。論民主[M].李柏光,林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5.林成福。社會轉型時期農民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4(1):46.
26.劉建榮。社會轉型時期農民價值觀念的沖突 [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5(3):28-31.
27.李桃。經濟理性、生存智慧與行為邏輯--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中小社員“搭便車”行為探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4(2):10-17.
28.梁瑩。尋求社會資本與協商民主的良性互動[J].浙江社會科學,2005(6):103-107.
29.林巖。分化與整合:社會轉型下農民價值觀變遷及當代重構[J].學術論壇,2014(11):5-10.
30.林毅夫。小農與經濟理性[J].農村經濟與社會,1988(3):31-33.
31.牟成文。轉型期我國農民政治意識變遷的特征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0(2):89-93.
3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4-108.
3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95.
3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4.
35.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56.
36.孟慶延?!吧鎮惱怼迸c集體邏輯--農業集體化時期“倒欠戶”現象的社會學考察[J].社會學研究,2012(6):172-191+245.
37.孫國峰。自利,個體效率與公共選擇介入的理論解釋[J].社會科學研究,2004(1):29-31.
38.吳春梅,郝蘇君,徐勇。政治社會化路徑下農民工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實證分析[J].政治學研究,2014(2):90-103.
39.吳春梅 , 劉曉杰。新鄉土社會價值困惑與農村矛盾化解的價值向度 [J] .理論與改革,2009(4):58-60
40.吳春梅,邱豪。論鄉村治理中的溝通網絡[J].理論探討,2011(3):151-154.
41.吳春梅,石紹成。論公共參與中民主與效率的整合[J].理論與改革,2010(5):90-93.
42.吳春梅,石紹成。鄉村公共精神:內涵,資源基礎與培育[J].前沿,2010(7):133-134.
43.吳春梅,石紹成。文化網絡,科層控制與鄉政村治--以村莊治理權力模式的變遷為分析視角[J].江漢論壇,2011(3):73-77.
44.吳春梅,翟軍亮。公共價值管理理論中的政府職能創新與啟示[J].行政論壇,2014(1):13-17.
45.吳重慶。無主體熟人社會[J].開放時代,2002(1):121-122.
46.汪輝勇。公共價值含義[J].廣東社會科學,2008(5):56-61.
47.文軍。從生存理性到社會理性選擇:當代中國農民外出就業動因的社會學分析[J].社會學研究,2001(6):19-29.
48.溫銳。農民平均主義?還是平均主義改造農民--關于農村集體化運動與中國農民研究的反思[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1-10.
49.王義芳,李倫。農民價值觀變遷與新農村社會價值規范建設-以湖北農民和湖北農村為例[J].道德與文明,2008(3):13-15.
50.西奧多?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梁小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5.
51.夏國鋒。村莊公共生活:歷史變遷與外力形構--魯西南夏村的個案考察[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5):35-44.
52.徐勇。農民理性的擴張 “中國奇跡”的創造主體分析--對既有理論的挑戰及新的分析進路的提出[J].中國社會科學,2010(1):103-118+223. 約翰?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M].萬俊仁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168.
53.郁建興,何子英。政治交往:一種政治溝通的新分析路徑[J].社會科學輯刊,2009(4):4-9.
54.雅克?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55.俞可平。治理與善治[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56.俞可平。社會公平和善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兩大基石 [J]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5(1):10-15.
57.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48.
58.閻云翔。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243.
59.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M].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8:223.
60.張等文,劉彤。西方學者視域中的協商民主:理念,價值與限度[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版),2012(1):1-5.
61.周軍,田克勤。中國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農民文化價值觀的變遷及其引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13-16.
62.詹姆斯?博曼。公共協商:多元主義,復雜性與民主[M].黃相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63.詹姆斯?科爾曼。社會理論的基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22-23.
64.詹姆斯?斯科特。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 [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36.
65.趙泉民。井世潔。 “后鄉土”時代人際關系理性化與農民合作的困境與出路[J].江西社會科學,2013(8):203-208.
66.趙霞。傳統鄉村文化的秩序危機與價值重建[J].中國農村觀察,2011(3):80-86.
67.鄭也夫。信任與社會秩序[J].學術界,2001(4):30-40.
68.Benington. Creating the Public in Order to Create Public Val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9,32(3):232-249.
69.Bozeman. Public Values and Public Interest: Counter-balancing Economic Individualism.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7.
70.Horner, Hazel. Adding Public Value. London: The Work Foundation, 2005.
71.Kelly, Mulgan, Muers. Creating Public Valu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ublic ServiceReform.London: Cabinet Office Strategy Unit, 2002:4.
72.Kernaghan. Integrating Values into Public Service: The Values Statement as Centerpiec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3, 63(6):711-719.
73.Moore. Creating public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95.
74.Popkin. Rational Peasa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Vietna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75.Smith, R.F.I., Focusing on Public Value: Something New and Something Old .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4, 63(4):68-79.
76.Stoker. Public Value Management:A New Narrative for Networked Governance.American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6, 36(1):41-57.
77.Veenstar.Investigating Outcomes of T-government Using a Public Value Management Approach.Electronic Government, 2012(7443):187-197.
致 謝
獅子山下,南湖岸邊,走走停停之間已于這里度過了三年。三年前我懷著向往和喜悅之情踏入了華農寧靜芬芳的校園,三年后我將帶著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走出象牙塔,開啟另一段人生篇章。這段求學的歲月是我最美好的回憶,這里收獲的知識和友誼將是我畢生的寶貴財富。
意氣風發的時光里,最感激的是我的導師--吳春梅教授。感謝吳老師引導我逐步發現了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悉心指導、授業解惑。吳老師扎實的學蘊,謙和的為人,勤奮踏實的品格是學生不斷學習的榜樣。感謝吳老師生活中的關懷和體貼,讓我淡去了遠在異鄉的無助感使我一心求學,心無旁騖。感謝吳老師鼓勵我抓住各種機會歷練,使我綜合能力有了質的提高。感謝吳老師常向我分享人生經驗,消散我內心的顧慮和彷徨。學生愚鈍,三年中未能學及導師十之一二,但您的教誨我會鐫刻在心,時時刻刻不敢忘記。
感謝蕭洪恩老師、李愷老師、朱清海老師、雷玉明老師、梁偉軍老師、方菲老師、郭琰老師、胡豐順老師對我專業學習的幫助和學位論文的細致指導,是您們每一次精彩而詳實的授課讓學生開拓了視野,是您們每一次耐心而細致的審閱論文才能使其得以不斷完善。感謝吳斌老師在我學習生活中給予的支持,也感謝您一直以來在學生工作中的辛勤付出。
溫馨的師門使我受益匪淺,感謝翟軍亮師兄在文獻閱讀與論文寫作方面給予我的幫助,感謝謝迪師兄將研究方法傾囊相授,感謝張偉師兄在數據分析方面的指導、感謝莊永琪師兄和郝蘇君師姐常與我分享學習體會,感謝張貽龍、雷定鵬、林星等各位師弟師妹為我提供的幫助,感謝袁作軍、向蓓、湛婷、席瑩三年中的相互扶持。感謝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2 級碩士班的全體同學,因為你們的陪伴讓我的生活充滿樂趣,因為由你們相隨,使我的生活不再孤單。愿我們都能放飛夢想、幸??鞓?,同窗情誼長存心中。
深深的感謝我的父母,是你們含辛茹苦將我撫育,讓我走出草原見識到外面多彩的世界。慈父慈母日思夜念,拳拳之情溢于言表。
時光荏苒,江城歲月已有七年,感謝這些年來遇到的每一位給予我關懷和幫助的人?!笆坎豢刹缓胍?,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會砥礪前行,“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定將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