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滄州市運河區系統化社區治理探究
【第一章】滄州社區治理制度優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城市社區治理理論基礎
【第三章】國內外社區治理的經驗啟示
【第四章】系統化城市社區治理的創新實踐
【第五章】運河區系統化社區治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第六章】改進社區治理的對策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滄州社區治理系統化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社區治理是社會建設必須關注的重點,沒有社區的有效治理,社會建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失去了整體發展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大力發展,城市社區治理顯得尤為必要,大力發展和完善城市社區建設,成為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本文在對社區的定義、構成要素、類型、功能等進行充分闡釋的基礎上,概述了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發展進程,對城市社區治理的理論依據進行了細致分析。對國內外代表性、典型性社區治理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充分學習、借鑒這些模式成功經驗和缺點不足。而后,以本文以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系統化社區治理為依托,結合當地實際,具體分析運河區系統化社區治理的基本內容,充分分析其已取得的成效,并對運行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發現了社區治理行政化色彩濃厚、社會中介組織發育不足、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程度低、社區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缺乏專業性人才支撐等問題,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一系列對策建議,從明確政府在社區治理中的職能定位、大力發展社區中介組織、提升居民參與程度、健全社區建設的物質保障、組建專業的社區工作者隊伍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完善,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自治型、和諧型、平安型、服務型城市社區的構建道路。
參考文獻:
[1]陳振明。公共管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3-11-14.
[3](德)滕尼斯著。共同體與社會[M].商務印書館,1999 年版。
[4]周曉虹。芝加哥社會學派的貢獻與局限。社會科學研究,2004(6)。
[5]布朗。社會人類學方法[M].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6]夏建中?,F代西方城市社區研究的主要理論與方法[J].燕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
[7]Central Office of Information.Community Development[R].London:coi,ibid,1966.
[8]葉南客。都市社會微觀再造-中外城市社區比較新論[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宋喆。我國城市社區治理模式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8.
[10]嚴振書。轉型期中國社區建設的歷程、成就與趨勢[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0(2)。
[11]夏學鑾。中國社區建設的理論架構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12]王思斌。體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區建設的理論分析[J].新華文摘,2001(3)。
[13]馬西恒。社區建設:理論的分立與實踐的貫通[J].浙江社會科學,2001(11)。
[14]費孝通文集[Z].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4)。
[1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N].人民日報,2000-12-13.
[16]吳開松。城市社區管理[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年版。
[17]康之國。構建城市和諧社區與社區治理創新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年版。
[18]《列寧選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19]R.Rhodes.The New Governance: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M].Political Studies,1996.
[20]Willliam G.Brueggemann. What is Community[J].The Practice of social work.2002.
[21]全球委員會。我們的全球伙伴關系[M].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 年版。
[22]毛壽龍。西方政府的治道變革[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年版。
[23]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年版。
[24]婁成武,孫萍。社區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25]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關于建立系統化社區治理模式的意見[Z].(滄運發[2012]5 號),2012.
[26][澳]歐文。休斯,公共管理導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年版,P72-73.
[27][英]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年版,P125-126.
[28]中共滄州市運河區委滄州市運河區人民政府關于推行系統化社區管理模式的實施意見[Z].20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