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 “城中村”社區治理困境與善治研究
【引言】善治語境下“城中村”治理探究引言
【第一章】 “城中村”社區治理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第二章】 “城中村”小區治理的問題透視
【第三章】善治語境下“城中村”社區治理模式的選擇與構建
【第四章】 “城中村”社區治理對于我國基層政治發展的影響
【結論/參考文獻】 “城中村”社區善治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四、 “城中村”社區治理對于我國基層政治發展的影響
(一) “城中村”社區治理拓展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新途徑
公民參與是現代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趨勢和主要內容。我黨歷來十分重視公民參與在基層民主建設中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為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建立了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職工代表大會等多種基層民主形式,政府主動進行制度創新和改革,公民參與有序擴大,有效地發揮了社會自治功能,促進了基層民主建設。善治語境下的“城中村”社區治理是城市化快速推進背景下政府主動制度創新的必然結果,也是社區居民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民主選舉、決策、管理及監督符合民主最基本的價值:自由、平等、正義、公平、權利、利益等。
“城中村”社區居民與居民之間、居民與社區自治組織之間在社區治理中結成的鄰里關系和社區網絡逐漸向城市公民社會邁進。他們在多元協作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協商、互助、妥協、寬容的現代民主品格,也在社區治理實踐中掌握了現代民主規范和參與技巧,擴大了基層民主建設的覆蓋面。善治語境下的城中村治理無疑為“城中村”社區向城市社區過度提供了一種可行性方案,進一步豐富了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途徑。
(二) “城中村”社區治理開辟了基層協商民主新領域
基層社會治理,是中國地方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要在作為社會基本單元的社區實現善治,必須充分發揮民主法治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平衡各方的政治權利和利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公民權利的合法實現。而“城中村”社區作為社會轉型的產物,它的治理更加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對“城中村”社區進行有效治理,既是基層社會實現善治的必然要求,也是豐富和完善協商民主的重要平臺。 以社區成員代表大會、社區居委會和社區自治監督委員會為主體的“三位一體”社區自治組織管理體系是對基層民主協商的大膽嘗試,它通過在社區治理實踐中培育協商民主,建立了社區治理中決策、執行和監督的管理體系,有助于保證居民話語權的實現,促進和諧社區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居民社區參與意識和參與協商的積極性獲得激發,真正形成了以協商為魂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使協商成為居民社區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既體現了原有基層民主協商的精神和原則,也開辟了基層協商民主的新領域。
(三) “城中村”社區治理培育了公民現代政治文化新觀念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征是“臣民文化”,它包括許多封建的社會規范,嚴重束縛著我國廣大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思想和行為,阻礙了公民現代政治文化觀念的形成?!俺侵写濉鄙鐓^治理就是在這個大的文化背景下開始實施的?!俺侵写濉鄙鐓^治理要引導社區居民不斷突破固有模式的影響,積極促成“村民”向市民的轉變?!俺侵写濉鄙鐓^自治組織管理體系的建立,使社區居民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主人,為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提供的路徑,使他們可以依靠民主選舉、民主監督處理社區公共事務?!俺侵写濉鄙鐓^居民在社區治理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主動學習民主規范、培養民主意識。他們不但關心身邊的基層事務,也為更高層次更廣領域上的政治參與做好了心理準備。在“城中村”社區治理中,公民社會所要求的平等、公正、包容、誠信等公民人格開始在廣大居民身上體現,從而推動了民主型公民現代政治文化新觀念的發展。
(四) “城中村”社區治理推動了基層政權建設新發展
現代民主政府的產生,往往是采取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經過民主選舉產生,體現了多數人的集體認可,具有深厚的合法性基礎。在我國基層政權建設中,作為基層政權派出機構的街道辦事處,目前還大多采用政府委派的方式組建,不能實現全體居民投票產生,居委會和居民代表大會成為基層民主建設的重點。善治語境下的“城中村”社區治理從轉變政府職能到促進多元主體培育,從街道管理方式的改革到社區服務和社區工作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即基層政權的合法性建設。建立健全社區層面的自治組織體系是對現在基層民主建設的優化,擴大了基層民主建設的廣度和深度?!俺侵写濉鄙鐓^居民在社會轉型期要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共產主義信仰,重視傳統的意識形態在社區中的宣傳地位。同時又要不斷吸納現代民主法治精神,積極培育公民社會。社區治理能夠有效解決目前“城中村”社區基層政權建設中遇到的“瓶頸性”難題,理順社區管理體制機制問題,提高公共產品供給和社會服務優化,使廣大居民真正享受到治理帶來的益處,順應基層政權的合法性要求,推動了我國基層政權建設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