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為家族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家族企業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就業、活躍市場、刺激投資、增加稅收、擴大出口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家族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得它們在發展的同時也普遍存在任人唯親現象嚴重,成員之間難以有效溝通,激勵機制不健全、企業文化缺失等眾多突出問題,導致企業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企業人才競爭力薄弱,甚至面臨破產的發展困境。因此,如何從家族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將人力資源管理激勵理論和家族企業的相關理論相結合,深入研究分析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現狀、問題及成因,并提出改善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對策和建議,成為一項解決我國家族企業發展困境的重要課題。
本文首先從家族企業和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兩個層面對現有文獻進行整理,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激勵理論對家族企業、激勵和激勵機制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其次,本文以泉州市 S 家族企業為實例,分析了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現狀,并對現行人力資管理激勵機制的運行效果進行了評價,強化了對泉州市 S 家族企業現行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運行效果的認識;再次,本文深入分析了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存在的物質激勵有一定的局限性、精神激勵措施不完善、激勵機制缺乏制度保障、企業文化激勵缺失及忽視工作激勵的內在作用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了造成這些問題的企業發展規模的限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薄弱、對員工的差異性需求缺乏足夠的認識、家族文化下的家族化管理模式的負面影響、企業內部缺乏順暢的溝通通道等原因;最后,針對泉州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以激勵理論為指導,同時結合泉州市 S 家族企業的實際情況,本文提出了完善泉州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對策建議。本文認為改善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應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構建合理的薪酬福利激勵,滿足員工對物質的基本需求。二是要構建完善的培訓、晉升和榮譽激勵,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三是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為實施激勵措施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四是要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五是要充分發揮工作激勵的內在作用,重新進行崗位設計,重點引導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關鍵詞: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
目 錄
摘 要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評述
1.2.1 國外研究現狀
1.2.2 國內研究現狀
1.2.3 研究述評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內容
1.4 研究的創新點與不足
1.4.1 研究的創新點
1.4.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論基礎
2.1 概念界定
2.1.1 家族企業
2.1.2 激勵及激勵機制
2.2 理論基礎
2.2.1 內容型激勵理論
2.2.2 過程型激勵理論
2.2.3 強化型激勵理論
2.2.4 綜合型激勵理論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現狀
3.1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概況
3.1.1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基本介紹
3.1.2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狀況分析
3.2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現狀分析
3.2.1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構建歷程
3.2.2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主要內容
3.2.3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現行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運行效果評價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4.1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4.1.1 物質激勵有一定的局限性
4.1.2 精神激勵措施不完善
4.1.3 激勵機制缺乏制度保障
4.1.4 企業文化激勵缺失
4.1.5 忽視工作激勵的內在作用
4.2 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問題的成因分析
4.2.1 企業發展規模的限制
4.2.2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薄弱
4.2.3 家族文化下的家族化管理模式的負面影響
4.2.4 對員工需求的差異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4.2.5 企業內部缺乏順暢的溝通通道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完善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對策
5.1 完善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思路與原則
5.1.1 總體思路
5.1.2 基本原則
5.2 完善泉州市 S 家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的對策
5.2.1 構建合理的物質激勵體系
5.2.2 構建完善的精神激勵體系
5.2.3 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
5.2.4 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5.2.5 充分發揮工作激勵的內在作用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結論
6.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