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享經濟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探索:以滴滴出行為例
內容摘要:在當前共享經濟和“互聯網 +”時代,企業管理出現了許多新現象和新問題,給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以滴滴出行為例,提示了在“互聯網 +”和共享經濟時代,企業進行員工選用、員工考核和員工激勵時,可以采用的、不同于以往的政策。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共享經濟和“互聯網 +”時代特有的人力資源管理如何提升企業競爭力,闡明該管理模式在促進產業,尤其是服務業轉型升級中的積極影響。最終,本研究形成了人力資源管理應重視潛在人力資源的開發、借助互聯網力量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以及基于“互聯網 +”思維推動服務行業轉型升級等三條結論。
關鍵詞:共享經濟;互聯網 + 人力資源管理
一、引言
互聯網的普及對企業管理,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互聯網改變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施環境。在互聯網時代,網上辦公、網絡會話、電子薪酬支付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采用,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在內的企業管理活動逐漸擺脫了“面對面”管理的束縛;另一方面,互聯網加速了人力資源的流動,互聯網信息的豐富性、互聯網聘用的便利性、運用互聯網遠程工作的時間彈性等因素都成為了加速人力資源流動的催化劑(張建輝,2002)。
同時,成熟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普及的智能移動設備為共享經濟創造了條件,各行業迎來了顛覆性的創新。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媒介效應,民眾能夠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受益,公平地共享社會資源,獲取經濟紅利。資本、技術和大數據等“互聯網 +”元素編織了無形巨手,推動了各個領域的智能化發展(蔡斯,2015)。由于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被打破,互聯網還能夠促進社會人才資源的共享。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共享閑置的勞動力或者稀缺性的高層次人才,使人力資源管理由封閉走向開放。
共享經濟與“互聯網 +”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獨具特色,也給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問題。第一,為了實現人力資源共享,共享經濟與“互聯網 +”時代的員工與一般意義上的正式員工不同,通常通過“三方協議”或“四方協議”與企業形成“半掛靠”關系,如何對這些“半掛靠”員工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成為了企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第二,基于互聯網的新行業對于傳統行業的沖擊有目共睹,其中,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是否是造成這一沖擊的原因之一?這一問題同樣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對既有文獻的梳理發現,目前有關共享經濟與“互聯網 +”時代企業應該如何進行管理的研究相對較少,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則更為匱乏。因此,本研究試圖通過選取典型行業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企業如何對“半掛靠式”人力資源進行管理,憑借哪些路徑促進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試圖為共享經濟與“互聯網 +”時代的行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借鑒和參考,也對行業優化和升級的理論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綜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問題:第一,企業如何對“半掛靠”人力資源進行管理?第二,企業通過哪些特點和途徑推動整個服務行業升級?
本研究選取移動打車行業中的滴滴出行(以下簡稱為“滴滴”),用來分析共享經濟和“互聯網 +”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以滴滴為代表的移動打車平臺商向移動打車服務的提供者(司機)支付報酬,但與移動打車服務的提供者之間并不存在嚴格的雇傭關系,屬于典型的“半掛靠”關系。同時,在與傳統出租車行業的競爭中,依托于共享經濟和“互聯網 +”的移動打車行業發展迅速,成功地推動整個打車服務行業的升級。因此,研究移動打車行業有助于回答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問題。滴滴是我國第一家使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新型網絡智能叫車系統的移動打車應用類軟件。滴滴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2 年正式推出,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移動打車服務平臺,每天為全國數以千萬計的用戶提供便捷的打車服務。中國 IT 研究中心(CNIT)發布的《2015 年中國移動打車應用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 2015 年 6 月,滴滴(含一號專車)占據了中國移動打車行業 80.2% 的市場份額,而第二名 Uber 的市場份額僅為 11.5%.基于以上情況,本研究選擇滴滴作為研究對象。
二、滴滴出行的半掛靠人員管理模式
(一)企業概況和業務介紹
滴滴的發展概況如表 1 所示。從滴滴的發展歷程和公開資料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滴滴陸續與北京出租車調度中心 96106、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啟動了戰略合作,實行了聯手地圖類應用的新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滴滴相繼獲得了騰訊資金、中信產業基金、淡馬錫、國際投資集團 DST 等機構或企業的全力支持,并實現了微信支付、支付寶錢包與打車應用的無障礙對接,給移動支付市場帶來更多的支付端口,建立了企業外部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圈。
在互聯網平臺上,除了出租車服務外,滴滴平臺還推出了快車、專車以及順風車服務。滴滴快車以乘客的需求作為主導,以“快速”作為出行準則,服務定位為公益打車平臺。乘客在平臺上發出行程需求,司機根據距離乘客的距離遠近選擇是否接單,選擇通過哪條線路帶乘客去往目的地??燔嚨哪康脑谟谡仙鐣e置的私家車資源,走共享經濟的路線。滴滴還推出了專車服務,專車以更加優質的出行服務滿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滴滴旗下的順風車則是以司機為主導,在司機從一個地方去往另一個地方時,根據自己的行程是否方便,選擇是否搭載乘客??燔嚭蛯\嚹軌蚋玫貪M足乘客對于出行時間的要求,使得乘客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而“順風車”在時間上的要求則比較低。目前,乘客使用手機軟件拼車時一般需要提前 30-45 分鐘進行預約,但滴滴“順風車”可以將提前預約的時間縮短到15分鐘。根據滴滴的規劃,出租車、專車、快車以及順風車是滴滴的核心業務,而隨著代駕服務、巴士服務等新型業務的上線,未來的滴滴更像是一個完整的出行平臺,能夠滿足各種人群的出行需求。